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锯缘青蟹和三疣梭子蟹幼体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龚孟忠 《水产科技情报》1994,21(5):207-210,206
采用3种单细胞藻类,3种动物性饵料和4种人工饵料,分别喂养不同发育期的锯缘青蟹和三疣梭子蟹幼体,根据其变态速度和存活率比较各种饵料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2.
单细胞藻类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虾、河蟹、贝类育苗需要大量的单细胞藻类,单细胞藻类培养的好坏关系到育苗的成败,是水产动物育苗成功的首要条件。只有培养出大量的无原生动物污染的、鲜嫩的多种单细胞藻类,贝类等水产动物的人工育苗才能获成功。笔者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1藻种种源 同一类藻最好从不同地方采集,获得多个品种进行培养,而且在培养过程中分别放置在不同培养瓶中进行,这样可避免某一品种培养失败而带来的损失,也可获得适应本地区培养的品种。如金藻可培养3011、wp、wfj3个品种。2 扩 种 扩种用的烧…  相似文献   

3.
周之武 《齐鲁渔业》2001,18(6):43-46
3.5 注意药物使用3.5.1 不可混用的药物 1.生石灰勿与漂白粉混用。漂白粉主要成分是CaOCl2,潮解后生成次氯酸(HClO)和碱性氯化钙: 次氯酸立刻放出新生态氧:HClO-HCl+[O],有强烈的杀菌灭活作用。由于漂白粉产生的次氯酸在生石灰产生的强碱性水中,比在中性或弱碱性水中灭活性降低.并且生石灰产生的OH 与次氯酸产生的HCl中和后,其灭活效果也大打折扣,可见,生石灰与漂白粉混合清塘既达不到清塘效果,又增加清塘费用。 2.使用敌百虫时不得加入碱性药物,防止形成毒性更大的敌敌畏,避免人、畜…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白莲湖精养期间的水化学进行了研究1)该湖属Si^Na含盐量,总碱度和总硬度均偏低。2)有效氮含量平均0.728毫克/升,其中NH4-N,占97.5%,PO^3-P平均0.015毫克/升,N/P平均48.5,磷是限制性营养元素,硅酸盐(SiO2)适中,3)PH,DO适宜,COD平均12.15毫克/升,DO和COD各对应的底表层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用三氯化铁回收鱼糜漂洗液中的水溶性蛋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氯化铁(FeCl3)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蛋白质凝聚剂,它对白鲢鱼糜漂洗液中的水溶性蛋白质有较强的凝聚作用。使用它,蛋白质的回收率可达80%以上,且废水的COD可下降77%左右。最适宜的回收操作条件为:体系的pH值在5.5~6.5,水温0~15℃,FeCl3的投加量Q根据水样的蛋白质浓度C按式Q=0.163C+0.016(g/L)确定。经测定,凝聚物含蛋白质63.1%,脂肪5.2%,灰分21.8%。  相似文献   

6.
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和基本相同的设备条件下,众多 育苗厂的生产结果却呈现十分悬殊的差距,这其中单细胞 藻类的培养是否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泥蚶育苗池量 多、季节长,中后期又处于高温季,因此,如何保证藻种不老化、不污染和保持稳定的供应量是泥蚶生产性育苗中单细胞藻类培养的要点。  筛选、对比、总结成功育苗厂的单细胞藻类培育经验,我们可以发现现今泥蚶育苗中的单细胞藻类培育生产工艺与虾蟹类苗种生产及扇贝、贻贝苗种生产和早期的泥蚶苗种生产中的单细胞藻类生产工艺已有了显著的改进。后者基本沿用教科书上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单细胞藻类的生产培养中,金藻类很容易被原生动物污染,一旦被原生动物污染,原生动物在培养液中生长繁殖,当其数量增多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对培养藻类的生长繁殖产生影响。被原生动物污染后的藻种不利于再扩大培养,甚至造成培养的失败,特别是在高温季节,金藻类的大量培养难度更大,不易保证生产中持续稳定的供应。原生动物污染是造成单细胞藻类培养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单细胞藻类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近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当金藻类在生产培养中出现原生动物污染时,采用酸化处理的方法来抑制和杀灭藻液中的原生动物,取…  相似文献   

8.
对虾病害防治药物对浮游植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报告了常用渔用药物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消毒剂对不同种类单细胞藻生长的影响不同,在试验所用的3种藻类中,扁藻最敏感,其次是三角褐指藻,最后是金藻3011;消毒剂对不同浓度单细胞藻生长的影响不同,随着液浓度的降低,消毒剂对其杀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海参、海胆、虾蟹的育苗生产都离不开单细胞藻类的培养,单细胞藻类具有生长快、易繁殖、营养价值高的特点,是水生动物幼体的良好饵料之一。单细胞藻类作为水生动物人工育苗的饵料地位目前尚无法被取代。单细胞藻类具有容易培养、可以节约育苗成本等优点,在环境条件差、生产成本不足的情况下培养单细胞藻类作为幼体的开口饵料显得更加重要。一、准备工作一级扩种培养主要用250~5000毫升三角烧瓶,  相似文献   

10.
碳酸盐碱、pH对中国对虾幼虾的致毒效应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结果表明,pH为8.6、9.0、9.3和9.5时,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幼虾24h半致死碱度(LC50)分别为22.00、11.66、6.57和3.28mmol/L;随着碱度、pH的升高,中国对虾幼虾的存活率下降。碱度和pH对幼虾的致毒效应应具综合作用,pH8。6~9.0时,HCO3^-、CO3^2-共同影响幼虾的存活率;pH9.0~9.5时,OH^-协同CO3^2-影  相似文献   

11.
卤虫在不同饵料培养介质中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啤酒酵母和单胞藻为投喂饵料,新疆艾比湖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为投喂对象,建立三个实验组分别进行研究,观察在不同饵料条件下艾比湖卤虫的生长,探讨不同饵料对卤虫的生长、成活的影响。通过对卤虫体长和存活率的测量,建立了卤虫在不同饵料情况下的生长方程、生长曲线和存活率曲线,并通过对方程和曲线的分析获得以下结论:投喂单胞藻组卤虫的生长最慢,存活率最低25表面以后全部死亡;投喂酵母组卤虫生长最快,在0≤t≤42.6时体长值最高,存活率较低,投喂单胞藻和酵母的混合饲料组卤虫的前期生长次于酵母组,后期生长超过之,存活率较高且成熟个体产虫量和产卵量也多于酵母组。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稳产高产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水的处理,单胞藻选择,亲贝选择与蓄养,洗卵和及时选幼.幼虫培育期间的筛选.附着基处理及投附着基后的管理,脱苗的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牡蛎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探讨,以提高牡蛎育苗的成功率和单位水体的出苗量.使太平洋牡蛎育苗能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3.
Construction of solar silos for combined mass algal/fish culture is detailed and their speciality use outlined for mixed culture of unicellular green algae and blue tilapia (Sarotherodon aureus).  相似文献   

14.
“配合饲料”以植物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为主,加以适量各种添加剂,经科学调配混合组成。蛋白质含量25-26%,脂肪84-129%,碳水化合物43-56%,并含有扇贝亲贝性腺成熟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其他促进性腺成长发育的重要成分。经饲喂试验表明:亲贝性腺指数提高20-30%,亲贝成活率98%,比对照提高26%,亲贝产出优质精、卵,受精卵的孵化率93%,饲料成本降低50%,是一种完全可以代替单胞藻喂养扇贝亲贝的优良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5.
臭氧对海水的消毒及其在海胆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不同的实验,证明臭氧对海水的消毒作用是高效和彻底的,处理后的海水完全能达到海胆育苗用水要求,可安全用于单胞藻的培养和稚海胆的培育,在冬季回收水的利用可极大地降低能耗,使海胆育苗成本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16.
对等鞭藻3011(Isochrysis galbana3011)、等鞭藻塔溪堤品系(Tahitian Isochrysis galbana)和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ai)3株微藻种进行培养。NaHCO  相似文献   

17.
Rotifers were fed on four species of unicellular algae (Dunaliella tertiolecta, Pavlova lutheri,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and Isochrysis galbana) at a range of temperatures. Measurements were made of growth rate, weight and level of total protein, carbohydrate and lipid. Large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rotifer weight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as a result of feeding and starvation. There were only minor differences attributable to the type of alga used as a food.  相似文献   

18.
单细胞藻类饲养青蛤稚贝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试验以几种单细胞藻类为饵料,研究青蛤稚贝的生长和成活率。经21天饲养证明,小球藻、扁藻、三角褐指藻、底栖硅藻都是青蛤稚贝的适宜饵料,其成活率均达90%以上,其中又以投喂底栖硅藻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及混合藻(金藻和角毛藻1∶1混合)投喂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研究了微藻饵料对紫海胆浮游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饵料对紫海胆浮游幼体生长发育的效果有差异,金藻是最佳饵料品种,角毛藻次之,其后分别为巴夫藻、小球藻和混合藻,扁藻不适于作为紫海胆浮游幼体的开口饵料。就饵料种类而言,金藻作为紫海胆浮游幼体饵料的成活率可达(23.12±1.8)%,显著高于其他单胞藻类(P<0.05)。就发育速度而言,以角毛藻和金藻混合喂食的海胆浮游幼体整体发育速度最快,幼体平均体长为(885.25±30.49)μm,显著高于其他5种处理(P<0.05);投喂巴夫藻的浮游幼体前期生长较慢,体长为(337.98±24.56)μm,后期较其他单胞藻类生长快,体长可达(580±32.95)μm,适宜作为紫海胆浮游幼体后期饵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