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种子》2020,(9)
为了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太412的生产与育种价值,根据2015—2016年度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和2016—2017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的资料,通过方差分析对小麦新品种太412的产量、品质及抗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412在2015—2016年度山西省区域试验中比对照中麦175增产10.08%,在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中比中麦175增产7.74%,说明太412是适应范围较广的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是适合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水地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太113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自育品种晋麦66为母本,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白粉病组育成的品种保丰10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历经多年选育出的大穗大粒、高产小麦品种。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区试,2年每hm~2平均产量分别达到7171.5kg和7914.0kg;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到7441.5kg,比对照增产6.1%,增产点率达100%。该品种适宜在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和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抗病小麦新品种黔麦20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麦20号是以贵农775为母本,夏繁28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黔审麦2014002号).2012-2013年贵州省小麦区域试验2年18点次平均单产为4 350 kg/hm2,比对照增产2.59%,增产点率60%以上.生产试验平均单产为3 913.5 kg/hm2,较对照增产9.3%,75%的试点增产.该品种具有抗病性好、适应性广、抗寒、抗倒伏等特点,在贵州省小麦主产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国审优质小麦新品种舜麦1718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舜麦1718是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粮作室利用一父多母/一母多父(32S/Gabo)混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山西省南部中熟水地冬麦区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07003;2009年通过山西省中部中熟水地冬麦区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09013;2011年通过河南省引种,审定编号:豫引麦2011002;2011年通过国家黄淮北片冬麦区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09。  相似文献   

5.
晋作80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CA0391为母本、临抗15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综合抗病性强的特点。2016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示范、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晋饲草1号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于2003年以中饲237与太633/紫6//RECITAL杂交并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是通过小黑麦与小麦杂交,后代经多次选育而成的,性状稳定的粮饲兼用强冬性小黑麦新品种,植株繁茂,优质、高产。2012-2014年参加山西省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2015年9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饲草(认)2015001,在山西省中部麦区种植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为正确评价小麦新品种太615的生产利用潜力,以2017—2019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结果及2019—2020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结果为依据,对太615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太615丰产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宜种植地区广泛,可以在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及相似生态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淮麦20(淮阴9720)系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1990年以郑州891(豫麦13)为母本、烟1604(鲁麦1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后代连续单株选择于1997年选育而成。2002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有以下5个特点。1产量高1999-2000年参加江苏省淮北片小麦区试,平均单产7106.55kg/hm2,较对照陕229极显著增产8.35%;2000-2001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北片小麦区试,平均单产7686kg/hm2,较对照陕229极显著增产11.98%;2001-2002年度…  相似文献   

9.
杨万深 《中国种业》2014,(10):75-76
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出中麦、轮选、中优、航麦等系列早熟、高产稳产、节水节肥、综合抗性强、品质优良和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冬小麦新品种。经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优质育种和育种技术课题2014年8月统计,中麦175累计推广90万hm2,轮选987累计推广达135万hm2。其中中麦175在2013-2014年度河北省石家庄市,全生育期有效降水只有65.8mm、仅浇1水条件下,产量高达613.67kg/667m2,居100个参试品种的首位;轮选987参加国家区域试验,在江苏连云港试验点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4.8%,单产达715kg/667m2,打破或保持了我国北方冬麦区多地冬小麦单产记录。据小麦基因资源课题2014年8月统计,收集、鉴定、整理入库小麦种质资源达4.3万余份,同时还创新了一大批种质资源材料。种植业的根基在土地,农业科研工作既离不开科研试验田这一重要平台,也离不开植保科学的配合。  相似文献   

10.
牛瑜琦 《中国种业》2020,(8):101-102
太714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针对山西中部晚熟冬麦区生态环境,以丰产、耐旱为目标,通过常规杂交育种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9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190014)。该品种属强冬性品种,抗寒性好、综合性状优、适应性广,且具有丰产、稳产等特点,在山西晚熟冬麦区生产种植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