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黑龙江省蜜蜂白垩病的综合防治高夫超李俊泽(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157041)几年来,我们通过对白垩病发病情况的追踪、观察和研究后发现,黑龙江省蜜蜂白垩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有以下特点:1.蜂群发病的箱外条件是:低温、潮湿;蜂场周围的蜜...  相似文献   

2.
蜜蜂白垩病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安微省蜜蜂白垩病的发病规律,并根据病原性与该病的发病的发病规律,提出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区野生蜜源植物以不受污染、天然纯绿色而闻名中外,因此,吸引了很多农业人员从事养蜂,截止到2002年末,延边地区饲养蜂群6.7万箱。自1992年部分蜂场发现白垩病,到1997年蜂群患病率高达40%,受白垩病危害的蜂群,轻则群势下降,重则蜜蜂丧失生产能力,甚至整群死亡,严重影响了养蜂生产的发展,为了掌握该病在延边地区的发病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对白垩病发病规律进行调查,总结出防治白垩病的方法。1病原症状与诊断蜜蜂白垩病又叫石灰质病,是由蜜蜂子囊球菌引起的一种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主要是老熟幼虫或封盖幼虫死亡,…  相似文献   

4.
蜜蜂白垩病发病规律的探索浙江省瑞安市碧山蜂场(325200)张椿年1.气候的变化对蜜蜂白垩病的影响寒冷潮湿的气候最蜜蜂白垩病病情恶化和传染的最好时机。高温高湿和低温干燥气候,蜂群白垩病的自愈能力很低;而高温干燥的气候,蜂群中幼虫白垩病感染率降低,蜂群...  相似文献   

5.
中西药结合防治蜜蜂白垩病李真银四川江津市农牧渔业局养蜂接待站蜜蜂白垩病是我国近年来危害蜜蜂幼虫的一种顽固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养蜂业的发展。因此,养蜂主管部门对该病的防治和检疫非常重视。一、蜜蜂白垩病发生状况白垩病在国外流行情况:1901年瑞士的Odi...  相似文献   

6.
蜜蜂白垩病是由蜜蜂子囊球菌引起的蜜蜂幼虫真菌病。1990年9月在我国浙江省发病后,形成规模流行,对养蜂业造成极大威胁。由于目前国内尚无特效的防治药物,我们从40多种抗真菌类中西药中筛选出复方中西药“白垩一试无82145”。经多家蜂场临床治疗对比试验,该药对蜜蜂白垩病治愈率为100%。  相似文献   

7.
《中国蜂业》1996,(3):10-11
浙江地区防治蜜蜂白垩病的综合措施浙江省蜜蜂白垩病综合防治研究课题组蜜蜂白垩病在世界很多国家均有发生。我国大陆首例白晋病发生在1990年9月浙江省缙云县三里蜂场。1991年起,迅速蔓延到全国大部分地区蜂场,给养蜂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现将我省防治白垩病...  相似文献   

8.
蜜蜂白垩病(bee chalk-brood disease)是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引起的真菌性传染病,主要侵染对象为蜂群中抵抗力较差的幼虫,是养蜂业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全世界范围内的蜂群均有较大影响。文章就蜜蜂白垩病的研究现状,分别从该病的发生情况、发病因素、球囊菌胞外酶、蜜蜂的防御反应、分子检测、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总之,通过本文以期深入了解蜜蜂白垩病的研究现状及其发病机理,为今后更好地指导生产中科学饲养蜜蜂,做好蜜蜂病害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金传忠 《蜜蜂杂志》2010,30(1):32-32
<正>蜜蜂白垩病是由蜂具或蜂粮不洁,受蜂球囊菌感染而引起的真菌性传染病。该病具有复发快、根治难和减轻病势容易等特点。因此,只要常年加强防治,掌握发病规律,就可以把白垩病的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0.
蜜蜂白垩病是西方蜜蜂的一种恶性传染病,其病原菌为真菌蜂球囊菌(Ascosphaeraapis)。应用中药10~15ml/脾防治蜜蜂白垩病效果好,使用方便,对卵、幼虫、蛹及成虫无毒副作用,蜂产品中无药物残留。  相似文献   

11.
蜜蜂白垩病的预防方法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高文义近年来,白垩病在我国流行甚广,危害极大,白垩病是由一种真菌(蜜蜂子囊球菌)所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患病幼虫、死幼虫,以及被病菌污染的空气、水、蜜源、饲料、巢脾、各种蜂机具等途径传播。低温和潮湿是发病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蜜蜂白垩病是西方蜜蜂的恶性传染病。该病的病原为蜂球囊菌(Ascosphaeraapis),主要以该菌的孢子形式传播,这种孢子的抗逆性强。通过调查与对比试验观察,总结并研究出蜂王、环境因素、饲养管理措施、雄蜂等为蜜蜂白垩病的发病因素,为饲养管理与药物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白垩灭”防治蜜蜂白垩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1%浓度“白垩灭”混悬液即能达到100%杀菌率,025%时亦有95%的杀菌率。用“白垩灭”防治蜜蜂白垩病效果好,使用方便,对蜜蜂及健康幼虫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验表明1%浓度“白垩灭”混悬液即能达到100%杀菌率,0.25%时亦有95%的杀菌率。用“白垩灭”防治蜜蜂白垩病效果好,使用方便,对蜜蜂及健康幼虫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蜂螨、幼虫腐臭病、白垩病3种蜜蜂养殖中常见的主要病害,文章从讲述疾病的幼虫形态、发病特点和主要危害,从而探讨了3种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旨在为我区蜜蜂养殖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蜜蜂白垩病流行病学进展蜜蜂白垩病自1990年在我国首次发生蔓延以来,迄今已有5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我们对其流行病学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现将其结果分述如下。一、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进展1.白垩病的发生与低温潮湿有关。由于蜂球囊菌需要在低温和潮...  相似文献   

17.
蜜蜂白垩病对养蜂业危害严重,目前,在我国有持续蔓延,趋于严重的情况。笔者对蜜蜂白垩病的防治进行浅析,仅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蜜蜂病害防治体会(二)江苏省江浦县建设乡华山大队部(211800)转沈育初3.5白垩病的防治1972年我的蜂群发生过白垩病,用过药物治疗,1991年白垩病大暴发时也用过药,以后就不再用药治疗,而把精力放在选育抗白垩病品系及非药物防治上。1994年8月...  相似文献   

19.
向仕钧 《中国蜂业》1999,50(4):14-14
自从我国饲养的西方蜂群感染了白垩病以来,在防治过程中,我摸索到此病发生的一些规律及不用药物防治的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1密集群势。从实践中发现,春繁第1张子脾一般不发病。因为第1张子脾是在蜜蜂高度密集的情况下繁殖的。在蜂群的繁殖过程中,哺育蜂的哺育...  相似文献   

20.
钱向辉 《蜜蜂杂志》2002,(10):24-24
1 茶花烂子与白垩病在某些方面的区别(1)从发病原因看 ,茶花烂子是由于茶花蜜中含有棉子糖和水苏糖不能被蜜蜂消化和利用引起的 ;白垩病是由于蜂具和蜂粮不洁净受蜂球囊菌感染而引起的真菌性传染病。简而言之 ,茶花烂子是因“中毒”引起 ,白垩病是一种“传染病”。(2 )虽然茶花烂子和白垩病发病的都是封盖前的蜜蜂幼虫 ,茶花烂子时蜂群散发出一股酸臭味 ,白垩病发病蜂群无臭味。(3)从发病季节看 ,茶花烂子发生于秋末冬初 ,白垩病却在春夏季节都有可能发生。(4)从蜜蜂幼虫死亡后的酸碱性上分析 ,二者恰好相反 ,茶花烂子为碱性 ,白垩病则为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