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农业部发布,2006年修订)狂犬病(Rabies)是由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烈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狂犬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动物狂犬病的诊断、监测、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预防与控制。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2诊断2.1流行特点人和温血动物对狂犬病毒都有易感性,犬科、猫科动物最易感。发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狂…  相似文献   

2.
(2002年农业部发布,2006年修订)狂犬病(Rabies)是由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烈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狂犬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动物狂犬病的诊断、监测、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预防与控制。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2诊断2.1流行特点人和温血动物对狂犬病毒都有易感性,犬科、猫科动物最易感。发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狂…  相似文献   

3.
高致病性禽流感 (HighlyPathogenicAvianIn fluenza,HPAI) ,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 ,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为预防、控制和消灭高致病性禽流感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 ,特制定本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控制和净化标准。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从事禽类饲养、经营和禽类产品生产、经营 ,以及从事动物防…  相似文献   

4.
狂犬病(Rabies)是由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烈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狂犬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5.
狂犬病(Rabies)是由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烈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狂犬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6.
狂犬病(Rabies)是由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烈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狂犬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7.
《中国动物检疫》2007,24(1):1-2
狂犬病(Rabies)是由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烈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狂犬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正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死亡率为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为防范、控制和扑灭非洲猪瘟疫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非洲猪瘟的诊断、疫情报告和确  相似文献   

9.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临床上以狂躁不安、意识紊乱为特征,病死率可达100%。近年来,狂犬病在一些地区时有发生,给人类和动物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笔者根据从事动物防疫工作的实  相似文献   

10.
《湖南畜牧兽医》2003,(6):10-11
第一条为落实强制免疫措施,规范动物免疫工作,加强动物免疫标识管理,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农业部第13号令《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动物免疫标识包括免疫耳标、免疫证明和免疫档案。第三条凡国家规定对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的,均须建立免疫标识制度。第四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免疫标识生产、供应、使用,以及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屠宰、加工等与动物防疫活动有关的单位…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已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21年1月22日修订通过。《动物防疫法》明确"动物防疫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控制、净化、消灭相结合的方针",这是充分结合我国畜牧业养殖模式和结构、动物疫病流行状况和趋势、动物疫病控制技术和措施等基础上,提出动物防疫的总体方针,并不断推动动物疫病从有效控制向逐步净化消灭转变。  相似文献   

12.
<正>(2017~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有效控制、逐步消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导意见。一、防治现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高致病性毒株引起的猪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甘布罗病、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免疫抑制性的禽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为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性法氏囊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该病的流行特点是无明显季节性、突然发病、发病率高、死亡曲线呈尖峰式;如不死亡,发病鸡多在1周左右康复。本病主要经消化道、眼结膜及呼吸  相似文献   

14.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动物强制免疫工作,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动物免疫标识包括耳标、免疫档案。第三条凡国家规定对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的,均须建立免疫档案管理制度,对猪、牛、羊佩带免疫耳标。第四条在我国境内从事免疫标识生产、供应、使用,以及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屠宰、加工等与动物防疫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免疫标识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组织实施本…  相似文献   

15.
农业部消息,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进一步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和消灭高致病性禽流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计划.  相似文献   

16.
<正>本规范规定了动物布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控制和净化标准。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1流行特点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带菌动物,尤其  相似文献   

17.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动物强制免疫工作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动物免疫标识包括耳标、免疫档案。 第三条 凡国家规定对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  相似文献   

18.
<正>羊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变态反应为主要特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据对我国牧区及养殖场(户)流行病学调查,羊布鲁氏菌血清阳性率3.25%~3.49%,羊流产胎儿分离出布鲁氏菌菌株2.43%。羊布鲁氏菌病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不可小  相似文献   

19.
《湖南畜牧兽医》2010,(3):40-43
<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有效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经营动物和动物产品的集贸市场应当符合本  相似文献   

20.
《中国禽业导刊》2002,19(13):42-42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动物强制免疫工作,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动物免疫标识包括免疫耳标、免疫档案。第三条凡在我国境内对动物重大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均须建立免疫档案管理制度,对猪、牛、羊佩带免疫耳标。第四条在我国境内从事免疫标识生产、供应、使用,以及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屠宰、加工等与动物防疫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免疫标识管理工作,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