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黄河内蒙古段主要水情控制断面冰情信息的预报模型,为黄河内蒙古段的冰凌研究和灾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黄河内蒙段三湖河站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中的互相关分析和显著性检验方法,对黄河三湖河站封河日期、开河日期及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筛选封、开河日期的预报因子,进而建立冰情信息预报的AGA-Shepard模型。【结果】依据《水文情报预报规范》,所建立的AGA-Shepard模型对于三湖河站封、开河日期的预报精度达到85.7%和83.3%,属于甲等预报方案。【结论】建立的AGA-Shepard模型可以用于黄河三湖河站封河日期、开河日期的预报。  相似文献   

2.
薛小辉  王富强  周翔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65-11768
[目的]研究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SVR的黄河宁蒙段封河、开河日期预报模型。[方法]采用相关分析和成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合适的冰情预报因子组合,并运用粒子群算优化方法确定最优参数构建预报模型,将其运用到黄河宁蒙段封开河日期预报中。[结果]该模型预报精度高、运行时间短,预报平均误差为3.51 d,平均运行时间为10.464 s,预报效果明显优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回归与反向传播式神经网络,能够较准确地对封开河日期做出预报。[结论]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的方法可以用于冰情预报。  相似文献   

3.
利用成都站1969—2003年和温江站2004—2008年冬季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风速气象资料,对近40a冬季气温变化做了月平均、年平均。得出:成都冬季1月平均气温较12月、2月要低,冬季气温、风寒指数呈上升趋势,即冬季有变冷趋势。风寒指数等级持续天数主要集中在较冷和冷等级,呈现出稍上升的趋势,1月明显比12月和2月要冷。  相似文献   

4.
廖国进  姜淼  孟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18-14520
利用1951~2010年的气候资料,统计了沈阳近59年来冬季日平均气温≤-19℃的严冬天气分布特征,并对严冬天气出现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沈阳日平均气温≤-19℃的严冬天气出现在每年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中旬,较为集中的时段出现在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下旬。出现最多的年份是1956年冬季,共有21个严冬日。沈阳严冬天气的出现有一定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北大壶滑雪场近10年内积雪期日平均气温、日降雪量、日平均风速进行整理,得出相应适宜指数标准内各气象要素所占比率,进而分析出各月滑雪综合指数,最终结论为:12月、翌年1月、2月是进行滑雪运动的最佳时段,11月及翌年3月的滑雪适宜程度一般。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保慈溪杨梅产区有效的开展疏花工作,提高杨梅产量和品质,促进慈溪产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统计分析原理,对慈溪杨梅产区‘荸荠种’杨梅初花期、盛花期和疏花期物候期进行调查分析,并与花期前的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份初花期和盛花期开始日期有一定差异,其中,初花期最早开始于3月15日,最晚出现在3月31日;盛花期最早开始于3月25日,最晚出现在4月5日;疏花期最早开始于4月2日,最晚出现在4月15日;相关性分析发现,3月上旬降水量、2月份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和1月份平均空气温度与慈溪‘荸荠种’杨梅初花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52和0.47,均达到显著水平以上,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建立了慈溪‘荸荠种’杨梅初花期、盛花期和疏花期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可为实际生产中杨梅花期疏花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咸阳春甘蓝适宜播种期精细化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咸阳12个国家气候观测站1991—2020年近三十年最新气象观测资料,结合2020年咸阳旬邑春甘蓝生产试验数据,研究咸阳春甘蓝适播期精细化区划,以期为春甘蓝在咸阳规模种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影响春甘蓝营养生长阶段的主要气候因子,筛选出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12.0℃的天数2个精细化指标。结果表明,咸阳十二个县区都适宜春甘蓝生长,且春甘蓝适宜播种日期由南向北推迟,最早播种日期为2月13日(三原、泾阳、兴平、秦都、渭城渭河沿岸一带),最迟的为3月30日(旬邑县马栏镇、清源镇,长武县土家镇),最早与最晚播种日期跨度比较大相差45 d。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8—2016年吴忠市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霜冻定义统计出现霜冻的日数,并分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盐池北部是全市霜冻次数最多的地区,次数最少的是青铜峡市东部到利通区北部;统计时段内2016年全市发生霜冻的次数最少;灌区平均霜冻日数比山区少;全市平均初霜冻日数比终霜冻日数少;灌区平均初霜冻日数比山区少,平均终霜冻日数比山区多;灌区最早初霜冻日期比山区晚,最晚终霜冻日期比山区早。  相似文献   

9.
1961—2010年辽宁省初霜日期变化规律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辽宁省52个代表站逐日地面气温资料,采用周期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揭示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辽宁省初霜日期的周期性、趋势性、突变性等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平均初霜日期地域性明显,大部分初霜日期是在10月的第2候,北部和西部地区出现较早,大连地区出现较晚。初霜日期出现最早的是朝阳地区的建平站,日期为9月18日,出现最晚的是大连地区的长海站,平均出现日期是10月29日。辽宁省初霜日期呈现显著的推迟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植被开花期预报和气候变化的生态影响评估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利用1951—2004年北京颐和园山桃开花期观测资料,分析山桃开花期年际、年代际变化和影响其的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山桃多年平均开花期为3月26日,年际间呈显著提前趋势。山桃开花期的转折点在1980s,1980s后呈显著提前趋势(P<0.01),较1950s—1970s平均提前6天。山桃10年平均、最晚、最早开花期均显著提前,尤其是2000年以后山桃的平均、最晚、最早开花期,较1951—1990年分别提前14天、14天、16天。影响山桃开花期时间最主要的是从当年1月1日到山桃开花期的平均气温。1980s开始影响山桃开花期显著提前的主要气候因子是时间段内(冬、春季)平均气温的升高。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5—2020年上海郊区10个气象站小时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满足葡萄450 h、750 h、1 050 h、1 350 h(≤7.2℃模型)需冷量结束自然休眠时间。结果表明:满足需冷量450 h结束自然休眠时间的时间分布,最早为2009年12月22日,最晚为2020年1月16日,年际间差异为23 d;满足需冷量750 h结束自然休眠时间的时间分布,最早为2010年1月8日,最晚为2020年2月6日,年际间差异为29 d;2016年以来结束自然休眠时间偏晚的年份有增多趋势。满足需冷量450 h结束自然休眠时间的空间分布,最早为崇明(12月30日),最晚为宝山(1月6日),空间差异为7 d;满足需冷量750 h结束自然休眠时间的空间分布,最早为崇明(1月15日),最晚为浦东(1月23日),空间差异为8 d。葡萄结束自然休眠时间的年际差异明显大于空间差异,年际差异和空间差异随需冷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空间分布上,中部偏晚,西部、北部及南部部分地区葡萄结束自然休眠时间偏早;2007年以来有部分气象站未满足需冷量(1 050 h以上)的条件。该结果可为上海地区葡萄引种、促成栽培品种选育和确定覆膜时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根据淇县本站的逐日地面雷暴观测资料,对1971—2010年淇县初雷日、终雷日,以及雷暴的年、季、月、日、时变化特征,雷暴的空间分布等进行气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淇县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5.4 d,属多雷区;全县初雷日最早都在2月23日,初雷日最晚为6月23日,终雷日最早出现在8月15日,终雷日最晚出现在11月16日;全年除了1月和12月其他每月均有发生雷暴的可能,6月、7月、8月为高峰月,最少的是2月;一天中雷暴出现的时间变化也呈现双峰型特点,主峰区在15:00—20:00、1:00—2:00、3:00—8:00是雷暴活动的低谷。  相似文献   

13.
选用1961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陕西省3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地面日最低温度,基于不同基准气候期,分析陕西省初终霜日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全省初霜日期在1999年发生突变,终霜日期未发生突变;近57年陕西省全省及各分区初霜日期均呈推后趋势,终霜日期均呈提前趋势。陕北平均初霜日期和终霜日期推后和提前趋势最显著,其中陕北的靖边推后趋势和提前趋势分别达3.0和4.0 d/10 a;近57年陕西省各地初霜日期和终霜日期由北到南呈显著的带状分布。初霜日期出现最早和终霜日期出现最迟的均是吴旗—靖边—横山—榆林—神木一线,初霜日期出现最迟和终霜日期出现最早的均是陕南中部地区、关中太白地区、汉中宁强地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双流冬草莓最佳种植时段,帮助从业人员科学合理种植冬草莓,提高双流冬草莓产量。[方法]采用5日滑动平均法,统计得到1971—2010年历年冬草莓定植期日平均气温下降到23℃以及成熟期日平均气温下降到20℃的初日。引入80%保证率计算,得到1971—2010年双流冬草莓定植期和成熟期平均日期80%保证率日期。同时,引入气候滑移相似距,分析气候滑移相似距年变化。[结果]40年双流冬草莓定植期初日出现日期平均值为7月7日,80%保证率日期为7月16日。成熟期初日出现日期平均值为9月7日,80%保证率日期为9月17日。统计40年较适宜气候滑移相似距出现频次,发现7月1日—11月1日和7月21日—11月21日出现频次占比62.5%,适宜双流冬草莓种植;8月10日—12月11日和8月20日—12月21日,不适宜双流冬草莓种植。[结论]双流冬草莓40年定植期与成熟期所需的气温因子初日相对稳定,无明显波动,可为双流冬草莓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寒露风对永福县晚稻的影响及其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基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674-9675,9686
为防御和减轻寒露风对晚稻生产的危害,对永福县寒露风发生情况、危害及防御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永福县寒露风第1次出现的平均日期为10月1日,最早出现日期是9月19日,最晚出现日期为10月25日。9月底以前出现的寒露风对晚稻生产构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合理安排早晚稻的品种搭配和播种期,采取科学办法,加强水肥管理,可以减轻寒露风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正>最佳移栽期的确定主要包含几个重要条件,即气候条件(稳定的温度、成熟期温度、无霜期时间、降水)、病害发生程度、品种特性以及种烟规模的大小等等。一、从灵宝气候条件分析烤烟适宜移栽期(一)气温从灵宝历年气候资料来看,三门峡市在5月5日以后平均气温才能稳定在13℃以上,终霜日期最晚为4月14日,初霜期最早为10月9日。另外,成熟期温度保持在20℃以上,最有利  相似文献   

17.
气候条件对盘县烤烟栽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成  肖植友  万开杰 《农技服务》2011,28(10):1492-1493
通过对盘县60余年气温、降雨和日照等气候资料,对比烤烟生长对气候条件的要求。结果表明:烤烟的适宜播种期在3月21日左右,最早在2月23日,最晚4月上旬前;烤烟移栽适宜时期为5月15日左右,最早移栽期在3月29日之后,最晚移栽期在6月上旬之前,9月底之前采收完。盘县日均温稳定通过15℃的持续时间平均长达164 d,烤烟大田生育期最短时间为134 d。  相似文献   

18.
利用河北省太行山山区中段11个县的1991—2021逐日平均气温数据和2011—2021逐时气温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皮尔逊系数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河北省太行山山区中段大枣进入休眠期7.2℃的界限温度以及休眠期间需冷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太行山山区中段气温稳定降至7.2℃终日平均日期为11月10日,最早为11月9日,最晚为11月11日,变化不明显。气温稳定升至7.2℃初日平均日期为3月18日,最早3月15日,最晚3月20日,趋势变化为每10年4.2 d,变化明显;气温稳定降至7.2℃持续日数多年平均日数是128.8 d,最少日数为125.1 d,最多日数为132.3 d,趋势变化为5.1 d/10 a,变化明显。气温稳定降至7.2℃终日中,曲阳、阜平一带开始时间最早;气温稳定升至7.2℃初日中,鹿泉、赞皇一带的开始时间最早。气温稳定降至7.2℃期间的持续日数中,鹿泉、元氏西部、赞皇一带的持续日数最少。曲阳持续日数变化趋势为每10 a减少4.0 d,全区域持续天数每10 a减少前后相差1.9 d;气温稳定低于7.2℃期间的需冷量在鹿泉、赞皇、临城一带存在低值区,需冷量由南向北依次递增;气温在0~7.2℃之间的需冷量在曲阳以及阜平北部存在低值区,需冷量由北向南依次递增。该研究可以对河北省太行山山区中段大枣自然休眠的起止日期、持续时长以及需冷量小时数有更清晰的掌握,为该区域不同品种枣树种植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9.
嘉禾县寒露风特征及其对双季晚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嘉禾县1981~2013年历年9月逐日平均温度资料,从发生次数、开始日期、强度、类型以及持续日数等5个指标对该县寒露风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嘉禾县1981~2013年共出现了12次寒露风天气过程,寒露风出现频率为35.3%;平均开始日期为9月23日,最早出现在9月9日,最晚出现在9月30日;寒露风总天数为56 d,寒露风天气过程平均持续日数为4.7 d,最长持续日数为9 d;12次寒露风过程中湿冷型占75%,干冷型占16.7%,湿冷型为该地区寒露风的主导类型;重度和中度过程各占41.7%,轻度的年份占16.7%。发生偏早的寒露风较偏晚的寒露风对晚稻的影响更大,其中又以湿冷型寒露风的影响较大;6月下旬播种,9月20日前能安全齐穗的晚稻比播种偏晚的晚稻受寒露风影响要小。根据当地寒露风发生特点在做好寒露风灾害天气预报预警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生产、加强农艺培管,是提高晚稻抗寒露风灾害能力,指导区域晚稻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西安市冬小麦适播期及预报方法,为当地冬小麦适播温度指标和适播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西安市7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8年当年9月至翌年2月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5日滑动平均、M-K检验、积温学指标法分析冬小麦适播期。【结果】西安市冬小麦适宜播种温度为14~17℃,随时间推移播种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每10年播种期推迟1.0~1.5d,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4~17℃(14℃、15℃、16℃、17℃)各界限温度、0℃的平均日期变化趋势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增,东南部明显偏早,东南部与西北部的平均适播期相差3~5d,停止生长期相差11d;冬前平均气温、积温均呈上升趋势,在1997年左右发生突变;1977年以来西安市冬季一直偏暖。【结论】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安市冬小麦适播期为10月9—14日,最晚播期为10月20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