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化肥机械深施技术,即把化肥通过机械动力装置,根据不同农作物生育期所需的化肥均匀适量施入土壤中下层。这样可提高化肥利用率,达到增产、增效、增收、节本的目的。长期以来,由于忽视有机肥料投入,种植业全靠“化肥飘飘”,只注意化肥量的投入,不注重化肥质的利用。据国内媒体报道,现我国化肥利用率只有30%左右,通过化肥机械深施,可使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如碳酸氢铵、尿素通过机械深施比撒施的利用率分别由29%、37%提高到58%、50%。深施比表施利用率相对提高115%和35%。  相似文献   

2.
化肥深施是指将化肥定量地施入到地表以下作物根密集部位,使养分能够被作物充分吸收,减少肥料有效成分的挥发和淋失,达到提高化肥利用率、节肥增产的目的。据实验研究分析,碳铵表施5天氮素损失13.8%.深施(7cm)5天仅损失0.88%。碳铵、尿素深施地表以下6-lOcm的土层中,比表面撒施当季利用率分别由27%和37%提高到58%和50%。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3.
氮肥施用方式对油菜生长季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氮肥深施(条施、穴施)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但其对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尚不明确.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了氮肥撒施、条施和穴施对水稻-油菜轮作系统油菜生长季氧化亚氮排放、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改变了油菜生长期间N2O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不施氮对照除在油菜移栽后第10 d N2O排放通量较大外,其余时间排放均较为微弱.氮肥撒施、氮肥条施和氮肥穴施均在油菜移栽后第10d和第117d出现N2O排放小高峰,排放最大高峰出现在移栽后第100 d.氮肥深施显著提高油菜生长季N2O总排放量、氮肥利用率和产量.与氮肥撒施相比,氮肥条施和氮肥穴施分别增加N2O总排放量37.2%和19.3%,提高氮肥利用率72.3%和59.3%,增产28.8%和25.8%,而单位产量N2O排放量与氮肥撒施无显著差异;氮肥条施的单位产量N2O排放量显著低于氮肥穴施.研究表明,在获得相同产量的前提下氮肥撒施并无减排N2O的优势,水稻-油菜轮作系统油菜生长过程中在氮肥深施时采用条施有利于N2O减排.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控释BB肥侧深施用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中,以等氮量控释BB肥侧深施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净收益均为最高。等氮量控释BB肥侧深施处理、减氮10%控释BB肥侧深施处理、减氮20%控释BB肥侧深施处理、减氮10%控释BB肥撒施处理均较常规施肥处理的氮素利用率有所提高。减氮10%控释BB肥侧深施处理相较于减氮10%控释BB肥撒施处理,肥料利用率、产量与净收益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尿素含氮46%,是目前生产上最常用的优质氮素化肥,但尿素施入土壤后的利用率通常只有45%~50%.用以下方法可以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1.深施 尿素无论作底肥还是追肥,均应深施覆土,施肥深度10厘米~12厘米为宜;尿素深施可明显提高利用率.据试验,尿素表施或浅施2厘米~3厘米,利用率仅30%;施肥深度5厘米,利用率为45%;深施10厘米~ 20厘米,利用率可达65%.  相似文献   

6.
“点式精确施肥法”是相对于传统的肥料撒施,条施,穴施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施肥理论与方法。它以柱形半包膜全程肥料和柱形肥料深施器为物质基础,能方便,快捷,高效地将肥料施入土中,具有不烧苗,不需追肥,改良土壤,提高养分利用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1.碳酸氢铵深施并覆土,比地表撒施利用率提高20%-30%,比浅施利用率高10%-15%。碳酸氢铵要作基肥和追肥施用,作基肥时,施深15-20 厘米。作追肥,施深10-15厘米,施后覆土埋严,以防挥发损失。 2.过磷酸钙适用各种作物和土壤, 可作基肥和追肥,但不能直接作种肥,因  相似文献   

8.
旱地化肥深施技术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的一种“节本增效”工程技术,被农业部列为重点推广项目之一。化肥深施技术即能提高肥效,又能降低成本,增加农作物产量。化肥深施是相对于化肥的撒施或浅施而言的。一般机械深施应将化肥施于地表以下6~10厘米为深施。试验证明:深施碳酸氢铵、尿素后,氮的利用率比表面撒肥或浅施分别由23%和35%  相似文献   

9.
水田施用涂层尿素对氮素挥发抑制效果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田土壤施用涂层尿素抑制氮素挥发损失的研究结果表明,涂尿素素肥料在全层混施,8cm深施和表面撒施3种施肥方式下均有抑制NH3和NOx挥发损失的作用,涂层尿素与普通尿素相比,表面撒施降低氮素(NH3+NOx)挥发损失率达32.8%,8cm深施降低氮素(NH3+NOx)挥发失率达19.9%,全层混施降低氮素(NH3+NOx)挥发损失率达6.9%。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基肥减量深施对上海地区冬小麦产量的影响,2013-2014年在崇明县竖新镇育才村进行了基肥减量深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其结构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基肥深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其结构、农艺性状和氮肥利用率有显著影响,减量深施(240kg/hm~2)与撒施(270kg/hm~2)相比,在产量降低2.10%(减产不显著)的情况下,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9.60%、10.11%。因此,建议上海地区冬小麦基肥深施且施肥量宜控制在240-270kg/hm2。  相似文献   

11.
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就是通过各种机械将化肥按农艺要求深施于地表以下6~12厘米.与撒施、浅施相比,一方面具有降低肥料损失,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等特点;另一方面还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作物单产,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增产幅度为10%左右.  相似文献   

12.
氮肥深施对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盆栽试验和15N示踪技术,研究了辽宁省两种主要耕作土壤氮肥施用方法对玉米、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深施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玉米以硫铵深施10或15m,尿素深施10cm时增产效果明显;水稻施硫铵和尿素均以深施15m增产效果最好。两种氮肥表施和施5cm效果不好。旱田流铵和尿素均以深施10或15cm利用率最高,平均达到52.62%;水田施硫铵以深施10或15cm利用率最高,平均达到57.48%,尿素则以深施10cm;。利用率较高。氮肥深施能增加土壤肥料氮残留率,减少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13.
一、磷铵撒施不科学.碳铵性状不稳定,易挥发,一般敞开放置温度越高损失越多,当温度在30℃敞开一天可损失30%以上.所以撒施碳铵使有效的氮素大量消失,肥料利用率低.因此,碳铵要深施,随施随耕翻才科学.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氮肥深施在贵州省气候条件下对旱地氮素利用率的影响,采用不同深施方法在大方县,黔西县两地进行了两年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氮肥深施比表施可提高氮素利用率6.4%-23.9%,产量提高3.2%-21.5%,施肥深度以近玉米根系10cm土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不同深施肥方式对稻田氨挥发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探讨减少农田氨排放的方法,探究不同深施肥方式对稻田氨挥发损失、氮素利用率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在湖南省长沙市金井镇长沙农业环境观测站布置盆栽试验,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N0(不施化肥)、S300(传统氮肥撒施)、S210(减氮30%+传统氮肥撒施)、R5(减氮30%+条施,深度为5 cm)、R10(减氮30%+条施,深度为10 cm)、B5(减氮30%+大颗粒球肥深施,深度为5 cm)、B10(减氮30%+大颗粒球肥深施,深度为10 cm)。施肥后第1 d进行氨挥发连续性监测,直至施肥处理氨排放量与不施肥处理无明显差异为止,并在水稻成熟期测定氮含量和产量。结果表明,深施处理可降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促进植株氮素吸收。与S300处理相比,氨挥发损失量降低了30.13%~47.85%。与S210处理相比,深施处理氮素回收率(NRE)提高了9.16%~29.44%;氮素农艺利用效率(NAE)增加了13.85%~32.14%;籽粒生产效率(NGPE)增加了12.18%~28.27%。在减氮30%的基础上,深施处理水稻产量较S210处理增加了12.79%~28.27%,其中B10处理显著减少氨挥发损失量并提高氮素利用率。这说明深施处理有效降低了稻田氨挥发损失,提高了氮素利用率,其中以B10处理(减氮30%+10 cm大颗粒球肥深施)效果最佳;同时深施肥的机械化需要进一步研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正在乡下调查发现,农民施用化肥存在如下一些误区。碳酸氢铵地表浅施和随水撒施这种施用方法不仅利用率低,而且很容易熏伤茎叶。碳酸氢铵随水撒施,易黏附在作物茎叶上,灼伤茎叶,尤以在清晨撒施更为严重。因此,碳酸氢铵在作追肥时,应开沟深施并严密覆土。磷酸二铵随水浇施磷酸二铵随水浇施,不但其氮素易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17.
尿素含氮46%,是目前生产上最为常用的优质氮素化肥,但尿素施入土壤后的利用率通常只有45—50%。那么,如何提高尿素的利用率呢?1.深施。尿素无论作底肥还是作追肥,均应深施覆土,施肥深度10—12厘米为宜;尿素深施可明显提高利用率。据试验,尿素表施或浅施2—3厘米,利用率仅30%;施肥深度5厘米,利用率为45%;深施10—20厘米,利用率可达65%。  相似文献   

18.
正化肥深施是一种田间施用化肥的方法,可将化肥施于地表以下6~10cm处,是相对于以氮、磷、钾肥为主的化肥的撒施或浅施而言的。在农业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化肥深施只有靠专门作业机械可以实现。化肥深施机械技术是一项使用深施机具,按农艺要求将化肥定量均匀地施入土壤中的实用技术,是实现农业节本增效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我国大力推广的一项重点农机化实用技术。1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的优点1.1提高化肥利用率。化肥撒在地表面  相似文献   

19.
氮素化肥利用率低是困扰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据测试,当气温为29℃、土壤含水率为13.6%时,地表施用碳酸氢铵,12小时后挥发损失5.49%;而将同样的肥料深施到6厘米以下土层.12小时后挥发损失仅为0.3%。由此可见,化肥深施可提高其肥效利用率。此外,采用化肥与固氮剂或其他化肥混施的农艺措施则可起到显著的提高肥效利用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机械侧深施肥对机插晚稻产量及农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稳定性肥料的侧深施肥技术对机插晚稻产量和农学性状的影响,试验以甬优1540为材料,设置空白对照、中量稳定性肥撒施、中量稳定性肥侧深施、高量稳定性肥撒施和高量稳定性肥侧深施5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籽粒产量为10 234~11 134 kg·hm-2,高量稳定性肥侧深施处理产量最高。与人工撒施处理相比,采用机械侧深施肥可使水稻增产3.7%~4.2%,提高了有效穗数和千粒重。肥料侧深施处理下氮肥农学效率为14.6~15.1 kg·kg-1,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高于人工撒施处理。可见,机械侧深施肥能够增加水稻籽粒产量、改善水稻农学性状和提高肥料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