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探索火电厂余热水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笔者于1989、1990年在国营东河公司五○五火电厂进行了利用火电厂余热水资源开展温流水养鱼试验:76平方米的流水池,1990年3月21日放入50克/尾~75克/尾的鲤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库众多,其坝下渔业的不利条件是土地狭窄,池塘面积小且保水性能差;有利条件是水源充足且有自然落差。但至今基本沿用池塘静水养鱼方式,得天独厚的流水优势未能利用,产量及鱼池利用率不高。为此,我们于1990年在武汉市黄陂县夏家寺水库进行了微流水养鱼高产试验:2.0亩土池一口,引入0.015—0.02米~3/秒的流水(交换率0.61—0.81次/日),1990年3月10日放入鱼种共1046.8公斤,到10月27日起产,共产鱼6011.4公斤,收入24805.8元,获利7052.2元。大大提高了鱼池利用率。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河北渔业》1992,(1):26-30
<正> 简易池塘流水养鱼试验是1988年开始的,1989年由于遭受洪水灾害,终止了试验,1990年又接续试验。一、试验条件试验在偏桥子乡二道沟村的一口400m~2(合0.6市亩)的正方形鱼池内进行。鱼池平均水深1.3m,总容水量520m~3。鱼池水源为灌溉稻田后的滦河水。二、试验方法 1.流水池的进、排水结构和布局鱼池  相似文献   

4.
赵同庆 《内陆水产》2005,30(6):24-25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形式的流水养鱼方式.但如何有效利用溪河水资源进行高密度流水养鱼的研究却甚少。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从2001年开始。采用当前国内外先进养鱼技术,利用溪河水资源进行高密度流水养鱼试验。2004年7月.经有关技术部门和专家对高产示范鱼池实际测产,大口鲶养殖产量达3.6万kg/667m^2,建鲤产量达9.2万kg/667m^2。现将高密度流水养鱼技术用答疑的形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稻田微流水高密度养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部高原地区 ,由于地貌独特 ,丰富的自然流水资源 ,有大量的稻田可开展流水养鱼。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和稻田资源 ,推广稻田微流水养鱼新技术 ,1998~1999年西南农业大学与石阡县畜牧水产局在实施农业部下达的“稻鱼丰收计划项目”的过程中 ,在石阡县石固乡松林村开展了稻田微流水高密度养鱼的试验。获得了亩产鲜鱼219.7公斤的效果 ,现将试验的情况报告如下。一、试验的条件与方法1.稻田的选择与整理两块稻田面积分别为0.5亩和1亩。鱼种投放前 ,田埂加宽加固 ,加高至80厘米 ,鱼坑(凼)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 %…  相似文献   

6.
《淡水渔业》1977,(5):16-17
流水养鱼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一种新途径。1976年,我所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伟大革命群众运动中,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开展了简易流水养鱼试验,为发展农村社队科学养鱼,解决渔农争地的矛盾提供了新经验,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工厂化养鱼设施及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方仁 《齐鲁渔业》1995,12(6):31-33
为提高温流水养鱼产量,研究改进了电厂冷却水循环养鱼设施和综合养鱼技术。1991~1992年,利用这项技术在总面积1484m’的流水养鱼池中,平均每年产鱼种、成鱼104068kg,创利税353714.3元,比试验前3年平均产量增加68568kg,利税增加231074元。验收结论是:本技术和综合效益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8.
《内陆水产》1977,(2):19-21
流水养鱼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一种新途径。一九七六年,我所在农业学大寒、普及大察县的伟大革命群众运动中,设想长远,服务当前,坚持科研联系生产实际,抓阶级斗争,促科学实试,因地置宜,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开展了简易流水养鱼试验,为发展农村社队科学养鱼,解决鱼农争地的矛盾提供了新经验,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流水养鱼随着水产科技的进步和渔业生产的发展,已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但在高山地区利用河流水资源养鱼,水温低,生长期短,温差大,水浑又陡涨陡落,在这种条件下养鱼能否高产,目前国内尚未报道。为此,南江县水利电力局于1990年承担了达县  相似文献   

10.
陕西南部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地处秦巴腹地,由于气候地貌独特,水量相对丰沛,有较为丰富的自然流水资源,大量的稻田可开展流水养鱼。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和稻田资源,推广稻田微流水养鱼新技术,笔者开展了稻田微流水高密度养鱼的试验。获得了生产鲜鱼2350.5kg/hm^2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陈宏焰 《福建水产》1993,(2):42-43,46
自然流水养鱼,是利用天然溪流的清新水源、水质,选择流水水头落差进行养鱼。保持常年全流水,保证池水中有较高的溶氧量。它既是家庭养鱼形式,又是向养鱼工厂化迈进。其主要形式有二:一是利用渠边、溪旁的流水落差,引水入池养鱼,出水回渠灌溉。另一种是利用跌落水头进行养鱼。笔者近几年来主要从事前一种形式的自然流水养鱼工作,在实践中制定、实施自然流水养鱼标准,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集约化养鱼起源于20年代,主要包括流水养鱼、网箱养鱼和工厂化养鱼三种形式。渠道金属网箱流水养鱼是在综合流水养鱼、网箱养鱼、围拦养鱼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农业灌溉、发电的渠道设置金属网箱进行高密度养殖的集约化养鱼新形式。此项技术在国外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然落差流水养鱼,是在山丘区山涧、溪河流水资源丰富,自然落差大,水能蕴藏量大的地疗,引水斤池养鱼;同时还充分利用鱼池附近的山坡荒地,广种鱼用青饲料,进行以草食性鱼类为主的节粮型养鱼。这种流水养鱼的方式,具有不占农田、用地少、造价低、易管理、见效快、产量高等特点。为了充分利田山丘区的溪流水资源,发展山区流水养鱼,湖南省科委于1983年立题,在山丘区利用自然落差流水,开展流水养鱼试验研究。通过可行性论证后,自1986年开始,湖南省水产研究所与慈利县畜牧水产局共同承担了这个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4.
刘丹 《内陆水产》1998,23(7):10-11
种莲养鱼是闽西北山区农民的传统习惯,但由于养殖单一,粗放粗管,莲、鱼产量偏低,经济效益不高。为了充分利用莲田的水土资源,提高种莲、养鱼单产,增加莲田总体效益,1990年以来,我们曾多年探索试验,开始将稻田养鱼、池塘养鱼、流水养鱼技术综合运用于莲田养鱼,收到明显效果。1995年我们开展大面积围困沟莲田养鱼高产试验,获得大幅度增产增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将试验报告如下:l材料与方法1.l地点与规模选择水利设施好,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便于管理、且交通方便的连片莲田作为莲田养鱼试验田块。总面积3349hm=,…  相似文献   

15.
我是在1990年开始试验种草网箱养鱼的,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种草养鱼已产生了可喜的成效。现在这里介绍一点本人的心得体会和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6.
平定河水库养鱼水面12.0ha,坝下有配套鱼池5口、面积0.76ha。1991年进行养鱼高产试验,主要技术措施是大库实施化肥养鱼,鱼池开展流水、微流水投饵养殖,并配套鱼种生产。经过200d 余的饲养管理,共产鱼30548.1kg,总产值16.9万元,获利5.9万元。  相似文献   

17.
陈浩 《水利渔业》1986,(6):55-55
为了充分利用水利水土资源.四川省在“七五”期间大力推广流水、网箱等集约化养鱼方式.1985年,眉山县水电局利用电站尾水渠和一些开阔、常年有水的灌溉渠道,组织群众进行金属箱流水养鱼,共建网箱28只.面积2,700多平方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86年.全县渠道金属箱流水养鱼发展到62只,面积4,6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8.
梯级流水养鱼,是近年来山区发展养鱼的一项新兴技术,它是利用山区水资源丰富和水位落差大的自然优势,依地形随地势,修筑建造梯级鱼池,进行梯级流水养鱼,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如湖南省慈利县,1988年修建梯级鱼池面积35亩,共产成鱼38吨,  相似文献   

19.
李向民 《内陆水产》1997,22(11):7-8
万泉河是海南岛三大河流之一,发源于五指山山脉,河流全长156.6km,其中流经琼海市境内长81.2km,其流域集雨面积3693km2,多年平均流量163.9m3/s,水资源相当丰富,且水质清新,没有污染。最近抽样检测万泉河水质量,其pH值、总硬度、DO、COD以及氨氮、酚、氰、总汞、砷、总络等含量均达到国家标准,适宜发展江河流水网箱养鱼。1993年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始兴办万泉河流水网箱养鱼示范点,当年就取得了成功,随后流水网箱养鱼在万泉河流域迅速发展,1996年琼海市万泉河流水网箱养鱼发展2000多口,产量4312t,产值4100万元,最高…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灌溉渠道微流水养鱼试验,1992年共产鲁、罗非鱼、淡水鲳成鱼7493kg,折合亩产9658kg,总收入60459元,纯利17419元。这种方式比网箱养鱼更安全、更易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