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是黄河粗沙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1982年国家在无定河流域实施重点治理工程 ,按照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技术进行水土流失治理 ,把措施布局、措施的对位配置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 ,并根据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特点建立综合防护体系。近 2 0年来 ,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 ,林木覆盖率由 5 2 %提高到3 1 46% ,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 ,年人均产粮由 87kg增加到 2 0 7kg ,年人均纯收入由 192元提高到 10 67元 ,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创新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促进小流域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宁夏浅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于2021年列项实施。依据浅岔河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梯田标准偏低、生产道路不完善、沟道坡面立地条件复杂及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确定采取梯田提升改造、沟坡造林、沟头防护、封禁治理等措施,对浅岔河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到93.85%以上,水土保持率达到65%以上,林草覆盖度达到40%以上,农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 500元。浅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符合新时期、新阶段发展的需要,是落实西吉县“四个一”林草产业发展规划及转变生产方式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保龙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措施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省保山至龙陵高速公路全长76.34 km,所经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降雨集中,区域地形地貌以山岭重丘为主,沿线区域部分路段发育有错落台地及滑坡体,风化层较厚,冲沟发育,地质相对不稳定。公路沿线一定范围内的水土保持设施将会破坏。水土保持方案将路基和弃土场定为重点防治区段,重点时段为土石方施工期。路基工程在施工期必须补充必要的临时防护措施,弃土场在弃土前就要做好工程防护措施,弃土结束后马上采取植物措施防护。对于项目区治理程度达到98.3%,扰动土地治理效率达到98.8%,拦渣率达到99%。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4%,林草植被的覆盖率达到27.4%。  相似文献   

4.
馒头营子小流域综合治理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馒头营子小流域位于朝阳县西部台子乡境内,总面积19.03km2,水土流失面积10.80km2,占56.8%。该流域自2003年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辽宁省大凌河流域老虎山项目区后,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治山治水活动。5a间完成综合治理面积795.4hm2,治理度达到了78.32%,林草覆盖率达到35.37%。2008年粮食总产198.83万kg,人均产粮803.35kg;经济总收入569.46万元,人均收入2300.85元。流域治理的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马什好项目是宁夏第一个比较大的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该项目累计完成综合治理措施面积372.93km2,新增水土流失治理程度52.8%,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7.5%增加到现在的20.41%,初步形成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项目区年人均占有粮食达到431 kg,年人均纯收入达1 306元,分别比治理前提高了19.1%和59.9%。介绍了项目建设的具体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6.
上犹县国家农发水土保持项目第一期工程,3年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9.01km2,占项目建设任务的100.38%。治理后项目区植被覆盖率达到70.4%,年人均粮食增加94.6kg,年农村总产值由10120万元增加到15770万元;年土壤侵蚀量由原来的38.18万t减少到7.15万t,减沙效率达到81.27%,水保工程年保水量由治理前的677.8万m3增加到1254.11万m3;恢复植被5843hm2。治理中重视开发性治理,大力发展林果业,有效地促进了区域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北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忻州市以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治理模式、防治技术、土地结构调整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以期寻求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的最优配置方案。北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从立体防护角度出发,布设"五道防线",经过4 a综合治理,年径流量只有11.87万m3,输沙量只有2.44万t,分别占未治理前平均径流量、输沙量的42%和18.6%,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体系达到了非常好的水土保持防治效果,为今后小流域治理中防护体系建设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圪塔涧流域为黄河一级支流,地处三门峡库区,总面积29.28 km2,水土流失面积28.25 km2,占总面积96.5%。水土流失严重,年均土壤侵蚀模数5 750 t/km2,75%的地表径流和泥沙直接入库。三年试点期间,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26 km2,累计治理面积达到21.3 km2,治理程度75.4%。通过试点治理,土地利用结构与农业经济结构得到有效调整,综合效益显著。2005年,流域农民人均粮食430 kg,人均纯收入达到2 036.8元。年均土壤侵蚀模数由5 750 t/km2下降到557 t/km2。各项治理措施每年拦蓄径流123.1万m3,拦泥15.15万t,蓄水效率达到81%,保土效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以来 ,准格尔旗党委、政府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全旗最大的基本建设来抓 ,截至 1999年底 ,共开展 85条小流域综合治理 ,总治理面积为 2 10 0km2 ,全旗水保治理面积累计达到 3 2 2 8 8km2 。目前全旗林草覆盖率由 80年代的 16 6%提高到 42 %,年人均占有粮食由 80年代的 2 12kg提高到 65 0kg ,贫困人口由 11 2万人下降到5 67万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准格尔旗的致富工程 ,全旗将抓住西部大开发时机 ,积极调整战略 ,加快治理速度 ,实现山川秀美  相似文献   

10.
大通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年均土壤侵蚀模数3 000~5 000 t/(km2.a)。近年来,大通县先后开展了重点小流域工程、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等项目建设,共治理小流域24条,完成治理面积718.69 km2,使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36.3%。截至2008年底,林地面积达到64 360 hm2,草地面积达到41 830 hm2,林草覆盖率达到34.4%,梯田面积达到22 978 hm2。综合治理使项目区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8年人均产粮482 kg,人均纯收入2 510元。介绍了大通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成效、具体做法和今后工作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