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转基因大豆是目前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分析转基因大豆领域的研究热点、总结该领域的研究趋势,更利于转基因大豆的进一步发展。文章通过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检索出2001~2015年相关文献,借助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在转基因大豆研究中侧重基因表达以及农杆菌介导转换,而中国侧重于其本身,包括大豆的产业以及转基因大豆对国产大豆的影响等。应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推动转基因大豆的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Innography的转基因大豆专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专利分析的研究方法,利用Innography专利检索与分析平台,对有关转基因大豆领域的专利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了解现今转基因大豆领域专利的技术分布与研发现状,对转基因大豆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核心,对基因进行修饰、改造,从而定向改变生物体遗传性状的技术。基于转基因技术在大豆中的应用,从技术研发手段、外源基因挖掘、转基因大豆品种、大豆除草剂、种植面积、研发体系等方面对国内外转基因大豆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发展中国大豆转基因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分析指出,国外转基因大豆研发能力较为成熟,大豆外源基因转化技术主要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和微弹轰击法,通过cp4、dmo、Pat、cry1Ac、fatb1-A等目的基因的表达,得到抗虫、抗除草剂、高油酸以及具复合性状的大豆品种,同时转基因产权保护体系比较健全,促进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化;而中国转基因大豆研究多为基础性研究,侧重于基因检测和再生体系培育,外源基因转化技术缺乏创新性,存在转基因安全性结论未定、舆论环境尴尬、研发体系不完善、审批过程复杂、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开发数量少,高油、抗生素抗性等功能性基因挖掘不足等问题,制约中国转基因大豆产业化进程。今后应改革高校和科研机构考核制度、强化产学研模式、完善转基因产权保护机制、加强转基因科普与监管,为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化营造更加健康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生物与环境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世界转基因作物发展速度迅猛,其中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作物产量都占有较大比例,其安全性也受到人们极大关注。文章通过对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多年的研究总结,并结合国内外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研究文献,阐述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现状及其发展,并对其生物和环境的安全性问题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转基因大豆的进一步发展,分析当前第1、2代转基因大豆的发展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就其今后发展进行展望,以指导转基因大豆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食用大豆油中DNA的快速提取和转基因成分定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生物(GMO)制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的难点在于深加工产品中DNA的提取。本试验以食用大豆油为研究对象,研究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的大豆深加工产品DNA提取的新方法。利用大豆内源基因Lectin设计引物,对所获得的DNA进行PCR检测,结果证实通过本方法提取的DNA纯度足以进行PCR反应。利用转基因大豆转化载体序列设计引物,进一步对其转基因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用本方法从转基因大豆油中提取的DNA含有转基因成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转基因大豆事件L8014是本研究前期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高效遗传转化技术体系,将来源于山菠菜的基因BADH导入大豆(Glycine max)‘Williams 82’而获得具有良好耐盐(1.5%NaCl)性状的转基因大豆(该材料已经完成环境释放试验)。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的获得与分析对于转基因事件的安全评价及应用非常重要,本文旨在明确该转基因大豆材料的分子特征及其检测方法,以进一步推进安全评价。[方法]利用Southern杂交检测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的拷贝数;基于基因组重测序技术,采用BWA(Burrows-Wheeler-Alignment)方法将重测序数据与T-DNA序列以及大豆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T-DNA在大豆基因组10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区间3925017—3926022位点,插入方式为反向插入;结合PCR扩增技术获得外源T-DNA整合位点的左、右边界侧翼序列,基于该序列建立了转BADH基因大豆事件L8014的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转基因事件的整合位点及侧翼序列,方法快速、结果可靠,为转基因大豆及其衍生产品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查转基因大豆东农50对土壤氨氧化细菌的影响。[方法]通过PCR-DGGE及序列分析方法研究盆栽条件下转基因大豆和近等基因的非转基因大豆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和干旱胁迫下土壤中氨氧化细菌cto基因的多样性。[结果]根际土壤氨氧化细菌多样性分析表明,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的氨氧化细菌多样性没有区别,但是,在正常水分条件和干旱胁迫下,处于收获期的转基因大豆的土壤氨氧化细菌多样性提高。对DGGE回收的17个条带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条带均与β-变形亚纲的亚硝化弧菌属(Nitrosovibrio)以及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相似性较高。[结论]转基因大豆对土壤氨氧化细菌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对国际转基因安全性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通过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统计的关键检索词检索1981年-2014年间发表的转基因作物领域方面的论文,共检索出9 836篇论文.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展现33年来国际间转基因安全性研究论文的发展趋势,其中主要包括年度变化趋势、研究领域和成果以及不同国家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的重点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批准转基因商业化种植国家的科研人员比反对转基因商业化种植的国家更多关注其生物安全性;对于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除了与不同国家的研究整体水平有关外,还与相应的作物在这些国家农业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深刻的了解转基因大豆的食用安全性,介绍了国内外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和种植应用现状。从营养学、毒理学和过敏性三个方面归纳了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性研究现状,提出了应秉着科学的态度,以实验研究为手段,用数据说话,以转化体为安全评价试验的个案,以品系为安全证书申请的个案,对转基因生物进行系统的安全评价,建议进一步加强食用转基因大豆营养积累、引入基因对代谢激素分泌及其对过敏性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转基因植物研究的迅速发展,转基因农产品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在我国,转基因农产品的来源主要是进口,主要是玉米、大豆,主要用于饲料加工行业。为了调查转基因玉米、大豆在江苏省畜禽饲料市场的分布情况,在江苏省市场抽取40份鸡、鹅和猪饲料以及饲料原料,通过定性PCR检测玉米内标zSSIIb、大豆内标Lectin、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Bt、EPSPS基因,同时检测玉米、大豆转化体事件MON810、MON89788、GTS40-3-2和MON87701。结果表明,90%的饲料都含有转基因成分;转基因玉米转化体事件MON810占50%,转基因大豆转化体MON89788、GTS40-3-2、MON87701的检出率都为80%。由研究结果可知,江苏省市场的鸡、鹅和猪饲料及饲料原料中转基因成分的占有率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饲料原料的转基因监管。  相似文献   

12.
以Web of Science为统计源,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利用Thomson Data Analyzer(TDA)和UCINET软件对数据清洗和挖掘,给出国际转基因食品安全研究的整体发展态势、主要力量分布和比较、涉及的重点学科领域、热点研究以及科研合作情况。  相似文献   

13.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高蛋白粮饲兼用作物。转基因大豆是主要的转基因作物,201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中转基因大豆占有47%。基因转化技术迅速发展为大豆产业发展奠定了技术支撑。论述了基因枪法、农杆菌转化法以及花粉管通道法的利弊,并分析了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化现状,以期为转基因大豆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食用油消费大国,又是食用油缺乏的大国,每年需从国外进口食用油约占总量的2/3。评述了转基因大豆的优缺点和我国转基因大豆油的生产消费情况,以及转基因大豆对我国食用油产业链的影响,分析了我国大豆生产与加工的出路,为我国转基因大豆食用油的生产、加工和消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组学在大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蛋白质组学分析是目前分离、鉴定蛋白差异表达最为有效的研究手段之一,其核心技术包括以双向电泳为主的蛋白质分离技术、以质谱分析为核心的蛋白质鉴定技术以及计算机图像数据处理和数据库的构建。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是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支柱。文章总结了蛋白质组学分析用大豆蛋白提取方法的改进,综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大豆与根瘤菌相互作用、大豆组织器官蛋白、生长发育相关蛋白研究上的应用以及在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细胞器水平、大豆遗传多样性及转基因鉴定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大豆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大豆转基因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涛  蒋春志  赵青松  张孟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391-10394
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大豆转基因方法,分析了大豆遗传转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评价了转基因大豆的生物安全性,并且展望了大豆转基因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大豆是商业化规模最大的转基因作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是转基因大豆进口量和压榨量最大的国家,民众对转基因技术的风险性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存在质疑。对控制大豆重要性状的基因挖掘、功能研究及其商业化开发、转基因大豆的食用安全性和生态安全性等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分析,并从转基因大豆的法律法规建设、田间试验和生态安全评价、食用安全评价和科普宣传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转基因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选取2个转基因品种94Y20和TN1以及1个非转基因品种运豆101作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对土壤放线菌全生育期没有影响;转基因大豆对土壤鼓粒期和成熟期土壤细菌具有一定影响;转基因大豆对苗期土壤固氮菌和氨化细菌具有一定影响,对其他生育期没有影响;转基因品种TN1的花期土壤真菌显著减少。结果说明转基因大豆对土壤微生物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最近,转基因大豆是否对身体有害和如何保护非转基因大豆的话题引起热议.那么,非转基因大豆保卫战这场硬仗到底该怎么打?为此,20位大豆专家、学者以及大豆加工企业的负责人为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发展纷纷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0.
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生态安全评价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大豆(Glycine max)的起源中心,大豆是中国的重要作物。转基因大豆向环境释放后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自然状态下分布着丰富的野大豆(G.soja)遗传资源,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能够在自然条件下与野大豆发生基因交流。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释放后,由于大量单一使用草甘膦,田间杂草已经进化出了抗药性。大量使用的除草剂以及转基因大豆根际分泌物会对土壤微生物、非靶标生物产生影响,并影响到植物的固氮能力。本文在综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基因大豆生物安全研究与管理的建议,为我国将来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