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个树种耐盐性田间比较试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对沙枣、沙棘、胡杨、杜梨、新疆杨、多花柽柳、甘蒙柽柳、细穗柽柳、沙柳、旱柳、枸杞和白榆 12个耐盐树种的田间对比试验表明 :沙枣、沙棘、多花柽柳、细穗柽柳和甘蒙柽柳是粗放型管理模式下适宜在盐碱地造林推广树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9种柽柳在 NaCl、Na_2SO_4、Na_2CO_3和 NaHCO_3水中的耐盐水培试验,经数量分析,其耐盐顺序为:短穗柽柳、甘肃柽柳、长穗柽柳、细穗柽柳、刚毛柽柳、甘蒙柽柳、多花柽柳、山川柽柳、多枝柽柳。  相似文献   

3.
柽柳扦插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16个柽柳种类进行硬枝扦插育苗试验。通过对扦插成活率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中国、东柽1号、甘蒙、甘肃、东柽2号、多枝、多花7种柽柳平均扦插成活率都达到80%以上,这7种柽柳有较好的扦插繁殖能力;长穗、山川、刚毛、短穗、短毛、细穗、白花、沙生和紫杆9种柽柳的平均扦插成活率低于60%,这些柽柳种类扦插繁殖能力差,或者对本地的气候、土壤条件适应性差。ABT1号生根粉不能显著提高柽柳的扦插育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2007年从内蒙古赤峰引种2年生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裸根苗并定植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中心苗圃。2012年春季,分别在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进行造林试验,对沙地云杉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沙地云杉在呼伦贝尔沙地生长正常,在半固定、流动沙地上的平均存活率达92.5%,年平均高生长量达12.1cm,保存率达86%以上,初步确定沙地云杉在呼伦贝尔沙地可以进行引种造林。  相似文献   

5.
红花多枝柽柳引种繁育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为耐盐碱树种红花多枝柽柳引种繁育试验。从宁夏永宁引种种植于山西大同阳高县,以本地柽柳为对照,进行其适应性、物候及生长量数据调查统计分析;同时,进行苗木两种基质扦插繁育试验,并对其相关数据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红花多枝柽柳在山西省大同生长良好并优于当地柽柳,适合引种;水培扦插不仅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而且苗木成活率、生长势都优于普通土壤扦插。  相似文献   

6.
以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nl)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为对照树种,在东沙窝荒漠区进行了柽柳造林对比试验,从生长和抗逆性上进行了观测。苗期试验表明,柽柳苗期在东沙窝丘间地造林适应性强,苗期保存率高于沙拐枣和梭梭,2年生苗木平均地径0.6cm,平均苗高15.6cm。沙丘和丘间地造林试验表明,柽柳适宜在丘间低地造林,沙拐枣、梭梭适宜沙丘造林。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盐碱地造林实用技术,以石羊河流域漫滩盐碱地为试验区域,以柽柳、沙柳、沙枣和胡杨4个树种为对象,选择树盘覆膜、河砂+小麦秸秆、炉渣+玉米秸秆3种措施,以常规造林为对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树盘覆膜措施能够大幅度提高,可以满足柽柳和沙柳一次造林成功的标准,可以用于甘肃省民勤县石羊河流域两岸近河盐碱地造林;3种措施不能满足沙枣和胡杨一次造林成功的标准,尚需进一步探索这两个树种的盐碱地造林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汕头沿海引种红树植物海桑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汕头沿海引种海桑(SonneratiacarseolarisEngl.)试验4a的结果表明:该引种区分别比原产地及已引种成功的湛江、深圳的纬度高4°04′、2°22′和1°07′,同时建立了适用于引种区的造林、管护等一套成功的技术规程,共造林面积200hm2,成为目前我国引种该树种最北的林分。经观测,该林分生长发育正常,在适宜生境下,造林后1a平均树高生长可达1.80~2.70m,比本地树种提前6~7a实现防护作用;造林后2a开花结实,每年2次,能人工育苗。而且,其抗逆性、经济品质等生物、经济学特性与原产地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用美国产的LI-1600稳态气孔仪对短穗柽柳、刚毛柽柳、中国柽柳、长穗柽柳、多花柽柳、多枝柽柳、紫干柽柳、甘蒙柽柳进行蒸腾速率的活体测定。八种柽柳中,短穗柽柳和刚毛柽柳的日蒸腾耗水量比较大。紫干柽柳和甘蒙柽柳的日蒸腾耗水量比较少。从蒸腾速率和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分析中,除多枝柽柳和紫干柽柳外,其它柽柳的蒸腾速率与大气温度呈正相关。除多花柽柳和多枝柽柳外,其它柽柳的蒸腾速率与大气水汽压饱和差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台湾桤木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引种推广前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为桦木科桤木属落叶乔木,原产台湾省,是台湾重要的造林树种。南非于1982年引种台湾桤木,在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地上,8年生台湾桤木引种试验林,单株树高最高达20m,胸径达27.8cm,木材产生长量达15m^3/hm^2,其中6年-8年间,木材产生量为24m^3/hm^2,生长表现良好,被认为是南非最有潜力的商用造林树种之一。我国福建于1987年引种台湾桤木,在南平来舟、同安小坪、东山杏陈三地共营造试验林7hm^2,结果表晨,台湾桤木生长发育正常,已开花结实,林分长势良好,-4.5℃未受冻害,病虫害少,抗逆性较强,在土壤湿润的土地上,8年生台湾桤木林分,平均树高14.1m,胸径15.6cm,木材蓄积量146.7m^3/mh^2-250.2m^3/hm^2,引种是成功的。一般认为,台湾桤木适应性较广,生长迅速,木材用途广泛且易于加工,并能提高林地肥力,是具有较好的引种推广前景的商用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