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人工增雨是人工影响天气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缓解旱情,保障农业生产稳产增产中有积极作用。本文概述了四平市人工增雨工作现状,重点分析了人工增雨对四平市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并对利用人工增雨手段发展四平农业生产的策略进行了初探,期待对四平农业生产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统一规范福建省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福建省三明市气象局总结多年开展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的实践经验,起草完成福建省地方标准《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技术保障规范》(DB35/T1461-2014),该标准共分为10章和3个附录。标准的贯彻实施提升了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益,为净化城市空气、抗旱增雨、防雹减灾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沈南  刘伟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23-17225
首先阐述了碘化银高空成核催化的理论依据,然后应用雷达探测的回波资料就2004年6月18~19日、2008年3月12日2次成功的火箭增雨的个例进行分析,依据人工增雨作业前后多普勒雷达和713数字化雷达PPI/RH的回波演变过程,为碘化银火箭焰弹增雨效果提供了佐证,作业实况演示说明了利用火箭实施人工增雨的有效性;此外,还阐述了利用天气雷达跟踪探测积雨云、适时组织人工增雨作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增加云水资源的重要途径,以及利用雷达探测资料检验增雨作业效果是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科学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气候变暖趋势日益明显,人工增雨作业在开发云水资源以及防灾减灾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投入大量资源装备增雨作业的同时也给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即安全、科学、高效的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了提高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科学性、管理的规范性,建立了人工增雨实时显示平台。平台提供实时的雷达、卫星、数值预报、飞机监控等多种手段,有效地对当前天气变化进行监测并提供警报,满足了人工增雨作业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安全指挥等方面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人工增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热点问题,科学地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将是新世纪解决水源短缺的一项重要措施。回顾了人工增雨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概述了人工增雨中存在的理论研究不足、反效果、污染及技术缺陷等问题,总结了中国近年来在人工增雨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矿山生态修复现状评价及相关问题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兰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屏障,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矿山生态修复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积极践行习总书记的"两山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生态立区战略的重要举措。文章在对贺兰山生态修复现状及评价的基础上,剖析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贺兰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对策建议,为贺兰山生态修复,加快"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建设工程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邢俊江  丁锦琪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45-11646
利用2007年8月7日下午实施的一次人工增雨作业过程,通过雷达回波的效果检验,来说明高炮和火箭作业的明显效果区别。说明选择作业时机和增雨设备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人工增雨作业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贺兰山紫蘑菇的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兰山紫蘑菇作为一种天然食用菌,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享誉国内外,采摘贺兰山紫蘑菇是宁夏和内蒙古贺兰山沿山农民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通过对文献资料及实地观测,论述了贺兰山紫蘑菇的产地生境及资源现状和研究历史,提出了贺兰山紫蘑菇等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措施,即加大保护宣传力度和科技攻关力度,探索资源深加工利用,创新资源管理模式,开展资源绿色认证.  相似文献   

9.
2015年吉林省中西部地区春旱严重,吉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积极组织开展飞机增雨作业,为缓解中西部地区旱情、保障农业春耕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选取2015年5月12日7时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个例,对干旱监测、天气形势、作业条件、作业方案、作业前后对比以及效果评估等进行详细分析。此次增雨作业,作业区内雷达回波强度和覆盖面积均有所增强,降水量也在作业后明显增大,作业区普降小到中雨,局部地区出现大雨。利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对此次增雨作业进行了效果分析,计算得到此次增雨作业影响区面积为21678.38 km2,3小时增加降水量264357.2m3。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在人工增雨作业中,天气雷达起着监测天气系统、选择催化云和观测催化效果的作用,所以天气雷达的配合就成为人工增雨工作中减少盲目作业、增加科学性的重要手段。宁南山区的“三七”高炮人工防雹和增雨工作最早是于70年代在固原、西吉进行的,其后逐渐发展到整个固原地区,1975年配备了“711”型天气雷达,2004年又配备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特别是1982年以来,宁夏的人工增雨、防雹工作已普及全区,并且人工增雨与防雹又使用了飞机与火箭,目前我区已有三部天气雷达在进行着对全区天气的预警与监测,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区的三部天气雷达在人工增雨中,…  相似文献   

11.
从增雨作业前期需水情况、天气形势、数值模拟、作业条件及航线设计、增雨作业情况、作业效果等方面对2013年4月28日甘肃省开展的一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雨作业效果明显,增雨作业区域普降中到大雨,有效地缓解了旱情。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人工增雨的历史和现状,着重论述了我国人工增雨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我国人工增雨工作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湘西州是重要的烤烟生产区,地形地势复杂,每年都有干旱、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发生,对优质烤烟生产影响很大.对湘西自治州冰雹主要移动路径、现有烟叶生产布局、防雹增雨炮点布设进行分析,并对人工增雨防雹技术通过实例借鉴进行介绍和总结,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人工增雨防雹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广西武宣一次人工增雨效益评估及对甘蔗生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7年8月10日武宣一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采用统计检验方法对作业后的增雨效果进行初步分析,探讨人工增雨效益。结果显示增雨率为49%,人工增雨投入产出比例约1∶30。同时,文章分析了此次人工增雨对甘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中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23-17624,17655
介绍了基于Delphi7.0数据库编程技术的湖南省人工增雨统计检验系统的设计思路、实现方法及具备的功能,阐述了区域历史回归和聚类分析2种统计分析方法在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检验中的应用。选取2009年长沙市开展的2次人工增雨作业进行效果检验及系统应用栓验,利用系统提供的区域历史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得到人工增雨作业相对增雨率约为31.90%,增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对人工增雨进行了浅要介绍,阐述了我国和天津市人工增雨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提出对人工增雨工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2年辽宁夏季一次人工增雨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6月1~3日,辽宁省气象局在辽宁部分地区实施了飞机、火箭联合增雨作业,此次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明显,有效地缓解了旱情,降低了森林火险等级。本文从需水情况、天气形势、降水预报、增雨潜力及作业条件、作业方案设计、实时指挥、增雨作业情况及效果等方面分析了这次人工增雨作业过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人工增雨已经成为缓解水资源危机的一条重要途径。2007年夏季,义乌市气象局把握人工增雨的有利时机,进行了6次人工增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缓解了义鸟市工业、农业和生活等用水问题。本文利用义乌市2007年夏季6次人工增雨的数据,运用Arcview软件,分析了这6次人工增雨的动态变化,并就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人工增雨作业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秦皇岛市区域年平均气温指数呈上升趋势,年降水指数呈明显减小趋势,人工增雨需求更加迫切。总结了人工增雨操作的关键技术,包括根据局地气候规律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正确确定发射高度等内容,以期指导人工增雨作业顺利开展,以达到有效增雨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海晏县农业抗旱人工增雨作业的效益进行评估,结合海晏县2013年的人工增雨资料,根据人工增雨对农牧业的影响,分析了农业抗旱人工增雨作业的效益,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