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鼻疽是一种严重危害马、骡、驴的传染病,多为慢性经过.病畜的主要特征是在鼻腔、肺、皮肤或其他实质器官中形成结节和溃疡.病原为鼻疽杆菌.临床上可分为肺鼻疽、鼻鼻疽和皮鼻疽三型.为了解马鼻疽在金平县的疫情动态,给今后的防制工作提供依据,对金平县勐桥乡和老勐乡进行马鼻疽监测.  相似文献   

2.
马鼻疽是一种马品种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病畜逐渐消瘦,体外皮肤或者黏膜不同处出现特异性的大小不同的鼻疽结节或者溃疡,一般分为急性、慢性、开放性,其中急性和开放性难以治疗,甚至病畜死亡,病畜密切接触有可能传染给人。因此,对马鼻疽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方面的研究总结在发展马产业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出疆马、驴鼻疽病检疫的同时,也常发现马腺疫的疫畜。经检疫1100匹马时鼻疽阳性马6匹,腺疫阳性马19匹,检疫4000匹驴时,鼻疽阳性驴16匹,腺疫阳性驴3匹。鼻疽和腺疫是马、骡、驴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二者在临床上所表现出的某些症状既有相似处,亦有不同处,现就马鼻疽与马腺浸在临床上所表现出的典型症状浅叙如下。1马鼻腔鼻疽临床症状颌下淋巴结肿胀,如果是一侧的鼻腔发病则表现为同侧的颌下淋巴结肿胀。肿胀程度达核桃大和鸡蛋大,不移动,很少出现化脓或破溃。严重的鼻腔界疽可发生鼻中隔穿孔,导致病畜衰竭死亡。鼻腔内流出脓性分…  相似文献   

4.
以临床检查与鼻疽菌素点眼相结合的方法对马鼻疽在青海省果洛州的流行、防制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马鼻疽在青海省果洛州已得到有效控制。1964年~1990年全州共检疫马186673匹(次),检出并扑杀阳性马677匹。2002年~2005年共监测2068匹(次),未检出马鼻疽阳性病例。  相似文献   

5.
<正>马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马、骡、驴多发的传染病,常通过马的慢性经过,驴、骡多呈急性经过。人也可能感染。病的特征实在鼻腔和皮肤形成特异性鼻疽结节、溃疡和瘢痕,在肺脏、淋巴结和其它实质性器官内发生鼻疽结节。多年来,我市在各级党政业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为了搞好马鼻疽的防制工作,我们严格按照我市防制马鼻疽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坚持"检、隔、消、处"的综合性防制措施,经过  相似文献   

6.
一、流行情况  195 8年四川省宝兴县森工局从外地购回 10 0匹马 ,在未经检疫的情况下 ,送到宝兴县硗碛藏族乡饲养 ,两个月后 ,引起马鼻疽流行 ,先后造成死马 45匹。随后疫情扩大 ,引起硗碛乡 4个村的 80匹本地马发病 ,造成死亡 32匹。 195 9年 ,经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对硗碛乡的 142匹马作点眼检验 ,检出阳性马 5 3匹 ,阳性率达37 3%。二、防制措施1 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和开展专题讲座的方式把防制技术传授给基层兽医、卫检人员以及养畜户 ,为全面开展马鼻疽的检疫奠定了基础。2 及时处理病马是消灭传染源的重要一环。对症状明显的开放性鼻疽…  相似文献   

7.
马鼻疽是马、骡、驴多发的一种传染病,也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本病很早以前就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我国在解放以前马鼻疽流行也非常广泛,曾严重危害养马业的发展,在解放后才得到有效控制.我们从2000年开始连续5年对内蒙赤峰地区的2 300匹散养民马进行马鼻疽检测,发现阳性病马27例,阳性率1.17%,其中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急性马鼻疽4例,急性病例数占病马数的14.8%.如此高的发病率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控制马鼻疽的进一步发展和流行。  相似文献   

8.
马鼻疽是由鼻疽假单孢菌引起马属动物多发的一种传染病.马通常为慢性经过,驴、骡常呈急性经过;人也可感染.本病曾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9.
马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马属动物的传染病,可以感染人、驴、骡、多取急性经过,马常呈慢性经过。主要特征是鼻腔、皮肤或其他实质器官中形成特异性的鼻疽结节和溃疡。  相似文献   

10.
马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传染病 ,也传染给人类和食肉动物。我省最早的史料记载为清雍正十二年 ,黑河发生过马鼻疽。多年来 ,本病给我省养马业及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从 1949年到 1997年的不完全统计 ,47年间本病在我省的经济损失达 2 4.6 5亿元。下面是我们在防治马鼻疽实践工作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和肤浅认识。1 马鼻疽的感染源及其感染特点1.1 马鼻疽主要传染源病马、带菌马是主要传染源。马属动物最易感。马呈慢性经过 ,骡、驴呈急性经过。不分年龄、性别、品种均感染。从发病率上看骡、驴最高 ,马次之。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