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水平及配施化肥对低产田苜蓿的产量、营养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低产田苜蓿草产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不论单施有机肥还是配施磷钾肥,苜蓿产量均得到提高,有机肥配施磷钾肥的3个处理显著提高苜蓿产量,第1、2茬苜蓿产量均以处理OF3PK增产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278.16%、276.54%,与其余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有机肥与磷钾肥配施能明显改善苜蓿营养品质,其中,粗蛋白含量得到显著提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综合分析,处理OF3PK苜蓿营养品质最佳。产投比以处理OF2PK最高,OF3PK次之,均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苜蓿产量、营养品质及经济效益的综合全面的分析,处理OF3PK在实际大田生产中更适合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硼、钼、锌与大量元素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7,他引:40  
刘贵河  韩建国  王堃 《草地学报》2004,12(4):268-272
在氮磷钾肥料基础上,研究硼、钼、锌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磷钾肥可以提高苜蓿干草产量,降低叶茎比,但对其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大;在氮磷钾肥适量的基础上,硼、钼、锌合理配施可以增加苜蓿干草产量,其中单施硼(2.0 kg/hm2)或锌(1.5 kg/hm2)增产显著(P<0.05),分别较对照增产29.0%和25.9%;硼、钼、锌配施对各茬次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同;单施锌苜蓿粗蛋白质含量呈降低趋势,单施钼粗蛋白质含量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施肥对民乐低产田苜蓿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茜  王生文  陈伟  陈本建 《草业科学》2016,33(2):230-239
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不同有机肥水平及配施化肥对低产田苜蓿的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且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恢复苜蓿(Medicago sative)低产田生产力的最优施肥组合。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定量化肥配施对低产田苜蓿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和经济效益显著优于单施有机肥的(P0.05)。其中各施肥处理较对照(不施肥)均显著提高了低产田苜蓿的干草产量,增幅在9%~325%;各施肥处理的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处理M3PK(有机肥30 000 kg·hm~(-2)、磷肥400 kg·hm~(-2)、钾肥100 kg·hm~(-2))粗蛋白含量最高,达23.04%,所有施肥处理均显著降低了低产田苜蓿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处理M3PK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最低,分别为29.04%和22.40%。最低有机肥配施化肥的正交试验中,对于提高低产田苜蓿干草产量,最优施肥组合的条件为有机肥30 000 kg·hm~(-2)、磷肥200 kg·hm~(-2)、钾肥100 kg·hm~(-2)。对于增加低产田苜蓿粗蛋白含量的最优施肥配比为:有机肥30 000 kg·hm~(-2)、磷肥600 kg·hm~(-2)、钾肥100 kg·hm~(-2),降低低产田苜蓿中洗纤维和酸洗纤维含量的最优施肥组合为有机肥30 000 kg·hm~(-2)、磷肥600 kg·hm~(-2)、钾肥50 kg·hm~(-2)。各处理经济效益的比较中,处理M3P3K2(有机肥30 000 kg·hm~(-2)、磷肥600 kg·hm~(-2)、钾肥100 kg·hm~(-2))产值、产量、纯收入等综合评比均名列前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综合分析得出,处理M3P3K2更适宜在同类型苜蓿低产田的生产实际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在河西走廊玉门轻粘土地区土壤缺乏Mn、Zn微量元素条件下,单施或配施不同含量Mn、Zn微肥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的Mn、Zn,无论单施还是配施均可提高苜蓿干草产量和质量,以配施Mn_1Zn_2(低锰高锌)模式下产量、质量最好;不同微肥含量处理可显著提高草产量,同时提高营养成分收获量。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提高苜蓿(Medicago sativa)产量和改善土壤肥力性质的施肥措施,本研究以中国为研究区域,以不施肥苜蓿为对照,通过检索文献整合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系统探究施肥措施对苜蓿地土壤水分、养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有效增加苜蓿土壤养分含量并提高苜蓿产量,但增加的地上生物量也影响了苜蓿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3.1%~33.3%和4.5%~30.9%,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6%~144.4%和4.4%~24.8%,土壤水分下降了4.4%~11.8%.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措施下苜蓿增产率达到15.4%~198.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5.9%~169.6%.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苜蓿产量与0-200 cm土壤水分、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苜蓿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综上,施肥可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并提高苜蓿产量,其中化肥和有机肥配施表现出的增产作用最为突出,化肥配施对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效应最佳.该研究可为苜蓿种植过程中适宜施肥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氮磷配比对旱地紫花苜蓿产量构成因子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限量施氮条件下4个氮磷不同配比施肥对8年生旱地紫花苜蓿产量构成因子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施氮相比,NP配施能显著增加苜蓿植株高度和节间数,植株生长高度增加幅度10.63%~11.91%,增长7.63~8.25cm,增加节间数1.4~2.4个/枝,并能增加植株分枝数,提高叶茎比.不同NP配施能极显著提高苜蓿鲜干草产量,以N 30kg/hm2+P2O5 120kg/hm2施肥处理最为经济,较不施肥干草增产达46.5%,较纯施氮干草增产达26.5%,NP配施极显著提高了苜蓿蛋白质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显著增加苜蓿植株生物磷的含量.1∶4的NP配比施肥(N30kg/hm2+P120kg/hm2)处理能同时提高苜蓿蛋白质含量、降低其粗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7.
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了固氮菌肥、磷肥、混合菌肥及磷肥与混合菌肥配施对高寒区紫花苜蓿品种金皇后的生长,品质特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后,土壤微生物量和苜蓿的株高、鲜干重、粗蛋白含量均增加,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减少。0~10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量均高于10~20cm土层。施加25%磷肥+混合菌肥后,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0.58%,比对照高出3.72%,与其他施肥处理之间有着显著差异。中性洗涤纤维降低量为1.69%~4.71%,磷肥与混合菌肥配施后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单施磷肥,高于单施混合菌肥后的含量;酸性洗涤纤维降低量为0.05%~9.98%,磷肥与混合菌肥配施后的ADF含量显著低于单施磷肥或混合菌肥的含量。施加75%磷肥+混合菌肥时,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磷肥和混合菌肥配施,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高于单施磷肥或单施混合菌肥的含量。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不同施肥处理对苜蓿生长品质特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次序为:50%磷肥+混合菌肥磷肥25%磷肥+混合菌肥固氮菌肥75%磷肥+混合菌肥混合菌肥CK。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公农1号"苜蓿,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对苜蓿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提高苜蓿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降低茎叶比和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氮磷钾复合肥相比,有机无机复混肥可提高苜蓿的粗蛋白含量,提高苜蓿第三茬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降低第二、第三茬苜蓿的茎叶比以及第三茬苜蓿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说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可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适合晋北地区的多年生紫花苜蓿栽培技术,本文研究了有机肥施量和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牧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中性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有机肥处理下,随刈割次数增多,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均得到提高和改善,但是在15000kg/hm~2和22500kg/hm~2有机肥处理下,刈割3次和4次在产量和粗蛋白含量上没有显著差异;在不同刈割次数处理下,紫花苜蓿的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均随着有机肥施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中性及酸性洗涤纤维均随着有机肥施量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但15000kg/hm~2和22500kg/hm~2有机肥处理在各产量指标和营养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在紫花苜蓿种植的第三年宜采用刈割3次、施有机肥15000kg/hm~2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以关中地区青贮玉米(Zea mays)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种植当年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青贮玉米产量、营养价值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当年不同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单施化肥处理(T1)的粗蛋白含量最高,配施有机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玉米的粗蛋白含量,提高了纤维的含量。T1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及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最低。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均升高。由此初步说明,在关中地区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能够维持种植当年的玉米产量,显著提高土壤碳、氮储量及土壤酶活性。本研究为关中地区发展青贮玉米产业、改善土壤环境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紫花苜蓿种植最佳施肥方案,提高其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方法] 以中苜2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以化肥和不同种类有机肥(自制有机肥、蚯蚓粪肥、商品有机肥)为供试肥料,设置14个处理,以不施肥区作为对照(CK),处理1~4分别为化肥和各有机肥单施区,处理5~7分别为1/2化肥与1/2各有机肥配施区,处理8~10分别为1/2化肥与各有机肥配施区,处理11~13分别为1/2化肥与2倍各有机肥配施区。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共42个小区。测定并比较不同施肥处理下3个刈割茬次紫花苜蓿的生长和营养品质指标。[结果] 在3个刈割茬次下,与CK相比,不同施肥处理(1~13)均能够显著(P<0.05)提高紫花苜蓿的干草产量、株高、可溶性糖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P<0.05)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除第1茬的处理4未达到显著水平外,不同施肥处理的紫花苜蓿相对饲用价值均显著(P<0.05)高于CK。在第1个刈割茬次中,施用1/2化肥+自制有机肥的处理8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和营养品质改善效果仅次于单施化肥的处理1;在第2个刈割茬次中,处理8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和营养品质改善效果最佳,干草产量、株高、可溶性糖含量、总叶绿素含量、粗蛋白质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P<0.05)低于其他处理。[结论] 从不同施肥配比对紫花苜蓿中后期生长和营养品质改善效果以及化肥减量使用方面综合考虑,推荐1/2化肥+自制有机肥为可供选择的最优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2.
采用裂裂区设计研究硼、钼、锌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钼、锌以一定的比例配施可以显著提高苜蓿干草产量,尤其是硼(1.0kg/hm2)、钼(100g/hm2)、锌(3.0kg/hm2)配施可获得最高产量(17.7 t/hm2),较对照增产21.3%;单施硼(1.0 kg/hm2)或钼(100g/hm2)或锌(1.5 kg/hm2)也可以显著(p<0.05)提高苜蓿干草产量。硼、钼互作对苜蓿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硼(1.0 kg/hm2)和锌(3.0 kg/hm2)配施可以显著提高苜蓿粗蛋白质含量;在不施硼的情况下,钼、锌配施可以显著降低苜蓿粗蛋白质含量;单施锌对苜蓿粗蛋白质含量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硼、钼、锌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裂裂区设计研究硼、钼、锌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钼、锌以一定的比例配施可以显著提高苜蓿干草产量,尤其是硼(1.0kg/hm^2)、钼(100g/hm^2)、锌(3.0kg/hm^2)配施可获得最高产量(17.7 t/hm^2),较对照增产21.3%;单施硼(1.0 kg/hm^2)或钼(100g/hm^2)或锌(1.5 kg/hm^2)也可以显著(p〈0.05)提高苜蓿干草产量.硼、钼互作对苜蓿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硼(1.0 kg/hm^2)和锌(3.0 kg/hm^2)配施可以显著提高苜蓿粗蛋白质含量;在不施硼的情况下,钼、锌配施可以显著降低苜蓿粗蛋白质含量;单施锌对苜蓿粗蛋白质含量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锌、铁、钼肥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满足紫花苜蓿Medicaco sativa对微量元素的需求,提高其产量和品质,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比较贫瘠的土壤条件下,研究了锌、铁、钼肥单独施用及组合施用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及品质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量元素锌、铁、钼肥均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草产量,其中铁单施(15 kg/hm2)和锌钼配施(12 kg/hm2,0.5 kg/hm2)处理效果最好,分别增产15.9%和5.9%。微肥对粗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铁单施、钼单施、锌钼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苜蓿粗蛋白产量。微肥能降低粗脂肪含量和产量;对粗纤维含量没有影响,但能提高其产量;对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能提高其产量;显著降低钙含量,对钙产量无显著影响;能提高磷含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5.
钾肥对苜蓿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钾肥对苜蓿Medicago sativa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提高了播种当年结荚期和成熟期苜蓿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并使气孔导度增大.施钾降低了播种当年苜蓿干草粗蛋白含量,但由于施钾后生物量的增加, 施钾增加了粗蛋白积累量.低量钾可提高现蕾-初花期粗蛋白积累速度,高量钾提高了初花-结荚期粗蛋白积累速度.施钾均可提高播种当年苜蓿干草中粗脂肪含量、积累量和积累速度,但不受施钾量的影响.施钾能显著增加苜蓿产量,且低钾处理的增产效果更明显.施K2O 90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品质也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西北黄土高原半湿润偏旱区耕作方式与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调控效应,以设在半湿润偏旱区连续12年的耕作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裂区设计,以传统耕作和免耕耕作为主处理,不施肥(CK)、单施无机氮肥(N)、单施无机磷肥(P)、单施有机肥(M)、无机氮磷肥配施(NP)、有机无机肥配施(NMP)为副处理,栽培制度为1年春玉米-3年冬小麦轮作,研究耕作及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在生产年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型及耕作方式均以有机无机配施冬小麦产量最高,有机肥单施高于化肥单施,磷肥单施高于氮肥单施。耕作方式间表现为传统耕作高于免耕耕作,年型间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干旱年,耕作和施肥方式的增产效果以干旱年最好,平水年和丰水年差异不显著。有机无机配施与传统耕作结合优化了冬小麦冠层温度、叶绿素相对含量等生理指标,提高了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因而改善了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而使冬小麦增产。在550 mm左右降水量的陇东旱塬雨养农业区,无论何种耕作方式及生产年型,长期采用有机无机或无机氮磷肥配施均表现出持续提高冬小麦产量的良好作用。因此,有机无机配施结合传统耕作是提高陇东半湿润偏旱区冬小麦产量的最佳耕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7.
苜蓿施用磷、钾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9,自引:13,他引:46  
采用过磷酸钙与氯化钾进行2因素4水平随机区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过磷酸钙600kg hm2与氯化钾100kg hm2施肥处理,苜蓿鲜草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20 0%,纯收入增988元 hm2。新复极差测验表明:不同水平施用过磷酸钙各次刈割鲜草产量及鲜草总产量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 05),且随着过磷酸钙用量的增加鲜草产量相应地增加。不同水平施用氯化钾与不施氯化钾鲜草总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 01),但施氯化钾150kg hm2与50kg hm2鲜草总产量差异不显著;随着施用氯化钾水平的提高,各次刈割鲜草产量及鲜草总产量均呈先升高后略有下降的趋势,氯化钾施用量以100kg hm2为宜。氯化钾、过磷酸钙及其互作效应均以第1次刈割显著,第2次刈割施肥效应均有所下降,其中氯化钾及氯化钾与过磷酸钙互作效应下降更为明显。增施氯化钾有利于提高苜蓿粗蛋白含量,但粗蛋白含量不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过磷酸钙200kg hm2苜蓿粗蛋白含量最高,施400kg hm2苜蓿粗蛋白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8.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锌、铁、钼配施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草量及锌铁钼含量和吸收量的影响,为其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锌、铁、钼以不同比例配施均能提高紫花苜蓿产草量,且单施锌(12kg·hm-2)、铁(15 kg·hm-2)、钼(0.5 kg·hm-2)或两两配施效果显著(P<0.05);尤其是锌(12 kg·hm-2)和钼(0.5 kg·hm-2)配施,产草量最高(7.01 t·hm-2),较对照增产25.40%。锌、铁、钼以不同比例配施对紫花苜蓿锌铁钼含量和吸收量影响不尽相同,锌(12 kg·hm-2)、铁(15 kg·hm-2)、钼(0.5 kg·hm-2)三者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锌铁钼的含量和锌钼吸收量,钼锌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钼和锌的含量和吸收量;单施锌或锌铁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锌的含量和吸收量;单施钼或钼铁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钼的含量和吸收量;而单施铁或与锌或钼互作均未能显著提高苜蓿铁的含量和吸收量。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不同施肥处理即化肥减量20%~60%并配施有机肥对橄榄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梅埔2号’为研究材料,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常规施肥)3.00 kg(NPK)、单施有机肥30 kg(OF)、80%化肥+有机肥(NOF1)、60%化肥+有机肥(NOF2)、40%化肥+有机肥(NOF3)共6个处理,测定采收期优质果率、产量以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多酚、可溶性总糖含量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无显著变化,但产量和优质果率均显著提高、总多酚含量均显著降低,除NPK处理可溶性总糖显著降低以外,其他处理均有提高,其中NOF1和NOF2显著提高。综合评价得分排名为NOF1>OF >NOF2>NOF3 >NPK >CK。不同配比中,80%化肥+有机肥处理提高橄榄产量和果实品质最为显著,其优质果率达到92%,单株产量45.10 kg,是全程只施用化肥试验组的3.26倍,保持较高的总多酚含量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并且综合效益最高。综上,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以提高橄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其中80%化肥+有机肥是橄榄栽培提高产量、品质的推荐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种植年限对苜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确定不同生境下苜蓿最适宜的种植年限,本研究以中国为研究区域,以3~5年生苜蓿为对照,通过检索文献整合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截至2019年5月共获得80篇文献、1496组苜蓿产量和220组WUE试验数据,将数据按照年降水量(<200 mm,200~400 mm,400~800 mm和≥800 mm)、施肥措施(施肥和不施肥)、水分管理(灌溉和雨养)进行分组,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包括异质性检验、综合效应量计算、发表偏倚检验和亚组分析),系统探究了种植年限对苜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效应与影响因素,并定量分析了环境因子与不同种植年限苜蓿产量以及WUE的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草产量和WUE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3~5龄为苜蓿盛产期,而6~8龄苜蓿WUE最高。苜蓿种植年限受环境因素及水肥措施影响,干旱、半干旱区,苜蓿最适宜的种植年限为3~5年;半湿润区,苜蓿最适宜的种植年限可延长至6~8年,但湿润区由于温湿度过高,使得苜蓿最适宜的种植年限缩短至3~5年。施肥可适当延长苜蓿种植年限,但灌溉并不能有效延长苜蓿种植年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