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四川蚕业》2015,(4):39-40
<正>蚕桑产业是涪城区主要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全区现有桑园2.5万余亩,养蚕农户1万户,2015年养蚕6万张,产茧2400t,农民茧款收入9600万元。养蚕农户户均售茧收入近1万元。近年来,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探索产业发展新方式,流转土地集中建设标准化桑园,返包给农户,扩大户营规模、提升集约化水平,重点培育20亩以上的蚕桑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促进了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从  相似文献   

2.
周学珍 《蚕学通讯》2003,23(4):58-60
1 我县蚕业现状我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 ,这一古老而传统的产业为我县城乡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初步统计 ,自 1 983年组建县丝绸公司至今 ,全县累计养蚕 83.74万张 ,收茧1 6 2 7.89万kg ,蚕农收入茧款 1 3587.89万元。 1 995年是 2 0世纪蚕桑生产发展的鼎盛时期 ,养蚕 7.6 6万张 ,产茧 1 4 5万kg ,农民茧款收入 1 336万元。但近年来 ,我县蚕桑生产逐渐萎缩 ,2 0 0 2年发种 2 .3万张 ,产茧 6 0万kg ,蚕农茧款收入 6 0 0万元 ,分别是最高年景的 30 %、4 1 .3%、4 5% ,蚕业的发展步入困境。1 .1 产业模式落后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 ,说明…  相似文献   

3.
1建设苏北优质原料茧基地的紧迫性 江苏的蚕桑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勤劳的江苏人民自古就有养蚕织丝的优良传统.建国后,蚕桑产业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逐步奠定了江苏为蚕桑大省地位,但随着改革的深入,蚕桑已经置身日益国际化的市场之中.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江苏省的桑园面积已经由24.667万hm2锐减到2002年的10.467万hm2.  相似文献   

4.
我县蚕桑产业在“八五”、“九五”十年间发展最快,平均每年增长蚕茧5万kg,1992年建立3200绪缫丝厂,年产白厂丝90t,年利税102.6万元。“九五”末,桑园面积保存到2040hm^2,桑树总株数达2500万株;年养蚕2.6万张,产茧70万kg;蚕桑产业总产值达3100万元,创利税186万元。蚕桑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10.7%,蚕桑产业在农村经济开发中占居十分重要地位,为完成“十五”蚕桑产业发展计划和实施长远发展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蚕桑产业,在各个发展阶段都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发展蚕桑产业的“决定”和优惠政策,保证了蚕桑产业健康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正>荣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桑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蚕桑产业已成为该县基地乡镇农民增收的重点支主产业。截止2013年,全县桑园面积达2866.7hm2,养蚕3.5万张,其中小蚕共育2.6万张,产茧1225t,平均单产达到35kg/张,蚕农茧款收入5075万元。2013年,该县承担了省级蚕桑产业发展项目,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现有蚕桑基地乡镇8个,养蚕农户5700户,桑园面积  相似文献   

6.
《四川蚕业》2018,(4):10-11
正蚕桑产业是我州农业中产业基础较好、产业效益突出的优势特色产业。多年来,我州坚持实施持续稳定的蚕桑产业发展政策,在基地建设上下功夫,在融合发展上求突破,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蚕桑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18年,全州生产优质桑椹7. 36万t,预计蚕茧产量可达2. 65万t (53万担)以上,蚕农茧款和桑椹收入可达15亿元以上,成为我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7.
朱丽君 《蚕桑通报》2004,35(1):58-59
我市现有桑园面积742 hm2,养蚕农户4300余户.蚕种饲养量1.606万张,蚕茧总产量664.7t,蚕茧销售收入1108.9万元,户均蚕茧收入2579元,蚕桑生产产值达到1672.9万元.现有年产150t茧的乡镇1个,年产25t茧的村4个,年产500kg茧的户35个.这些重点乡镇村,桑园面积和产茧量占全市总面积和总茧量的80%,成立了5家蚕桑专业合作社.为了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蚕桑发展,省农业厅特制定了<浙江省蚕桑西进发展规划>战略,并把我市列入了蚕桑西进重点发展的八个县市之一.  相似文献   

8.
修水县地处赣西北边陲,种桑养蚕历史悠久,现有桑园面积10万亩,是江西省最大的蚕桑基地县,蚕桑已成为全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收烘矛盾日益突出,茧价波动频繁制约产业发展。为加强蚕茧收烘管理,修水县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多措并举,全力维护蚕茧收购市场稳定,保护  相似文献   

9.
四川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是传统的蚕桑产业大省。2012年全省有桑园面积12万hm^2,年养蚕204万张,产茧7.4万t,蚕桑产业综合产值达50亿元,为县域经济发展、助农增收、山区生态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近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成本快速上升,蚕桑比较效益下降,进入了调整转型的关键期,蚕桑产业的重点是转变发展方式,开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构建新型高效的蚕桑产业体系。为此,四川在桑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1发展概况1.  相似文献   

10.
周旭 《四川蚕业》2019,(3):50-50
高县可久镇大坝村,有桑园面积46.67hm^2(700余亩),2018年养蚕1215张,产茧46t,茧款收入210万元,蚕桑综合产值超过300万元,产量、产值比三年前翻了一番多。高县正川蚕桑家庭农场在大坝村产业发展中,立足自身发展优势,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1基本情况高县正川蚕桑家庭农场成立于2016年。  相似文献   

11.
杨彪 《四川蚕业》2012,40(4):1-2
<正>近年来,我省蚕桑产业加快区域化布局、集约化发展、多元化开发,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2012年,全省桑园面积120000 hm2(180万亩),产茧7.46万t(149.2万担),桑园套作及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初步实现规模化发展,预计全年蚕桑综合产值50亿元,可实现全省农民人均增收7.5元。面临转型期的农业以及转型特征更为明显的蚕桑产业,抓住机遇夯实产业基础,推动我省由产业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期间广西蚕桑产业飞速发展,蚕桑生产整体水平、规模效益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蚕桑产业成为广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但生产成本上升、茧丝质量欠优、替代品竞争、产业链短等各种问题日益突出,广西蚕桑产业正面临巨大挑战。以广西蚕桑产业发展供给矛盾为导向,立足中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通过提高优茧供给比例、强化蚕桑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多元化与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措施和思路,以期加快促进广西蚕桑产业转型升级,为不断提高广西蚕桑产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创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蔡玉根 《中国蚕业》2007,28(2):50-51
嘉兴市蚕桑产业历史悠久,是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全市现有桑园2.6万hm2,蚕农25.1万户,年产茧3.8万t,产值超10亿元,是近年来嘉兴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亮点。进入21世纪后,由于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蚕桑产业受到了冲击,但经过宏观调控和产业调整,以  相似文献   

14.
《四川蚕业》2017,(2):34-36
<正>荣县蚕业历史悠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荣县一直都是四川省的产茧大县,现在也是全省的重点蚕桑基地县之一。最近十年,荣县蚕农每年的茧款收入都超过了4000万元,蚕桑已成为荣县农村产业发展的骨干项目,发展蚕桑是广大蚕农致富奔小康的一条好门路。目前,荣县的养蚕量、产茧量和蚕农茧款收入,均占自贡市的70%,在全省综合排名由十多年  相似文献   

15.
正蚕桑产业是高县嘉乐镇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保障。2016年上半年,嘉乐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现代蚕业的有关要求,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充分挖掘和发挥我镇蚕桑产业的潜力与优势,大力发展现代蚕业,实现春季产茧近20万kg,蚕农售茧收入超过810万  相似文献   

16.
孙波 《蚕桑通报》2021,52(3):42-44
涪陵区是重庆市的重点蚕区,自脱贫攻坚以来,特别是2019年后,涪陵区结合产业实际,充分依托"蚕桑+榨菜"产业发展优势,将蚕桑产业作为贫困户2+X的主导产业之一,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指导服务,大力稳妥推进蚕桑产业发展,为贫困户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2019年,该区罗云、珍溪、增福、马鞍、百胜、南沱、义和等乡镇街道新建桑园面积254.6 hm2,全区发种80210张,产茧2833 t,蚕农售茧收入7937.65万元.2020年,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等生产组织模式,初步实现辖区内蚕农利益联结的全覆盖,投资885.58万元新建桑园91 hm2,新建大蚕棚6966 m2,新建生产管理房608 m2,新建小蚕共育室1062 m2,购置采桑机、电瓶车、消毒机、方格蔟、蚕盒、采茧机、微耕机等养蚕设施设备.当年发种70102张,产茧2600 t,经营主体收入7000万元,蚕农户均增收2973元.2020年,全区17384户农户,其中30%农户通过蚕桑产业实现了稳定脱贫.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中,涪陵区将继续发挥蚕桑产业优势,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7.
王佛桑 《中国蚕业》2003,24(3):77-78
1 蚕桑生产发展概况 黟县地处皖南山区,全县城面积只有847km~2,总人口不足10万。蚕桑生产1973年开始起步,1982年产茧175.5t,1988年进入全省6个产500t茧县行列。1990年全县桑园887.5hm~2,1991年产茧1008.5t。近年更以产业基础牢、发展速度快、收入比重大,服务体系全及种、茧、丝配套,行业整体效益较好而驰名。2001年全县投产桑园1797hm~2,生产蚕茧1907t,蚕茧销售收入2968.9万  相似文献   

18.
<正> 面对省内局部地方挖桑毁桑较为严重的形势下,地处川北山区的旺苍县把发展蚕桑生产作为实现农民增收奔小康的关键措施来抓,不断强化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制,使蚕桑生产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去冬今春,全县新栽桑树680万株,育苗500亩。 旺苍县现有桑树8482万株,去年产茧2.1万担。为此,该县今年确立的发展目标是:育苗2000亩,栽桑2000万株,产茧3万担。为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年初县委、县政府专门发文,要求切实加强对蚕桑生  相似文献   

19.
曾一度辉煌的阆中蚕桑生产在经历了十年持续稳定发展之后,终因生产规模较小,千家万户经营,无力抵御茧价暴跌的市场风险,而今步人了低谷.1985年被列为省的蚕丝商品基地县,经过一番努力,阆中的蚕桑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1995年底全市累计栽桑达1.2亿株,折合桑园6666.7公顷(10万亩),养蚕16.3万张,生产蚕茧4012吨.桑树、发种、产茧年均分别以10.5%、13%和10.6%的速度递增,1995年茧款收入5000万元,户平茧款300元.尽管1995年蚕桑生产是阆中栽桑养蚕收益最好的年份,然而,由于生产规模小,每个养蚕户1季只养蚕0.36张,产茧8.9公斤,茧款也仅100元.1995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的技术支撑下,河池市的蚕桑产业得到了持续稳定发展.到"十三五"末的2020年底,全市桑园面积发展到6.21万hm2,蚕茧年产量达到14.13万t,同比"十二五"末的2015年桑园5.38万hm2,蚕茧产量11.12万t,分别增长15.40%、27.07%,分别占广西桑园总面积和总产茧量的31.23%、37.53%,占全国桑园总面积和总产茧量的7.69%、19.44%.河池市的桑园规模、茧丝加工能力连续16年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是广西最大的桑蚕茧丝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蚕茧生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