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发展差异演变特征分析:1980-2006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利用可以多层次分解的泰勒指数测度了1980-2006年中国入境旅游在地区内省际间、地区之间和以省区为单位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差异变化状况。测度结果表明:1980-2006年中国入境旅游虽然在全国省际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和东部地区内部省际间发展差异非常明显,但是总体呈现逐渐缩小趋势;地区内部特别是东部地区内部省际间发展差异是构成以省区为单位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由于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发展差异总体呈现缩小的趋势,因此中国入境旅游的发展对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体系,采用集对分析模型对京津冀地区2006-2013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对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时间序列上,2006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市际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具有明显的不均衡特征,随时间演进,市际间的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均呈现缩小的趋势.2)空间格局上,京津冀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总体呈现出由低水平不均衡格局向高水平均衡格局演进的趋势;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随时间演变,外围地区与中心基本公共服务梯度差异逐渐缩小;全局趋势上呈现出明显的自东北向西南衰减的梯度格局特征,与京津冀经济空间格局基本吻合.3)区域经济基础、城镇化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政策以及空间溢出效应对于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鉴于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例过小,难以真实反映出河南省旅游经济差异演化特征及敛散性.基于此,文中选取2003-2012年河南省旅游总收入数据,利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分析了河南省旅游经济差异演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增长收敛理论检验了其旅游经济收敛存在性.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旅游经济总体差异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阶段性特征.结构差异主要是由国内旅游差异贡献的,但入境旅游差异程度高于国内旅游;地区差异由地带间和地带内差异构成,两者差异程度相当.收敛检验显示,2003-2012年河南省旅游经济不存在显著的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2009年之前趋于发散,2009年后开始收敛.尽管河南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显著,但不存在俱乐部收敛,即没有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根据西北地区2001-2011年入境和国内旅游数据的统计、分析,借用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理论,结合标准差、基尼系数、变差系数、赫芬达尔指数和首位度,对其旅游规模差异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西北地区入境旅游规模绝对差异迅速扩大,相对差异缓慢增长,具有局部省份高度垄断现象;与入境旅游规模相比,国内旅游规模绝对差异较大,相对差异较小,集聚程度较低,但都呈扩大趋势;入境和国内旅游规模首位分布特征显著,位序几乎没有变化,旅游业发展不均衡且不均衡格局相对稳定。研究认为:旅游规模差异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北地区入境旅游规模受交通区位与旅游资源丰度的影响最大,而国内旅游规模主要受交通区位、旅游资源丰度和GDP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运用Theil系数,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对陕西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入境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呈波动上升趋势。2001~2007年,区域差异较大,且平稳上升;2008~2010年,区域差异较小,且增速减缓。入境旅游经济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体现在西安市与其他地市、关中与陕北陕南地区之间两个层面上。这与关中城市发展较早,具有资源、交通、经济发展优势密切相关。2008年后,由于政策的支持和交通的改善等原因,陕北和陕南入境旅游发展增速,使得区域差异减小。  相似文献   

6.
基于旅游流转移的陕西省入境旅游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陕西省入境旅游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其游客市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入境旅游发达区转移而来的,但三大区域入境旅游流向陕西的扩散转移成长过程各不相同,研究发现:环渤海是陕西最大的入境旅游中转地,且年际变动较小,比较稳定;长三角向陕西转移人数少于环渤海,年际变动大,处于波动增长状态;珠三角向陕西转移数量最少,且这些年不增反减,年际变动较大;陕西省入境旅游市场趋于多元化,日渐稳定和均衡;陕西省对三大区域入境游客的吸引力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需在开拓三大区域入境旅游市场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入境旅游是旅游业"三大市场"中开发最早、发展最快的市场,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和区域开放程度的指标,也是研究入境旅游发展态势的重要指数。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产业,其发展过程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PASW Statistics18软件对1993~2012年统计数据进行形态学分析和发展趋势预测,并分析影响新疆入境旅游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入境旅游人数与旅游外汇收入线性关系显著且波动周期基本一致,数据拟合为5个短周期,主要指标呈现增长趋势明显,但受复杂外在环境影响,一度出现超常波动增长的状况;2)新疆入境旅游持续稳定的增长是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预计在2012~2016年,新疆的入境旅游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3)新疆入境旅游市场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和制约,未来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为区域研究单元,并分解为东部旅游区、中部旅游区、西部旅游区三个区域进行分析,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及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1999-2008年甘肃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999-2008年甘肃省入境旅游发展迅速,但总体差异依然很大,经过10年发展甘肃省入境旅游优势突显。据此提出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与多目标加权求和方法定量测度了山东省2000-2015年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山东省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水平总体上呈现类"S"型的波动上升趋势,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地市间绝对差距呈缓慢增加趋势,地市间相对差距则为波动下降态势。(2)山东省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在空间上逐渐形成明显的半环带状圈层结构特征,并具有集中连片分布与交通轴线指向特征;全局趋势上呈现自东北向西南逐渐衰减的梯度格局特点;省内次级区域方面,半岛地区最优,其次是鲁中与鲁西北地区,鲁南地区配置水平最低。(3)区域经济基础、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城镇化进程、教育人员薪资状况以及地方教育政策等因素对于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差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重心模型的中国入境旅游地域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运用重力模型,采用1990-2006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出各年份入境旅游客流、旅游外汇收入的全国和各大区重心位置,结果表明:入境旅游客流重心在经度和纬度方向上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波动性,总的变动趋势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的方向移动,接待客流量的南北差距在缩小,东西部差距呈年际波动;旅游外汇收入重心整体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规律性移动,旅游外汇收入的南北、东西差距总体进一步加大,近两年出现缩小趋势;入境旅游客流与旅游外汇收入重心在位置上有差异,收入重心在南北方向上较客流重心偏北约2个纬度,在东西方向上收入重心较客流重心偏东约1个经度;七大区的入境旅游客流重心、收入重心空间变化呈现不同的特点,在各个大区内省际之间入境旅游发展存在着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1.
运用游客到访率、年际集中指数、动态度、地理集中指数和变异系数等指标,对2001~2010年山西省入境和国内游客时空分布格局及其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省大部分地级市入境和国内游客到访率年际变化不大,国内游客流随时间变动的稳定性高于入境游客流;2)在地区尺度上,入境和国内游客空间分布呈现出"晋中高,晋北、晋东南、晋南低"的空间格局,入境游客有向晋中地区集中的趋势,国内游客有向其他三个地区扩散的趋势;3)在市域尺度上,入境和国内游客空间分布呈现出从"单核辐射结构"向"多核辐射结构"转变的趋势,空间分布趋于均匀,市际间差异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区位熵的含义构建了入境旅游经济区位熵,以其为测算工具,选取1995年、2000年和2005年时间断面的入境旅游相关数据,探讨了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其成因。结果显示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为:呈繁荣区与落后区两极演变格局,经历了分散-集聚-扩散的演变过程,从东至西一直呈现出显著的梯度地带性差异。目前的显著性影响因素为高等级旅游资源的吸引度、社会经济水平、商业服务业的发育程度、航空旅客吞吐量、第一大城市的规模、城市化水平等。而客运量和吞吐量、区域城市的等级体系首位比等因素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的国际旅游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均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文中依据1978-200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Eviews6.0软件,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方法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两者间的推拉关系模型。研究结果显示:陕西国际旅游消费与地方经济存在着协整关系,且国际旅游消费是地方经济增长的原因;陕西国际...  相似文献   

14.
运用城市地理学中的经典理论-中心地理论,选取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两项衡量旅游目的等级的指标,研究了中国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和演变态势。研究发现,交通条件对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的影响显著。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等60个城市的入境旅游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入境旅游目的地呈现"三棱锥体"形态。北京入境旅游目的地形成了以北京为棱锥顶,以天津、青岛和大连为棱锥底的"三棱锥体"形态;上海入境旅游目的地形成了以上海为棱锥顶,以南京、杭州、苏州为棱锥底面的入境旅游目的地格局;广州入境旅游目的地体系目前还处于发育当中,二、三级入境旅游目的地仍在不断变化。文中运用中心地理论探讨入境旅游流空间形态和机制,旨在为入境旅游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力求能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入境旅游流特征,进而为入境旅游的均衡发展和各省市旅游政策的制定等宏观决策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动态演化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分析,新疆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增长趋势明显,总体发展缓慢,竞争力弱化、趋势明显,但市场结构相对合理,应合理进行空间布局及优化旅游消费结构。文中运用旅游客源市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时间、空间、消费和需求结构,分析了大量相关数据,通过EXCEL软件统计、文献分析等方法,定量计算和分析了1999-2009年11年间新疆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地理空间结构、旅游偏好亲景度和市场竞争态时空演替特征、包括新疆目的地竞争态动态演化模式,"亲景度-竞争态矩阵模型",对新疆入境客源市场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开拓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