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竹类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以小蓬竹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蓬竹的水土保持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典型的喀斯特灌木群落和草地,小蓬竹群落下土壤的固土、保水、保肥效果更显著。小蓬竹群落林冠层、枯枝落叶层能够截留更多的降水;小蓬竹群落能够有效增加土壤入渗性能;明显增强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加快土壤的熟化程度,增加土壤肥力,可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水分蒸发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建立了不同秸秆覆盖量下的土壤水分蒸发动力学模型,并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秸秆覆盖量与土壤水分蒸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累计蒸发量W与时间t的关系为W=a·tb,当初始含水量较高时,秸秆覆盖的保水效果十分明显,而且秸秆覆盖量越多,保水效果越好;当初始含水量较低时,秸秆覆盖的保水效果更加显著,但其保水效果与秸秆覆盖量的多少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李得伟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214-214,217
为提高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造林成活率,在互助县进行了覆盖灌木造林试验,研究麦秸、地膜覆盖土壤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苗造林用麦秸或地膜覆盖幼苗周围,不但增加了土壤水分,还提高了土壤温度,促进幼苗生长,且地膜覆盖效果优于秸秆覆盖。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元谋干热河谷区旱地农田水分生产情况,在典型旱地布置玉米-小麦田间试验,比较不同覆盖保水栽培措施的水分效应。结果表明,秸秆和地膜覆盖都具有保水作用,且地膜秸秆两元覆盖方式的保水效果尤其明显,且0~30 cm土壤水分变化较为活跃,30~60 cm土壤水分变化相对稳定,60~100 cm土壤水分变化最为稳定;土壤贮水、蓄水情况为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Ⅳ,全年耗水强度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Ⅳ,综合分析不同覆盖措施保水增产效果,为西南干热河谷区旱作农业合理应用覆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针对贵州开阳县茶叶生长的环境特点,以5年生龙井43号绿茶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茶园土壤水分及茶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稻草+薄膜覆盖方式对贵州开阳县春茶的生长环境是最好方式,使得茶园土壤水分达到最高为22.87%,茶叶鲜重产量达到最高为179.88 kg/667m2。其它4种方式与清耕(CK)相比,茶叶的叶面积、茶叶的干物质量有显著提高,稻草+薄膜处理增产最高,同比增长26.92%,薄膜处理增长最低。采用稻草+薄膜覆盖是贵州喀斯特地区春季茶园提高土壤水分、增加茶叶产量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杨红  姜虹  赖卫  涂祥敏 《农技服务》2008,25(11):42-42
用两种常规育苗和栽培方法对遵义朝天椒移栽大田进行试验研究,对辣椒的缓苗情况、株高、茎粗、开展度、单株挂果和小区产量进行多项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营养块育苗移栽能减少椒苗根系损伤,减少椒苗移栽大田后的缓苗时间和缓苗程度;在贵州省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大田的薄膜覆盖保水保肥技术的应用,是辣椒增产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该试验中,营养块育苗薄膜覆盖栽培效果最好,撒播育苗薄膜覆盖栽培效果次之,撒播育苗露地栽培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针对河西走廊气候特征和以漫灌为主的种植结构,用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3种农田覆盖材料(白色薄膜、黑色薄膜和玉米秸秆)进行了枸杞田间应用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温效应以黑色薄膜最好,土壤温度比裸地提高4.04℃,玉米秸秆与裸地无显著差异;保墒效应以白色薄膜最好,在饱和灌溉后的62 d旱期里,土壤水分含量分别比黑色薄膜覆盖、玉米秸秆覆盖和裸地提高1.1%、5.75%和12.0%;增产效果方面,鲜果产量无显著差异,干果产量玉米秸秆覆盖增产25.3%,白色薄膜覆盖增产23.2%,黑色薄膜无增产效果;干物质积累以玉米秸秆最高,白色薄膜次之,黑色薄膜与裸地无显著差异。这说明玉米秸秆覆盖栽培具有增强肥力、促进营养物质积累的作用;土壤水分含量和温度产生了干物质差异,且土壤水分含量作用大于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8.
深穴整地穴底植苗草灌覆盖的造林新方法可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对提高干旱地区油松造林成活率有显著作用,同时对促进林木的生长也有一定作用。 河北省的燕山丘陵区,长期以来该地区油松年年造林不见林,特别是干旱阳坡,土壤水分条件差,导致造林成活率低。为提高造林成活率,我们于1993~1997年,在迁西县干旱阳坡上进行了不同植苗造林方法的比较试验,总结出了深穴整地穴底植育草灌覆盖的造林新方法,使油松造林成活率由50%左右提高到90%左右。  相似文献   

9.
旱地玉米免耕覆盖土壤水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免耕整秸秆半覆盖具有明显的保水效果。在一年一作春播玉米区,免耕覆盖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延长了上层水分向深层分布的时间,玉米秋收后至结冻期间100~200cm土壤水分比不覆盖提高1~1.6个百分点;但结冻期间,土壤水分蒸发基本停止,0~100cm土层水分差异不大;免耕覆盖明显抑制了春季返浆期的土壤蒸发,0~20cm土层比常规耕作土壤水分含量高1~1.7个百分点;玉米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是,封垄前覆盖与不覆盖间土壤水分差异较大,封垄后差异变小;一般情况下,随深度增加,保水效果减小。免耕本身不具保水作用;在覆盖条件下,耕翻与否对保水作用不大,不论是耕翻还是免耕都必须结合秸秆覆盖;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土壤第一蒸发阶段持续时间增长,土壤蓄保水量增加;秸秆覆盖一方面具有保水效果,另一方面,降水通过秸秆时又要消耗一定量的水分;免耕覆盖改变了地表状况,有利于雨水的入渗,使得更多的水分下移到剖面深层,为植物利用水分提供了机会;持续干旱情况下,秸秆覆盖土壤水分蒸发量与裸露土壤几乎一样多。  相似文献   

10.
森林枯枝落叶层抑制土壤蒸发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森林枯枝落叶层抑制土壤蒸发的机制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枯枝落叶层抑制土壤蒸发的效应随枯枝落叶层厚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土壤水分低于11%时,枯枝落叶层抑制土壤蒸发的作用很小。文内给出了枯枝落叶层抑制土壤蒸发与各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1.
对羽叶山黄麻进行了苗木培育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育苗方式苗期生长差异明显;育苗方式对造林成活率和苗木生长影响明显,大田苗造林成活率极低,塑料袋容器苗造林后缓苗现象明显,对伏旱季节的适应能力差;黑色硬质塑料控根容器苗造林后能平稳生长,受伏旱季节影响不明显;直播造林苗分异明显,优势株形成后,表现出较强的生长势;不同的整地方式和地面覆盖对成活率无明显影响,但对苗木地径生长影响明显,爆破整地明显有利于苗木地径生长;羽叶山黄麻用于岩溶峡谷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在松动土石坡可优先选用直播方式造林,在土层浅薄的石漠化灌草地块造林,可选黑色用硬质塑料控根容器苗。  相似文献   

12.
在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区,采用保水保墒技术进行荒山造林,用10 g保水剂 覆草措施定植苗木,造林成活率可提高到98%,用10 g保水剂 覆膜措施定植苗木,造林保存率可提高到86%.  相似文献   

13.
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水分和当年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覆盖措施在干旱陡坡造林中对土壤水分蒸发量、土壤含水量及当年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并筛选出效果最佳的覆盖措施,在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布设试验,分析了地表覆膜、地表覆草、土中覆草3种覆盖措施对土壤蒸发量、含水量、密度和孔隙度及当年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初期连续蒸发20d后,地表覆膜、地表覆草、土中覆草处理的栽植穴土壤累积水分蒸发量分别比对照减少11.50、5.64、20.96mm。不同覆盖处理的栽植穴土壤含水量,4—6月减少量:对照>地表覆草>地表覆膜>土中覆草;6—8月增加量:土中覆草>地表覆草>地表覆膜>对照;8—10月减少量:对照>地表覆草>地表覆膜>土中覆草。生长季结束后,对照、地表覆膜、地表覆草、土中覆草土壤密度分别减少了0.79%、1.59%、3.17%、9.26%,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0.04%、0.31%、1.57%、3.58%。地表覆膜、地表覆草、土中覆草处理的苗高生长量分别是对照的3.52、4.11、4.44倍;当年新枝生长量分别是对照的1.50、1.65、1.90倍;当年造林成活率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0.3%、6.8%、12.9%。可见在晋西黄土区干旱陡坡造林中,土中覆草是一种更有效的覆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地膜与覆盖方式土壤水温与作物增产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地膜(宽幅普通地膜、窄幅普通地膜、宽幅微孔地膜与窄幅微孔地膜)与不同覆盖方式(平铺覆盖和起垄覆盖)下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膜与覆盖方式都具有明显的增温保水作用,且增温作用强于保水作用,增温作用主要表现在玉米生育前期,显著促进了玉米前期生长,为后期生殖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CK,增产原因主要是显著增加了玉米百粒重,水分利用效率也显著高于CK。在试验区低温干旱并存的气候条件下,宽幅普通地膜平铺覆盖是一种简单、低成本、高效的覆盖栽培方式,能有效提高水分利用率,增加表层土壤温度,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合幼龄橡胶园覆盖的材料,以裸地为对照,采用生物材料(厚度分别为3 cm、2 cm、1 cm)、秸秆和薄膜进行2年覆盖,测定土壤温度、水分、养分及橡胶树的株高和茎粗生长量.结果表明:薄膜覆盖与裸地的土壤温度无显著差异,生物材料覆盖和秸秆覆盖在土层5 cm、20 cm处土壤温度显著低于裸地对照;各处理间含水量差异不明显,其中以1 cm生物材料覆盖最好;秸秆覆盖的土壤各养分含量相对较高;秸秆覆盖和1 cm生物材料覆盖橡胶树的株高和茎粗增加量较大,薄膜覆盖的增加量相对较少.秸秆可在幼龄橡胶园中大力推广应用,1 cm生物材料可作为新型覆盖替代物逐步推广,薄膜覆盖不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栽培薄皮甜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栽培作物性能,以"龙甜一号"甜瓜为试验材料,设置裸地、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和塑料地膜覆盖3个处理,采取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度、水分、甜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有效增加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率,其增温效果低于塑料地膜覆盖,保墒性能与塑料地膜覆盖无显著差异。秸秆纤维基地膜在甜瓜种植期内完全降解,覆盖栽培可显著抑制杂草生长。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处理甜瓜株高、茎粗、根干重及产量均显著高于裸地对照,与塑料地膜无显著差异,且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处理的甜瓜果实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裸地分别提高53.32%、39.14%、21.28%,其中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塑料地膜覆盖处理。  相似文献   

17.
秋季覆膜玉米应用生物环境降解地膜试验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秋季覆膜玉米开展生物环境降解地膜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地膜前期增温、保墒效果和普通地膜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均能够满足玉米前期生长发育对水、光、热的要求;后期随着玉米生育进程的加快和气温的提高,降解膜的降解速度也在加快,其增温、保墒效果已经不能充分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要求,从而影响到玉米产量,导致玉米产量降低或成熟延迟。降解膜1、降解膜2和降解膜3产量分别达到7266.0、7517.5、8596.5kg/hm^2,较普通地膜减产35.2%、30.7%和14.3%。  相似文献   

18.
董立国 《农学学报》2016,6(4):66-69
生物降解膜是解决农业“白色污染”的重要途径,笔者针对降解膜过早破裂这一过程,开展了土壤温度、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降解膜过早裂解对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不同阶段影响程度不同。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苗期,降解膜地25 cm内土壤温度比PE膜降低14.1%;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喇叭口期,降解膜地100 cm内土壤水分比PE膜降低13.1%;降解膜种植的玉米在株高、秃尖、穗行数、百粒重和产量等方面明显低于PE膜,减产27.2%。也即降解膜过早裂解显著影响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9.
杨迪  朴锦  金花  具红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475-7476,7530
[目的]研究覆盖物对茅苍术出苗率及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方法]将茅苍术播种后采用稻草和枯落松针覆盖苗床(对照组裸露),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土壤含水量、温度、pH和茅苍术出苗率,并观察茅苍术幼苗的生长状况。[结果]稻草和枯落松针覆盖处理的茅苍术出苗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其中,松针处理效果最好,出苗率高达79.03%,土壤日平均温度变化范围在14.7~20.9℃,且随着覆盖天数的增加土壤酸碱度逐渐降低,接近茅苍术的野生土壤环境的酸碱度;枯落松针覆盖处理和稻草处理的茅苍术幼苗株高、叶长、叶宽、单株重和叶绿素含量等各种生物学性状指标均高于对照,其中枯落松针处理的幼苗各项指标均高于稻草处理。[结论]培育茅苍术幼苗时,以枯落松针覆盖既能提高出苗率,又能达到壮苗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影响中国沙棘生长的关键光合指标、生理指标及土壤含水量,并对中国沙棘苗木生长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优的整地方式和保水措施。【方法】以天山北坡前山带不同整地方式和保水措施下种植的中国沙棘为研究对象,设置水平沟整地、穴状整地与覆膜、膨润土的不同组合处理,分析不同造林技术对中国沙棘生长指标、光合特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1)水平沟整地的土壤含水量、造林成活率、新梢生长量显著高于穴状整地(P<0.05),覆膜、膨润土的土壤含水量、造林成活率、新梢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2)影响中国沙棘生长的关键生理指标为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光合指标为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土壤含水量指标5月土壤含水量、8月土壤含水量;(3)水平沟整地-覆膜-膨润土处理的评分最高,水平沟-覆膜处理次之;其造林成活率分别为80.63%、72.26%。【结论】中国沙棘在天山北坡前山带造林的综合配套技术为水平沟整地-覆膜-膨润土综合技术、水平沟整地-覆膜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