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研究普通青霉D12和罗伊氏乳杆菌及其混合发酵产物对苹果幼苗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为缓解苹果连作障碍提供绿色生防措施.[方法]以32年苹果园土和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普通青霉D12?(R1)和罗伊氏乳杆菌(R2)活化后制成活菌数分别≥2×109?CFU/mL和?≥3×109?CFU/mL的发酵产物.盆栽...  相似文献   

2.
小麦—苹果(山定子)间作对苹果铁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小麦与苹果间作对苹果铁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小麦间作与苹果单作相比,叶绿素,过氧化氢酶活性,根,叶活性铁明显增加,减轻苹果缺铁黄叶病的发生。但小麦-苹果间作后,小麦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活生铁和根活性铁含量明显减少,叶绿素含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3.
以山西省吉县地区幼龄苹果、梨为研究对象,在盆栽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两种果树蒸腾速率、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得出苹果、梨的蒸腾速率在土壤含水量6%~10%时呈现双峰曲线,中午出现低谷区;而在土壤含水量12%~20%时,呈现正午峰值型的单峰曲线。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蒸腾、光合及水分利用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与土壤含水量相关关系可用三次四项式描述,而光合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呈二次相关关系。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适宜苹果生长的土壤水分范围为12%~14%,最佳土壤含水量为12.37%;适宜梨树生长的土壤水分范围为12%~16%,最佳土壤含水量为15.19%。  相似文献   

4.
利用1970-2017年7个中国苹果主产省及周边210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和1k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数据,采用基于样条函数插值理论的专业气象插值软件ANUSPLIN对降水数据进行空间插值。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 GIS和变异系数、气候倾向率等相关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苹果主产省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并根据适宜苹果栽培的年降水量区间和苹果主产区降水分布情况探析苹果关键生育期适宜降水量。结果表明:苹果主产省年平均降水量与关键生育期平均降水量均具有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约51.7%的区域年降水量为500.0~800.0mm,其中,主产区的年降水量基本在500.0~800.0mm。萌芽-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成熟期平均降水量对年平均降水量的贡献率分别为0.114~0.385、0.428~0.712和0.000~0.270。研究区降水时间分配与苹果需水规律较吻合,但降水量变异系数较大,基本在0.15以上。从气候倾向率看,大多数区域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显著,除着色-成熟期外,各时段降水量变化通过0.05水平显著性检验的区域不足1.0%。结合苹果主产区和苹果适宜栽培的年降水量值,初步判定苹果萌芽-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成熟期的适宜降水量范围分别为66.2~170.2mm、238.4~527.9mm和69.0~200.8mm。  相似文献   

5.
利用渭北旱塬7年(1997~2003年)的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和苹果黑星病流行程度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影响渭北旱塬苹果黑星病流行的因子,求得最优回归子集,包括4月和8月份的降水量、前1年12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1月和7月份的平均温度,建立苹果黑星病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以残差绝对值<0.5为统计标准,对1997~2003年苹果黑星病的流行程度进行回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回测准确率高,可用于指导渭北旱塬苹果黑星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果实质量产量是苹果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一般说果质和产量决定于品种,但优良的品种在不良气候条件下,也得不到优良的果实。树冠结构一般可以决定苹果的小气候,中外学者对树冠小气候进行过试验研究,但光强与苹果质量产量的关系尚未阐述。据多年的树冠调查和74—75年的树冠小气候试验研究中发现:冠内的温、湿度变化小,  相似文献   

7.
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水量平衡原理,采用盆栽试验分别测算了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油松、刺槐、苹果在其生长季(4~10月)成熟单株树木的耗水量,并根据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标定的各树种无效水界值,分析了各树种土壤水分供耗特点及其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①2002贫水年生长季降水量430.7 mm,试验树种同期耗水量约为430~470 mm树木供耗失衡,2003丰水年降水量870.2 mm,耗水量约为450~510 mm但降雨分配不均,5,10月树木供耗也略有失衡;②不同树种年内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相近,而同月耗水量差异较大,同一树种不同月耗水量差异也较大,丰水年各试验地土壤水分状况要好于贫水年;③油松、刺槐、苹果1和苹果2无效水界值为:8.0%,8.4%,9.4%和9.9%,油松较其它树种利用水分能力最强。贫水年单株树木土壤含水量在一段时间内低于对应树种的无效水界值,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单株树木依靠冬季和次年春季降水补充,生长季初期都能恢复到速效水水平。  相似文献   

8.
陕西苹果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但产量易受晚霜冻影响。冻害的发生与苹果花期和晚霜冻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准确预测苹果花期,研究苹果花期的变化规律对苹果生产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物候模型(春暖模型、连续模型、重叠模型和平行模型)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陕西苹果花期(包括始花期和末花期)的变化规律。首先,评价4种物候模型在陕西苹果产区模拟苹果花期的效果,筛选出研究区最佳花期预测模型。然后,基于所选最佳花期模型模拟历史(1980−2019年)时期各代表站(洛川、白水、凤翔和长武)的苹果花期。最后,基于33个全球气候模式(Global Climate Models,GCMs)生成的未来气象数据集,利用所选最佳模型分别模拟RCP4.5和RCP8.5两种情景下2021−2100年各代表站的苹果花期并研究花期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连续模型是模拟渭北东部和西部苹果花期的最佳模型,而延安和关中西部苹果花期的最佳模型为平行模型。1980−2019年各代表站始花期提前速率为3.4~4.7d·10a−1,末花期提前速率为3.3~4.6d·10a−1,空间分布上,研究区苹果花期从东南到西北逐渐推迟,年平均花期持续时间为10~11d。在RCP4.5情景下,各代表站2021−2100年始花期提前速率为0.7~0.9d·10a−1,末花期提前速率为0.6~0.8d·10a−1;与1980−2019年相比,各代表站2021−2060年平均始花期提前0~4.4d,末花期提前0~5.0d,各代表站2061−2100年平均始花期提前3.4~7.6d,末花期提前2.6~8.2d。在RCP8.5情景下,2021−2100年各代表站始花期提前速率为1.3~1.8d·10a−1,末花期提前速率为1.3~1.6d·10a−1;与1980−2019年相比,各代表站2021−2060年平均始花期提前1.3~5.9d,末花期提前1.0~6.1d,各代表站2061−2100年平均始花期提前6.7~12.4d,末花期提前6.2~12.3d。未来气候条件下,苹果花期空间分布与历史时期基本一致,但花期持续时间略有缩短。本研究首次综合花期预测模型和未来气候数据研究陕西苹果产区苹果花期变化,可为陕西苹果产区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的花期冻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建立中国北方苹果主产地苹果始花期模型,分析苹果花期晚霜冻气候风险,为有效防御晚霜冻灾害对当地苹果生产的影响提供科学指导。该研究选取中国新疆的伊宁、阿克苏、黄土高原的万荣、白水、礼泉、陕州区和渤海湾的福山、熊岳分别代表中国3大苹果产区,利用各区代表站的苹果始花期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建立并检验了不同站点苹果始花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重建了1962-2019年苹果始花期,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合晚霜冻气象指标,对苹果花期晚霜冻气候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苹果始花期模型能够在数据独立的情况下较准确地模拟各区代表站的始花期变化,新疆、黄土高原和渤海湾苹果产区内部检验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5~4.8、2.4~5.0、2.3~3.0 d,交叉检验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0~6.6、3.4~6.0和3.6~4.1 d。2)模拟得到的苹果始花期均呈显著提前趋势,趋势系数分别为-1.84~-1.04、-3.09~-2.62和-2.37~-1.88 d/10 a。3)不同区域苹果晚霜冻气候风险有着明显的差异。新疆和黄土高原果区苹果晚霜冻气候风险指数相对较大,其中伊宁最大达2.38,其次是万荣达1.81,而渤海湾果区的福山苹果晚霜冻气候风险指数为0。新疆和黄土高原果区苹果遭受晚霜冻的影响较大,渤海湾果区受晚霜冻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
针对如何合理配置水窖以解决黄土高原梯田种植苹果存在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利用WEPP模型,在对0~200 cm土壤储水量动态变化模拟验证的基础上,以满足梯田苹果在不同典型代表年的生育期需水为目标,对水窖进行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在更新土壤及作物管理数据库后,WEPP模型可实现对梯田苹果园0~200 cm土壤储水量的动态模拟;利用土壤水分动态变化选择典型年来进行水窖优化配置,更能满足苹果的需水要求;黄土丘陵沟壑区适宜的水窖配置干旱年为1 150 m3/hm2,平水年为180 m3/hm2,湿润年为50 m3/hm2。该研究为高效利用该区有限水资源提供了一种基于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来满足苹果生长需水的水窖优化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光子传输模拟的苹果品质高光谱检测源探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谱无损的检测方法是质检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传统的光谱仪光源探头位置和源探距离相对固定,导致品质检测精度受限。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基于蒙特卡洛的苹果多层组织的光子传输模拟,分析了光子入射最佳位置和源探距离,并用点光源高光谱仪实际拍摄红富士苹果进行验证。分析表明,光子在苹果赤道位置入射,具有73.12%概率到达更深的深度。源探距离与苹果的光学参数有关,形状为圆环,源探距离内外半径为1.5~10.15 mm。点光源高光谱仪采集红富士苹果的光谱信息,光子入射位置为赤道,源探距离为距离光源点半径2.7~11.7mm的圆环,与模拟数据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蒙特卡洛光子传输模拟方法为研究高光谱苹果品质无损检测开辟了新思路,分析结果可以为研究高光谱品质检测试验设计和苹果便携式品质检测光学仪器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草莓属草本植物,种植地点可以有很多选择,由于现代化社会都市化进程加大,人们大多都会选择盆栽草莓进行种植。草莓的种植地点可将一般草莓主要分为三大类:夏季草莓、常年生草莓及山区草莓。种植草莓时应注意草莓需要生长在阳光比较充足的地区且土壤的疏水性要较好。由于在草莓结果时根据草莓特性要将草莓与土壤分离,因此,人们都愿意选择盆栽草莓进行种植。由此,以花盆中的草莓种植方法为例简述下盆栽草莓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利用钼值作为冬小麦缺钼土壤诊断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续2年的盆栽试验结果说明,冬小麦产量随土壤有效钼含量或钼值提高而增加,当钼值大于8.0时,冬小麦籽粒产量大于最高产量的90%,冬小麦施钼增产不显著;结合多年以各地土壤进行的盆栽、田间试验结果说明,冬小麦施钼增产效果与土壤有效钼含量相关性不大,但冬小麦施钼增产率随土壤钼值提高而下降,钼值作为冬小麦土壤钼有效性指标能适用于不同土壤条件,拟定钼值8.0~8.5是冬小麦施钼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4.
近红外光谱检测苹果可溶性固形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目的是通过静态和在线两种方式的对比试验,研究苹果可溶性固形物近红外光谱静态和在线检测的差异。分别在静态(600~950 nm)和在线(600.02~950.92 nm)2种检测方式下,采用间隔偏最小二乘法,寻找苹果可溶性固形物的特征波段,建立了苹果可溶性固形物近红外光谱检测用数学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为:与静态检测模型相比,在线检测模型性能稍弱,模型预测相关系数为0.78,预测均方根误差为1.04oBirx。试验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苹果可溶性固形物的精度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水量平衡原理,采用盆栽试验分别测算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油松、刺槐、苹果在其生长季(4-10月)成熟单株树木的耗水量,并根据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标定的各树种无效水界值,分析了各树种土壤水分供耗特点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①2002贫水年生长季降水量430.7 mm,试验树种同期耗水量为430~470 mm,树木供耗失衡,2003丰水年降水量870.2 mm,耗水量为450~510 mm但降雨分配不均,5月,10月树木供耗也略有失衡;②不同树种年内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相近,而同月耗水量差异较大,同一树种不同月耗水量差异也较大,丰水年各试验地土壤水分状况要好于贫水年;③油松、刺槐、苹果1和苹果2无效水界值为:8.0%,8.4%,9.4%和9.9%,油松较其它树种利用水分能力最强.贫水年单株树木土壤含水量在一段时间内低于对应树种的无效水界值,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单株树木依靠冬季和次年春季降水补充,生长季初期都能恢复到速效水水平.  相似文献   

16.
渭北旱塬红富士苹果需水量与限水灌溉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应用田测法,对渭北旱塬南部高原台塬过渡区,矮化红富士苹果需水量、需水规律及限水灌溉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矮化红富士苹果生育期总需水量为494.8~552.7 mm,其中干旱年份高于湿润年份;年生育期内以6月最大,7~8月次之,10月最小。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盛期需水量最大,占总需水量的41.4%~46.7%,新梢生长与果实发育前期次之,占总需水量的34.0%~34.2%;并得出了该区矮化红富士苹果生育期的作物系数KC值。对不同降水年型土壤水分盈亏状况与该区降水特点分析表明,该区50%年份降水能够满足  相似文献   

17.
施氮水平对富士苹果果实钙形态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钙是影响苹果果实品质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施氮量影响树体对钙的吸收.探究不同施氮量对果实品质、钙形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影响,以期为通过科学施肥改善苹果果实品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择5年生盆栽富士(基砧为组培山定子,中间砧为SH38)为试材,共设6个施氮水平:0(N0)、50(N50)、100(N100)、2...  相似文献   

18.
以富士/平邑甜茶(M.hupehensis)二年生幼树为试材,研究盆栽条件下土壤中施加不同剂量的维生素B_6(VB_6)和复合维生素B(C_OB)对苹果幼树生物学性状和理化性质的影响。于2016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果树根系实验室进行富士苹果盆栽试验。5月26对富士苹果土施VB_6、C_OB,剂量分别为0,0.02,0.03,0.04g/株。6—10月测定外源维生素条件下苹果幼树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荧光参数以及根系的生长分布状况。研究表明,不同剂量VB_6和C_OB对苹果幼树株高、茎粗,植株生物量,叶面积,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光合荧光参数和根系分布情况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盆施不同剂量VB_6、C_OB显著改善了植株生长势,叶面积以VB_6 0.03g增加最显著为22%,植株地上部分以C_OB 0.04g处理对植株株高、茎粗和新梢长度增加最显著,株高、茎粗和新梢长度在10月相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4%,34%和45%,VB_6 0.03g与C_OB 0.04g两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地下部分,VB_6 0.03g与C_O B 0.04g两处理对根系干鲜重、总长度、总体积和总表面积增加尤为显著,根尖数和根系分叉数也显著增加。VB_6 0.02g和C_OB 0.02g剂量下苹果幼树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相比对照无显著性差异,VB_6 0.03g与C_OB 0.04g植株抗性得到显著性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此外,苹果幼树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提高、光合荧光特性也得到显著性改善,且VB_6 0.03g与C_OB 0.04g两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综合研究结果,VB_60.03g/株和C_OB 0.04g/株对苹果幼树的生物学性状和理化性质影响最显著,鉴于C_OB的有效施用剂量和市场价格均高于VB_6,推荐施用VB_6来改善土壤营养条件。  相似文献   

19.
苹果轮纹病又称粗皮病,轮纹褐腐病等,俗名烂果病。轮纹病是为害苹果果实和枝杆的重要病害,近几年有加重发展的趋势。据连续几年在我市调查结果表明,有些果园发病率达29.5%~40%。亦有更甚者,几乎绝产,成为苹果生产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为探明多霉清和氨基酸钙在苹果轮纹病上的防效,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笔者于2001年和2002年对该药肥的防效进行小区试验和小面积示范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不同肥料配比对富士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为了探讨不同氮磷钾配合施肥对渭北旱塬富士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富士苹果的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连续5年(2004~2008)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比施肥对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肥能使苹果产量提高12.62%~48.57%;NPK配合施肥处理5年中平均产量为34.8 t/hm2,较对照增加了48.57%;PK,NK和NP处理的苹果平均产量较对照 (CK)分别增加了12.62%,21.50%和21.16%。当地化肥对苹果产量的贡献顺序为:氮肥>钾肥≥磷肥。NPK配合施肥,苹果商品率不断提高,果径大于75 mm的果实个数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由2004年的53.7%增至2008年的81.2%,增长率达51.2%;苹果的糖酸比由2004年的37.1逐年提高到2008年的39.9,提高了7.5%;Vc含量及硬度同样有逐年递增趋势。PK、NK、NP处理,果径小于75 mm的果实个数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糖酸比及Vc含量逐年降低,尤其是NP处理,糖酸比由2004年的32.7降至2008年的20.8,降低了36.3%。PK、NK、NP处理苹果Vc含量5年降低了15.6%,硬度也随试验时间的推移出现逐年下降趋势。NPK配合施肥提高了苹果产量,促进了苹果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