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岷县矮秆黄芪属于蒙古黄芪,岷县年种植面积在5 333 hm2左右,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岷县农业技术人员和当地农民摸索出了黄芪从育苗到大田生产栽培技术措施,文章详细介绍岷县矮秆黄芪的育苗技术及大田地膜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当归,属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岷县种植历史悠久,素有"千年药乡"和"中国当归之乡"之美誉。岷县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区域优势,加之土壤肥沃,高寒阴湿气候明显,是当归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所产当归产量高、品质好,深受广大客商青睐。当归是岷县特色优势经济作物,是当地药农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2016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1.1万h㎡,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研究当归规范化栽培技术,对实现当归的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环  相似文献   

3.
一、岷县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本现状根据市委市政府将定西打造为"中国薯都"的规划,岷县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来抓。近年来,全县马铃薯生产迅速发展,2011年,种植面积发展到30.06万亩,马铃薯总播面积占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8%以上总产达到55万吨。形成了以麻子川乡、闾井镇为主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以梅川片、北路  相似文献   

4.
岷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陇中黄土高原及陇南山地接壤区。耕地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质地良好,大部分土壤富含钾素,特殊的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宜各类中药材生长。2011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67万hm2左右.其中黄芪的面积就达0.58hm3,占中药材总面积的35%。黄芪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现将岷县黄芪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吴树文  苗晓春 《甘肃农业》2009,(11):106-106
岷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陇中黄土高原及陇南山地接攘区,海拔2040m-3747m,年均气温5.7℃,年均降雨量600mm左右,≥10℃积温1771℃,属典型的高寒阴湿区。岷县特殊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于春油菜的生产,春油菜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在省内外市场享有盛誉。近年来,岷县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加快春油菜产业的发展,春油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1年全县春油菜种植面积3333hm^2,  相似文献   

6.
<正>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5万亩逐步扩大到现在的10.05万亩,中药材总产量达2081.5万公斤,实现总产值8.53亿元,农民人均从中获得收益达1580元左右。  相似文献   

7.
一、岷县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本现状根据市委市政府将定西打造为"中国薯都"的规划,岷县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来抓。近年来,全县马铃薯生产迅速发展,2011年,种植面积发展到30.06万亩,马铃薯总播面积占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8%以上总产达到55万吨。形成了以麻子川乡、闾井镇为主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以梅川片、北路  相似文献   

8.
<正>黄芪是岷县种植历史悠久的中药材,传统种植采取露地移栽的方法,易受旱缺苗,或雨涝腐烂,种植区域有限。近年我们试验示范地膜覆盖移栽种植黄芪,表现抗旱抗涝,产品品相好,优等品比例提高,比露地移栽亩增产30%左右,亩增收40%,增温保墒作用使黄芪在岷县的种植区域扩大。该技术适用于岷县及同类气候地区。其栽培技术如下。一、选择地膜和种苗地膜选用幅宽50厘米的黑色或白色超薄地膜。种苗挑选无病斑、无腐烂、无机械损伤的优质黄芪苗,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是我县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随着全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中药材播种面积逐年扩大,中药材生产已成为广大山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据统计2008年,全县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0.17万hm^2,产值约为2667.60万元。中药材在我县虽然种植历史久远,有一定的面积,但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种植零散,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低;信息闭塞,效益波动大,栽培技术落后,产量低,品质较差;龙头企业及经纪人少,  相似文献   

10.
古浪县油葵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油葵越来越受到古浪县农民的青睐,种植面积逐年提高,仅2008年全县种植油葵面积达到了2000hm2,平均产量45000kg/hm2。油葵生长期短、适应性广、抗逆性  相似文献   

11.
<正>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陇中黄土高原、甘南草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全县总土地面积3578 km~2,海拔2040~3700米,年平均气温5.7度,无霜期123 d,降水量600mm左右。县境内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盛产当归、黄芪、红芪、党参等名贵中药材238种,尤以当归种植历史悠久,质量最佳,产量第一而闻名于世,素有"千年药乡"和"中国当归之乡"之称,是全国有名的道地中药材主产区。笔者通过多年工作经验的积  相似文献   

12.
蓝山大长白苦瓜是湖南省蓝山县蔬菜所经长期定向择优选育而成,早熟、高产、抗病,果特大,被誉为"苦瓜之王".近年来,松溪县苦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99年全县种植面积约166.7 hm2.其中,蓝山大长白苦瓜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85%以上.现将其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油菜根腐病是油菜苗期的主要病害.近几年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我地油菜面积逐年扩大,1999年全县油菜种植面积达2.4万hm2,其中杂交油菜育苗移栽面积占85%左右.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是临潭县的主要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2015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 333.3hm2,平均达15 000 kg/hm2左右,但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轮作年限缩短,重茬面积也在逐年扩大,造成马铃薯晚疫病大面积发生,危害程度加重,致使产量低、品质劣、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严重制约着马铃薯高产、稳产、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解放前,桐城县少数农民有种植红花草的习惯,但面积很小,产量不高。1955年以后,随着双季稻面积不断扩大,全县花草播种面积也就逐年增加,产量不断提高,成为双季早稻主要基肥。1955年以前,每年花草面积,不过三万亩,1957年扩大到七万多亩,1959年发展到二十万亩,1961年秋播花草又  相似文献   

16.
西畴县冬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铃薯又称土豆,西畴县群众俗称洋芋,属茄科茄属1年生草本植物。冬马铃薯是指冬季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的这一季马铃薯。近年西畴县冬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常年种植面积近0.13万hm2,正逐步成为该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文章结合西畴县实际就冬马铃薯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适宜区域和种植时期1.1适宜种植区域西畴县海拔1 400 m以下区域均可进行冬马铃薯的种植,全县80%左右的稻田区都是冬马铃薯的适  相似文献   

17.
根据小辣椒的生物学特性,阜南县的土壤及气候条件适应种植,因此近几年来在全县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是生产中小辣椒的产量和品质低而不稳。为了提高农民种植小辣椒的积极性,增加经济收入,提出了小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培育壮苗,实现壮苗早栽;移栽大田,实现规范化栽植;加强田间管理,实现早熟高产优质,供农民朋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近年来由于农资、劳动力工价、燃油价格上涨,水稻生产成本增加,加上农田基本设施老化,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脆弱,种粮大户扩大规模受限等原因,全县双季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小,一季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大,影响了全县粮食生产的平衡发展。提出应执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采取可行措施,促进土地的正常流转,推进粮田规模经营;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尽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种粮能手;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确保旱涝丰收。  相似文献   

19.
化隆县黄河沿岸地区现有耕地面积5666.67公顷,是全县自然生产条件最佳区,盛产瓜果蔬菜。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西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已成为该地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了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实现大面积丰产栽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化隆县农业部门自2003年—  相似文献   

20.
华坪县引种杂交稻时间较早,20世纪70年代就引种试种,因普遍推广种植杂交稻,全县粮食持续稳产高产。20世纪80年代,随着坝区杂交稻的高产稳产,全县海拔1500m以上的山区各地也陆续推广种植杂交稻,种植范围逐年扩大,遍及全县山区19个种稻村。到2007年全县山区杂交稻种植面积为553.3hm2,占全县山区水稻总面积的41.5%。目前山区种植杂交稻面积最大的是永兴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