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驾驶员在操作中要克服不良心理状态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对其驾驶技术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消极的心理因素会妨碍驾驶技术的发挥,甚至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积极的心理因素,能使驾驶技术得到充分的发挥。常见驾驶员不良的心理状态有下列5种:(1)高傲自大具有这种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
驾驶员违章行车心理分析凌坚峰一、驾驶员高速行车心理“十次肇事九次快”,这说明由于高速行车而引起的事故很多。一般情况下,驾驶员是明知违章而强行超速,那么,驾驶员为什么要违章超速呢?原因有以下一些:1.性格急躁,办事想速去速归;2.好出风头,耍威风,开“...  相似文献   

3.
驾驶员行车有三个事故高发时段,在这三个危险时段内行车,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一、午夜时段:一般指凌晨1时至3时。在这个时段行车,驾驶员会产生“空旷”的感觉,容易超速驾驶,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另外这段时间人体极度疲劳,大脑反应较迟钝,血压降低,手足血管神经僵硬、麻痹,这些都极易造成事故的发生。二、午间时段:通常指上午11时至下午1时。部分跑长途的驾驶员经过一上午的劳累,大脑神经已趋疲劳,反应灵敏度下降,有的急于赶路,把本该吃饭的时间一拖再拖,有的干脆只吃早晚两顿饭,这样饥肠辘辘腹中空空,手脚疲软隐患多,极易出现意外。另…  相似文献   

4.
驾驶工作是一项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特殊工种。由于操作无规律,长时间处于思想高度集中状态,以及受不良工作环境条件的反射或刺激,极易造成人体神经活动反射或紊乱,引起感觉器官的功能疲劳,给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带来隐患。下面谈谈驾驶员的几种生理疲劳现象。(1)心理性疲劳。驾驶员的心理性疲劳主要受周围工作环境的影响,严重时表现为体力不够、疲乏,并伴有心情不安、烦躁,产生退缩感、胆怯,对本来不相干的刺激特别敏感,如饥饿、姿势不舒适等现象。有资料表明,随着驾驶时间的延长(超过4h),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和注意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5.
心理状态,属于人的心理现象之一,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条件下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学习驾驶员在考试期间的心理状态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导致应考学员肌体生理发生变化,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内分泌液增多,因而影响考试成绩。所以,考试员应随时认真分析学员在考试期间的特殊心理状态,不时地加强对不良心理状态的矫正,对提高考试质量,真正检验出应考学员的真才实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驾驶员要想确保安全行车,应做好下列心理准备: 1.正确认识自身能力 在获得驾驶执照之初,一般开车都会十分谨慎,但时间一长,便会认为:“我是老手,不会有问题的。”这是最危险的时刻,自负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驾驶员应该提醒自己:经验还远远不够。 2.尊重生命 一旦手握方向盘就要把路上的行人看成是自己的亲人,千万不要忘记:交通事故对他人和自己同样造成伤害。 3.身心处于良好状态 不良心理状态有:发怒、急躁、轻视一切等;不良生理因素有:疲倦、发烧、头痛等。应该注意身体健康,保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交通事故上升幅度较大,交通安全已成为人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事故发生者的心理因素是起支配作用的。大量事故教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良好的心理状态涓灾,不良的心理活动惹祸"。所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索发生事故的原因,对减少和避免行车事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驾驶员肇事的心理因素.常见的有以下6种。1.过于自信的心理过于自信是驾驶员发生事故的普遍心理特征,他们技术并不高明,却自信过度。这在青年人身上具体表现为一知半解、盲目骄傲,在老司机身上表现为以经验为骄傲资本,…  相似文献   

8.
连杆螺栓拧紧力矩过大引起捣缸麦收期间,一台联合收割机发生捣缸事故后,进厂修理.由于三夏麦收时间紧,用机心切,驾驶员主动参加修理。在安装过程中,驾驶员背着修理工就把连杆螺母紧好并锁上了锁片。当修理工再予检查连杆螺母上紧情况时,驾驶员恳切地说:“按规矩分...  相似文献   

9.
刘勤 《南方农机》2003,(1):35-35
交通肇事是社会一大公害。肇事原因绝大多数是由于驾驶员的心理状态起主要作用。许多事故教训告诉我们:良好的心理状态消灾,不正常的心理活动惹祸。驾驶员肇事一般来讲,有以下几种心理状态。1.麻痹心理有的驾驶员过分相信自己,觉得自己技术高明,头脑聪明,车辆好,环境熟悉,没有危险,因而产生麻痹思想,驾车时精力不集中,一旦出现特殊情况,手忙脚乱,措施不力,导致事故发生。2.致富心切的心理有的驾驶员致富心切,购车后一不按规定磨合,二不维护保养,就投入作业。为了赚钱,超载、超速、多拉快跑、疲劳开车,而发生事故。3…  相似文献   

10.
一、侥幸心理。存在这种心理的驾驶员往往麻痹大意,明知故犯,明知道存在不安全隐患,却过高估计自己的技能,错误的认为"就是这一次,先将就一下",殊不知,此举往往会因小失大,后悔莫及。二、逞强心理。有此种心理的驾驶员,处处争强好胜,凡事都想超过别人,其行为表现为称雄斗气,违规超速、超载,极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驾驶员在行车途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某些情况需要避让,但有些驾驶员在避让时常常会有一些错误的举动。(1)让车不主动。引起让车不主动的原因是,大多数驾驶员认为自己车速快;快要转弯了;快到目的地了;道路灰尘大;前面有情况不便让车。也有极少数驾驶员故意不让,开斗气车。不论是故意或无意不让车,均会引起超越车驾驶员的反感或急躁。如遇到性急的驾驶员会强行超车;有报复心理的驾驶员,超车后会做出报复行为。即使超车驾驶员有礼貌,不发火,不报复,但长时间不让车,两车紧跟也难免造成险情和事故。(2)让车不让速。如前车驾驶员听到超车信…  相似文献   

12.
麦收期间,一台联合收割机发生捣缸事故后,进厂修理。由于三夏麦收时间紧,用机心切,驾驶员主动参加修理。在安装过程中,驾驶员背着修理工就把连杆螺母紧好并锁上了锁片。当修理工再予检查连杆螺母上紧情况时,驾驶员恳切地说:“按规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农机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从大量的事故教训中,可以归纳为两种常见因素:一是农机驾驶员的不良情绪和心态;二是农机具的技术状态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驾驶员的几种不良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春困秋乏”。由于 奏的气候使然,人们经常会有 一种懒洋洋的困倦感,在这种 状态下驾车十分危险。因为人 在困倦时,反应迟钝,判断的 能力显著下降,极易发生交通 事故。 眼下春季来临,如何克服 春困对行车安全产生的不良 影响呢? 驾驶员在上路前必须充 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由于人体睡眠与觉醒节律的影响,应该尽量减少夜间行车的时间,在行车过程中要特别提高警惕。 在行车过程中如果感到疲倦,应该停车休息,以免过度疲劳引起打吨。据试验,驾驶员连续开车2~3个小时就开始出现疲劳现象,这时应打开车窗呼吸新鲜空气;打开收音机提高音量;或将车停在服务区、安全带,走出驾驶室做做深呼吸或保健操,待大脑彻底清醒过来后再继续行驶。 驾驶员要提高安全行车的警惕,克服外界环境的催眠作用。行车环境的单调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实际上可能潜伏着各种危险,例如前面的车辆可能会突然制动、前方路线突然出现障碍物等,应随时注意观察路上情况的变化,克服单调感,实现真正的安全行车。春季驾车防困倦@朱孔俊  相似文献   

15.
<正>面对一桩桩悲惨的交通事故,痛定思痛,认真剖析,其中不乏是由于驾驶员的不良心理状态所酿成的,也就是说,不良心理状态是行车安全的大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春困秋乏”。由于 奏的气候使然,人们经常会有 一种懒洋洋的困倦感,在这种 状态下驾车十分危险。因为人 在困倦时,反应迟钝,判断的 能力显著下降,极易发生交通 事故。 眼下春季来临,如何克服 春困对行车安全产生的不良 影响呢? 驾驶员在上路前必须充 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由于人体睡眠与觉醒节律的影响,应该尽量减少夜间行车的时间,在行车过程中要特别提高警惕。 在行车过程中如果感到疲倦,应该停车休息,以免过度疲劳引起打吨。据试验,驾驶员连续开车2~3个小时就开始出现疲劳现象,这时应打开车窗呼吸新鲜空气;打开收音机提高音量;或将车停在服务区、安全带,走出驾驶室做做深呼吸或保健操,待大脑彻底清醒过来后再继续行驶。 驾驶员要提高安全行车的警惕,克服外界环境的催眠作用。行车环境的单调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实际上可能潜伏着各种危险,例如前面的车辆可能会突然制动、前方路线突然出现障碍物等,应随时注意观察路上情况的变化,克服单调感,实现真正的安全行车。春季驾车防困倦@朱孔俊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春困秋乏”。由于 奏的气候使然,人们经常会有 一种懒洋洋的困倦感,在这种 状态下驾车十分危险。因为人 在困倦时,反应迟钝,判断的 能力显著下降,极易发生交通 事故。 眼下春季来临,如何克服 春困对行车安全产生的不良 影响呢? 驾驶员在上路前必须充 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由于人体睡眠与觉醒节律的影响,应该尽量减少夜间行车的时间,在行车过程中要特别提高警惕。 在行车过程中如果感到疲倦,应该停车休息,以免过度疲劳引起打吨。据试验,驾驶员连续开车2~3个小时就开始出现疲劳现象,这时应打开车窗呼吸新鲜空气;打开收音机提高音量;或将车停在服务区、安全带,走出驾驶室做做深呼吸或保健操,待大脑彻底清醒过来后再继续行驶。 驾驶员要提高安全行车的警惕,克服外界环境的催眠作用。行车环境的单调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实际上可能潜伏着各种危险,例如前面的车辆可能会突然制动、前方路线突然出现障碍物等,应随时注意观察路上情况的变化,克服单调感,实现真正的安全行车。春季驾车防困倦@朱孔俊  相似文献   

18.
驾驶与疲劳     
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疲劳后,其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协调状态被打破,将对其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进行驾驶,是潜在的事故因素。过度疲劳驾驶往往是诱发事故的主要原因,甚至造成恶性事故。今年3月2日凌晨3时许,高邑县一机手就因过度疲劳,驾驶联合收割机翻入107国道上的沙河大桥下,造成4死1伤,机器严重受损的特大事故。一、什么是驾驶疲劳驾驶疲劳是指驾驶员在驾驶机动车辆时因生理机能、心理机能失调而造成驾驶机能失调的现象。生理机能失调,是驾驶员因连续长时间在座位上进行驾驶操作,超过一定限度后…  相似文献   

19.
1.驾驶员疲劳驾驶产生的原因当今社会,随着人、财、物的大流通,劳动节奏加快,客货运周转量增加,人的精神状态和社会负荷加重。处于经济发展前沿的运输业首先受到节能高效的强烈冲击。驾驶员的身心长期处于一种疲惫状态,再加上有些人睡眠不足,精神压力过重,心理素质不良等因素,极易产生疲劳驾车现象。原因大致分为两大类:①机体疲劳。所谓机体疲劳是指驾驶员因睡眠不足,身体状况欠佳,长途驾驶等原因引起的一种生理反应,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嗜睡,浑身无力,反应迟钝,操作失调。机体疲劳产生的原因有三点:一是运输任务繁重…  相似文献   

20.
《湖南农机》2002,(2):5-5
实际观察表明,不同驾龄的农用机动车驾驶员,驾驶心理各有特点。刚刚学习期满的驾驶员有急于独立开车的心理,往往忽视安全问题;有了短期驾龄,基本上掌握了操作技术的驾驶员,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行车中常开“英雄车”、“赌气车”,不把安全问题放在心上;有着多年驾龄的驾驶员,虽然技术熟练,沉着稳重,但有时容易产生麻痹大意,凭老经验行车,不认真执行规章。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都会引起事故发生。根据调查分析,喜欢高速行车的驾驶员大多具有以下心理特点:好出风头,感到开快车显得威风,有“英雄”气派;追求高速行车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