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不同来源糜子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外引42份糜子种质资源进行生育性状、产量性状和抗逆性鉴定,两年的种植观察结果表明,该批材料生态类型丰富,优异性状较多,共鉴定筛选出高产、优质、综合性状好的材料6份,具有特殊性状的优异材料4份,其中超大粒材料3份,超高蛋白含量材料1份;粮饲兼用型材料2份。为张家口地区在糜子生产和育种研究中有目的地利用这些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普通菜豆优异种质联合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七五”期间全国各协作单位初步筛选出的233份普通菜豆优异资源在黑龙江哈尔滨、内蒙凉城、四川昭觉和山西太原同时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综合鉴定评价试验,最终鉴定筛选出183份优异种质,包括矮秆49份,早熟28份,多荚29份,大粒34份,抗病虫21份,高蛋白5份,综合性状好的17份  相似文献   

3.
对丰产、早熟、矮秆、多荚及大粒类型的66份绿豆优异种质资源进行农艺性状鉴定及综合评价,鉴定出54份具有1~3项优异性状的种质,提出了优异种质资源名录及利用设想  相似文献   

4.
2020年度对7640份次种质,以抗旱性、耐低氮、抗茎腐病、抗穗粒腐病等绿色性状为主要抓手,开展了规模化鉴定评价,新筛选出具有突出绿色性状的优异种质资源120份,并对以往鉴定出的优异种质资源进行了复鉴,发现抗旱性达极强以上的种质资源187份,耐低氮能力达极强的112份,茎腐病达高抗的65份,穗粒腐病达抗的98份。  相似文献   

5.
李世平  王全亮 《小麦研究》2000,21(3):36-36,F003
1998-1999年度对山西省冬小麦协作育种攻关各课题组提供的59份创新种质材料进行了农艺性状的鉴定评价,综合鉴定出14份早熟、5份矮秆、5份大粒、6份大穗、14份籽粒饱满度好的单项优异材料及4份综合性状优良的综合优异材料,并提出了一些优异种质的利用设想,以供育种者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6.
1981年以来,我们从全国12个省、市的23个兄弟单位征集到近2000份水稻突变种质资源。经过观察、分析、整理、鉴定,对其中的1142份资源已根据水稻种质资源记载标准,接九大类43个项目进行了分类、整理、编目。在对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学和细胞组织学鉴定时,发掘出一批有利用价值的水稻突变种质。  相似文献   

7.
玉米种质资源主要品质性状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3—2004年收集、整理的400份玉米种质资源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玉米种质资源中地方品种的粗脂肪、粗淀粉性状和自交系粗蛋白、赖氨酸性状具有更大的遗传多样性。通过鉴定,筛选出一批品质性状优异的玉米种质资源.并对现行玉米种质资源品质的评价标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引进前苏联陆地棉种质资源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鉴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国内棉花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石家庄地区自然条件下,我们对引进前苏联的129份和国内的72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因子和纤维品质等性状进行了系统的同步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引进材料同国内材料相比,生育期相差不大,引进材料具有株高较矮、果枝节位较低,铃重较高,纤维较整齐,强度高,细度好的特点,而且,在果枝数、叶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子指、纤维整齐度、纤维伸长率等性状的变异潜力和变化幅度均大于国内种质资源。通过系统同步鉴定,筛选出早熟、矮秆、高衣分、高子指、长纤维、高强度和细度好等不同特性的优异材料44份,改善了我国棉花种质资源缺乏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具有优良籽粒外观和优异品质的青稞资源,对117份青稞品种的籽粒外观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与鉴定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青稞品种籽粒外观和品质性状变异范围均较大,变异系数为2.57%~19.29%,外观性状中,粒宽的变异系数最大(19.29%),千粒重最小(7.63%);品质性状中,支链淀粉的变异系数最大(7.39%),直链淀粉最小(2.57%)。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与粒长、粒宽和籽粒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β-葡聚糖含量与籽粒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8个主要性状归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5.85%。根据不同分类标准,获得了3种不同类型的聚类结果,在青稞品种籽粒外观性状聚类中类群Ⅱ的12个品种可作为大粒优异种质利用;在青稞品质聚类中类群Ⅰ是高直链淀粉含量和大粒的优异种质资源,类群Ⅱ是高β-葡聚糖和支链淀粉含量的优异种质材料;在青稞品种籽粒外观性状与品质性状聚类的类群Ⅰ中各性状平均值较高,表现较好,在今后品种选育中可作为优异杂交育种亲本。对117份青稞资源综合评价发现,北青6号的籽粒表型和综合品质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10.
介绍6份综合性状优异的小麦种质近几年,经过鉴定试验,筛选出一批穗大粒多、矮秆抗倒、抗病早熟等高产潜力大的优良小麦种质资源,可供大田生产引种试种和科研育种单位作杂交亲本利用。现将6份综合性状优异的材料介绍如下:临汾6002山西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培育。属半...  相似文献   

11.
豇豆优异种质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和1993年在北京、安徽、河南等地,对“六五”和“七五”期间鉴定筛选出的230份豇豆优异种质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鉴定,筛选出204份较好的资源。其中矮生37份,早熟42份,大粒38份,多荚54份,高蛋白与高抗性材料33份。  相似文献   

12.
对橡胶热作6067份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筛选出优异种质318份(次)。其中农艺性状优良的141份;抗逆性强的53份;抗病力强的45份;优质的59份;具其他优良性状如多乳管系和杂交亲和力强的20份。  相似文献   

13.
李晶  南铭 《作物杂志》2019,35(5):9-17
为筛选优异冬小麦种质材料,促进旱地冬小麦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借助遗传多样性指数、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聚类方法对62份引进冬小麦种质的1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情况及相关性分析,并应用熵值赋权法灰色关联理论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种质资源质量性状中穗形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1417),壳色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0.1407);供试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穗粒重变异系数为25.85%,穗粒数变异系数为21.04%;以欧式距离进行系统聚类,62份冬小麦种质资源可划分成4大类群,各类群特征明显,主要农艺性状间差异显著,遗传类型丰富,但不同地理来源的种质资源均具有各自独特的遗传特点。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价筛选出的15份较为优异的种质产量因子极为协调,可直接作为亲本材料应用于旱地冬小麦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62份引进冬小麦种质资源在15个主要农艺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的优异种质可在西北旱作区冬小麦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中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批小麦优异种质资源“八五”小麦优异种质综合评价子专题,在哈尔滨试验点种植了685个具有优异性状的小麦种质资源,经3年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综合性状好的和兼多种优异性状的种质。现将这批材料做如下简介,以便提供育种及生产单位应用。(一)综合性状好的材...  相似文献   

15.
从国内外引进栽培甘蔗的品种和保育自育优良甘蔗品种共267个。在大田栽培过程中,对其生长发育、植株性状、产量和含糖量进行了观察鉴定,筛选出一批可供直接利用的丰产优质品种和具特殊优异性状供作创新利用研究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CIMMYT 145份小麦种质资源的鉴定及杂交利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拓宽和丰富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在大田对国外引进的145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基本属弱春性类型。在山西南部麦区,可推迟播期于10月下旬种植,作为育种材料利用。主要农艺性状的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5.7%、16.03%、12.23%和23.96%,多数材料籽粒综合品质较好,尤其面筋品质好,筋力强。这些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株高和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5032和0.4178,达极显著水平,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因素。综合3年试验结果,筛选出产量超过3750 kg/hm2有32份,鉴选出8个组合的相应强筋力品系和35个综合性状表现较优异品系,其突出优异性状表现植株穗大,小穗结实好,穗粒多,可作为小麦育种的重点种质材料利用。通过播期调节花期,利用CIMMYT材料合理杂交配组,已选育至F3代、BC2F1代和BC1F1代,有望育成优质大穗丰产抗旱创新材料及新品系。  相似文献   

17.
本对引进的 80 份土耳其小麦资源材料进行了连续 3 年的抗病性鉴定,发现所有材料对白粉病均表现为免疫,对条锈病表现免疫的材料有 15 份,近免疫材料有 1 份,高抗条锈病材料有 3 份。对上述 19 份抗病材料进行农艺性状鉴定,平均株高为 82.5cm,以矮秆、弱冬性为主,穗型均为纺锤形,千粒重介于 35.6~52.3g 之间。筛选出的 19 份优异抗病种质资源可在小麦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发掘蕴藏于人工合成小麦中的优异种质资源,以138份人工合成小麦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白粉病抗性、条锈病抗性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进行了研究。根据农艺性状的鉴定结果,筛选出千粒重≥50 g、穗长≥12cm、穗粒数≥40粒和株高≤80 cm的种质分别为87份、24份、26份和19份。根据抗病性鉴定结果,筛选出抗白粉病种质27份,占总数的19.5%,其中免疫、高抗和中抗种质分别为21份、2份和4份;筛选出抗条锈病种质55份,占总数的39.9%,其中免疫、高抗和中抗材料分别为28份、12份和15份;其中10份人工合成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SDS-PAGE分析表明,在Glu-A1位点上存在5种变异类型和1种新亚基;在Glu-B1位点上存在13种等位变异类型和5种新亚基,其中14+15、6+8、7+8分别占总数的21.7%,33.3%和29.7%;在Glu-D1位点上存在13种等位变异类型和4种新亚基,其中1.5+10、2+12、2+12.5、5+10分别占总数的21.7%,22.5%,16.7%,13.0%。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小麦在农艺性状、白粉病抗性、条锈病抗性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方面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的优异资源可以作为小麦遗传改良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9.
“八五”期间从8 个性状对598 份次栽培大麦优异种质的遗传分析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应黑龙江省生态条件综合性状较好材料23 份, 其中高蛋白4 份、早熟3 份、矮秆4 份、多粒3 份、大粒4 份、丰产性好的3 份、啤酒大麦2 份并提供给育种者利用。  相似文献   

20.
1991~1994年在郑州对494份小麦优异种质资源进行了生育期、抗病性、抗逆性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重新评价鉴定,初步筛选出10份适于本地区生态特点的不同类型优良材料,并提供育种及生产利用,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