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河西走廊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叶  王进  席亚丽  张有富 《种子》2005,24(8):65-66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培育良种,发展农业科学,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养育人类的宝贵财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高新科技手段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独特作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认识和利用,部分种质资源已在育种和生产中得到有效利用,并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世界各国很重视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对江苏省水生蔬菜的生产、优良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江苏水生蔬菜生产在全国的特色和优势,以及在江苏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指出了因城市建设征用水生蔬菜生产用地、生产中对选留种重视不够和对优异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不深入等导致种质资源流失、病虫害多发及品种退化等问题,提出了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建设种质资源保存圃、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保存优良种质的措施,以及加强种质资源优良性状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菏泽市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及保护利用现状,开展了菏泽市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通过普查收集种质资源 400 余份,被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及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研究中心确定接收 345 种,其中粮食作物 80 种,经济作物 36 种,蔬菜作物 119 种,果树作物 110 种,为作物育种、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生物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对作物新品种选育及种质资源创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种子世界》2009,(11):56-57
中国科学院发布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其中提出我国农业科技要从五大领域实现创新突破。路线图提出,到2050年,要通过各农业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和突破,使中国农业具备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家食物总量和质量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农业进入传统功能与现代多功能并存的未来新农业所需要的科技支撑条件的目标。路线图从植物种质资源与现代育种科技、动物种质资源与现代育种科技、  相似文献   

5.
《种业导刊》2014,(12):30-30
日前,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麻类种质资源子平台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正式挂牌。国家麻类种质资源子平台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性支撑体系。该平台以国家麻类种质资源中期库为技术支撑,在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专项经费的支持下,于2003年启动建设,  相似文献   

6.
种子是农业科学技术的载体,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被列为国家战略资源,在农作物生产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福州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情况、种质资源利用情况进行总结,剖析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促进福州市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职工经济收入,农五师八十六团为加快种植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近几年大力发展保护地蔬菜、葡萄生产,建立了"高产、高效、优质"的设施农业基地,利用温室大棚发展特色瓜果蔬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对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种质资源的总体概况进行了介绍,综述了蔬菜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情况,并提出了蔬菜种质资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期为广州市蔬菜种质资源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药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特色蔬菜。我国山药栽培区域广泛,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但我国对山药种质资源和育种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较少,山药品种分类混乱,缺乏合理的种质资源分类标准,很多优质的种质资源亟待开发利用。介绍了山药种质资源的分类标准,并分析了目前国内山药种质资源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前景,为山药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以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在昆明召开的全国作物种质资源战略研讨会上,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科技创新联盟宣告成立。据介绍,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科技创新联盟是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成立的专业联盟。该联盟成立后,将致力于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通过重大科技任务牵引、优势科研资源集聚、科学运行机制保障等手段,集聚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科研优势资源和力量,构建统一高效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梨种质资源种类丰富多样,其中不乏一些特殊的类型。如多倍体种质、矮化种质、自交亲和种质、红色种质和观赏类种质等。这些是梨新品种选育、遗传理论研究、生物技术研究、农业生产和环境绿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1986年起,全国30个科研、院校单位参加了蔬菜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繁种更新、编目和入国家种质资源库长期保存的国家科技攻关。至1995年底,全国入库(圃)保存的蔬菜种质资源材料已达28765份,分属于21科67属103种(含部分变种)。本文详细报道了各种蔬菜种质资源的数量,并分析了它们的分布范围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中,嘉鱼县已有玉米、大豆、小豆、芝麻、水稻、小麦、油菜等66份作物种质资源收入国家库。分析了嘉鱼县1956年、1981年、2014年的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品种类型及栽培面积变化,发现嘉鱼县耕地面积较1956年有一定减少,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但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面积却较1956年大幅增加。从种植的作物品种类型来看,1956年主要种植地方品种,品种比较单一,1981年、2014年各作物以种植培育品种为主,1981年栽培的多是常规品种,而2014年生产上多以高产、优质、高抗的杂交品种为主。普查中发现嘉鱼县有6份地方资源仍在广泛种植。针对嘉鱼县地域特点,提出保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以及嘉鱼县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保存种质资源开展系统鉴定评价,特异资源进行分子标记和重要性状基因发掘,筛选出一批优异资源,初步建成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但现有的种质资源库(圃、场)等平台已建设多年,条件和设备相对落后,保存数量和保存质量受限,缺乏新技术平台,基因精准挖掘、基因编辑等创新研究平台不完善,已无法满足现代种质创制和育种工作的需求。建议完善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平台,构建种质资源保存、鉴定评价、挖掘优异基因、新种质创制全链条的创新利用平台体系,通过提升基础条件能力建设,加强品种选育及选育技术研发,创制一批优质高产、适应范围广的优异品种,提升种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辽宁种业科技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农业科学院相关技术人员走访 11 个乡镇 5个办事处,调查收集到各类珍稀、濒危、特色地方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样品 159 份,移交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实物 97 份,其中粮食作物 45 份、果树 19 份、蔬菜 29 份、经济作物 4 份,做到了应收尽收,并对收集到的资源分布情况、优异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地方种业振兴。  相似文献   

16.
<正>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消息,我国围绕作物种质资源、土壤质量、植物保护、动物疫病等领域开展科学观测工作,目前已经初步建成国家农业科学观测监测网络。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工作,包括对土壤、水、肥、气象等农业生产关键要素的长期系统动态监测,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数据支撑,为农业灾害预警  相似文献   

17.
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的要求与任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阐述了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任务,分析了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的要求,提出了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目标、任务和优先领域,重点对种质资源创新与遗传改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生产、重大农业生物灾害防控制、农业环境控制与修复、特色农业生产、工厂化农业、现代设施与装备、农业信息与市场服务、农产品深加工、农业质量与标准、绿色农业生物制品、工业原料生产、农村新能源与社区环境建设、小城镇建设与新材料等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莒县立足农业大县基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种质资源普查、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以及特色种业创新发展,整合各方面要素资源,突出葡萄、桃、猕猴桃等特色种业优势,做强种业“芯片”,总结出了种业发展取得的成效,为下一步做好种业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怀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承担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麻阳县)第三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保护利用工作,一共收集到种质资源112种,在怀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牌楼科研基地建设了蔬菜、茶叶、特色水果3个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农作物特色种质资源20余种,2023年正在鉴定和评价7种。分析麻阳县地方农作物的种质资源现状并提出建议,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科技部近期通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项目在农林重大病虫害区域性灾变监测预警与综合治理以及人侵物种风险评估与早期预警、口岸除害与区域治理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和突破,为提高农林业综合生产水平,保障农林可持续减灾防灾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