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业科研单位的种子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自己在育种技术、科研条件及单位声誉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体制改革;建立良种营销网络,远距离实行区域代理制;重视引进、培养人才,加强对直销处的技术培训;加大科研投入,加速新品种选育,实行品种权保护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种子产业做强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对新品种的要求和应对跨国种业公司竞争的需要,必须做强我国种子产业。目前我国种子行业集中度、产业一体化以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相距很远,主要原因是种子管理体制仍不完善,行业过于分散,产业链条脱节,对品种知识产权缺乏有力的保护,科技创新主体的模糊与缺位。因此,要做强我国种子产业,就要加快种子科研体制改革,确立种子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大型种业集团,加强种子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3.
1 中国蔬菜种业发展现状 我国蔬菜种业的现状和其他种业基本相似,也处于初级阶段.原先隶属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级种子公司一般在蔬菜新品种开发方面实力不足,私营种子商行大多属于单纯的经销型企业,个别公司虽发展到一定规模,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随着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入,蔬菜专业型研究所对蔬菜新品种开发力度逐步加大,在国内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开发实体,但受运行机制的影响,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有所抑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种子体制改革以后,种子市场全面放开,众多种子企业、几百个农作物新品种不断涌人市场,出现了以众多种子企业各自供应、推广新品种的局面,如不加以科学管理,将影响和制约农作物新品种引种和推广步伐,影响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相似文献   

5.
浅谈种子管理部门如何搞好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一直以来是种子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07年种子体制改革后,一些地方种子管理部门对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重视不够;一些地方种子管理部门面临着工作经费不被落实等诸多现实困难,导致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处于滞后状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新品种引进及推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种子管理部门应如何发挥其优势,搞好新品种引进、推广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种子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决定了种子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理性的种子企业很少或不会选择在要素市场缔结关于人力资本的科研合约,更倾向于直接购买新品种经营权,而不是缔结科研合约.  相似文献   

7.
加快作物新品种开发促进种子产业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种子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品种已成为日趋激烈的种子市场竞争的焦点。为加快新品种的开发,促进种子产业化建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江苏省种子公司在杂交水稻的生产经营上,采取自办育种科研和加强同科研单位联合等手段,狠抓新品种的开发和利用。以品种为龙头,促进育繁推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江苏省种子条例》相继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市种子产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种子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种子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市场主体实现多元化,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充满活力,新品种推广速度加快;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科技兴农,种子先行”,  相似文献   

9.
张战奇 《种子科技》2003,21(2):79-80
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是种子企业将新品种从理论的层次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种子企业将科研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的过程,也是种子企业拿出拳头品种,跳出低水平竞争,保持发展后劲,创造高额利润的全新经济增长点。新的推广理论认为,种子不是农民买走的,而是企业卖出的。种子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千方百计抢占市场先机,扩大市场份额,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必须充分重视新品种的推广和经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挖掘新品种上市后的第一桶金。新品种推广的关键是使农民淘汰老品种,采用新品种。推广的方法很多,在现阶段,单纯的行…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巩固周口市在河南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从农作物新品种研发、良种生产、种子市场、种子管理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周口市种业发展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结合周口市种业发展实际,提出了加大科研投入、扩大良种繁育基地、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等种业发展目标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