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林业生产过程由多种生产作业分享时间和资源,需要实现以最少资源投入、最小环境危害、获得最大林业收益的精确林业目标。笔者围绕精确林业,综述了树木生长信息检测、树木胁迫信息检测、立木识别、林区立地检测、林区气候监测等林业作业目标识别与作业环境监测,以及林业机械作业参数监控的传感技术,并就林业多传感器融合、林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及新型林业传感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研发建议,其中首次将精确林业传感器从工作环境角度分为固定式、移动式和随机式传感器3类,分析并提出相应林业传感器供电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超  刘念 《陕西林业》2009,(3):26-26
近年来,随着3S技术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深入,我国林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实现了质的飞跃,“数字林业”建设取得了长远发展,林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建设林业数字图书馆,应对“数字林业”时代,已成为当前林业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浅谈“3S”技术在林业数字化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林业建设管理中利用“3S”技术来加强森林资源数字化管理是一项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基础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化林业应用的必要性,其次,就“3S”技术在林业数字化建设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还探讨了基于“3S”数字化技术的林业建设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3S”技术在林业工程中的应用,从而实现林业生产的数字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5.
作为陆地森林生态系统骨架的树木长期遭受有害生物胁迫,危害林木正常生长,甚至造成林木死亡,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为了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靶标及灾害区域的快速、准确检测和监测,需要识别获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靶标对象的特征。本研究首先重点围绕生物胁迫之植物病害、植物虫害、鼠(兔)危害、有害植物等直接靶标及其危害的间接靶标的主要特征分析,综述国内外采用不同途径检测和识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靶标的技术和装备研究概况。然后建议组织跨学科力量,探索研究基于植物胁迫预警靶标识别、传感网络协同防御控制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靶标识别技术及综合防治智能化系统。展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靶标识别被动传感技术和主动传感技术的未来发展,提出根据植物在生物胁迫下的物理化学特征表现开展机器视觉、气敏、力敏、热敏、声敏等防治靶标的被动传感技术研究,利用激光雷达扫描、光声效应主动引诱以及电子昆虫和气味主动引诱等主动传感技术,以解决被动传感难以识别特定有害生物靶标的问题,以及研发设计生物、磁敏、湿敏、热敏等新型传感器和研究超声波、LiDAR、辐射、卫星图像等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靶标的识别精度。最后围绕植物根系、野生哺乳...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林业监测应用中的优势,提出了适合于林区监测的、基于链式分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布设方案,并描述了基于ZigBee网络协议的方案实现。  相似文献   

7.
随着重庆林业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的发展,对林业资源管理及林业信息快速获取、传递、管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利用3S技术建立林业资源管理平台、林业基础空间数据管理平台,将为重庆林业资源的管理与应用技术提供便利的工具。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技术管理手段,3S技术将在森林资源监测、营林规划设计、森林灾害预警、科学宏观决策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变革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快速高效的采集林业中的各类信息而设计开发的基于无线传感网的森林环境因子采集系统已经逐步完成,但是该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还需进一步测试。该文研究了林境因子采集系统在不同传输环境下的传输距离,并在传输过程中遇到无法直接传输数据时通过中继节点完成数据透传的功能。该文还对林境因子采集系统的野外工作的供电部分进行测试,主要针对续航能力、蓄电池的充电速度以及在野外长时间工作时是否能够正常工作。结果表明:该无线传感网的森林环境因子采集系统能够较远的传输数据,并在单一节点无法直接传输时能够通过数据透传方式完成数据传递,同时该系统的供电性能较好能够满足野外复杂环境长时间工作的各种需求。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智慧林业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林业是现代林业发展的新方向,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业生产力、促进林业现代化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物联网技术具有实时感知、快速响应、精确控制等特点,在林业信息感知、获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智慧林业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简介物联网相关技术,概述国内外利用林业物联网技术在森林资源监管、林业灾害监控、林业生态监控、林产品安全质量监管等智慧林业建设中取得的应用进展,比较其在国内外智慧林业建设发展现状中的差异,探讨林业物联网技术在标准建设、林业专用传感器研究、林业信息传输、林业信息处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我国林业物联网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林业物联网的发展及智慧林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信技术在我国智慧林业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智慧林业是应用多种监测技术构建遍布整个林业体系的信息网络,实现各种林业资源的感知化、林业信息的物联化和林业管理的智能化。通信技术在智慧林业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关键作用。文中在概述智慧林业研究最新进展基础上,根据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综述了有线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我国智慧林业建设中的应用进展,以及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相结合的传感器网络通信系统及电信传输网络系统在林业上的应用,探讨了通信技术在智慧林业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韦素秋 《绿色科技》2020,(3):138-140
指出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林业生产和科研活动中,为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促进了林业的快速发展。结合多年林业工作经验,分析了无人机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及优缺点,以期为相关林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郑英 《森林防火》2009,(4):36-39
简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构成及在林火监测中的应用.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林火探测方面的应用给出了系统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应用无线网络进行地面探测林火的方法,为林火的地面监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3S技术和发展趋势,通过实例叙述了“3S”技术在土壤侵蚀调查、林业资源调查、林火管理与监测、防护林体系建设管理、湿地资源现状踏勘和园林规划等方面的应用,以及“数字林业”建设的发展并着重论述了“3S”技术将从为林业服务发展到直接参与林业生产的全过程,从而实现林业生产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4.
浅谈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林业生产建设过程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工作的体内容也比较多,例如对工作环境的外部情况进行调查、对内部各类材料进行设计和整理等等。因此,在林业生产建设中进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可以为整个林业建设项目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与技术支撑。本文主要就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5G、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兴起为中国乡村林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但目前对数字经济如何影响乡村林业的发展缺少深入的理论剖析与逻辑概括。文中建立了数字经济赋能林业生产-经营-产业体系的理论机制,并对其进行解析;以中国移动5G护林员、元林数字林业电商平台、漳州林业数字银行为案例,分析数字技术如何通过其多维传导路径赋能林业的数字化发展及其成效;探讨目前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林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推动数字经济与林业产业进行深度融合、结合乡村新基建建设为林业数字化发展提供良好配套环境,以及通过提升林农和新型经营主体数字素养为林业数字化建设积累人力资本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GIS技术在福建罗源县营造林工程中的应用.以该县为研究区域进行了包括GIS辅助规划决策分析、造林验收以及造林更新在内的较为系统的应用研究。应用GIS技术,有利于提高造林工程规划、验收与管理等方面的科技水平,实现造林的数字化,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示范为提高福建省林业造林工程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深度了解贵州省林业数字化转型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软件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基础上,对建设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剖析,同时提出了增强林业立体感知能力、推进业务应用一体互联、强化数据资源整合共享等一系列对策,助力贵州省林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8.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森林环境因子监测平台研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霓虹  戴巍  杨英奎 《森林工程》2015,(2):103-107,111
针对森林环境因子监测的需求,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森林环境因子监测平台的构建中。监测系统以多个类型的传感器为核心,应用ZigBee技术组建无线传感网络,结合物联网网关,完成温湿度、光照强度、降水量等森林环境因子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工作。在对采集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处理的基础上,研建面向用户的交互式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该平台通过实现硬件智能控制和数据综合管理,最终达到森林环境智能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森林生态站构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兵  李少宁 《林业科学》2006,42(1):116-121
简述林业数字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数字化森林生态站"的概念,并将多种技术融合在一起,寻求和挖掘将15个生态站海量长期定位观测数据与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传输、存储和管理的手段,实现生态站信息的规范化、系统化、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和共享服务,从而更好地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服务.对数字化森林生态站的构建框架、技术原则、研究内容及实现功能与方法进行探讨,同时指出其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数字化森林生态站建设是衡量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基础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并将成为我国"数字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党和国家越来越意识到林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并相继出台了诸多与生态林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大力增加资金投入,为林业生产建设事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林业生产建设离不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就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加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