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20个杨树品系扦插造林和带根造林树高、胸径、材积、保存率的比较试验,初步筛选出优良速生杨树品系,为宜昌丘陵岗地发展杨树工业原料林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扦插造林的保存率为64.9%,南林895杨5a生长量比20个品系平均提高树高27.3,胸径28.1,材积66.7;带根造林的保存率为67.5%,鄂育杨5年生长量比20个品系平均提高树高15.9,胸径23.2,材积37.1,可开展进一步的观察试验和栽培利用。  相似文献   

2.
郭锦红 《防护林科技》2001,(4):72-72,77
风口造林是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难点问题。通过采用抗风品系、设置简易风障、挖大穴、下客土 ,大雨天造林等林业技术措施可有效提高沙荒风口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西部沙地杨树钻孔造林系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杨树不同品系和同一品系不同苗龄、同一苗龄而不同栽植深度、不同栽植季节及在不同立地条件的造林试验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初步找出了影响杨树钻孔造林成活率的几个主要因素,为沙地杨树钻孔造林选择适宜的品系、苗龄、栽植深度及栽植季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引进的I-107、I-108等11个杨树新品种,通过造林试验获取各品种生长、形质指标,以及抗虫、抗病性状等数据分析基础上进行了多性状选择。结果I-108、I-107、I-214等生长快、形质指标优良、适应性广、抗杨干象等蛀干害虫能力强,材积生长比对照(荷兰3930)可增益85.21%,为大连地区优良杨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泡桐抗丛枝病优良品系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泡桐抗丛枝病优良品系8719和8723在菌期、幼树期、大树期的抗 病性及其育苗、造林技术。认为2个品系对丛枝病有较强抗性,且栽培容易、管理简单,可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风口1年生木麻黄不同品系成活率、生长量及风害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惠安1号木麻黄在风口造林成活率高,生长量大,抗风性强,是风口理想的造林品系,可以在生产中大力推广;风口造林设置风障至关重要,防风障可以减轻木麻黄受风害程度,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风障要多道设置,风障之间距离在10~20m。  相似文献   

7.
文章测量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4个品系树高、地径、冠幅、高径比和最大净光合作用速率,比较了不同品系苗木在造林2 a后的存活与生长表现.结果表明,GLS-1和YL-061的保存率较高,依次为GLS-4和YL-020;杉木苗品系之间的生长表现、光合能力与保存率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为GLS-1苗木生长最好,YL-061次之,YL-020和GLS-4生长相近且低于前两个品系;各品系之间的高径比没有显著差异.造林2 a的初步结果表明,GLS-1和YL-061可以作为附近区域杉木人工林造林的候选品种.  相似文献   

8.
对长角豆不同品系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的适应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表明:长角豆在年生长节律与本区气候相关,6~10月是其速生期,造林后幼树初期生长缓慢,第3年才进入快速生长期,造林后每年6~7月应进行抚育除草,至少连续抚育5年;经对7个品系的试验比较,5号品系表现最好,3、4号品系次之,6、7号品系最差。今后引进应以5号品系为主,3、4号品系为辅。  相似文献   

9.
新技术文摘     
23个柳树品系比较试验分析甘肃省临夏州林科所对引种的23个柳树品系,经过3年苗期、5年造林比较试验结果分析,以从江苏省林科所引种的J172柳品系表现最好,造林9年平均高1792m,平均胸径2547cm,显著高于当地优良品种旱柳14。其次是J194...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杨树种类综合抗病虫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才 《甘肃林业科技》1995,20(2):52-54,64
对于病虫抗性的研究,以往常局限于某一病虫害种类,在诸多病虫害普遍发生区选用哪一类抗性强的良种,很难论断。本文采用多变量综合指标分析方法对不同杨树种类综合抗病虫能力进行了探讨,对参试的品系进行了抗性排序,应用聚类分析法将参试的品系划分为四个类群,提出在生产中选用第一类群的品系应正确选择种源或无性系;第二类群可广泛栽植;第三类群应进行选择性造林;第四类群在造林时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1.
杨树造林方法主要是植苗造林和截于植根造林.单纯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多提倡截干植根造林,仅从提高造林成活率角度分析,截干植根造林因成活时需水量少,较植苗造林成活率高一些,但是对生长影响尚无报道.本试验通过在相同立地条件下,进行截干植根和不截干植苗造林进行对比试验,主要研究其对生长量(材积)的影响,提出更能提高杨树生长量的造林方法,以期达到最佳济经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乡土杨树品系提纯复壮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乡土杨树品种纯度下降,生长势衰退等问题,作者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了提纯复壮的技术措施.通过建立小美旱杨、小钻杨等乡土杨树品系采穗圃,在圃内剪取萌生穗条,通过扦插育苗的方式,对杨树品系进行提纯复壮,以恢复其品系优良特性,保证苗木品种纯正,质量优良,为造林绿化提供良种壮苗,不断提高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寒山区杨树造林缺乏良种的现状,我们采用多种育种手段获得了一批新的无性系,经多点造林试验,5-7a的观察,筛选出具有速生性,抗性强的8203号。该品系7a生试验林,平均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分别超过大青杨的28%,46%和128%,可在北方高寒山区造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 2 90块标准地调查资料 ,分析了 I- 6 9杨胶合板用材林的产量和生物量结构随立地指数和造林密度的变化规律。胶合板材产量随立地指数的增大而增大 ,且占总产量的百分比在立地指数为 14、16、18m时 ,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当立地指数为 2 0 m和 2 2 m时 ,保持稳定在 50 %左右。磨木浆材和化学浆材产量随立地指数和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在立地指数为 14、16、18m时磨木浆材产量占总蓄积量的百分比和化学浆材产量占总蓄积的百分比均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在立地指数为 2 0、2 2 m时则受造林密度的影响不大 ,分别保持在 30 %和 2 0 %左右。林分和单株的树干、树枝、树皮生物量组成比例均随立地指数、造林密度的变化无明显的差异。营造 I- 6 9杨胶合板用材林时选择立地指数 2 0、2 2 m的地段以及用造林密度 156 (8m× 8m)、2 0 4 (7m× 7m )株·hm-2 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江汉平原开展中山杉6个品系的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6个品系中山杉无严重病虫害发生,各生长指标均大于池杉,11 a生中山杉平均胸径为17.61 cm、树高为11.06 m、材积为0.1297 m^3,表明中山杉在江汉平原的引种试验基本成功,其中中山杉502和中山杉118最为突出,适合在江汉平原推广造林,丰富江汉平原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6.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无性系为造林品系,设计了5种不同造林密度和6种不同施肥组合进行造林示范,对43个月生不同造林措施示范林生长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尾巨桉无性系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但林分蓄积量则有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趋势,最高密度的林分蓄积量最大,达129.28 m3/hm2;造林后追肥可明显促进林木生长,追肥的林分蓄积生长量是不追肥的166.7%,并且以追肥用量大的林木生长效果更好;在造林后1个月及时追肥情况下,可选用磷肥或复合肥作基肥。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广西油茶造林存在的种苗生产相对滞后,等问题。提出系统引入良种,在全面区域化试验的基础上,理的造林管护措施,使油茶新造林稳产高产。造林用苗木品系数量不足,整地及抚育方式不合理开展无性系杂交试验,选择造林品种组合,采用合  相似文献   

18.
信息传真     
欧美杨多品系栽培研究与推广取得直要进展由安徽省世行造林项目办及安徽省林科所联合主持的《欧美杨多品系栽培研究与推广》项目,最近通过了由安徽省林业厅主持的专家鉴定。安徽是较早开展欧美杨引种试验研究的省份之一,结合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又进一步进行了多品系栽培和推广的研究。目前,该项目已推广5300多公顷,效益显著,达到了合同规定的指标。经鉴定委员会认真评审,一致认为:①首次提出的以互一72杨为主的多品系混合造林模式,6年生单位面积蓄积量比I—69杨纯林提高15%以上。②对沿江地区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全面的…  相似文献   

19.
对3 a 生I69 杨树伐根萌芽更新与植苗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量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在幼龄期,伐根萌芽更新比植苗造林用工少,成活率高,生长量大,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造林和抚育管护经费,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杉术分布范围广、生长快、产量高、材质好、用途广,是我省主要造林和用材树种。实践证明,杉木在种源间、林分间、家系间都存在着很大的遗传差异.选择优良的杉木品系用于生产,做到造林良种化,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可获得好收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