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棚超甜玉米-芦蒿轮作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野菜基地八卦州镇冬春芦蒿上市后,大棚闲置多,可种品种少,效益较低。南京蔬菜研究所在八卦州镇下坝村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总结出大棚超甜玉米-芦蒿轮作高效栽培的新模式。2005年推广面积达500hm2,平均每667m2产芦蒿1000kg,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八卦洲是全国知名的芦蒿知名产地,“洲野”牌芦蒿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栽培面积达1500hm2以上。为合理安排茬口,合理轮茬,进一步提高八卦洲岛上有限土地的利用率,提高芦蒿主产地的种植效益,我们进行了“春超甜玉米、伏豇豆、冬春芦蒿”栽培模式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收益。一、经济效益超甜玉米每667m2产1100kg,产值2200元;伏豇豆每667m2产1000kg,产值2800元;冬春芦蒿每667m2产量1600kg,产值3500元。每667m2合计总产值8500元,纯收入7000元左右。二、茬口安排春种早熟超甜玉米采取大棚内穴盘育苗,大棚加小棚双层覆盖,3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3.
芦蒿保鲜技术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又名蒌蒿、水蒿、藜蒿、狭叶蒿等,是菊科蒿属植物,为一种风味独特的野菜,在全国均有野生分布,在南京市民中有传统的食用习惯,近年来南京八卦洲芦蒿的人工栽培技术取得突破,形成了一个面积达4万亩的芦蒿栽培区,在江苏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其栽培技术和资源发展属国内领先水平。由于栽培面积较大产量较高,需要向外地运输销售,而芦蒿鲜嫩,不易保藏运输,制约了芦蒿的向外销售,影响了农民的收入,迫切需要保鲜技术。为此我们开展了对芦蒿贮藏保鲜的研究工作,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保鲜技术资料,现将部分数据…  相似文献   

4.
八卦洲芦蒿的连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蒿是一种野生蔬菜 ,自古以来就受人喜爱 ,明朝朱元璋在金陵称帝时 ,就指定每年在清明节前后进贡芦蒿。自从 1990年以来 ,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镇通过发展人工栽培 ,使芦蒿种植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 ,并带来了一连串连锁效应。1 八卦洲富了“八卦洲、八卦洲 ,十年九不收 ,一条裤子九条沟”。就在 1990年之前 ,栖霞区八卦洲镇还是全区有名的贫困乡 ,自从 1992年加快发展种植芦蒿之后 ,农民的钱包就快速地鼓了起来。如外沙十队宇振民1994~ 1996年 3年大棚栽培芦蒿 0 4 5 3hm2 ,收入 7 6 8万元 ,在他的带动下 ,1998年外沙十队共种植大棚芦蒿 …  相似文献   

5.
正芦蒿又名蒌蒿、水蒿、香艾等,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八卦洲芦蒿是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的特产,有"中国芦蒿之乡"的美誉。八卦洲镇位于南京市主城区北部长江中,南与燕子矶,北与六合区隔江相望,因形似草鞋,曾名草鞋洲。清代后期因与另一七里洲合并,渐成为八卦状,更今名。八卦洲芦蒿为地理标志产品,获国家工商总局证明商标。八卦洲四面环江,洲上没有污染企业,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芦蒿等野菜的生长。现有芦蒿种植面积2 333 hm~2(3.5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是全国知名的芦蒿产地,栽培面积为0.25万公顷以上,也带动了全省全国各地芦蒿生产的快速发展,总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往往造成芦蒿价格不稳,给种植户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此,南京近郊八卦洲、东沟等沿江芦蒿种植地区,农民寻求差异发展,春秋种植两季超甜玉米,冬季种植省工的小白菜、菠菜等,越冬叶菜好销、价格稳。该栽培模式投入小、效益高,现归纳总结如下。1经济效益早春超甜玉米667米~2产1100千克,产值2200元,秋超甜玉米667米~2产900千克,国庆前后上市,产值1800元,越冬  相似文献   

7.
八卦洲镇发展芦蒿产业的七点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焕胜 《长江蔬菜》2004,(11):56-5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京市八卦洲镇抢抓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芦蒿产业,成为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2003年全镇芦蒿种植面积达到2 333 hm2,总产量达到5 290万kg,总产值1.366亿元.据统计,八卦洲镇10年累计为市场提供芦蒿2.7亿kg,上市产值达7.43亿元.目前,全镇基本形成了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市场化经营的格局,芦蒿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及加工、销售相应发展,芦蒿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回顾芦蒿产业的发展过程,有以下七点经验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8.
八卦洲乡位于南京市北郊,地处长江中心,面积56 km2,耕地面积2 900 hm2,人口3.1万,其中农村人口占87%,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八卦洲乡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以蒌蒿为主的野菜设施栽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合德镇为克服不利的气候条件,保证蔬菜均衡上市,85年以来,合德镇人民政府动员广大菜农自筹资金,大力发展保护地栽培。到今年春季,全镇的保护地面积已达502.3亩。由于发展了保护地栽培,自85年以来“三茄一瓜”的上市,逐年提早10天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沂水县现有甜樱桃栽培大棚204个,保护地栽培面积达13.33hm2.利用大棚栽培甜樱桃初期,由于管理经验不足,特别是棚内温湿度调控不当,先期建立的几个大棚均未成功.近年来,通过不断总结探索,各项栽培管理技术特别是棚内温湿度调控技术已逐渐成熟,保护地甜樱桃的产量和质量也迅速提高.盛果期树666.7m2产量达1000kg,4月上旬果实成熟,比露地栽培提前2个月上市,经济效益提高5~10倍.现将温湿度调控标准及调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丝瓜属葫芦科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是盐城市春季蔬菜主栽品种之一。为了提早上市,提高棚栽蔬菜的经济效益,我市利用大棚多层覆盖技术,即由地膜、小拱棚、草帘、大棚组合覆盖方式,进行丝瓜早熟栽培。丝瓜的上市期比原露地栽培提早一个月到一个半月,一般在4月上旬即可上市,丝瓜667mW产值在8 000元以上,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目前,全市大棚丝瓜栽培面积已发展到1 500公顷左右,现将该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芦蒿又名萎蒿,是广大市民喜爱的主要野菜品种,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街道菜农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工栽培以来,从2000年至今,栽培面积稳定在3.5万亩,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野菜人工栽培基地。白钩小卷蛾是近几年芦蒿生产的主要害虫,菜  相似文献   

13.
芦蒿又名蒌蒿,是市民喜爱的野菜品种,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街道菜农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工栽培,从2000年至今,栽培面积稳定在35000亩,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野菜人工栽培基地。白钩小卷蛾(俗称钻心虫)是近几年芦蒿生产的主要害虫,以幼虫钻蛀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培育的津杂一号和津杂二号黄瓜,适宜于春季保护地栽培。 1984年引入北京郊区试种,经几年区.试及生产示范后,在春季大棚及温室栽培,具有明显的抗病及早熟丰产特性,生产上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几年来推广面积迅速增加,1987年春,京郊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占全市大棚6000亩春黄瓜的20%;1988年扩大为3000亩。已成为京郊春保护地尤其是远郊区大棚春黄瓜的一个主栽良种。 一、津东黄瓜特性 1.抗病性1984~1987年在不同的试验示范点上与北京地区大棚原主栽品种长春密刺进行了抗病性对比,不同年份均一致,表现了津杂黄瓜有较强…  相似文献   

15.
江宁区位于南京的东南郊,西瓜种植历史悠久,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是南京市西瓜的主要产区。我区常年种植西瓜面积在5万亩以上,高峰时达8万亩。从1983年开始,在省农科院和市农林局的帮助下,西瓜嫁接技术应用和推广解决了西瓜连茬枯萎病多发的问题。几年来通过大棚设施的完善和新技术的推广,西瓜上市期提前,产量和品质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大棚西瓜亩产值可达7000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2005年全区大棚设施面积发展到1.2万亩,其中推广四膜覆盖早熟栽培0.8万亩。四膜覆盖即大棚 双拱棚 地膜覆盖保温栽培,使播种、定植期大大提前,成熟期提早到4月底~5月初,比露地栽培提早40~50d,667m~2产值则能提高1500元左右,而优质礼品瓜产值则可达万元,实现了早熟、高产、高效的栽培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瓜菜》2016,(5):43-45
近年来,大棚设施西瓜面积不断扩大,改地换棚难,成本高,从而越来越多的大棚西瓜进行重茬种植,西瓜枯萎病发生严重,对瓜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利用嫁接西瓜苗及一些配套技术进行大棚长季节栽培,可解决西瓜连作重茬、瓜苗死秧严重的难题,增加瓜农收入,稳定大棚保护地西瓜的种植面积。采收期从5月上中旬至10月底,采瓜5~6批,一般667 m~2产量达6 000 kg,高产田块达8 500 kg,每667 m~2产值12 0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航天黄瓜春季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2年我们从中国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引进航天黄瓜2 -1和2-2两个品种 ,经过两年的试种 ,获得了高产高效。春保护地栽培每667m2 产量达6000kg以上 ,最高可达7000kg ,且品质好 ,产值6000~7000元 ;露地栽培每667m2产量达3000kg以上 ,产值1500元左右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1茬口安排浙江地区春季生产茬口安排详见表1。表1春季航天黄瓜生产茬口安排茬次栽培方式播种期苗龄(天)定植期采收期保护地早熟栽培临时加温12月中下旬45 1月下旬~2月上旬2月底3月初~6月底多层覆盖1月上旬452月中旬 3月中旬~6月底双层覆盖 1月中下旬~2月…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京市八卦洲乡积极抓住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芦蒿产业,2000年全乡芦蒿种植面积发展到2 208hm2,总产达到3 974万kg,产值达到1.01亿元,成为全乡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全乡基本形成了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市场经营的格局,芦蒿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及加工、销售相应发展,芦蒿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9.
芦蒿也称蒌蒿,为多年生野生宿根草本植物,植株直立,嫩茎为主要食用器官,抗逆性强、耐瘠薄、萌发力强,具有特殊香味。大棚栽培芦蒿,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调整上市期,经济效益较好。现将大棚芦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地块选择  相似文献   

20.
蒌蒿,又名藜蒿、芦蒿、香艾、水艾等,为菊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芦蒿本是野生,现作为一年生蔬菜冬春季保护地栽培,上市期比野生采集提早4个月,667 m2产值超万元.蒌蒿以鲜嫩茎秆供食用,清香、鲜美,脆嫩爽口,营养丰富;蒌蒿根性凉,味甘,叶性平,平抑肝火,可治胃气虚弱、浮肿及河豚中毒等病症以及预防牙病、喉病和便秘等功效.蒌蒿的抗逆性强,很少发生病虫害,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是冬春市场供应的主要野菜品种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