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蜜蜂卷翅病 ,是一种生理性病害 ,多发生在芝麻花期。卷翅病对蜂群的损失很大 ,既消耗饲料 ,又育不成蜂 ,也采不到芝麻蜜。严重时 ,还会给越冬蜂的培育带来困难 ,影响来年的收入。蜜蜂卷翅病的发生很普遍。为了使更多的蜂友更好地预防蜜蜂卷翅病的发生 ,我谈谈以下几点防治措施。蜜蜂卷翅病通常发生在夏季 ,发病地区在此时大多是没有任何蜜粉源。蜂群群势下降 ,子脾减少或停产。因为天热 ,大都采用脾多蜂少的管理方法。7月份 ,有了新的蜜粉源———芝麻花。芝麻花蜜粉俱佳 ,蜂群经过1个多月的停产后 ,工蜂特别兴奋 ,蜂王产卵上升 ,20多天…  相似文献   

2.
预防蜜蜂的卷翅病蜜蜂的卷翅病,是幼虫在发育过程中,受溫度过高或过低和飼料不足等的影响。1963年湖北、湖南等地的养蜂場,有不少的蜂群都发生了卷翅病,給养蜂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損失。洪山养蜂場在这以前,有两个生产組,因为荆条花期缺乏花粉,一度群弱子少,在轉入芝麻地区以后,也发生了严重的卷翅病。有一个組根据当时的气候环境采取下列措  相似文献   

3.
在江西省部份地区的芝麻花期,容易发生蜜蜂卷翅病。患病蜂群的新蜂出房以后,在翅膀上有一点凹陷或残缺部份。当蜜蜂试飞时,患卷翅病的蜜蜂因不能起飞而爬出巢门口死亡。被害卷翅病的蜂群群势大大削弱,使养蜂生产遭到很大损失。为了寻找卷翅病发生的原因,进行防治,1964年曾利用30群蜜蜂,运到历年容易发生卷  相似文献   

4.
芝麻花期预防卷翅病的实践历年来,我地芝麻花期过后,出房幼蜂出现大量卷翅,这些蜜蜂有的翅未分化,有的翅卷缩,有的翅发育基本完全,但不会飞翔。每天下午当蜂群试飞时,蜂箱周围和地面上到处可见死蜂,在低洼的地方更多,群势严重下降,对越冬蜂十分不利。《蜜蜂杂志...  相似文献   

5.
1956年由于缺乏经验,对于蜂群的越夏管理注意不够,蜂群发生了卷翅病,大部分蜂王停止产卵,蜂群削弱得很历害,严重地影响了养麦蜜的采收。经过这次教训和两年来不断的改进,克服了上述现象,现在把取得的一些经验介绍在下面,希望  相似文献   

6.
江汉平原芝麻、棉花花期,由于气温高、天气炎热,如不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就会发生蜜蜂生理性卷翅病,使蜂群群势严重削弱,产量减少30 %~50 %。在芝麻、棉花花期以前采取有效措施,从基础蜂群抓起,提前1代培育强群,保证饲料充足,选好靠近水源的场地,给蜂群遮荫,防暑降温 ,通风,创造适宜蜂群生活的小气候;适时适当限量产卵,减轻哺育负担,适当加大蜂路,增加子脾护脾蜂,有利于蜂群振翅扇风调节温湿度。进入7~8月高温低湿的芝麻、棉花花期,不仅产量高,而且能有效地调节幼虫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温湿度,蜜蜂能正常地哺育后代,使器官发育健壮齐全,防止蜜蜂生理性卷翅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及沿江一带,在7~8月份芝麻、西瓜花期间,蜂群容易患卷翅病。患病严重的蜂群群势下降,造成秋衰,不仅使蜂群在秋季丧失了生产能力,也影响了越冬的群势。蜜蜂的卷翅病是外界的最高气温达36℃以上时,由于温湿度失调和营养不良而引起的生理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每年芝麻花期,幼蜂常发生卷翅病。许多同志认为是由于这个时期温度高,使幼虫发育不正常,因此就采取向蜂群内外洒水降温,来防治卷翅病;还有人认为,芝麻花期缺乏花粉,不能满足幼蜂发育期的需要,引起了卷翅病。为了查明蜜蜂卷翅病的发病原因,1963年我利用45群蜂,分三大组进行试验,又在相同的方向,遮蔭组里,分为三个小组,每组5群蜂。采取同样的管理方法,观察不同的方向、遮蔭、饲料、蜂脾比例等对卷翅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卷翅病     
蜜蜂的卷翅病又叫束翅病、卷翼病。在蜂群发生这种病时,又有着以下几种不同的病型,是:1.四翅全无,仅留痕迹或呈短棒状。2.翅不对称,一边前、后翅完整,另一边前、后翅仅存残迹或束卷如绳。3.一边或左右两边的翅卷成筒状,前、后翅束合不分。  相似文献   

10.
每年芝麻花期,蜂群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卷翅病。由于卷翅病的发生,重的使蜂群群势下降,不能在芝麻后期进行分蜂和培养强群;轻的也影响原群发展,对下一个蜜源期取蜜和繁殖都很不利。笔者从1959年开始对该病进行观察,初步的摸索到一些预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蜜蜂卷翅病,俗称“焦翅”。患此病的蜂群,幼蜂羽化出房后,大部分翅膀残缺,部分幼蜂虽有翅,但软弱无力,不能展翅飞翔。到试飞时,跃出巢外在地上焦躁地爬行,然后死去。蜂群发生此病后,常导致几代蜂的死亡,群势陡然下降,强群变弱群,以至覆灭。  相似文献   

12.
李福洲 《蜜蜂杂志》2006,26(8):22-23
8月汉水流域地区8月份,是全年昼夜温度较高的月份,蜜粉源充足。农田芝麻种植面积大的地区,每群蜂可取10~30kg的商品蜜,荆条蜜源期垮蜂后可对蜂群进一步扶壮,培育、积累9月份越冬哺育蜂。本月月底的群势强弱将直接影响到翌年春繁蜂的群势,为确保8月份蜂群的强壮,应做好对蜂群的“三防一保障”工作:一防高温期蜜蜂卷翅病,二防小蜂螨寄生率过高,三防盗蜂垮场;一保障即每群蜂保障留足或者喂足5张越冬蜜脾。1防“高温卷翅病”卷翅病不是病,纯属天气或饲养管理不当而造成。防止卷翅病发生的注意事项:1)蜂场应安置在地势较高、自然通风好,有树荫,…  相似文献   

13.
蜜蜂卷翅病,在我地多发生在每年的8月下旬和9月初。每当蜜蜂发生卷翅病时,刚羽化出房试飞的幼蜂,在蜂场爬行。下午3~4点钟的时候,蜂场周围的草地上、凉爽避阴的地方,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爬行的幼年蜂,成团的集中死亡在低凹的地方。一、卷翅病的两大类型 1.由蜂螨危害造成的蜜蜂卷翅病。  相似文献   

14.
陈学刚 《中国蜂业》2002,53(4):28-28
我地庞、刘二位蜂友从夏到秋 ,整个高温季节都将蜂箱放在太阳底下 ,为了防暑他们都在每个箱盖上加盖了一层草帘。两个蜂场从 6月上旬至 9月中旬 ,卷翅病和爬蜂病接连不断 ,死蜂成堆 ,而且病情越来越严重。尽管他们对症下药 ,加大药量 ,药钱花了不少 ,但收效甚微。他们以为这是蜂螨危害结果 ,不断治螨并四处讨教。我多次向他们提示这决不是蜂螨引起的卷翅病和爬蜂病 ,而是蜂群闷热引起的。因为夏秋温度高 ,整日蜂箱在太阳底下晒 ,尽管箱盖上有一层小草帘 ,但远远不能彻底防暑 ,箱内闷热 ,巢内温度达不到 3 4℃~3 5℃的恒温。蜂为降温就向箱…  相似文献   

15.
南方群蜂在越夏期間,是全年飼养管理中最困难的季节,已往在这个时期总免不了发生蜜蜂卷翅病,群势迅速下降,造成减产。現在就将我在越夏期間所作的三种不同管理試驗介紹如下: 一、注意溫度为了使蜂群在越夏期間也能正常的繁殖,就必需为蜂群創造适宜的溫度,随时随地都应該采取降溫的措施。我曾作过三組对  相似文献   

16.
郭业寨 《中国蜂业》2003,54(5):17-17
每年 8月至 1 1月是我们苏北地区蜂群的秋季管理阶段 ,这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加强通风降温 我地初秋炎热 ,为防止卷翅病的发生 ,应将蜂箱放在树荫下或搭凉棚遮阴 ,加强通风、喂水 ,在隔板外加水脾 1张或在饲喂器水槽内喂水 ,切忌在中午高温时洒水 ,湿热熏蒸会加剧卷翅病的发生。二、更换老劣蜂王 “立秋”时育王 ,正值芝麻花中后期 ,蜜粉充足 ,可育一批好王。新王 9月可产卵 ,用正在出房子脾补充一下 ,即可成为中等群 ,这批蜂王正好是明春产卵主力。对于群势达不到越冬要求的 ,宁可合并 ,也不可弱群越冬。三、培育越冬蜂 越冬蜂…  相似文献   

17.
张兴绵 《中国蜂业》2003,54(4):18-18
近几年来 ,辽东地区蜂群秋季经常发生秋衰 ,使蜂群难以越冬 ,甚至造成全群覆灭。有的全场垮掉尚不知原因 ,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首先 ,要找到病因。如今转地蜂场到辽东采刺槐蜜的很多 ,或多或少将小螨传染给本地蜂群。北方定地饲养者认为小螨不能在北方越冬 ,忽视了外地蜂群传染这一环节 ,以致造成小螨危害严重。辽东地区 6月份开始发现小螨 ,8月中旬比较严重 ,开始出现部分幼蜂残翅在地上爬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伴有麻痹病 ,两病齐发 ,群势急剧下降 ,虽然能在越冬前合并蜂群 ,但因缺少适龄越冬蜂 ,仍很难越冬。其次 ,是对症下药。因为是…  相似文献   

18.
蜜蜂卷翅病     
我省夏秋之交的高温季节,蜜蜂卷翅病的发病颇为严重。幼蜂卷翅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的生理性疾病。发病重的群,卷翅的幼蜂占全群75%以上,病轻的群亦占全群幼蜂的12~25%,如果对卷翅病不采取必要的予防措施,必将导致群势的迅速下降,造成严重的秋衰。一、卷翅病的症状此病在我们地区表现两种类型:一种是发病严重的幼蜂出房后两翅折叠,或两翅尖端很明显的卷起,翅不能伸展;另一种是幼蜂出房后,翅尖仅有极细微的卷曲,不注意时难于发现。两种类型,一种表现,病蜂失去飞行能力;试飞时爬出巢门相继死亡。此病  相似文献   

19.
关振英 《蜜蜂杂志》2010,30(11):21-21
<正>2010年春夏自然灾害严重,给养蜂生产带来巨大影响。黑龙江地区的蜂群普遍发生了白垩病,造成今年我地发生白垩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正>小蜂螨和大蜂螨均寄生于蜜蜂蜂体。大蜂螨在蜂群较为常见,寄生率低时不影响蜂群的正常繁殖与生产。小蜂螨虽不是每年都发生,若一旦发生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方法不当,蜂群损失严重。2012年我地小蜂螨危害严重,我的蜂群也受到小蜂螨危害。发现残翅蜂时,我意识到有螨害,随后进行查脾,喷水剂治螨药,挂螨扑,均未见落螨,想起闻喜蜂药厂寄来的试用药,投至巢箱1.5小时,在巢门口的容器内发现1只大螨和1只小螨,小螨只有在放大镜下才能看见。我立即用治小螨的药物进行防治,结果两群蜂损失严重,其他蜂群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