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为了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我们推广了在3龄前梨果园内套种早春马铃薯复种夏花生模式,每亩产马铃薯1800公斤、花生240公斤。 1 种植形式 梨树株行距为1.5米×4.0米。3月上旬种植5行马铃薯,马铃薯与梨树行间距70厘米,马铃薯行距65厘米,株距20厘米,每亩4168株。5月底至6月上旬马铃薯收获后及时种植9行夏花生,花生距梨树行间距60厘米,花生行距35厘米,株距18厘米,每亩8420穴,每穴2株。  相似文献   

2.
1.栽植 木瓜适于密植,山区丘陵薄地,株行距一般为(1.5~2)米×3米;肥水好的平地,株行距以(2~3)米×(4~5)米为宜;与粮食蔬菜间作时,株行距以(3~5)米×(5~6)米为宜。  相似文献   

3.
1 建园 1.1 栽植密度.建园密度为每亩55~110株,行距4米、株距2~3米.枣树与农作物间作,一般亩栽15~22株,行距10~15米、株距3米.  相似文献   

4.
<正> 1.种植密度。金银花的栽植密度为行距2米,株距1.5米,每667平方米约220株。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早期可按行距1米,株距0.75米栽植,三四年后再隔一行去一行,隔一株去一株。  相似文献   

5.
1.定植密度:桃、杏、李、杏梅株行距按2×3(米)或2×4(米)栽植,667m~2栽111株或83株;梨柿株行距2×4(米),667m~2栽83株;枣、石榴株行距按2×3(米)定植,667m~2栽111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大田试验探索甘蔗—花生间套种的最佳模式,为当地生产中甘蔗—花生的合理间套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糖29号甘蔗品种和桂花22号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常规甘蔗种植行距(1.0m)和宽行距(1.2和1.4 m)下间种不同行数(0、1、2行)的花生,分析不同处理对甘蔗生长、蔗茎产量及蔗地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与常规甘蔗种植行距相比,宽行距种植时甘蔗萌芽率、有效茎数及产量有所下降,甘蔗分蘖率、茎径有所提高.在相同甘蔗种植行距下,间种花生时甘蔗萌芽率、株高整体上相对提高,分蘖率和有效茎数整体上相对减少.与不间种花生相比,1.0和1.2m行距下间种花生时甘蔗产量显著下降(P<0.05,下同),1.4m行距下间种2行花生甘蔗显著增产2.4 t/ha.宽行距下不间种花生时蔗地经济效益下降,间种花生后经济效益增加,且在1.4 m行距下间种2行花生时蔗地经济效益最高,达3.132万元ha.[结论]适当的甘蔗—花生间套种方式可增加蔗地经济效益,且以1.4 m甘蔗种植行距下间种2行花生时蔗地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7.
在河南省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抗虫杂交棉豫35的适宜密度和行距配置。结果表明,在保留2~3个强势叶枝时,豫杂35以种植2.25万株/公顷配合行距1.20米较为适宜,分别比1.50万株/公顷配合行距1.20米、2.25万株/公顷配合行距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花生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试验对缩行距密植方式和缩株距密植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旱地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花生产量差异显著,密度相同时,缩行距密植比缩株距密植增产12.9%;株距相同时,缩行距密植比传统种植方式增产25.13%。花生产量达3421kg/hm^2时,密度以28.5万株/hm^2为宜,相对应的种植方式为行距35cm、株距10cm。  相似文献   

9.
<正> 1、选地建园 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有水浇条件的地块建园。甜樱桃栽培株行距为2.5米×3.5米,每隔3行行距再加宽1米,亩栽170株左右;矮樱桃栽培株行距为1米×1.5米,每  相似文献   

10.
以3米为一带,机械覆膜,膜上打孔,机播2行“仙山绿”超甜糯玉米,行距0.5米,株距0.26米,每667平方米植1666株。在2.5米空档内覆盖2幅地膜。膜上定植2行青椒,行距0.4米,穴距0.26米,每穴留双株。  相似文献   

11.
农业小常识     
1.如何计算玉米的种植株距①1亩6000平方尺,株距=6000/亩株数/行距。例如:每亩4000株,行距为1.5尺,株距为6000/4000/1.5=1(尺)。②每亩3000株,行距2尺,株距=6000/3000/2=1(尺)。③每亩按666.7平方米,算法是一样的,例如:每亩4000株,行距0.5米,株距=666.7/4000/0.5=0.33335(米)=1(尺)。  相似文献   

12.
王宝松 《农家致富》2006,(21):36-36
4.造林密度(1)四旁栽植。一般在乡村路旁、水旁渠旁单行造林,一边1行,株距4米;路面宽度8~10米或者大型河堤,一边2行,株行距均为4米,三角形交叉栽植。如果营造小片林,则株行距6米×6米。(2)农田林网栽植。一般泡桐的行距不小于50米,单行的株距4米,双行的株距4~6米,行距不小于5米,林网网格面积50~100亩。  相似文献   

13.
利用直立型和半蔓型花生开展了株行距试验,试验结果:直立型花生在行距40~60 cm内主要与单位面积株数有密切关系,适宜密度为19 000~21 000株/亩;半蔓型花生适宜密度也是20 000株/亩左右,但行距不能过大,否则株距必然缩小,造成分枝相互支撑,影响果针入土膨大,导致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孙昕路  张莉 《农村科技》2014,(12):13-13
<正>通过不同播量比较试验,确定滴灌花生最适宜的播种量,为实现滴灌花生的高产高效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参试品种鲁花花生。2.试验设计花生采用滴灌膜上点种方式,2米宽膜,1膜6小行,30厘米等行距,株距20厘米,理论穴数为8 810株,滴灌带铺设为1膜3管,1管2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每小区1膜,行长5米,每小区面积11.25米2,在收获前后每小区连续10穴,调查不同穴粒数植株生长特性及产量。3.试验处理设置3个播量处理:处理1,每穴1粒种,667米2播量8.5千克;处理2,每穴2粒种,667米2播量17.0千克;处理3,每穴3粒种,667米2播量25.5千克。  相似文献   

15.
为使板栗实现产业化,实现单位面积产量的大幅度提高,现在板栗栽植已向密植方向发展,实施品种化栽培,整形以矮冠密植为主,株行距一般采取2米×2米的栽植模式,667米2栽植111株.  相似文献   

16.
1种植模式1.6米一带,高低畦栽培。高垄垄宽0.8米、高0.15米,垄上种2行棉花,棉花行距0.6米、株距0.25~0.3米,每亩3300株左右。低畦种5行大蒜,行距0.15米,大蒜距棉花0.2米,株距0.1米,亩1.4万~1.5万株。大蒜收获后棉花形成1.0米和0.6米的大小行。2栽培技术要点2.1大蒜。大蒜选择产  相似文献   

17.
王良集 《农家致富》2004,(18):31-31
一、种植模式 1.等行棉花套种等行油菜 一般畦宽3.6米,棉花行距1.2米,株距40厘米.每亩密度1390株,棉花行间于10月底套栽油菜,油菜行距1.2米,株距15厘米,每亩密度3706株,春季在油菜行间预留的棉行中套栽棉花,棉花与油菜等行距60厘米。  相似文献   

18.
在相同水肥管理条件下,比较3个花生品种花育52号、豫花9326、开农706分别在(65+25)厘米×11厘米、(65+25)厘米×13厘米、(65+25)厘米×15厘米、(65+25)厘米×17厘米4种株行距配置模式下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花生品种全生育期为138~143天;4种不同株行距配置各参试花生品种经济性状差异明显,豫花9326品种优势最明显;花育52号适宜选用(65+25)厘米×15厘米株行距配置模式,豫花9326适宜选用(65+25)厘米×11厘米株行距配置模式,开农706适宜选用(65+25)厘米×15厘米株行距配置模式,在适宜模式下参试花生品种均表现出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一、选用不同品种及栽植密度 因石榴自花不实.建园时最少选用2个以上品种按比例配置.品种采用河阴铁皮、河阴铜皮、河阴软籽、豫石榴1-3号.栽培密度:在肥沃土地采用4米×2米或3米×2.5米的株行距;在肥力较差的地方采用3米×2米的株行距.  相似文献   

20.
2000年,我连种植棉花6 812亩,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行距配置方式对产量进行对比.其中3401亩是采用3膜12行,平均行距43.3厘米,株距12厘米,666.7米2理论株数12 831株;另外3 411亩采用3膜18行的配置方式,行距20厘米+20厘米+50厘米+20厘米+20厘米+65厘米,平均行距31.6厘米,株距12厘米,666.7米2理论株数17 581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