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LAS对澎泽鲫鳃及肝脏ATPase和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在分子水平上探讨表面活性剂对水生动物的毒性机制,以澎泽鲫为材料,通过静态毒性试验,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对其鳃和肝脏组织中ATPase,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22.0±0.8)℃条件下,LAS对澎泽鲫的毒性较强,24,48,96h的LC50分别是10.20,8.73,8.43mg/L.LC50LAS对澎泽鲫鳃、肝脏中的Na+-K+-ATPase和Mg2+-ATPase活性影响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当LAS质量浓度为2.0mg/L时,对鱼鳃中ATPase活性有显著抑制,对肝脏ATPase活性的抑制达到极显著水平.用量低于4.0mg/L时,LAS对澎泽鲫鳃、肝脏组织中SOD具有激活作用;在LAS用量不低于4.0mg/L时,对鳃、肝脏组织中SOD活性的影响却表现出抑制作用.在同一浓度下,LAS对肝脏中ATPase,SOD活性的影响都大于其对鳃中相应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Cu在鲫鱼组织中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其在鲫鱼组织中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混合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Cu在鲫鱼组织中积累的影响与离子的种类、数量及组织的类型有关.随着重金属离子种类的增加,相互作用对其积累的影响变得显著,Cu离子在鱼脑和肝脏中的积累浓度升高 ,在鳃中的积累降低,在肌肉中的积累无影响.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不会改变Cu在鲫鱼组织中的分布规律,Cu在鲫鱼组织中的积累顺序为肝脏>鱼鳃>鱼脑>肌肉.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培养介质的Na 、K 和Mg2 浓度、Na ∶K 比、pH值、培养温度以及培养时间和底物ATP -Na2量对斑节对虾鳃Na /K ATPase活性的影响。培养介质中Na 浓度为 5 0~ 10 0mM、K 浓度为 2 5~ 30mM、Mg2 浓度为 8~ 2 0mM、Na ∶K 比在 10∶1~ 2∶1、pH 7.0~ 7.5时 ,Na /K ATPase活性较高 ,Na /K ATPase活性随着培养温度升高而增大。Na /K ATPase反应时释放出的无机磷 (Pi)累积量与培养时间呈直线性增加。底物ATP Na2 浓度达到 1.0 4mM时 ,Na /K ATPase活性达到最高 ,随着ATP Na2 量的增多 ,Na /K ATPase活性并未增大  相似文献   

4.
斑节对虾鳃Na~ /K~ -ATPase的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培养介质的Na 、K 和Mg2 浓度、Na ∶K 比、pH值、培养温度以及培养时间和底物ATP -Na2量对斑节对虾鳃Na /K ATPase活性的影响。培养介质中Na 浓度为 5 0~ 10 0mM、K 浓度为 2 5~ 30mM、Mg2 浓度为 8~ 2 0mM、Na ∶K 比在 10∶1~ 2∶1、pH 7.0~ 7.5时 ,Na /K ATPase活性较高 ,Na /K ATPase活性随着培养温度升高而增大。Na /K ATPase反应时释放出的无机磷 (Pi)累积量与培养时间呈直线性增加。底物ATP Na2 浓度达到 1.0 4mM时 ,Na /K ATPase活性达到最高 ,随着ATP Na2 量的增多 ,Na /K ATPase活性并未增大  相似文献   

5.
探讨酵母微量元素锌对肉鸡肝组织ATPase活性的影响。将50只1日龄AA商品代肉鸡随机分成5组:酵母锌高剂量组(锌40 mg/kg)、酵母锌低剂量组(锌30 mg/kg)、硫酸锌组(锌40 mg/kg)、空白酵母对照组、基础日粮对照组,每组10只,50 d后,取肝脏,测定肝组织中锌含量及ATPase的活性。结果显示,肝组织锌含量酵母锌高剂量组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酵母锌低剂量组与硫酸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空白酵母对照组与基础日粮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酵母锌高剂量组肝组织中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或P<0.05),酵母锌低剂量组与硫酸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空白酵母对照组与基础日粮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酵母锌易于被动物体吸收利用,其生物学利用率高于硫酸锌;随着肝组织含锌量增加,ATPase活性显著提高,锌对提高肝组织ATPase的活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二氯喹啉酸对湘云鲫鳃肝脏ATPase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二氯喹啉酸对湘云鲫的急性毒性及湘云鲫鳃、肝脏中Na -K -ATPase和Mg2 -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23℃±1℃条件下,二氯喹啉酸对湘云鲫的24,48,72,96h的LC50分别为151.64,150.92,149.60,149.14mg·L-1,是一种低毒性农药;②鱼鳃和肝脏中Na -K -ATPase、Mg2 -ATPase活性的抑制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强,表现出显著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是一种较好的生物指示剂。此外,还讨论了二氯喹啉酸抑制ATPase活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暴露试验方法研究了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其在鲫鱼组织中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Pb在鲫鱼组织中的积累的影响与离子的种类、数量及组织的类型有关。Pb的积累主要与Zn、Cd以及它们的共同作用关系密切;随着重金属离子种类数目的增加,相互作用对积累的影响变得显著;重金属离子混合后使Pb在鱼鳃中的积累浓度降低,肝脏中的积累浓度升高;对Pb在肌肉中的积累无影响。在鳃中的积累主要受表面位点竞争作用主导,而在肝脏中的积累主要与MT的诱导作用有关。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不会改变Pb在鲫鱼组织中的分布规律,Pb在鲫鱼组织中的积累顺序为肝脏>鱼鳃>肌肉。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混合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Cu、Pb在鱼组织中吸收、积累以及其诱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表明,混合重金属离子在鱼体内吸收、积累与组织类型有关,Cu、Pb在鱼鳃中受表面位点竞争理论主导,使其积累降低;而在肝脏中受MT诱导作用的影响,积累增高。混合重金属离子诱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强弱与重金属离子的暴露浓度相关,LPO的产物MDA的含量与混合重金属离子的暴露浓度(0.00—0.54mg·L-1)存在指数关系。用鱼鳃组织的MDA变化作为生物指示物指示环境中存在混合重金属离子的污染敏感于肝脏中的MDA。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竹叶提取物对大鼠各组织ATPase活性及运动能力的影响,评价其在抗疲劳补剂开发应用方面的可行性,为开发新型配方的体育训练用抗疲劳补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4只Sprague-Dawley(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3组:运动加药组、运动对照组、安静对照组.运动加药组进行大强度耐力训练和服用竹叶提取物(服用量300 mg/kg·d,连续灌服6周);运动对照组进行大强度耐力训练,但不服用竹叶提取物,而是服用等体积蒸馏水;安静对照组不进行大强度耐力训练,也不服用竹叶提取物,只服用等体积蒸馏水.6周后,测量各组SD大鼠不同组织的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及大鼠的力竭运动时间.[结果]大强度耐力训练能引起SD大鼠心脏、肝脏、肾脏、脑组织及股四头肌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下降(P<0.01),而服用竹叶提取物可有效抑制大强度耐力训练造成的ATPase活性降低,可使SD大鼠力竭运动时间延迟28.87%.[结论]竹叶提取物具有保护大鼠组织免受大强度耐力训练损伤的作用,缓解疲劳产生,提高运动能力,适于作为开发抗运动疲劳补剂的原料.  相似文献   

10.
以亚硒酸钠为对照,研究了纳米硒对肉鸡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脱碘酶Ⅰ活性的影响.健康Avian商品代公母混合雏1485羽按饲养试验要求分为11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5羽.将纳米硒和亚硒酸钠2种硒源分别以0.10、0.20、0.30、0.40、0.50 mg/kg 5个硒水平添加到基础日粮中,配制成10种试验日粮,并以基础日粮作对照.结果显示:亚硒酸钠添加浓度在0~0.20 mg/kg,肉鸡生长性能和GSH-Px活性随着硒添加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在0.20~0.40 mg/kg硒添加水平范围内处于高峰平台;0.50 mg/kg硒添加水平肉鸡生长性能和GSH-Px活性显著低于0.20~0.40 mg/kg硒添加水平(P<0.05).纳米硒添加浓度在0.50 mg/kg,肉鸡生长性能和GSH-Px活性仍然保持在高峰平台.硒源添加浓度在0.10~0.40 mg/kg时,亚硒酸钠和纳米硒对肉鸡生长性能和GSH-Px活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硒源添加浓度在0.50 mg/kg时,纳米硒组肉鸡生长性能和GSH-Px活性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P<0.05).基础日粮组肝脏脱碘酶Ⅰ活性显著低于各硒源的各硒添加水平(P<0.05),硒源和硒添加水平对脱碘酶Ⅰ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上述结果提示,纳米硒的Weinberg剂量-效应的最适剂量范围宽于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11.
氰戊菊酯对鲫鱼肝胰脏和鳃组织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氰戊菊酯对鲫鱼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氰戊菊酯(5、10、20、40μg/L)分别处理鲫鱼4、8、12、16d后,对肝胰脏、鳃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氰戊菊酯能激活鲫鱼肝胰脏和鳃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但随着氰戊菊酯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SOD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肝胰脏和鳃中AKP和ACP酶活性均随氰戊菊酯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在染毒后4d,肝胰脏AKP酶活性随着氯戊菊酯浓度升高而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肝胰脏ACP酶活性在染毒后12d和16d,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鳃组织ACP活性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部分没有显著差异。氰戊菊酯对鲫鱼肝胰脏GSTs活性产生较强的影响,存在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鲫鱼肝胰脏和鳃中的SOD、AKP,肝胰脏中ACP、GSTs活性均可以用作其组织细胞受农药胁迫的生物标志物,鲫鱼可作为一种淡水水体污染的监测生物。  相似文献   

12.
以鲫鱼为实验对象,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LAS和Cd2+进行暴露实验,研究亚急性条件下,LAS、Cd2+及其复合污染对鲫鱼鳃、肝脏SOD、Na+-K+-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LAS、Cd2+处理条件下,随LAS、Cd2+质量浓度增加,鲫鱼鳃、肝脏的SOD、Na+-K+-ATPase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呈浓度-效应关系;复合处理下,污染物质量浓度的不同组合对鲫鱼鳃、肝脏的SOD、Na+-K+-ATPase活性影响不同,其中当Cd2+质量浓度为0.4mg.L-1时,肝脏的SOD、Na+-K+-ATPase活性均随LAS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复合组的SOD、Na+-K+-ATPase活性均显著低于相应质量浓度的单一Cd2+处理组(P<0.05);2.0 mg.L-1Cd2+与5.0 mg.L-1LAS复合组鲫鱼鳃SOD、Na+-K+-ATPase活性、肝脏SOD活性显著低于相应质量浓度的单一Cd2+、LAS处理组(P<0.05).在一定质量浓度的组合下,LAS与Cd2+复合污染在SOD、Na+-K+-ATPase水平上表现为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肝胰脏、肾、鳃、肠和肌肉等组织器官中细胞色素P450(CYP450)主要药酶活性进行检测,研究其在异育银鲫各组织中的分布。结果显示:以CO还原差示光谱法测得异育银鲫肝胰脏、肾、鳃、肠、肌肉微拉体的细胞色素P450及b5含量均以肝胰脏微粒体中最高,其次为肾、鳃、肠微粒体,肌肉中最低。以氨基比林N-脱甲基、红霉素N-脱甲基、苯胺-4-羟化反应分别作为CYP2B、CYP3A和CYP2E的探针反应,测得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D)及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活性在上述组织中分布差异性类似,均表现为肝胰脏微粒体中最高,分别为(1.668±0.104)、(0.941±0.061)nmol/(min.mg),其次为肾、鳃、肠微粒体,肌肉微粒体中最低,分别为(0.245±0.011)、(0.078±0.019)nmol/(min.mg);苯胺-4-羟化酶(AH)活性以肝胰脏微粒体最高,为(0.052±0.009)nmol/(min.mg),其次为鳃微粒体,肌肉微粒体中最低,不能检出。研究表明,异育银鲫主要组织微粒体中具有细胞色素P450亚型活性,且它们在异育银鲫体内的分布和活性存在着组织和器官差异性,以肝胰脏组织中的含量和活性为最高。  相似文献   

14.
恩诺沙星对鲫鱼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恩诺沙星对鲫鱼鳃、肝脏、肾脏组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急性毒性测定表明,恩诺沙星对鲫鱼的96 h LC50为21.38 mg/L。较低浓度的恩诺沙星会使各组织CAT活性受到一定诱导,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较高浓度恩诺沙星会使各组织CAT活性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结果表明,恩诺沙星暴露所引起的酶活性变化与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温下重金属镉诱导金属硫蛋白在鲫鱼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重金属镉的胁迫对鲫鱼不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体长为(15.32±0.63)cm、平均体重为(310.6±5.69)g的鲫鱼不同组织中的MT本底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1),含量顺序为肝脏>肾脏;不同水温条件下鲫鱼相同组织中的MT本底值差异显著(P<0.01),鲫鱼肝脏中的MT本底值平均含量在水温(26.5±1)℃和(16.5±1)℃时分别为3.50和3.25μg·g~(-1);肾脏中的MT平均含量分别为3.20和2.72μg·g~(-1);不同水温下,经不同的暴露时间、不同暴露浓度的Cd~(2+)胁迫下MT在鲫鱼肝脏和肾脏中的表达趋势较为一致,都是旱先升高后稳定的状态,在试验后的6 h内的增加速率最大,MT的含量在12 h时达到峰值.鲫鱼的肝脏和肾脏组织在12 h内MT的增加量与Cd~(2+)的浓度呈较好的相关性,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一效应关系.表明水体中的Cd~(2+)可诱导鲫鱼组织中MT的合成与表达,且主要诱导时间在12 h之内.相同Cd~(2+)质量浓度胁迫下,水温的改变不影响Cd~(2+)胁迫MT在鲫鱼组织中的表达趋势,但影响MT表达的含量和速率,相同Cd~(2+)质量浓度下MT在鲫鱼组织中的表达含量和速率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经注射接种的LPS在异育银鲫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中提取脂多糖(LPS),并制备荧光标记的大白鼠抗LPS抗体。经异育银鲫的胸鳍基部注射LPS后,应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观察了LPS在受免鱼的肾、脾、肝和鳃等组织中的动态分布。结果表明,注射接种LPSlh后,试验鱼的肾、脾和肝脏组织切片中即有荧光出现,3h后在试验鱼的鳃组织切片中也有荧光出现。说明接种的LPS在1h内就已经进入试验鱼的肾、脾和肝脏,而在3h内LPS进入了鳃组织。接种LPS48h后,LPS在试验鱼的脾、肝和鳃组织中消失,组织切片中已经观察不到荧光现象,而在肾组织中尚有LPS存在。  相似文献   

17.
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对淇河鲫仔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药物对淇河鲫仔鱼的急性毒性。[方法]在室内常温、静水条件下,以淇河鲫仔鱼为受试生物,以致死率为指标,研究了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对淇河鲫仔鱼的急性毒性。[结果]:①在同一暴露时间,随着硫酸铜和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的增大,淇河鲫仔鱼的死亡率逐渐上升;②硫酸铜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8、2.5、1.6mg/L,安全浓度(SC)为0.16mg/L;高锰酸钾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14、3.95、3.04mg/L,安全浓度(SC)为0.304mg/L;③根据实验结果,建议在淇河鲫仔鱼疾病防治中,硫酸铜和高锰酸钾都应慎用或者适当降低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暴露试验法,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与重金属Cd2+单独及复合污染对鲫鱼鳃、肝脏、肌肉等部位的Cd蓄积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Cd2+处理时,随着Cd2+浓度增加,鲫鱼鳃、肝脏、肌肉3部位的Cd蓄积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各组织蓄积量顺序为:肝脏鳃肌肉;在LAS与Cd2+复合处理条件下,Cd在这3组织中的分布仍符合以上规律,但鲫鱼各组织对Cd的蓄积量发生改变,其中0.4 mg·L-1Cd2+与5.0 mg·L-1LAS复合处理能极显著促进鲫鱼肝脏对Cd的蓄积(P0.01);2.0 mg·L-1Cd2+与不同浓度的LAS复合处理均能极显著促进鲫鱼肝脏、肌肉对Cd的蓄积(P0.01);另外,2.0 mg·L-1Cd2+与5.0 mg·L-1LAS复合处理能极显著促进鲫鱼鳃对Cd的蓄积(P0.01);其余各复合组与相应单一Cd2+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LAS与Cd2+单一及复合处理对鲫鱼鳃、肝脏、肌肉的SOD、CAT活性均有明显影响,其中鲫鱼肝脏SOD活性变化能更灵敏地反映污染物对鲫鱼的毒性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急性盐度胁迫对狭盐性贝类紫石房蛤(Saxidomus purpurata)组织形态结构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研究了急性高盐(盐度35)和低盐(盐度15)胁迫下紫石房蛤鳃组织显微结构、Na+/K+-ATP酶和体腔液、鳃组织中SOD、CAT和POD 3种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变化。鳃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与自然海水对照组相比,急性盐度胁迫实验组紫石房蛤鳃丝间距均呈现显著差异。盐度胁迫3 h起,低盐胁迫组紫石房蛤鳃丝皱缩程度和鳃间距与自然海水组相比总体呈现随胁迫时间增加而增大的趋势;高盐胁迫组鳃丝则表现为先皱缩后饱满,鳃间距呈逐渐缩小后逐步增大的趋势;低盐胁迫各时间点,鳃丝形态结构变化较相对应的高盐胁迫组明显。紫石房蛤鳃组织Na+/K+-ATP酶在急性低盐胁迫下活力升高,急性高盐胁迫下活力降低。24 h低盐和高盐度急性胁迫对紫石房蛤SOD、CAT和POD酶活力的影响呈现组织特异性。体腔液中以SOD率先对盐度胁迫产生应答,鳃组织中则以POD的响应最为快速。急性高盐胁迫下紫石房蛤体腔液中SOD和CAT活力在胁迫1 h、3 h后无明显变化,胁迫5 h后显著上升;胁迫7 h后显著下降;胁迫24 h后又显著上升,变化趋于一致(P0.05)。急性低盐胁迫下紫石房蛤体腔液中CAT和POD酶活力分别在7 h和3 h显著下降至最低点,之后逐步趋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果提示,急性盐度胁迫下紫石房蛤体腔液和鳃组织中SOD、CAT和POD 3种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及鳃组织中Na+/K+-ATP酶的响应方式不同,紫石房蛤可能通过改变鳃组织形态结构从而适应外界盐度的骤然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