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新中国建立以来 ,尤其是 1983年皇甫川流域被列入全国重点治理区后 ,准格尔旗把水土流失治理与山区经济发展及群众治穷致富结合起来 ,多方集资、集中投入 ,规模治理、规模开发 ,加快了治理进程 ,促进了全旗农村经济的发展。截至 1999年底 ,全旗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3 2 3 8 8km2 ,植被覆盖度达 41 6%,土地利用率、年人均产粮及年人均收入分别由 1982年的 17%、2 12kg、177元提高到 40 %、65 0kg和 2 2 10元  相似文献   

2.
彭阳县水保生态建设的成效与做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阳县系全国有名的山区贫苦县 ,自 1983年设县治理水土流失、建设水保生态以来 ,共完成水保治理措施面积 163 0km2 ,治理程度达到 69.9% ,县域景观显著改善。综合治理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由占生产总值的 75 %下降到 46% ,农业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12 3 0元。介绍了具体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3.
辽东山区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辽东山区的治理,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本溪市桓仁县南边哈子小流域治理工程作为试点工程,因地制宜地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经治理后,年保水量2.36×104m3,年保土量3.4×104m3,人均纯收入达到9 600元,是治理前的1.5倍,解决就业人数86人,增加就业岗位43个。取得显著的水土保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探索出环境和经济开发同步、可持续发展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为辽东地区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呼斯太河流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实施期为 8年 ( 1994~ 2 0 0 1年 ) ,总投资 85 0 0万元 ,将完成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 0 2 7km2 。截至 1999年底 ,6年共完成治理面积 2 3 5km2 ,提前超额完成了任务 ,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2 4%提高到 72 9%,土地利用率由 3 2 %提高到 82 0 %,植被覆盖度由 2 5 %提高到 72 %,土地生产力由 1741元 /hm2 增加到 3 75 0元 /hm2 ,人均收入由 62 8元增加到 2 485元 ,已显示出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九山镇位于临朐县西南部砂石山区,沂山西麓,有34个行政村,2.3万人,总面积113 km2.近几年来,九山镇党委政府抓住实施中央国债资金水土保持项目机遇,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坚持走"科技服务支撑,信息服务切入,流通服务增长"的路子,加快了小流域经济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1999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3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824元,其中果品收入1891元,占67%.  相似文献   

6.
截至2014年底,安远县通过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73.65 km2,总投资6 327.34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把水土流失治理与扶贫开发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2008—2014年脱贫人口达6 900余人。安远县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搞好调查规划,做到精准布局;突出治理重点,优化治理模式;狠抓典型引领,发挥示范效应;强化宣传发动,促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目前共有治理开发大户9800余户,其中10000亩(666.66hm~2)以上的大户23户,承包治理开发面积共达256.53万hm~2。大户推进了全省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促进了广大山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据调查,大户资金投入能力不足,项目资金难以对大户进行支持,大户的治理成果在一些地方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省政府应尽快出台资金扶持大户的办法和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促进有关方面与治理开发户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经过3年的实施,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显著: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79.2%,580 km2的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土地得到了整治;建成了高标准综合配套的坡改梯工程7 123 hm2,新增保护耕地面积27 370 hm2,增加灌溉面积13 364 hm2,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粮食总产量比治理前增加6.1%;农业总产值由治理前的13.16亿元提高到17.67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1 076元上升到1 369元,农村贫困人口由治理前的13.74万人减少到10.02万人;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了社会进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抓好"珠治"工程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正> 山东省临胸县共有22个乡(镇)、972个行政村、86万人,总面积1833km~2,其中山丘面积占87.3%,耕地面积5.15万hm~2.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1985年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把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建设生态农业作为振兴山区经济、全面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的战略措施来抓,10多年来,全县共投工1.9亿个,投资3,9亿元,搬动土石2.9亿m~3,重点治理小流域49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2km~2,治山、整地8万hm~2,营造水保林1.53万hm~2、经济林1.73万hm~2,新建水利水保工程8200多项,新修、复修道路1710km,使年土壤侵蚀量降低了40%.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中产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1996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3亿元,财政收入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35元,分别比1984年增长3.8倍、5.5倍和6.7倍.我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水土保持、土地开发、绿化造林、科技工作先进县,并被确定为全国生态农业、山区综合开发、农村能源建设试点县,还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了“扶贫开发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我们的主要经验如下.1 明确主攻方向,搞好科学规划县委、县政府通过认真分析,一致认为:临胸县山区、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87%以上,自然条件较差,水土流失严重,要打牢脱贫致富的  相似文献   

10.
我们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朝阳市石质山区刘杖子试点小流域进行了治理后的经济效益预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该流域1988~1990年的治理期间总纯收入分别为19.12.25.29、29.48、28.48、36.12万元.预测1991~1995年的总纯收入分别为38.74、43.15、48.06、53.53、59.63万元,根据我们在治理实践中对其产业结构及经济潜力的分析,认为预测值是可信的,证明灰色系统理论是小流域经济效益预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山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人力资源匮乏,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比经济发达地区存在更多的限制因素,其中山地灾害(山洪、滑坡、泥石流)就是制约山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笔者把泥石流灾害作为促进山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分析了泥石流对山地灾害形成的影响及其对山区旅游业发展形成的危害,提出了山区旅游区泥石流的治理原则与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调兵山市地处辽北 ,是著名的煤城。煤炭开发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严重地影响生态环境。近年来 ,大力开展矿区水土流失防治 ,1996~ 2 0 0 3年共投入水土保持资金 6160万元 ,治理沉坑 82 4hm2 ,消耗矸石 13 3万m3 ,每年减少土壤侵蚀 7 4万t,年获利 70 2万元。主要做法是 :搞好规划 ,落实专人 ,注重开发性治理 ,有关部门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一期项目经过 8年实施 ,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监测资料表明 :项目区治理程度由 2 1 5 %提高到 5 9 6 % ,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 1 5 8%提高到 40 8% ,每年可拦泥保土 5 5 6 6万t ,新增蓄水能力达到 2 5 5 3万m3;年人均纯收入由 30 2元提高到 1 2 99 5元 ,贫困人口由 40 %下降为 1 81 % ;适龄儿童入学率由 80 %提高到 90 77% ,文盲率由 2 1 6 %下降到 7 73% ,群众的水保意识明显增强。介绍了其基本运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永春县针对山区山地资源多、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低,农村经济发展慢的实际问题,多年来探索实践出一条治理水土流失与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成功路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1985年440km2减少为247km2,治理区土壤侵蚀模数由3 103.78t/km2.a减少为545.86t/km2.a,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由治理前的52.3%提高到67.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65元提高到4 543元,农村呈现出山绿水清农民富的优美景象。全县已治理小流域35条,其中有狮峰、吾江、岵山、湖洋4条小流域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授予“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  相似文献   

15.
世行贷款昕水河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建设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行贷款昕水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自 1994年正式启动以来 ,共完成投资 180 3 9 5 7万元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3 2 63 9 94hm2 。通过 8年的建设 ,项目区年人均社会总产值由 64 6元上升到 3 884 4元 ,增长 5倍 ;年人均纯收入由 3 91 6元上升到 12 43 81元 ,增长 2 2倍 ;土地利用率由 5 1%提高到 5 6 6%,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项目区植被覆盖率由 3 0 6%提高到 3 7 7%,治理度达到 46 1%。  相似文献   

16.
铁瓦河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河南省淅川县铁瓦河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期为 3a(1994— 1996年 ) ,总投资 2 .62× 10 6元 ,已完成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2 .5 1km2 。治理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 91% ,土地利用率由 32 %提高到 91% ,植被覆盖度由 2 2 .9%提高到 82 .5 % ,土地生产力由 175 0元 /hm2 增加到 375 0元 /hm2 ,人均收入由 680元增加到 1710元 ,已显示出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 促进赣榆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赣榆县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开展治理的 5 0条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 92 5 %。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建立了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和高标准农业生产体系 ,培植了茶叶、商品粮、畜牧生产等 6大商品生产基地 ,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岭县属于珠江上游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区域内石漠化程度高,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3—2013年,关岭县先后实施了"珠治"试点工程、"珠治"重点工程、中央预算内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等,10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效地改善了山区的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岩溶地区工程性缺水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山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项目区农民每年每户平均可增加经济收入2万元。在治理思路和方法上也取得了突破,为今后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为喀斯特地区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9.
1993~2004年,瑞金市开展了31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 112.9 hm2,投入资金11 726.78万元。在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瑞金市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服务全市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实施兴果富民、“山上再造”、兴建基地、生态旅游等开发性治理工程,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市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砖阳河流域下治阶地上治山治理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砖阳河流域属典型的黄土阶地与石质山区过渡地带 ,水土流失严重 ,各业比例失调 ,经济效益低下。 1997年被列入“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后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把基本农田建设作为流域治理的突破口、切入点 ,下治阶地上治山 ,以建促退 ,并在保证群众口粮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林 ,调整种植结构 ,发展多种经济 ,重点建设“粮食、林草、制种、蔬菜、烟草”五大基地 ,取得了良好效果 ,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年土壤侵蚀模数由 440 0t/km2 降至 30 0t/km2 ,区域特色经济得到较好发展 ,年人均纯收入由 785元增至 12 5 4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