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羊肚菌子实体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为宁南山区羊肚菌实用栽培技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设置生土和表土为对照组,以生土+羊粪(比例3∶1)、生土+香菇菌糠(比例3∶1)为试验组栽培羊肚菌,对其子实体产量、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香菇菌糠处理组出菇密度最大且产量最高(2500 kg/hm2),同时在菌柄直径、菌柄长度、菌盖直径和单菇重量上均有显著优势。香菇菌糠处理组子实体水分(18.56 g/100 g)和粗纤维含量(35.65 g/100 g)最高,粗多糖、粗脂肪含量较低,必需氨基酸含量(3.46%)和呈味氨基酸含量(2.76%)最高。[结论] 在栽培基质中添加香菇菌糠栽培羊肚菌有利于提高羊肚菌子实体的产量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畸形秀珍菇识别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畸形秀珍菇识别方法。研究根据正常和畸形秀珍菇的形状特征,通过统计性分析,提取了分形维数、相对位移、菌盖圆形度、菌盖形状因子、菌盖凸性率、菌盖偏心率、菌柄弯曲度等7个特征参数。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分形维数、相对位移、菌盖偏心率、菌柄弯曲度等4个特征变量,并将这4个特征变量作为输入向量,采用支持向量机模式识别方法建立畸形秀珍菇判别模型,模型的独立样本预测集实测值识别率达96.67%。研究表明,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能很好地识别畸形秀珍菇,研究方法和结果为实现秀珍菇的在线分选提供技术支  相似文献   

3.
对7个平菇菌株的菌盖颜色、菌盖直径、菌柄长度、子实体着生方式和生物学效率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鲁植1号菌株综合农艺性状和商品性状最好,基本符合韩国市场对平菇的商品要求:菌盖蓝黑色,平均直径3cm,平均柄长8cm,子实体丛生,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4.
对贵州省龙里县羊肚菌开展真菌病害调查、采集与分离纯化,运用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子检测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共分离鉴定了18个真菌病原菌菌株,属于木霉属(Trichoderma)、毛霉属(Mucor)、根霉属(Rhizopus)、镰刀菌属(Fusarium)和阿太菌属(Athelia)等。  相似文献   

5.
冷鲜鸡肉表面四环素和磺胺耐药菌的菌群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冷鲜鸡肉产品表面的抗生素耐药菌的菌群结构,利用IonS5TMXL测序平台对18个市售冷鲜鸡肉样品表面的可培养四环素耐药菌和磺胺耐药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类耐药菌中分别注释出59个和58个已明确属名的属,相对丰度最大的3个门均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共享菌属中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香味菌属和漫游球菌属的禽源和人源分离株的多重耐药性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而禽源肉杆菌属等16个菌属的耐药特性还未见报道。各采样点分别鉴定出5~39个特有操作分类单元,分属3~32个属。该研究反映了冷鲜鸡肉表面2类耐药菌的污染状况,为后期冷鲜鸡肉产品表面耐药菌的迁移风险评估和控制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地处中原腹地,常年平菇栽培主要集中在9-11月,而在高温、高湿的夏季相对较少.因为夏季高温多雨,易感染杂菌,且菌柄长.菌盖薄.菇形差,不耐运输和储藏,技术难度大,成功率低.但售价高,效益好。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召陵区部分菇农栽培夏季平菇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金针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处理的诱变致死率,创制工厂化金针菇新种质,本研究以上研1号菌株作为亲本,收集其孢子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后,采用多孢自交技术获得新菌株,再经工厂化小试初筛和中试复筛,最终获得新种质。结果表明,从108个突变自交菌株中获得出芽快且整齐、产量高、商品性状优良(菌盖厚实、菌柄较粗)的金针菇新品种上研A130,该品种为白色,菌盖呈球形、内扣,菌柄基部绒毛少,子实体干品中必需氨基酸总含量为2.57×104 mg·kg-1。工厂化栽培条件下,菌丝培养温度为20℃,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为4~18℃,瓶栽菌丝培养周期为22 d,子实体生育时间为26 d,平均单瓶产量为每瓶456.41 g。本研究结合新型诱变技术和传统选育方法,提高了亲本的突变率,为筛选具有目标性状的工厂化金针菇新菌株提供了数据支撑,对金针菇产业持续发展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DC.ex.Fr.)Quel.],因其野生条件下主要发生于刺芹植物枯死的根茎及周围土层中,故又称刺芹侧耳。 杏鲍菇菌肉肥厚、菌柄粗壮、质地脆嫩,子实体内呈味物质十分丰富,尤其是令人食后不忘的杏仁香味。杏鲍菇是侧耳属中味道最好的  相似文献   

9.
CO2浓度对德国平菇生殖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研究了CO2浓度对德国平菇生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实体正常分化的CO2浓度上限临界值为100μmol/L;子实体形成后,随着CO2浓度处理水平的升高,显著抑制菌盖扩展生长并促进菌柄伸长生长,为了获得优质高产平菇,环境内CO2浓度应控制在<35μmol/L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金针菇种质资源5个农艺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是一种重要的商业化栽培食用菌,为挖掘控制金针菇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组区段,本研究以90份金针菇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原基期、菌柄直径、菌柄长度、菌盖直径和单瓶产量5个农艺性状,利用全基因组序列开发的95份多态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基因组扫描,在分析实验材料的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基础上,采用一般线性模型方法对5个农艺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各供试材料的5个农艺性状均有极显著差异。95份多态SSR标记共检测到582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数为6.13个。标记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变化范围为0.204~0.818,平均为0.542。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8个亚群体,群体内SSR位点间存在较高的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不平衡程度D’值大于0.5的组合数占总组合数的33.01%。关联分析检测出28个标记与5个性状显著相关,其中原基期的关联标记有2个,菌柄直径的关联标记有12个,菌柄长度的关联标记有3个,菌盖直径的关联标记有9个,单瓶产量的关联标记有5个。关联SSR标记对表型变异解释率的变幅为5.11%~23.55%。研究表明,所选金针菇种质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以及连锁不平衡程度较高,适用于关联分析研究。本研究结果对金针菇核心种质资源库构建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蘑菇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2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营养器官,子实体是繁殖器官。由成熟的孢子萌发成菌丝。菌丝为多细胞有隔,借顶端生长而伸长,白色、细长,绵毛状,逐渐成丝状。菌丝互相缀合形成密集的群体,称为菌丝体。菌丝体腐生后,浓褐色的培养料变成淡褐色。蘑菇的子实体在成熟时很像一把撑开的小伞。由菌盖、菌柄、菌褶、菌环、假菌根等部分组成。重庆市荣昌区万灵镇玉鼎村是荣昌区的食用菌种植基地,种植面积26.67余hm2,其中种植品种有稻田蘑菇、林下木耳、平菇、秀珍菇和姬菇等食用菌。其中以稻田蘑菇为主。  相似文献   

12.
玉黄蘑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的一种木腐菌,又名榆黄蘑、金顶侧耳、金顶蘑.因常见腐生于榆树枯枝上而得名榆黄蘑,群众取其吉祥谐音称为玉黄蘑.其子实体呈覆瓦状丛生,菌盖基部下凹为喇叭状,边缘平展呈波浪状,许多菌盖层叠簇生在一起,宛如一束金色花朵,色彩绚丽.玉黄蘑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营养丰富,口感细嫩鲜美,气味清香.此外,玉黄蘑还可入药,有滋补健身、化痰定喘、平肝健胃、降压减脂等疗效.  相似文献   

13.
以羊肚菌东农羊B为研究材料,通过基础碳源、补充碳源、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而探讨羊肚菌生长的最适液体发酵环境。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 g·L~(-1)、红糖20 g·L~(-1)、NH_4NO_3 3 g·L~(-1)、KH_2PO_4 3 g·L~(-1)、Mg SO_4 2 g·L~(-1)、维生素B_1 20 mg·L~(-1);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6℃,每100 m L培养基接种7 mm×7 mm菌块,摇床转速140 r·min~(-1),接种后静置2 d,选用菌龄为7 d的菌种。培养7 d后菌丝干重达17.3 g·L~(-1)。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分析了草菇子实体原基、钮扣期菌柄、蛋形期菌柄、伸长期菌柄和成熟期菌柄的表达谱(DGE),找到一个在伸长期菌柄高表达的基因elnL。PCR克隆测序以及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elnL序列长度1640bp,含有一个内含子,编码526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bZIP保守结构域,与双孢蘑菇、双色蜡蘑等担子菌的bZIP转录因子相似性较高。该基因在伸长期菌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发育阶段,它可能是一个与草菇菌柄伸长有关的bZIP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羊肚菌设施栽培中的最佳光照强度,为羊肚菌栽培提供技术支持。以陇南市主推品种六妹羊肚菌为试验材料,在塑料大棚上覆盖6针、8针、9针遮阳网,并在内部种植羊肚菌,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六妹羊肚菌全生育期菌丝生长、生物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羊肚菌栽培有较大影响,覆盖8针遮阳网下栽培的羊肚菌产量最高,菌丝生长最快,生物特性良好,故塑料大棚栽培羊肚菌光照强度应控制在 800~1 000 lx为宜。  相似文献   

16.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平均海拔3 000 m,平均气温1.7℃,无霜期短,日照时间时长,自然灾害频发,大部分地区属典型的高寒阴湿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原生态的自然条件及农业生产环境,使这里生产的农产品品质好、质量优,羊肚菌是生长在甘南州部分原始林区的珍贵菌种。2014—2017年,甘南州农技站联合甘南州青藏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指导、试验、推广高寒阴湿区日光温室羊肚菌种植技术,通过近4年的努力,高寒阴湿区日光温室羊肚菌种植技术逐步完善,推广面积逐步扩大(2016年全州推广1 000棚),成为甘南州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RGBD相机的黑皮鸡枞菌子实体形态视觉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子实体的形态是黑皮鸡枞菌育种和栽培过程中关注的重点,传统手工测量方法耗时、费力。为了实现在生长过程中对黑皮鸡枞菌子实体进行快速、准确地监测,提出了一种基于SR300深度相机的自动化在线测量方法。首先,在实验室和栽培工厂采集样本、构建数据集并基于YOLO V4建立黑皮鸡枞子实体识别模型。其次,根据K-means算法对识别所得的包围框分布情况聚类,并以此进行分割,得到最优处理区域后上采样构建不同尺度的子实体图像;最后,融合Grabcut算法提取的不同尺度目标轮廓边界得到测量点信息,并结合深度值矫正待测点的位置,计算真实值。经过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得到子实体的形态特征,菌盖测量平均绝对误差为0.357 mm,标准差为0.273 mm;菌柄宽度测量平均绝对误差为0.304 mm,标准差为0.209 mm。该方法能够满足工厂中对黑皮鸡枞菌子实体形态自动化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川西北高海拔山区不仅适合人工种植羊肚菌,还具有羊肚菌实体质量佳、销售价格高等优势。基于此,为更好地推广羊肚菌人工种植技术,总结出适合川西北高海拔山区的羊肚菌种植技术,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探明桑轮纹病发生区冠层内叶表面微生物多样性、结构组成和功能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快速筛选控制桑轮纹病病原菌(Gonatophragmium mori)潜在的拮抗微生物。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冠层上部和下部叶片上表面和下表面细菌相对丰度的差异。结果发现:1)在多样性指数(Shannon)上,冠层上部叶片是冠层下部叶片的1.26倍,冠层内叶片上表面是下表面的1.49倍。2)在结构上,冠层下部叶片的下表面(LB)和冠层上部叶片的下表面(UB)的优势属均为泛菌属(Pantoea),其相对丰度分别为38.04%和25.31%,而冠层下部叶片的上表面(LS)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冠层上部叶片的上表面(US)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其相对丰度分别为18.0%、23.73%。3)在功能上,冠层下部叶片细菌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运输和代谢功能比冠层上部叶片强,然而脂质的运输和代谢功能比冠层上部叶片弱;冠层上部叶片上表面细菌的细胞壁生物发生功能比下表面强,而氨基酸的运输和代谢功能弱于下表面;冠层下部叶片上表面细菌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运输和分解代谢和脂质运输和代谢功能强于下表面,而细胞运动比下表面弱。4)冠层内叶片表面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不粘柄菌属(Asticcacaulis)和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与病原菌的相对丰度负相关性显著(P0.05),相关性最大的为芽孢杆菌属,系数为-0.87。上述结果表明桑轮纹病发生区冠层内桑叶上下表面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结构组成和功能存在显著差异,对进一步研究桑轮纹病的生物防控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田间原位条件下研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根外菌丝表面有无解磷细菌定殖,并对存在的解磷细菌的种类进行鉴定,对其活化有机磷的能力进行检测,从而为更好地认识菌丝际土壤有机磷的周转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河北省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实验站的玉米长期定位试验,采用田间埋膜方式从玉米根系周围收集AM真菌的根外菌丝,用蒙金娜有机磷固体培养基筛选菌丝表面具有矿化植酸钙能力的细菌,对筛选出的细菌进行分离、 培养,然后提取细菌DNA,通过16S rDNA测序分析来确定解磷细菌的种类。分离鉴定的菌株先用蒙金娜有机磷固体培养基通过测定菌落直径(d)及溶磷圈直径(D)初步鉴定其活化植酸钙的能力,再用无菌的蒙金娜有机磷液体培养基确定每株解磷细菌矿化植酸磷的能力,并对溶液的pH进行测定,每个菌株重复3次。最后采用两室隔网根盒将分离纯化的解磷细菌回接至AM真菌根外菌丝,鉴定回接成功率,确定分离出的解磷细菌能否成功定殖于菌丝表面。【结果】从AM真菌根外菌丝表面分离得到了29株具有活化有机磷能力的细菌,分属于芽胞杆菌、 假单胞菌、 沙雷氏菌、 葡萄球菌和肠杆菌5个不同的属。通过有机磷液体培养进一步检测这些菌株活化植酸磷的能力,发现它们对植酸磷的矿化率为1.9%~21.9%。其中假单胞菌属细菌的解磷能力相对较强,对植酸磷的矿化率达14%以上,液体培养基的pH值下降2~4个单位。将分离纯化的细菌回接至两室隔网根盒的菌丝室,培养30 d后,从菌丝表面再次检测到除假单胞菌属外的芽胞杆菌属(Bacillus)、 沙雷氏菌属(Serratia)、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细菌,另外还检测到贪铜菌属(Cupriavidus)细菌。【结论】在田间原位条件下,与玉米共生的AM真菌的根外菌丝表面有多种解磷细菌定殖,它们活化有机磷能力存在差异,其中以假单胞菌属细菌的解磷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