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高寒山区几个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利用9个玉米自交系,按 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4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进行试验。对主要数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配合力总效应以及各自交系的特殊配合力方差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411的一般配合力最高,自交系405和琼180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其配制的组合配合力总效应高,系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自交系。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5×5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10个玉米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利用一般配合力较高的自交系作为杂交亲本时,兼顾特殊配合力可以组配出更强优势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3.
孙海全  毕洪涛 《杂粮作物》2008,28(6):345-346
试验采用5×5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10个玉米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利用一般配合力较高的自交系作为杂交亲本时,兼顾特殊配合力可以组配出更强优势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4.
50个常用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50个玉米自交系,4个测验种中的NC—Ⅱ交配组合进行了试验.以50个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为指标,采用系统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配合力为指标将50个自交系分为13类,这13类在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面各具特点.A类的特点是,与BSSS遗传背景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B类的特点是,与Syn3和BSSS二种遗传背景均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C类的特点是,与5003、BSSS二种遗传背景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并具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因此,认为此法在杂种优势预测及利用方面较通常所用的表型聚类法更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5.
玉米产量性状配合力遗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8个中晚熟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进行双列杂交分析,表明各个自交系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存在显著差异,玉米杂交种F1的产量构成受到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的共同作用,用特殊配合力对F1的作用大于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高低与一般配合力无明显相关关系。因此在玉米杂交种组配与自交系改良工作中,既要兼顾双亲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又要保持杂交优势利用模式与选系模式的种质关系。  相似文献   

6.
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个不育系与3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的12个组合及其亲本材料,统计分析了7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配合力总效应值与其实际值的相关和回归关系,以及群体配合力方差和遣传力。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恢复系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作用大于不育系的一般配合力作用;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在性状的表现中处于同等重要的作用;在产量上,一般配合力最高的不育系地谷A与一般配合力最高的恢复系测64所配制的地优64杂种,其特殊配合力也是最高的;绝大多数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总效应值与其实际值存在密切相关,可以用配合力总效应值估计杂交稻产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7.
10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配合力效应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1,他引:24  
以5个中国主要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10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的配合力效应及利用潜力进行评价。两年研究结果表明,群体21、群体43和群体StayGreen的产量一般配合力依次最高,利用潜力较大;参试的50个顶交组合中,Mo17×群体43、自330×群体43、丹340×群体21和Mo17×群体StayGreen4个组合特殊配合力较大,产量最高,对照优势最大。根据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结合一般配合力效应,将10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初步划分5群,其中Tuxpeno群、StayGreen群和P500群一般配合力较高,为我国温带玉米育种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3个杂种优势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这些外来种质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8.
杂交不亲和糯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以3个改良Ga糯玉米自交系为父本,与8个糯玉米自交系进行杂交。对24个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鉴定,分析Ga糯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父、母本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均达极显著差异。Ga糯玉米自交系具有良好的配合力,其中CM327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比较高,其组配的杂交种在产量、穗长、行粒数等性状上具有明显优势,具有很好的杂优利用潜力。Ga糯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利用有助于糯玉米种质的扩增与杂种优势的利用。  相似文献   

9.
高粱几个亲本的配合力分析王淑文(沈阳市农科院)在高粱杂交育种中利用配合力分析方法测定亲本性状,有助于正确地选择亲本和尽早地评定优良组合,从而提高育种效率。本试验利用配合力分析方法鉴定我院新引进的不育系和自选的几个常用恢复系的主要6个数量性状的一般配合...  相似文献   

10.
玉米黄改骨干系植株性状的利用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II设计,对玉米生产上常用的5个骨干黄改系的株型性状进行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雄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雄穗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雄穗分枝数与雄穗长、穗位高和棒三叶夹角呈极显著负相关。雄穗长、雄穗分枝数和穗位高的遗传力较高,适宜在早代选择;株高和棒三叶夹角的遗传力较低,适宜在高代进行选择。黄改系lx9801的株高和雄穗长一般配合力高,特殊配合力方差大,在杂交组合的株高和雄穗长选配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浚926和浚928的利用应注意改良其穗位偏高的缺点。自交系昌7-2在株高上的特殊配合力和总配合力效应都较好,雄穗分枝数多,适合作父本;自交系K17的株高特殊配合力方差大,穗位高的总配合力效应小,在降低穗位高方面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玉米耐旱性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Griffing方法Ⅰ,分析不同耐旱性双亲组合类型对后代耐旱性的影响及其亲本间耐旱性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反交效应,同时对耐旱性主要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耐旱性的GCA效应存在显著差异,SCA效应存在极显著差异,反交(R)效应的差异不显著,6个亲本之间的耐旱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郑58耐旱性最强,PH4CV最差.用郑58、吉853、新自8717作耐旱亲本改良对后代耐旱性提高具有增益优势.基因的加性效应对后代耐旱性的提高因亲本和组合而异.因此,耐旱性遗传基因的表达仅取决于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而与反交效应关系较小,玉米耐旱性的选择宜在高代进行.  相似文献   

12.
玉米自交系产量及主要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以宁夏自育的14个玉米自交系和2个常用自交系为母本,与改良Reid、Lancaster(Mo17和自330两个亚群)、塘四平头、旅大红骨这5个亚群的代表系Mo17、丹340、掖478、黄早四、B73为父本,进行了产量及主要穗部性状的配合力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产上主栽品种掖单19的亲本掖478与掖52106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以掖52106最高,宁58、郑22、宁70次之;特殊配合力较掖52106×掖478高的组合有4个,仅占配制组合的5%,说明多年来宁夏自育的玉米自交系在性状上还需进一步改良。试验对产量及主要穗部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及其相关性做了较深入的分析,产量与穗长、穗粗及行粒数的配合力相关性较大,提出了自交系性状选择应以穗行数为主,行粒数、千粒重次之,对产量直接选择效果较小。  相似文献   

13.
对商7608种质与其12个衍生品种间共祖先度的分析和配合力测定结果表明:该种质遗传基础丰富,农艺性状优良,抗病性强,配合力高,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在黄淮夏大豆区有着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郑58和掖478玉米自交系基因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SSR标记对我国核心种质郑58和掖478进行基因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200对引物中有57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标记比率达到28.5%,遗传相似度为71.5%。200对引物共计扩增出424个SSR等位性片段,其中有113个多态性等位片段,遗传杂合度为26.7%,遗传相似度为74.3%。SSR多态性标记在不同染色体上呈现不均匀性分布,在同一染色体上不同区域分布密度不同,具有多态性标记集中区域,基因组差异可能与自交系配合力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S1家系密植鉴定改良方法对中综6群、瑞德群、黄改群、先玉335群进行1~2轮改良,获得9份群体。以9份群体为父本,自交系丹598、郑58、吉853为测验种,配制27份杂交组合,进行产量配合力比较试验,从单株产量、穗部性状和配合力角度分析群体改良的效果。结果表明,改良群体单株平均产量均有增加,穗部性状向有利于高产的方向发展。中综6群经过两轮改良后,一般配合力效应从C0的-4.44增加到C2的3.84;瑞德群经过一轮改良后一般配合力效应从C0的-1.44增加到C1的2.9;黄改群从C0的-2.83增加到C1的1.93,一般配合力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特殊配合力排前两位的杂交组合为郑58×黄改群、丹598×瑞德群。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稳产性配合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多点的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在AMMI模型分析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稳产性的配合力及其与丰产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稻丰产性及其亲本的配合力均与试点存在交互作用,材料间稳定性差异较大;稳产性与丰产性间相关不显著;杂交稻F1的稳产性同时受双亲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作用,且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但均不可忽视。选育稳产性好的杂交稻组合,至少应有一个稳产性配合力高的亲本。  相似文献   

17.
以选自不同杂优类群、淀粉含量不同的10个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设计配成正反交90个组合,在河南3个地点随机区组试验。测定子粒淀粉含量,分析了基因型、地点及其互作对玉米子粒淀粉含量的影响,进行了配合力方差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①地点与基因型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地点×基因型的互作效应差异不显著。②亲本淀粉含量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组合的淀粉含量以GCA效应为主;自交系郑58的淀粉含量和GCA效应均较高,是高淀粉育种的重要资源之一。③所用组合的淀粉含量均表现正向优势,平均中亲优势率4.24%,超高亲优势率1.64%。不同组合优势大小不一,变幅分别为0.31%~9.05%和-1.80%~6.24%;选自不同杂优类群的高淀粉自交系易配出高淀粉组合,亲本之一含量不宜过低。④母体效应对F2当代子粒淀粉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国外种质改良郑58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海  于涛  郭佳丽 《玉米科学》2012,20(4):22-25,31
以PH6WC、郑58及8个郑58的改良系为试材,对改良系与郑58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部分改良系在植株性状与穗部性状方面明显优于郑58,其中改良系11177、11201综合性状明显好于郑58。改良系11145和11146的平均脱水速率分别比郑58增加了35.15%、39.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