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蓝靛果忍冬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下蓝靛果忍冬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1)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浓度为100 mg/L时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最高,浓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种子萌发.2)用蒸馏水和100 mg/L赤霉素在不同的温度下处理种子,20℃时,无论是对照(蒸馏水)或赤霉素处理,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最高,且在同一温度下,赤霉素处理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均高于未处理,因此,蓝靛果忍冬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  相似文献   

2.
赤霉素对猕猴桃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赤霉素对猕猴桃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上海同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75%的赤霉素结晶粉对猕猴桃种子进行处理,在猕猴桃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用赤霉素处理的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明显高于对照,尤其是发芽势明显增强,两次实验4次重复平均发芽数在播后第20天(发芽势记载日期)比对照高38.3%~80.1%,在播后第19天高67.2%~140.4%,同时萌发的时间缩短,比对照早2~4d;不同浓度处理之间的发芽率随着浓度的增加也有增效作用,浓度越大,发芽率越高,在播后第19天的发芽率在39.3%~56.5%之间,第24天的发芽率在94.3%~99%之间.  相似文献   

3.
蹇黎 《种子》2016,(10):102-104
利用不同浓度(0,100,200,400,600 mg/L)的赤霉素对喀斯特山区野生燕麦种子进行处理,测定其种子萌发活力.结果表明:除25℃、600mg/L赤霉素浓度处理条件会对种子的发芽势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外,其余条件下萌发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会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在25℃条件下,400mg/L赤霉素浓度处理种子的萌发效果最佳,其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达到最高,分别为54%、92%、6.67.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高山龙胆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赤霉素浓度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高山龙胆种子的发芽率影响明显,低温(5 ℃)和高温(35 ℃)严重抑制种子萌发,25 ℃是高山龙胆种子萌发的最理想温度,发芽率达到68.9%。光照条件对高山龙胆种子萌发具有显著的影响,黑暗条件不利于种子萌发。赤霉素处理对高山龙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促进作用,但过高的浓度会阻碍种子萌发,以300-400 mg/L的赤霉素处理种子最为适宜,发芽率可达85%以上。 [结论]因此,高山龙胆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5 ℃,且种子需光萌发,300-400 mg/L的赤霉素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5.
呼凤兰  王晓晶  褚盼盼 《种子》2016,(11):94-96
为了提高西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以吕梁地区常见的西瓜种子京欣一号、霜王大京欣、一品首相为试材.采用赤霉素浸种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西瓜种子萌发的影响.赤霉素设8个质量浓度水平,分别为0,50,100,150,200,250,300,400 mg/L.结果表明:适当赤霉素处理能缩短发芽时间,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芽长.其中150 mg/L能显著提高京欣一号的发芽率和发芽势,200 mg/L能显著提高霜王大京欣的发芽率和发芽势,100 mg/L能显著提高一品首相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相似文献   

6.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疏花早熟禾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莉  余学杰 《种子》2010,29(1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和烯效唑(S3307)对疏花早熟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明显,但5 mg/L和10 mg/L的IAA有助于提高幼苗素质;赤霉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规律,其中50 mg/L的赤霉素对疏花早熟禾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最强,并能提高幼苗素质;烯效唑对种子发芽表现为抑制效应.综合各指标,50 mg/L的GA3对种子萌发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赤霉素对秋葵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溶液对来自4个不同产区的秋葵种子进行处理以探讨赤霉素对秋葵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可提高秋葵种子的发芽集中度、发芽势和发芽率,还可缩短发芽时间;赤霉素浓度为60 mg/L时,种子的发芽集中度最高,发芽所需时间最短;当赤霉素浓度超过60 mg/L时,种子发芽集中度开始下降,发芽所需时间开始延长.  相似文献   

8.
浸种时间及不同药物处理对黑皮冬瓜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浸种时间与黑皮冬瓜种子发芽的关系以及赤霉素(GA3)、过氧化氢(H2O2)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6h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经赤霉素、过氧化氢浸种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均比清水对照有提高,其中以1000mg/L浓度赤霉素处理的效果最好,发芽率达到82.7%,3%过氧化氢水溶液处理发芽率达到57.3%,均高于对照的48%.  相似文献   

9.
潘温文  洪震  练发良 《种子》2017,(3):99-101
采用层积、赤霉素及微波辐射对榕叶冬青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各处理对榕叶冬青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榕叶冬青不存在隔年萌发现象,但种子于第1年发芽极少,主要集中在第2年萌发.层积、微波辐射及赤霉素处理对解除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赤霉素处理种子发芽最快,第80天开始发芽,低温层积90 d处理种子发芽率最高,达74%,对照组于第180天开始发芽,发芽率为28%.  相似文献   

10.
不同处理对光核桃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光核桃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 GA3)、6-苄基腺嘌呤(6-BA)及NaCl进行种子处理,观察不同浓度药剂对其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GA3、6-BA、NaCl均可提高光核桃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其中,赤霉素( GA3)处理浓度为200 mg/L、6-BA处理浓度为50 mg/L、0.2%的NaCl处理效果最好,其发芽率分别达到56%、96%、84%.  相似文献   

11.
李刚  张建  武彦芳  陈霖欢  陈锐 《种子》2017,(3):42-45
蒙古蒲公英为我国药典和兽药典收录的基源植物,在我国广泛分布.实验发现,蒙古蒲公英存在休眠现象,本实验通过形态解剖、激素处理(IBA、NAA、6-BA、GA)来研究蒙古蒲公英休眠的原因以及打破休眠的方法,为提高蒙古蒲公英的发芽率提供可行依据.结果表明:室温条件培养1个月,蒙古蒲公英种子发芽率为1%左右;破种皮种子只有吸胀而无萌发;形态解剖发现蒙古蒲公英种子有形态后熟,1个月即可完成形态后熟;不同激素、不同浓度以及不同浸种时间对蒙古蒲公英的发芽率有不同影响,其中6-BA浓度50 mg/L浸种9d的处理效果最好,萌发率高达54%,但从种子萌发以及幼苗质量综合考虑,建议200 mg/L GA处理12d,效果最好.综上所述,蒙古蒲公英休眠主要由形态后熟以及生理休眠所导致,激素处理可以有效打破其休眠.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厚皮香科植物阔叶杨桐种子在3种外源生长调节物质GA、IAA和6-BA浸种处理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阔叶杨桐种子为休眠性种子,不同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对种子萌发影响不同,与对照相比,50 mg/L和100 mg/L的GA浸种提高了种子的萌发率,而150 mg/L的GA处理抑制种子的正常萌发;低浓度的IAA(<100 mg/L)浸种处理促进种子的萌发,高浓度IAA浸种降低种子的萌发率;种子萌发对不同浓度6-BA的响应趋势与IAA相似,综合分析认为,低浓度的外源生长调节物质浸种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除种子的休眠,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其中50 mg/L的6-BA浸种处理12 h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伴娘山月桂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赤霉素及浸种温度对伴娘山月桂种子萌发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不同浸种温度处理伴娘山月桂种子.结果表明,最适浸种温度为40℃>20℃>60℃;赤霉素浓度在0~500 mg/L范围内,浸种15 min和30min,分别以400 mg/L和300 mg/L处理最好,且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与对照组呈显著差异,萌发启动速度缩短.  相似文献   

14.
对采收的紫果型黑蕊猕猴桃(Actinidia melanandra)种子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层积时间和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的种子发芽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多重比较显示平均发芽率结果为23℃>18℃>28℃>13℃,23℃的发芽率为72.67%。不同层积时间的种子发芽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多重比较显示发芽率60 d>45 d>75 d>30 d>0,层积60 d的平均发芽率为79.67%。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多重比较显示发芽率600 mg·L^-1>900 mg·L^-1>300 mg·L^-1>0,600 mg·L^-1的发芽率最高,为14%。紫果型黑蕊猕猴桃种子最佳萌发条件为:温度23℃,低温层积60 d,600 mg·L^-1的赤霉素浸泡种子。  相似文献   

15.
铁棒锤种子发芽抑制机理及解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铁棒锤种子发芽抑制机理,探寻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方法:通过铁棒锤种子中生物碱类物质对油菜种子发芽率及生长情况的影响,明确铁棒锤种子的休眠机理;测定不同浓度的GA3处理对铁棒锤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铁棒锤种子中的发芽抑制物质为生物碱,适宜浓度的GA3处理能打破休眠,且以400 mg/kg GA3处理14 h效果最好,发芽率达到91%。  相似文献   

16.
对广西绞股蓝种子进行了生活力测定、发芽试验、吸水率测定及离体胚萌发试验,并对广西绞股蓝种子进行酸碱处理、低温层积和干藏处理、GA3和6-BA溶液处理,探讨不同的处理对广西绞股蓝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广西绞股蓝种子的活力高达98%,但在6个恒温和1个变温条件下,其萌发率最高仅为11.7%,说明广西绞股蓝具有明显的休眠现象。种子吸水性测定结果表明,广西绞股蓝种皮限制种子吸水,离体胚萌发实验证实广西绞股蓝种子的胚在离体条件下没有休眠现象,说明种皮障碍是导致广西绞股蓝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低温层积不能解除广西绞股蓝种子的休眠,而干藏则会导致种子内部失水,从而导致种子生活力降低。浓硫酸和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处理均不能打破种子的休眠,仅6-BA溶液处理对4℃层积后的种子萌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阳春砂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同工酶的活性及酶谱变化规律,为阳春砂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生理调控机制的分析探讨奠定基础.[方法]以赤霉素浸种前、浸种后、培养10 d、种子露白、胚芽长至1 cm时各阶段的阳春砂种子为材料,测定其种子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研究建立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酯酶(EST)同工酶的电泳酶谱.[结果]阳春砂种子在休眠和萌发过程中,POD、SOD、CAT和EST同工酶的活性及酶谱带的数量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POD和SOD同工酶活性均呈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CAT同工酶在萌发前期变化不明显,后期酶的活性增强,且酶的种类也增加;EST同工酶的酶活性呈先减弱后增强再减弱的变化趋势,且在种子露白时活性达到最强.[结论]阳春砂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同工酶谱的变化特点一定程度上可反应出种子休眠与萌发不同阶段的生理特性,这些同工酶基因的差异表达导致了阳春砂种子打破体眠和最终的萌发.  相似文献   

18.
以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为材料,从种子的吸水性、浸提液活性的生物测定和GA3、ETH、IAA等外源激素浸泡处理等角度,研究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方法.结果表明:1)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生活力均达到92.2%以上,但发芽率较低.宽叶雀稗和巴哈雀稗的发芽率分别仅为59.3%和10.0%,都具有明显的休眠现象.2)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的种皮均不限制种子吸水,但巴哈雀稗种子种皮对种子萌发有机械障碍.3)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及自身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内源抑制物含量较高.可知,宽叶雀稗种子休眠属于生理休眠,巴哈雀稗种子休眠属于综合休眠.4)GA3、IAA、ETH、H2SO4及复合处理对宽叶雀稗种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GA3、H2SO4及复合处理对巴哈雀稗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H2SO4处理5 min巴哈雀稗种子效果最佳,可提高发芽率35.3%.  相似文献   

19.
试验设置了不同温度、光照和PEG等梯度处理,以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等作为测定指标,筛选牛心朴子种子的最优发芽条件并确定种子对干旱胁迫的忍耐能力。结果表明:1)牛心朴子种子不存在休眠现象,最适的萌发恒温范围为20~30℃,且萌发的起始温度较低,为10℃。光照条件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关键条件,但黑暗条件会影响种子的活力;2)低浓度(5%)的PEG对牛心朴子种子胚根的伸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胚芽则表现为抑制作用;随着PEG浓度的增加,胚根/胚芽比值亦增大,而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萌发胁迫指数以及种子萌发抗旱指数则呈明显的下降趋势;3)牛心朴子种子对干旱胁迫具有一定的忍耐能力,在15%浓度的PEG溶液胁迫下,种子可正常萌发;4)牛心朴子种子发芽较快,在置床后的第3天便有超过70%的种子萌发,故推荐该种子萌发的初次计数时间为置种后的第3天,末次计数时间为第8天。  相似文献   

20.
引发剂对黄檗种子休眠解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艳芳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2):209-216
黄檗种子具休眠特性,且休眠程度因种子产地和年份不同有较大差异,常规低温层积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在实际生产中效果不甚理想。为了解决黄檗种子的萌发率低的问题,探究最有效的打破种子休眠方式,采用了各种化学引发剂浸种处理,以及协同4℃或8℃低温层积处理。结果表明,NAA、6-BA、KNO3、PEG6000溶液浸种可部分解除种子的休眠,并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用引发剂溶液浸种后4℃层积30天可有效解除种子休眠,其中GA3(1000 mg/L)、NAA(80 mg/L)、6-BA(400 mg/L)、KNO3(1.0%)、PEG6000(20 g/L)溶液浸种后4℃层积30天可有效解除种子休眠,分别将黄檗种子发芽率分别从11.50%升高到91.00%、94.00%、97.00%、94.50%、83.00%。引发剂可有效打破黄檗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并能缩短低温层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