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2 毫秒
1.
本文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平衡与节水策略入手 ,以辽宁喀左为例 ,通过对水资源现状分析 ,阐述了该类地区的水资源与用水的关系 ,提出了半干旱地区适宜节水策略。  相似文献   

2.
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对肥城市潮泉镇苹果园春季典型月份果园水分的收入与支出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其果园水分的亏缺与盈余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灌溉措施。通过典型月份和花期2个时间段的水分平衡状况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不进行任何形式灌溉的情况下,典型月份果园水分总体上处于亏缺状态,水分的亏缺量为19mm。典型月份日均蒸腾量为1.86mm;花期日均蒸腾量为1.97mm,花期内水分消耗量要更明显一些。  相似文献   

3.
城市景观水体的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城市景观水体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作了简单的分析,并对水景水体的修复提出解决的原理和方法,提出城市景观水体建设及治理应以体现生态、休闲、亲水、自然和突出文化内涵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结合南昌市近年“八湖二河”治理的实例,简述几种城市景观水体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4.
In the present study, carried out from 2004 to 2006, leaf and stem water potential and stem water content were measured in Quercus pyrenaica Willd. individuals in an experimental forested catchment located in Central Western Spain under Mediterranean subhumid conditions. These indicators of tree water status were compared with soil moisture contents measured in the same area from 0 to 1 m depth and from 0 to 2.5 m depth during the last year of the study. The objectives were to clarify the seasonal and year-to-year variations in tree water status, to examine applicability of stem water content as useful water stress indicator and to discuss how deep soil water and root uptake contribute to survival during the long dry summer.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tree variables measured revealed a typical pattern, with maximum values at the end of spring followed by a progressive decline during the summer drought in response to the decrease in soil water content (almost exhausted at 0–100 cm depth). The relatively high values and the non-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predawn leaf water potentials (except for 2005, which was exceptionally dry) indicate that no clear water stress situations occurred. This may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a progressive absorption of water from the deeper layers.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the stem water content is a more sensitive indicator of long-term water limitation than the other variables measured.  相似文献   

5.
人们曾经预言,21世纪是高新科技发展的一个鼎盛时代,微电子工程、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材料工程以及纳米技术将有一个大的飞跃,由于这些高科技成果在各行业中得到应用,势必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技术、产品的发展。本文着重对21世纪的建筑给排水情况做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利用相关分析法在抽水试验中解决其理论计算问题,总结生产实践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沙地土壤定位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毛乌素沙地土壤的水分特性及SPAC(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水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经验方程θ=AS-B对该地区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良好的模拟性,该区土壤的水分特性为持水量低,供水力小,耐旱性差;(2)水分从树叶扩散到大气中的阻力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水分传输的主要阻力,土壤水势的变化受降雨、土壤蒸发和林木蒸腾的共同影响,林地的土壤水分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树木的叶水势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曲线,树木受到水分胁迫时水势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前移,大气水势、土壤水势与叶水势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从树冠截留雨水效果、枯落物厚度及持水效果等方面对辽西干旱地区4种人工林开展了涵养水源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各人工林树冠对雨水的截留率为15.1%~35.45%,从大到小依次为杨树+沙棘、毛榛纯林、刺槐纯林、杨树纯林;枯落层厚度为1.7~4.0 cm,枯落物贮量为1885.35~6357.25 kg·hm-2,最大持水量为...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结构的不断变化,人们对饮用水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饮用水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以桂林市灌阳县为例,通过对取水口水质监测报告的分析,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的调查,得出了水源水质良好和保护区范围内的主要污染源来自居民生活污水的结论,同时提出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堆积沙地杨树人工林内进行不同旱作保水技术研究,系统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蓄水性能、林木蓄积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白膜)+草(麦草)+保(保水剂)、黑(黑膜)+草+保、黑+保、白+保、草+保、黑+草的处理能有效地起到蓄水保水作用,促进杨树人工林生长,从而增加了杨树林木蓄积量。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通过参与新阳小区的施工设计与管理,对小区形式的给水设计提出3个人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12.
杉木等几种人工林凋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粤西、粤北杉木、马尾松、湿地松、马占相思、尾叶桉、黎蒴和毛竹等7种主要人工林凋落物的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马占相思、尾叶桉、黎蒴、湿地松、毛竹、马尾松和杉木的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分别为284.74%、253.36%、236.47%、226.06%、212.06%、187.68%和181.16%,树种间差异较大。凋落物持水量和持水率均随浸泡时间增加呈对数方程W=a+blnt增加。7种林分凋落物的吸水速率在浸泡0.5-1.5 h时均为马占相思〉尾叶桉〉湿地松〉毛竹〉黎蒴〉马尾松〉杉木,各林分凋落物吸水速率WA随浸泡时间t的延长呈方程WA=a.t^-b下降。马占相思凋落物水源涵养能力最强,杉木最弱,阔叶树大于针叶树。  相似文献   

13.
中山市7种林分类型土壤涵养水源效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尾松、湿地松、大叶相思、竹林、杉木、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等7种林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中山市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贮水能力和土壤渗透性能。结果如下:7种林分类型0~100 cm土壤最大持水量平均值为562.7 mm,以大叶相思和阔叶林这两种阔叶林分为最大、在600 mm以上,而杉木、湿地松和马尾松等针叶林较小、在510~536 mm之间;针阔混交林和竹林居中。土壤的初渗速度15.78~39.50 mm/min,稳渗速度2.08~4.40 mm/min;土壤入渗过程的回归方程表现为幂函数形式,回归系数R值均大于0.95,方程拟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六盘山不同森林群落地被物的持水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地被物由林下枯落物、苔藓层以及表层土壤的根系组成(Kosugi et al.,2001;程金花等,2003).  相似文献   

15.
由于涡河为亳州市过境河流,是对亳州市境内地面水影响较大的地表水,也是淮河的一级支流,基于此,分析了涡河近5年的水质变化。了解了皖北地区地表水水质变化趋势,探讨了水质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虚拟水是指通过贸易方式从富水地区购买水密集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本地水和粮食安全,将解决水短缺的途经扩展到社会经济系统。根据虚拟水概念,计算所得的2000年共和盆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年净消费的虚拟水分别为878.43、1105.61m3,全社会全年消费的虚拟水数量和实际生产产品中的虚拟水含量分别为19633.61×104、33073.57×104m3,分别是共和盆地水资源统计利用量21907.5×104m3的0.9、1.5倍多。虚拟水为共和盆地荒漠化防治与水资源保障提供了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环境同位素在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环境同位素技术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准确性, 为水循环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文中综述了环境同位素概念、示踪原理及其在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 包括大气降水、林冠穿透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和植物水过程的应用现状, 同时展望了环境同位素在定量阐明森林生态系统"六水"转化关系和水循环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冰雪灾害后粤北杉木林冠残体和凋落物的持水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冰雪灾害后杉木林的林冠残体和凋落物的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冠残体的干、枝、叶和皮的干质量分别为11.42,7.03,5.76和1.78 t·hm-2,凋落物干质量为5.93 t·hm-2;各组分的最大持水量表现为干(11.83 t·hm-2)>叶(11.24 t-hm-2)>凋落物(10.88 t-hm-2)>枝(6.73 t·hm-2)>皮(2.38 t·hm-2);各组分中叶的最大持水率居首位,达295%,凋落物为272%,皮为234%,枝和干分别为196%和193%;浸泡时间在0.5~6 h之间,各组分的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增长急剧下降,此后缓慢下降;各组分的持水量和持水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按照自然对数方程增加,各组分的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增长按负指数方程下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进行“一户一表”改造的必要性和常用方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对龙陵县三江口国有林场中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的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型的凋落物贮备量有所差异,难被微生物降解的云南松林凋落物贮备量最大(2.66 kg/m2),其次是西南桦林(2.03 kg/m2)、旱冬瓜林(1.97 kg/m2),最小的是栎类林(1.81kg/m2)。旱冬瓜林(落叶阔叶林)的最大持水率最高,其次是西南桦林(落叶阔叶林)和栎类林(落叶阔叶林),云南松林(常绿针叶林)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