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人们敬称为“根艺大王”的俞定远先生曾这样说过:“根艺创作有三难。第一是采料难;第二是相料难;第三是命名难。‘三难’之中,又数命名最难。”采料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好的根料,往往在高远险危之处(平地上是很难找到好根料的),需要具有胆量并付出相当的劳动。相料的难度不言而喻。对于一块根料,要想相出一点名堂来确实是不容易的,有的老练作者常常是把根料挂在墙上,相料时间竟长达半年之久甚至更长。  相似文献   

2.
完善与残缺是对立矛盾的。但在审美活动中两者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完善是一种美,残缺又何尝不是美呢! 在树根造型艺术中,由于自然根料生长环境的不规则性及根料形态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根艺作品的多维残缺的普遍性。因此,根艺的创作,就是在这无序中求有序;在杂乱中求统一;在残缺中求完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根艺界有一种理论,认为根艺不能雕琢,或把雕琢过的作品称为“根雕”而排斥于“根艺”之外。而一些赞成雕琢的作者又不敢大胆肯定雕琢手法。本文想就此问题,也谈点一孔之见。“根雕”一词先于“根艺”,原指的就是树根造型艺术;后来才被“根艺”一词所取代。取代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4.
(四)削削,是复平截口的方法之一。一般使用普通小刀或雕刻刀等。把锯口剪口削圆、复平(如图)。在削复截口之前,应先用锯子或枝剪将截口棱角去掉,以减少切削的工作量。削复时,应按照根料主体线条顺势进行,保持截口四周线条连贯。截口线条圆畅即可,尽量少伤主体根料,尽可能地保留根艺的自然程度。此外,还可用切削的办法来除掉喷  相似文献   

5.
毋容置疑,雕琢是根艺创作的主要技法之一。但雕琢是否应有个尺度标准?这是根艺界争执不下的老问题。笔者认为,根艺作品应把“根味、意味、(天)趣味”作为衡量雕琢尺度之标准。这里谈点管见,供研讨。众所周知,根的质感、纹理、色彩、凸瘤、凹洞等因素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根艺家们独具慧眼,巧妙地运用这类令人称奇入迷的形态创造出天趣盎然有意味而又有根味颇浓的艺术品来。在作品中,应使意味、根味、(天)趣味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意味:这是一种内在的东西,是作者凝注在作品中的情感。根的自然美不是艺术。只有把作者的情感熔铸到赋有自然美的根料中并能以感动人的形式出现,这才是真正的根艺。这也是根艺意味之所在。比如,观赏《龙的传人》、《祖国在我心中》我们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对中华民族的称颂,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这种情感不能用逻  相似文献   

6.
四、根艺创作的主要环节根艺创作有三个主要环节:相料立意、剪裁加工、命名题款。 (一)相料立意对根料进行各种不同角度的观察,从中找出物象形态,决定去留取舍的剪裁方案,使根料中存在的物象形态和某些与之相照应的生活素材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确  相似文献   

7.
五、基本技法根艺制作的基本技法可用下面十七个字概括起来,即:锯、剪、锤、削、刨、刮、铲、雕、凿、接、烙、烧、刷、锉、砂、矫、饰。 (一)锯这是经过相料并确定了创作主题之后,根据根料的具体情况,用各种锯子对必须裁去的粗大根枝进行粗略的锯截剪裁,勾画作品的大致轮廓的一种具体方法。裁除根料的外围根枝时,在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花卉盆景协会根艺组负责人吴翼透露:中国花卉盆景协会拟于今年春成立中国树根造型艺术研究会。近年来,各地的根艺爱好者逐渐增多,根的造型艺术可能成为继盆景之后的又一热潮,因此,成立全国性的根艺组织,将有利于把我国的根的艺术推向新的高潮。吴翼同志说:希望各省市的根艺爱好者在二月份以前将自己的树根艺术协会成立起来,并尽快组织起本协会的代表作品。争取今年五月份举办第一  相似文献   

9.
根艺之奇,基于根料。根料之奇,在于天然根味。常言道:无味不成气。根味,即根在自然中生成的节、穴、瘤、疤、斑、须、色、纹以及扭曲盘结的线条。从根艺的本质特征讲,发现就是创造。这里所讲的发现,并非常人常眼的一般所视所见,发现必须在积累生活,  相似文献   

10.
(三)根艺创作的基本原则根艺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根料自然色彩和形态的限制。这就使根艺在创作及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手段,从而形成情调各异的艺术风格。在根艺创作中,大致有这么两种方法:一种是纯粹的剪裁加工,即只采用“减法”的造型形式,不加任何雕琢、着色和光饰;另一种是  相似文献   

11.
(二)根料形态的限制性树根形态包括根料的自然纹理、线条和疤孔节瘤等自然因素。它和色彩一样,都是天生地造的,根艺创作就是充分合理运用这些自然因素来塑造形象,表现情感的。而且根艺创作更多的是合理的运用根料的自然形态。  相似文献   

12.
根料的加工过程,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1、防护措施为了便于作品的欠藏,在加工之前还须对根料进行防腐防蛀的处理。常用的防护措施有以下几种: ①用柴油或机油浸泡两三天; ②用锰酸钾液浸泡一至两天;亦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由于高锰酸钾较锰酸钾的性能强,因此浸泡的时间可稍短些; ③用35~40%的甲醛(俗名蚁醛)水溶液浸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收集根材、制作根艺中,常常遇到很多根材,只要某个局部施用雕刻手法,就可成为一件很好的作品。但由于有了離刻,往往被说成是“人工气”而加以贬低。其实这是一条不该有的禁令。据考古报道和实物作证:公元前二百多年,荆州马山一楚墓中有一根艺“辟邪”,取根的自然之势,雕有眼、耳、鼻、嘴及动物图案。  相似文献   

14.
在根艺创作中,人们往往利用根材的自然美,因材施艺制作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根艺实用品,如根几座、根书架、根凳,根桌、根屏及根文房用品等,这些根艺实用品之所以很受人们的喜爱,其原因一是实用,二是有定的艺术欣赏价值。我爱根艺、盆景,也喜欢书画艺术,自然就备有文房四宝,把文房用品用根艺的形式表现出来,就  相似文献   

15.
由于根料固有形态和色彩的存在,根艺作品中的形象普遍存在不合比例的变形扭曲,这就是根艺所特有的“夸张变形”。根艺的夸张变形是对根料形态色彩被动性的发现保留和主观能动的运用。我们从其它抽象艺术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为了强调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借助于艺术想象,并在忠实于现实真实的基础上,对  相似文献   

16.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树根艺术品贵在发现。发现什么?首先,根艺作者要善于发现“先天”条件好的材料,这是好的根艺品的物质基础。一件根艺品的艺术价值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根料“先天”条件的优劣。因为根艺有别于人工巧作的木雕,它是以自然造化之美、天然巧成之趣而见长。所以根料的“基调”要美、雏形要  相似文献   

17.
在各类造型艺术中,人体艺术是最美也是最难表现的。用树根去表现人体美,将会打破根艺界飞禽走兽猖獗的现状,可扩展根艺创作的空间,使作品上升到一个新水平,也将为人体艺术开创一个新领域。由于人体根艺创作有一定难度,所以又将是根艺创作的又一个新起点。我是1987年开始对根艺人体进行探索创作。当时正在学习绘画艺术,所以我对人体艺术及其结构  相似文献   

18.
根艺家从采集原料到创作,如同蜜蜂采花粉酿蜜,过度夸大根艺的用根量,不加分析地说树根都是采挖而得,把根艺创作与环境保护完全对立起来,这种观点,既片面又狭隘,缺乏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根艺热”中有一种重自然美、轻工艺美的舆论。而对自然美又往往不从本质上去理解,只从树根的原形外貌去论美丑。这样就把人的思想搞乱了。什么根艺不是工艺品;根艺不同于根雕;在加工中只能用“减法”,不能用“加法”;反对拼接雕琢……。好象每一件好的根艺品都是天生的,无需加工,否则就是劣品、下品,或入另  相似文献   

20.
在根艺创作中,许多作者都为奇变的根料形态线条所吸引,若能注意到根料的纹理及其协调运用,则能更好地塑造形象,深化主题。根料中的纹理包括树皮纹理(图1—a)和木质部纹理两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