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温光敏核不育小麦不同播期及不同蘖位、花位的育性变化,通过多年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小麦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C338S不同播期下的育性表现及不同蘖位和花位的育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调整,C338S分别表现完全不育、高度不育、半不育、低不育、可育的不同育性状态,具有育性转换特性。主茎穗与分蘖穗之间、主茎穗不同部位的小穗之间以及不同位次的小花之间的育性存在差异。发育较晚的后生分蘖的育性高于主茎穗和早生分蘖;主茎穗的下部小穗育性>中部小穗>上部小穗;早播不育植株发育较晚的3、4位小花的育性较好,而晚播可育植株发育较早的1、2位小花的育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重庆温光敏核不育小麦C49S的育性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重庆温光敏核不育小麦C49S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价值,根据7年田间分期播种试验结果分析了C49S年度间的育性稳定性及其可育与不育的临界播种期.结果表明,在气温正常年份,C49S随着播期的变化表现出"完全不育-半不育-高度可育"的育性转换特性,且在不同年份间育性转换特性稳定;在重庆,10月31日是C49S的不育临界播种期,在此之前播种表现完全不育或高度不育,自交结实率在5%以下;12月10日是其正常可育的临界播种期,在此之后播种表现正常可育,自交结实率在50%以上;11月10日至11月30日之间播种,处于半不育状态,自交结实率为5%~50%.可以通过调整其播期来进行制种或繁殖.  相似文献   

3.
以核质杂种NC2134和D^2-鉴26(均带有D^2细胞质)为细胞质供体,以筛选恢复系和转育不育系为目的,用69个春小麦品种为核供体进行回交转育,观察不同核质组合后代的育性变化。初步结果表明,大约28%的品种携带有D^2细胞质长日光敏雄性不育的恢复基因,约35%的品种通过回交可以转育成D^2细胞质长日光敏雄性不育系。对其中一些组合F2群体单株育性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核质组合育  相似文献   

4.
外源化学物质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两用系C49S育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本文探讨了外施赤霉素(GA3)、吸哚乙酸(IAA)、萘乙酸(NAA)、乙烯释放剂乙烯利(CEPA)、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AVG)、植物生长调节剂受多收(有效成分单硝化愈创木酚钠)、氯化钙(CaCl2)等化学物质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两用系C49S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IAA、NAA、GA3对早播不育(重庆10月30日播种)和晚播可育(重庆12月10日播种)的C49S的结实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乙烯利对C49S的育性表现很强的抑制作用,而AVG则对育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爱多收和CaCl2对C49S的结实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认为,C49S育性转换与激素的综合平衡关系有密切关系。乙烯利或其它化学杀雄剂可以用来控制异常高温下C49S不育系可能出现的微量可育花粉,以提高制种纯度;GA3、AVG、IAA、NAA、爱多收等可以用来提高C49S自交繁殖时的结实率和种饱满度。  相似文献   

5.
K78S是以重庆温光敏小麦核不育系C49S-87转育的新不育系.为研究其不育性的遗传特性,利用组合K78S/1069和C49S-87/1069的杂种F1构建了2个DH群体即DH-1和DH-2群体,并对群体内各DH株系的育性进行了2个播期(2007年10月15日和10月25日)的重复鉴定.结果表明,DH-1和DH-2群体在2个播期间套袋结实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50~(**)和0.6828~*,育性鉴定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曲线拐点法和卡方测验分析,DH-1的结实率在2个播期均表现为1∶3∶3∶9的分离比,表明K78S的不育性由2对隐性基因控制;DH-2在第1播期也表现为1∶3∶3∶9的分离比,但第2播期由于不育系C49S-87(套袋结实率达到17.1%)及其DH群体的不育性部分恢复,表现为1∶15的分离比,表明C49S-87的不育性仍由2对隐性基因控制.此外,DH-1、DH-2的套袋结实率分别在0~99.1%和0~98.8%的范围内均有分布,只是频数不同,因此不排除有微效多基因参与不育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提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最大限度控制育性的遗传漂移 ,是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提纯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 C4 9S- 87进行连续三年五代的育性提纯 ,初步建立了一套株系选择与冬、夏播育性连续鉴定相结合的不育系育性提纯方法 ,并获得了保持原不育系生物学特性、株间育性差异更小、完全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显著提高的 3个株系。本文还对育性遗传漂移的产生原因及控制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硬粒小麦温光敏雄性不育系DT—94的转育及利用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低温短光照胁迫 ,选出了 DT- 94硬粒小麦温光敏核型雄性不育系 ,同时转育出 DT- 32 84、DT- 199-2 0 1等新的温光敏雄性不育系 ,并筛选出 DT- 94 / 0 2 8、DT- 94 /澳 17等强优势组合 ,为小麦超高产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杨友才  罗红兵 《作物研究》2002,16(4):170-172
在长沙通过分期播种对4种不同发育类型的生态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性不育系的育性与出苗至拔节期的温光条件相关不显著,与拔节至抽穗期的温度显著正相关,而与日照长度相关不显著,属低温敏不育类型;半冬性不育系和冬性不育系的育性与出苗至拔节期的温度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日照长度相关不显著,与拔节至抽穗期的温度和日照长度显著正相关,属短日低温敏不育类型;强冬性不育系在5个播期中均全不育,可能属光敏(短日)不育类型。分析了各类不育系在制种生产上的应用前景,认为春性和半冬性不育系在制种生产上利用均需慎重,冬性不育系的利用较为方便,强冬性不育系在制种生产上利用最安全,但在低纬度地区繁殖有困难。  相似文献   

9.
在长沙通过连续三年的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生态雄性不育小麦ES-10的育性转换的温光效应。结果表明:ES-10为一个具有明显育性转换特征的生态雄性不育系,其雄性育性转换受光温两因子的作用,短日低温下表现不育,长日高温下表现可育,温度为其育性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对温度的敏感期为药隔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为期约10d。  相似文献   

10.
小麦雄性不育的育性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多年来小麦雄性不育的育性基因(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定位方法和研究进展,诸如单体定位,缺(体)-四(体)定位,端体定位,缺失系物理图谱定位以及分子标记等。同时总结了各种不育类型(CMS,细胞核雄性不育,光温敏雄性不育)的育性基因定位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1.
温光敏核雄性不育小麦花药中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揭示温光型核雄性不育小麦花粉败有的生化机制1,比较研究了温光型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C49S的不育和可育花药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光型核雄不育小麦不育花药SOD活性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至小孢子早期的下降速率是可育花药的4.34-4.35倍,在成熟花粉期,可育花药的活性比不育花药高1-2倍,不育花药的CAT活性从花粉母细胞到小孢子中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发育早期,不育花药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可育花药;在花药发育的整个过程中,不育花药的POD活性一直比同一发育时期的可育花药高;可育花药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不育花药。以上结果说明,温光型核雄不育小麦C49S在早播低温短日照条件下,花药中有机自由基酶保护系统遭到破坏,花药中膜酯过氧化作用加剧,生化代谢出现异常,是其花粉败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小麦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FA99-3以及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101安全制种生态区的选择以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常规品种京411为对照材料,通过田间育性鉴定试验和人工气候箱光温调控试验,对FA99-3和BS101的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河南南阳,FA99-3和BS101的不育度均达到99%以上,可以安全制种;FA99-3的安全制种播期为9月30日至10月10日,BS101的安全制种播期为9月30日至10月20日。在北京顺义,FA99-3的结实率为17.87%~38.06%,BS101的结实率为43.33%~63.11%,可以安全繁种;FA99-3的安全繁种播期为10月20日,BS101的安全繁种播期为9月30日至10月20日。FA99-3和BS101的光温敏感时期为药隔至单核期。FA99-3以温度敏感为主,在光照12h·d-1时,其温度转换阈值为12~14℃。BS101以光照敏感为主,在平均温度为12℃时,其光长转换阈值为12~14h·d-1;在光照12h·d-1时,其温度转换阈值为14~16℃,但其对温度的敏感程度较弱。FA99-3和BS101花粉粒碘染均以染败为主。  相似文献   

13.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B06S不育基因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混合分布理论对水稻新资源光温敏核不育系B06S不育性状的主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06S受一对主效核基因控制,且该基因遗传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14.
水稻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不育性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人工气候室的人控光温条件下,通过1997~1999年3年22.0~23.0℃的低温处理,对水稻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进行了育性稳定化研究。结果表明:1)在人工气候室的低温条件下,采用“株系(再)鉴定、(再)筛选单株”的方法,对稳定高世代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的不育性是可行的,并筛选出套袋自交结实率和花粉不育度两级水平均已稳定的3个株系9862、103-1和103-2,而且其不育起点温度已降至22.5℃,比原始株系降低了近1℃。2)现有高世代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仍然存在育性的不稳定性,表现在受低温影响后其后代不同株系间花粉不育度和套袋自交结实率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对现有高世代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提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配合力,采用14×6不完全双列杂交对14个温光敏核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的7个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和小穗数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达极显著水平,这些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单株产量、单株穗数和株高的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3个性状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作用。GCA好的亲本一般都有较大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GCA效应值以及较多的正效GCA产量构成因子,不育系S1、S6、S7、S9、S12、S13、m14均具有较好的GCA。10个单株产量最大组合的产量构成因素SCA效应值分析结果表明,强优势组合产量三要素的重要性依次为穗粒数、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不育系的小穗数和株高,恢复系的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株高的田间表型值与其GCA效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些性状的表型值可直接用于指导亲本选配。  相似文献   

16.
花药培养遗传纯化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的效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生物技术对培矮 6 4S核心种子进行花药培养 ,获得了 91个加倍单倍体植株。在福州 (2 6°0 5′N)自然条件下对花培后代的H2 、H3、H4进行连续的育性追综观察。结果表明 ,(1 )H2 代株系间育性发生分离 ,可以把它们简单地归为三类 :完全不育 (简称培矮 6 4HS) ,不育期间其花粉不育度均在 99 8%以上 ,且不育期长 ,育性稳定 ;基本可育 (培矮 6 4HF) ,可染花粉率很高 ,几乎没有稳定不育期 ;中间类型 (培矮 6 4HM) ,育性波动大 ,不育期较短。 (2 )培矮6 4HS、培矮 6 4HF和培矮 6 4HM在H3、H4代各自的育性表现与在H2 代的育性表现一致。 (3)培矮 6 4HS比培矮 6 4S核心种子具有不育期更长 ,不育性更稳定以及更高的不育度。说明培矮 6 4S核心种子中有关育性的基因型并不纯合 ,花药培养对培矮 6 4S的遗传纯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F型不育系(FA)是我国近年来新选育的普通小麦细胞质的CMS型不育系,为确定FA育性基因的遗传模型,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的5世代联合分析方法,以FA/临汾3158、FA/冬81、FA/HB-7三个杂交组合的P1、P2、F1、F2群体和FA/HB-7的F2:3群体为试材,分析了FA育性的遗传特性和遗传效应。结果表明,FA育性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对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基因互作效应明显。三个F2群体结实率的主基因遗传率为50.58%~71.77%,多基因遗传率为0~45.58%,环境遗传效应值为3.84%~44.12%;三个F2群体结实小穗率的主基因遗传率为52.35%~66.36%,多基因遗传率为0~17.77%,环境遗传效应值为25.70%~47.65%。FA/HB-7的F2:3群体育性在北京、南阳两地的主基因遗传率相差较大,北京、南阳结实率和结实小穗率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50%和5.45%、90.89%和77.83%,多基因遗传率均为0.00%。FA育性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但环境对性状的影响较大,推测FA育性可能具有一定的环境诱导效应。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良和利用FA及其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