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1年4月22—23日,由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主办,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承办的全国人工饲料小蚕共育技术培训会在南宁举办.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郭绪全、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二级调研员杜建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出席开班仪式.培训会由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  相似文献   

2.
小蚕专业化共育是适应当前现代蚕业生产的一种先进养蚕组织形式.介绍了小蚕专业化共育的特点以及在安徽省的岳西县、潜山县等地推广与普及小蚕专业化共育技术的经验,并结合现代蚕业粗放型生产的特点,总结了小蚕共育的相关技术措施和在安徽省主产县的推广成效,旨在建立一种高度专业化、组织化的小蚕专业化共育的新模式,为优质、高产、高效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小蚕共育化、大蚕省力化”是我省结合多年发展蚕桑产业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经验,既是发展途径,也是发展方向,更是推动现代蚕业发展的有力保证.实践证明,小蚕共育利于发育整齐,提升蚕茧质量;利于节省劳力,提高劳动效率;利于节省桑叶,降低养蚕投入;利于合理利用物资,提高规模效应.近年来,“涪城模式”作为蚕桑产业发展的典范,走出了一条“公司+共育户+农户”的路子,为全省蚕桑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共育户作为这一模式的核心与纽带,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总结并推广小蚕共育的做法与经验对蚕桑产业提质增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正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蚕业管理总站共同编制的《四川省标准化规模养蚕设施建设及配套技术方案》,2019年在四川省各蚕区大力实施和全面推广。根据《方案》的技术参数和各蚕区的气候特点,在四川省攀西蚕区推广了"6215"的桑树栽植模式,具有保湿功能的小蚕共育室和养蚕大棚。在川南蚕区、川中北蚕区推广了"622"的高光效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示范推广工作,9月1日-9月11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宜宾综合试验站与四川省蚕桑创新团队优质蚕品种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岗位专家、南充蚕种场、苏稽蚕种场在珙县底洞镇省级现代蚕桑示范园区共育室内成功开展4对品种共计14张蚕种的1-2龄人工饲料小蚕共育示范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6.
谢忠良 《四川蚕业》2009,37(2):59-60
<正>2009年5月11-12日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组织成都、德阳、内江市蚕业站及宁南、珙县、高县、乐至、南部、嘉陵、武胜等优势特色蚕桑基地县和邛崃、金堂、荣县、井研等蚕桑生产重点县(市、区)代表60多人,在邛崃市召开了全省小蚕共育暨蚕桑  相似文献   

7.
<正> 规模经营、良桑嫁接、小蚕共育是实现我县“三高”蚕业的三大突破口。多年来,“三低”即单产低、质量低、效益低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县蚕桑生产的发展。究其原因,就是在规模经营、良桑嫁接、小蚕共育等方面没有取得突破。1994年八月,县委、政府把蚕桑生产列为全县三大致富工程之一来抓,并成立了蚕桑生产指挥部,采取行政强推及大投  相似文献   

8.
“适合多批次养蚕的桑树高效剪伐技术”是在四川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集成的1项实用技术,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蚕桑创新团队联合研究和推广.通过“冬季重剪+夏伐式修剪”相结合的桑树剪伐形式,实现桑树周年高产供叶、树势强壮等目标,将四川省每年养蚕4-5批次养蚕增加到6-8...  相似文献   

9.
<正> 小蚕养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能不能稳产高产,“养好小蚕一半收”,人们历来把稚蚕饲育看作是蚕茧丰产的关键。随着蚕业科学的发展,在蚕桑生产向经济、省力、高效的现代化发展的今天,养好小蚕尤为重要。实行小蚕共育是当前养好小蚕的一项最重要的技术措施,也是实现小蚕饲育专业化,改革养蚕技术,加速建设蚕桑基地的重大措施。今后随着复养指数的提  相似文献   

10.
《四川蚕业》2014,(3):61-61
<正>2014年8月26-27日,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省蚕丝学会在荣县举行全省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建设现场培训会,参加培训的有部分市(州)、县(区、市)蚕桑站(局)长、学会理事、茧丝绸企业、蚕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共计50余人。会上,现场培训了蚕桑基地、小蚕共育和养蚕设施建设方法,桑枝食用菌生产技术,专题培训了蚕桑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法,交流讨论了各地蚕桑提质增效和基地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1.
2014年由江安镇农业服务中心牵头,联合如皋市蚕桑指导站、南通新丝路茧丝绸公司和周庄蚕业专业合作社在周庄村开展小蚕联户共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正> 小蚕共育的形成,勃兴,趋于日臻完善,成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实现大面积蚕作高质量,高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以小蚕共育户为网络的蚕桑技术服务体系也在蚕桑基地区相继建成,近年来,特别是基地乡的蚕桑生产迅猛发展,而蚕茧单产和质量也同步增长和  相似文献   

13.
兰桂莲 《广西蚕业》2007,44(2):73-76
根据宜州市近年蚕业大发展的状况,提出了巩固和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战略:加大力度推广优良桑、蚕新品种:普及消毒防病技术,有效地控制蚕病;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和加强小蚕共育质量的管理: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及加强蚕桑生态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使宜州市桑蚕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和效益型发展,实现桑蚕业不断巩固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报告了近年来掘港镇小蚕共育体系中出现的共育室及设施老化、共育人员短缺、业务素质不齐,共育风险大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小蚕共育质量下降,共育体系难以维持。笔者认为小蚕共育是当前及今后稳定蚕桑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资金、技术扶持,确保小蚕共育体系的稳定,充分发挥小蚕共育在蚕桑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苍溪县从80年代以来实现了小蚕共育专业化,对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根据苍溪10多年来的共育实践,谈谈小蚕共育技术及经营管理.1 小蚕共育点的设置1.1小蚕专业共育的经营形式及规模苍溪县的小蚕共育形式经历了公社、大队、生产队的集体共育、联户共育,发展到目前的  相似文献   

16.
《江苏蚕业》2013,(2):17
<正>随着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蚕桑生产技术制约了蚕桑产业的稳定与提高,人工饲料育养蚕技术可以实现蚕桑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高产、高效。如东县蚕桑站在国内率先开展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实用化研究与应用工作,人工饲料共育小蚕累计超过了7000张,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持制订了《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规程》,2012年省农委将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作为蚕桑主推技术。为了总结如东县推广小蚕人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育好小蚕一半收”,“小蚕育不壮,大蚕没指望”。多年实践证明,抓好小蚕共育是促进蚕作安全、提高养蚕效益、稳定蚕桑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前几年,我县蚕桑由于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出现较大滑坡,蚕区的小蚕共育体系随着蚕农积极性下降和桑园面积的减少土崩瓦解,散发蚕种现象日趋严重,如不及时纠正,必然对蚕桑生产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入 ,大量劳动力转移 ,从事蚕桑生产的劳动力素质下降 ,给传统的养蚕方式带来巨大冲击。尤其是小蚕饲养管理更为粗放 ,普遍存在“不加温补湿”、“不精选良桑”、“不严格消毒防病”等现象。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 ,要想蚕茧高产增效 ,养好小蚕是关键。因此如何组织好小蚕共育是蚕桑生产中降低成本、提高茧质、增加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我县自1997年以来宣传指导、政策引导、典型示范推广小蚕共育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高了共育率。同时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因地制宜地…  相似文献   

19.
为规范小蚕(1~3龄)人工饲料共育技术,提高浙江省小蚕工厂化饲育水平和养蚕工效,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牵头,与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州市农科院等单位成立联合专家组,研究制定出《1~3龄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规程》以指导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20.
<正>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这句话说明了搞好小蚕共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南通市蚕桑生产发展的实践证明,抓好小蚕共育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