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从创新的80个新选系中鉴定出12个抗白粉病品系,应用醇溶蛋白A-PAGE检测发现其中9个为1BL/1RS易位系。麦谷蛋白亚基SDS-PAGE分析表明,有3个含5+10优质蛋白质亚基。综合农艺性状麦现评定出生98-1236和98-1266两个品系表现优异。进一步对籽粒主要品质性状检测表明,这两个品系优于对照品种川麦28号。  相似文献   

2.
黑麦花粉诱导小麦孤雌生殖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4G6×79(1B)8-8]F1去雄第7d,用AR77黑麦花粉重复授粉2次,结实8粒,诱导结实率4.4%,孤雌生殖一代获得纯合二倍体5株,纯合二倍体频率为2.78%;孤雌生殖二代18-3-1和18-3-4两个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整齐一致,其中18-3-4植株较矮,抗病性较好,是一个早熟、大穗、大粒高抗条锈病的新品系。1993 ̄1994年品比试验表明,该品系较小偃6号增产25.3%,较陕麦22  相似文献   

3.
新研96-48无短绒新品系,由河南省新乡县棉麦研究所育成的国内首创高光籽、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系.多年试种和2 a中间试验,均表现出丰产、优质、无短绒、适应性强,高抗枯萎,耐黄萎.适合在黄河流域棉区作麦棉套种和一熟春棉,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用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与含Rht10的小麦品系杂交回交,培育了稳定的株 高在50~70cm左右,农艺性状较优的矮杆小偃麦品系。我们对其中的2份材料进行了细胞学和醇溶蛋白分析。结果表明,材料攀89074-1-1-1-1、攀89074-3-2-1的染色体数分别为2n=56和2n=50。利用种子醇溶蛋白电泳分析表明它们与“中5”均具有反应偃麦草供体的特征带,在Gli-D1上表现一定的差异,攀89074-3-2-1还含来自黑麦的1RS蛋白带,攀89074-1-1-1-1缺少“中5”的一条Gli-B1带。在高分子谷蛋白亚基上,攀89074-1-1-1和攀89071-3-2-1与“中5”在Glu-A1和Glu-B1上表现较大的差异。结果认为,品系攀89074-1-1-1和攀89074-3-2-1是四川及南方麦区小麦  相似文献   

5.
[84G_6×79(lB)8-8]F_1去雄第7d,用AR_77黑麦花粉重复授粉2次,结实8粒,诱导结实率4.4%,孤雌生殖一代获得纯合二倍体5株,纯合二倍体频率为2.78%;孤雌生殖二代18-3-1和18-3-4两个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整齐一致,其中18-3-4植株较矮,抗病性较好,是一个早熟、大穗、大粒高抗条锈病的新品系。1993~1994年品比试验表明,该品系较小偃6号增产25.3%,较陕麦229增产18.1%。本文还对黑麦花粉诱导孤雌生殖的机理、诱导结实率和选择效率以及孤雌生殖二代的一致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育出适于河北省及北方冬小麦区域种植的优良小麦品种。[方法]以11个冬小麦品种(品系)为试材,对11个冬小麦品种(品系)进行不同区域多点抗旱性鉴定和产量性状分析,研究不同小麦品种(品系)的抗旱性、丰产性和稳产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1个冬小麦品种(品系)中同时兼具抗旱、丰产和稳产的品种(品系)为中麦12、沧麦6002和沧麦6003,临旱536具有很好的抗旱性和稳产性,邯郸00-4015具有很强的抗旱性,稳产性较差。[结论]该研究为北方区域选育抗旱、高产、稳产小麦品种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小麦抗白粉病优质高产T1BL.1RS易位系的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创制的80 个新选系中鉴定出12 个抗白粉病品系,应用醇溶蛋白A- PAGE 检测发现其中9 个为1BL/1RS易位系。麦谷蛋白亚基SDS- PAGE 分析表明,有3 个含5 + 10 优质蛋白质亚基。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评定出98 -1236 和98- 1266 两个品系表现优异。进一步对籽粒主要品质性状检测表明,这两个品系均优于对照品种川麦28 号。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19,(6):10-14
为毕节市小麦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和相关小麦项目的实施品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对20个小麦新品种(品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丰优7号、黔0507、黔0504、98-2-538、川育25、黔麦19等6个品种(品系)比黔麦18(对照)产量高,增幅为5.81%~31.22%,生育期适中,植株性状、穗粒性状优良,抗性较强,适宜在毕节市海拔1 300~1 750米及类似的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以小偃麦二体异附加纱和普通小麦为材料,利用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920633,932847和932864 3个小麦新品系,对其进行田间试验和人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系细胞学特征稳定,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6.2%,18.32%,20.02%。3个品系对条锈和白粉病高抗,对叶锈病中抗;920633品系的库容量、最大灌浆速度比对照品种鲁麦14大,而灌浆时间、籽粒缩减率较对照小。  相似文献   

10.
扬辐麦1号系采用突变品系1-3058与扬麦5号杂交,再采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育成的优质饼干小麦。扬辐麦1号具有优质、高产、抗逆、适应性广等特点。籽粒琥珀色,皮色淡,商品性好,出粉率高。亩产稳定在350~400kg,产量潜力可达5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1.
油菜新品种赣油15号(原名“比2”)系采取杂交育种程序选育而成。经1988~1990两年品比试验和1991~1994年3a的江西省油菜新品系区域试验,证明该品系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属于低硫代葡萄糖甙和中低芥酸含量的早中熟优良品系。在连续3a的江西省油菜新品系区域试验中,“比2”平均公顷产量1560kg,居参试品种首位,比对照79-601增产9.47%;直播生育期平均为194d,育苗移栽生育期为225d,5月初成熟,与79-601相似。适合在江西省及其邻省试种推广。“比2”于1997年2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命名为“赣油15号”  相似文献   

12.
应用HSC法综合评价春大豆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HSC法综合评价1998大豆区试3区新品种,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系合交93-1538、合交93-111、绥94-5886等。各品种高稳系数的位次与平均产量、产量稳定性系数位次不同。HSC与S、CV、bi、^-X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71^*、0.5、0.91^**。可见HSC法晃高产性与稳产性的综合反映,是综合评价大豆新品种的一种简单、易算、实用、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创制的80个新选系中鉴定出3个抗条锈病品系,应用醇溶蛋白A-PAGE检测发现其均为T1BL.1RS易位系。麦谷蛋白亚基SDS-PAGE分析表明,3个抗病易位系均含5+10及1或2^*优质蛋白质亚基。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评定认为98-1266品系表现特别优异。其籽粒主要品质性状检测表明,该品系优于对照品种川麦28号。  相似文献   

14.
江苏沿江稻田三熟种植方式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1991~1994年连续3年的试验资料,对沿江稻田多熟制不同的同种植方式的产量,能量平衡,养分和有机质平衡,经济效益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栽培技术后的麦/玉-稻三熟制,即新型麦/玉-稻种植方式,较常规麦/玉-稻三熟制和常规麦-稻两熟制在生态经济效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用灰色系统理论定量评价甘薯高级育种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甘薯多年多点鉴定试验、各级区域试验中的高级育种材料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其结果比仅对鲜、干薯产量作方差分析等能更准确、全面地反映参试材料的优劣性。以1994~1995年本所全国北方甘薯区域试验为例,选择反映参试材料优劣性的10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常规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兼用型材料的关联度(ri)大小依次为:皖S367>鲁薯7号>豫薯7号>冀87-21-2-2;2.食用型材料ri大小依次为:徐43-14>烟27>阜88-7-3。这一结果澄清了各参试单位利用单项性状指标(如产量)进行常规分析引起的争议,为优良品系皖S367和徐43-14推荐参加全国甘薯生产试验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庆生912”是庆阳师专生物系从引进株系82194-71-5中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旱塬地冬小麦新品系。在1995-1997年的品比试验中,该品系折合平均产量4065.5kg/hm^2,较对照增产11.3%,均居参试品系首位;在1997-1999年的甘肃省区域试验中,适宜点平均产量2900.7kg/hm^2,较对照品种陇鉴196增产6.3%;在1995-2000年的生产示范中,折合平均产量3209.1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7.9%。该品系品质优良,籽粒含粗蛋白16.4%,基氨酸0.52%;丰产性好,稳产性强,抗寒,抗旱,抗青干,抗条锈,综合性状优良,生育期277d,株高83.8cm,穗长7.2cm,千粒重39.5g,容重789.9g/L,经粒角度。适宜在陇东地区的中北部旱塬地及其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分析连云港地区生态、栽培条件及城乡居民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的消费需求,制定了小麦优质高产育种目标。按照育种目标选配亲本,以优质品系鉴94(73)为父本、丰产抗病品种鲁麦21为母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连续定向选择,培育成小麦新品种连麦2号(连9791)。多年多点区试表明,连麦2号丰产稳产、耐肥抗倒、适应性较广,具有分蘖力较强、成穗数较多、千粒重较高、产量三要素协调、品质优良等特点,有较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0个参试品系的生育期、茎蘖动态差异、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抗病性、抗逆性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旨在为河南省小麦下一轮春水组试验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昌麦12、先麦17产量增加显著,建议升入生产试验;驻麦305、创新105、系选369、才智141、顺麦6号建议继续参加区试,留待进一步的观察;赛德麦6号、豫圣麦21这两个品系综合性状不理想,比对照增产,但增产不明显,建议淘汰。  相似文献   

19.
临麦30是以临夏州农科所自育品系74503-1-7-1-2作母本,以0780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春小麦新品种,株高93 ̄117cm,顶芒,千粒重45g,生育期94 ̄113d;籽粒粗蛋白含量为13.1%,赖氨酸含量0.48%;甘肃省春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一般产量在585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八倍体小麦-簇毛麦和普通小麦杂交、回交,试图将其抗白粉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通过细胞学分析和染色体分带分析证明双二倍体小簇麦含有56条染色体,其染色体组为AABBDDVV,其与普通小麦的杂种F_1代减数分裂的中期I二价体数目常少于21对,单价体数目常多于7个,并出现三价体、四价体和少量五价体。应用生物素标记的簇毛麦总DNA探针对小簇麦杂种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能够清楚检测出簇毛麦的染色体,双二倍体小簇麦含有14条簇毛麦染色体,94009—5—4含有V_2,V_3和V_43条簇毛麦染色体,94009-5-9含有1条簇毛麦的V_6染色体。目前已选育了优良抗病品系,经温室和田间人工接种鉴定,表现高抗小产白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