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2016年度在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试验基地对本院新选育的大麦新品系的丰产性、生育期、抗病性、抗逆性以及适应性等综合性状与利用价值进行鉴定和筛选。结果显示:这11个品系的产量较对照S500显著增产(P0.05),增幅在10.18%~33.55%之间,其中10个品系较对照呈极显著增产(P0.01),增幅在13.04%以上,且1014DM7-9-5-7、1014DM7-9-1-4、101DM8-26-6-3、106DM12-24-1-14、1226DM15-8、1203DM2-5这6个品系的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鉴定从种质资源中筛选的高蛋白大麦材料的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进行了大麦品种比较试验,参试的5个高蛋白材料中,青永1325、j-51和京新3号与对照甘啤4号产量差异不显著,抗逆性较好、生育期适中,具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顺昌县水稻甬优系列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引进4个甬优系列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对其农艺性状、抗病性、生育期、产量和米饭口感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5号丰产性好、生育期适宜、抗性较好、米饭口感较好,适宜顺昌县作中稻品种种植,其次是甬优9号。  相似文献   

4.
不同大麦品种(系)在豫南地区的性状表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驻99024、驻20057-9、驻大麦7号、驻大麦3号、驻大麦5号、驻3-257及驻大麦4号等7个大麦品种(系)在豫南地区的性状表现研究,综合分析表明:参试品种(系)中,两个多棱饲料大麦驻大麦4号及驻3-257和二棱啤酒大麦品种驻大麦3号、驻大麦5号、驻大麦7号及驻20057-9这六个品种(系),适应性强,丰产性好,均可在豫南地区栽培种植,其中以驻大麦4号及驻大麦3号抗性最好,而驻99024适应性抗逆性稍差。  相似文献   

5.
晋西南山区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适应晋西南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中不同区域、不同种植模式对种薯的不同要求,2010年对引进的12个马铃薯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丰产性、抗病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了中熟品种中薯9号,早熟品种费乌瑞它、中薯5号3个优良品种在该区域推广。  相似文献   

6.
德化县脱毒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选择适宜我县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对7个脱毒马铃薯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采用当地常规栽培,了解各个品种在本地区的表现,从植株的性状、生育期、抗病性、丰产性、商品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春薯4号、春薯3号、春薯5号、泉引1号4个优良品种在我县推广。  相似文献   

7.
莆大麦 8号是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继育成多个主栽品种之后的又一个新的大麦优良品种。该品种采用“戈贝纳×植3 ”杂交育成 ,1 996~ 1 998年参加本所大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1 998~ 2 0 0 0年参加全省大麦品种区域性试验 ,并陆续在全省大麦主要产区进行试种和生产示范。与以往的莆大麦系列品种相比 ,莆大麦 8号产量更高 ,品质更优 ,抗逆性更强 ,综合表现更为优异 ,是一个很有应用前景的饲料大麦新品种。1 优异性状表现1 1 产量表现莆大麦 8号新品种具有较高的丰产性 ,根据多年的试验鉴定和示范测产 ,一般单产(每公顷产量 ,下同 )在 4 875…  相似文献   

8.
引进29个中稻新品种,采取随机排列的方法在中低产田种植进行对比筛选试验,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生育期、产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农两优3135、中浙优634、花2优3301、两优676、泰丰优3301、两优456、竹丰优3446、两优616等8个品种适应性、丰产性和抗病性较好,较适宜在福建省明溪县中低产田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9.
花培大麦新品种"花30"于2001~2003年参加了安徽省的品比及生产试验.品比结果表明:"花-30"比对照品种"苏引一号"增产23.5%,对白粉病、锈病、蚜虫的抗性明显优于对照品种.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花30"在抗寒性、抗病性、丰产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品种"西引二号".  相似文献   

10.
本所自70年代开始进行大麦新品种选育,曾育成莆大麦4号、莆大麦5号、莆大麦6号等系列高产、优质、抗病的大麦优良品种,其中莆大麦4号、莆大麦5号品种,相继成为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本省大麦当家品种,为本省提供二次较大面积的品种更新和促进大麦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针对本省畜牧业发展和饲料粮缺口问题,提出以高产优质为育种主攻方向,选育出丰产优质抗病的饲料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编号895067)。该品种系用植3/85-10杂交育成,1994年进入鉴定圃,后提升到品比和省区试,均表现丰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现在全省已…  相似文献   

11.
花培大麦新品种“花30”于2001~2003年参加了安徽省的品比及生产试验。品比结果表明:“花-30”比对照品种“苏引一号”增产23.5%,对白粉病、锈病、蚜虫的抗性明显优于对照品种。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花30”在抗寒性、抗病性、丰产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品种“西引二号”。  相似文献   

12.
啤饲大麦新品种(系)比较试验有11个参试品种,以YS500为对照种,从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等性状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其中7个参试品种的产量比对照高,从综合性状和产量上分析,PS11-11、PS11-10、PS11-4、PS11-7较适合保山种植。  相似文献   

13.
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引进的9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适应性、抗病性、丰产性、商品性等综合农艺性状的比较试验,选择适宜武山县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天薯10号、11号较当地多年种植的主栽品种陇薯3号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抗旱性和丰产性,可考虑作为武山县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晋薯16号、陇薯8号、3号可适当推广种植;紫花白为中早熟品种,抗旱性差,可在川区进行地膜栽培试验;02175-200抗旱性较差,产量低,不适宜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对鄂大麦507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抗病性等进行了综合评价,概述了其生产应用现状及存在的关键问题,为继续发掘该品种潜力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选育丰产、抗倒、抗病、适宜当地种植的大麦新品种是大麦种植示范和推广的先决条件。本试验选用来源于浙江省3家育种单位的7个大麦新品种,在8个县(市)进行产量和适应性试验,同时对参试品种进行赤霉病和条纹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浙11-056产量位居第一,比对照花30增产7.0%,在所有试验点均表现增产,其整齐度好、抗倒伏、抗赤霉病和条纹病。因此,浙11-056可在浙江省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6.
啤用大麦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2003年对从中国农科院品资所、西安市农科所、河北农业大学等单位引入的51份冬性大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期望筛选出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啤用大麦品种。结果表明:驻9217、邯96-58等5个品种对当地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且综合性状优异;W-03、驻9217、西安2007的品质达国优标准,且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可直接进行生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7.
对江苏省8个新育成的大麦新品种(系)进行田间比较试验,鉴定新育成的大麦新品种(系)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商品性。结果显示:8个品种的产量变幅384.17~547.00kg,CK单二位居第8位。比单二增产的品种有7个,扬农啤5号、扬农啤7号、扬农啤8号、盐99085、盐99175比单二增产极显著,扬农啤9号、盐01215比单二增产不显著。港啤一号比单二产量低,减产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大豆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明 《作物研究》2012,26(3):224-225
为筛选出优质高产的大豆新品种供当地栽培推广,对引自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等单位的8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经对比试验和观察,筛选出单株性状和各项生理指标表现突出,丰产性、抗病性、商品性优势明显的楚引2号、楚引3号和中品661三个品种供生产运用.  相似文献   

19.
江苏徐淮地区马铃薯品种种植结构单一,品种退化严重,导致病害加剧、产量及品质下降,严重制约了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引进并筛选适宜当地栽种的高产、优质、抗病马铃薯新品种迫在眉睫.对新选育的4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连续2年的比较试验,以'中薯3号'为对照,对参试品种(系)生育期、植株性状、丰产性和抗病性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  相似文献   

20.
以苏粳9号、南粳46、中嘉8号等12个品种为研究材料,进行多点试验,以筛选适合邵阳区域及相同生态类型地区种植的常规粳稻品种。试验结果表明,苏粳9号、南粳46、中嘉8号等3个品种丰产性好,米质优,生育期适中,可在邵阳作一季稻或双季晚稻适度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