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以济麦22、博优235、宽城15(已包衣)为材料,探讨了不同剂量的70%吡虫啉拌种剂(福蝶)包衣对小麦发芽的影响,不同剂量浸种对水稻发芽率的影响,不同包衣量及堆闷时间对玉米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衣小麦时,适合的包衣量为2~4 g/500 g种子,最大剂量不超过4 g/500 g种子。使用吡虫啉70%可湿性粉剂浸种水稻种子时,推荐使用剂量为6~8 g/kg种子,浸种用水量为2 kg水浸种1 kg水稻种子。适宜玉米包衣剂量应控制在3~5 g/500 g,堆闷时间应在6 h以内。  相似文献   

2.
采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室内测定发芽率、盆钵旱育秧对秧苗生长的影响以及秧田期防治稻蓟马的效果。结果表明,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淮稻5号、扬籼优22和大华香糯3个水稻品种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后包衣,100 kg种子有效用量70~560 g,药后4 d和5 d对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和钵栽水稻秧苗的出苗率没有明显影响,药后15 d秧苗的株高和鲜质量与空白对照没有明显差异。当100 kg种子有效用量提高至840 g时,药后4 d 3个水稻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分别比空白对照处理的发芽率降低了6.21%、4.32%和2.46%,出苗率分别降低了5.30%、5.92%和5.29%。100 kg种子有效用量为70~560 g时,秧田期对稻蓟马的控制效果在91.20%~99.33%之间,保苗效果在95%以上,持效期20 d以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70%噻虫嗪WS不同处理方式对水稻的壮苗效果及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以期获得该药剂对水稻种子的最佳处理剂量和处理方法,为水稻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70%噻虫嗪WS:水稻种子按照20 g:100kg、40 g:100 kg和80 g:100 kg分别采用先包衣后浸种和先浸种后包衣的处理方式,以空白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方式水稻种子发芽率、稻根长、叶片宽度、根数及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70%噻虫嗪WS按照药剂/种子为40 g/100kg,采用先包衣后浸种处理方式的综合效果最佳,处理后4d室内发芽率稳定为96.00%,30 d平均根长为4.93 cm,40 d水稻1~5叶位叶片宽度明显较对照宽,45 d的平均根数为54.0条,处理后15、30、45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高于96.00%.[结论]采用70%噻虫嗪WS按照药剂/种子为40 g/100 kg先包衣后浸种的处理方式对水稻秧苗及稻飞虱的综合效果最好,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30%吡蚜酮悬浮种衣剂不同剂量包衣对水稻种子出苗率、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对稻飞虱的防控效果,为水稻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30%吡蚜酮悬浮种衣剂3个剂量处理(300、500、700g/100kg种子)、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推荐剂量(420g/100 kg种子)及空白对照处理,水稻种子经浸种催芽露白后包衣,室内25℃光照培养箱观察种子出苗率,大田观察稻苗株高及对稻飞虱的防控效果.[结果]30%吡蚜酮悬浮种衣剂在高剂量(700g/100kg种子)下包衣对水稻种子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播后9d出苗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下同);但对水稻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随药剂使用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其药后10、17、24 d稻苗株高分别比空白对照高1.23~4.82、1.28~5.26和0.97~6.09 cm.30%吡蚜酮悬浮种衣剂对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其对稻飞虱的防效与使用剂量呈正比,并随药后时间的长短而变化,其药后24、31、38、45、52和59 d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达88.40%~97.35%、87.66%~96.75%、81.10%~92.17%、75.74%~88.06%、69.63%~86.07%和35.38%~64.45%,3个剂量处理间防效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30%吡蚜酮悬浮种衣剂对水稻安全,田间防控稻飞虱可达52 d左右,可在水稻直播田推广使用,推荐制剂包衣量为500~700 g/1 00 kg种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70%噻虫嗪WS不同处理方式对水稻的壮苗效果及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以期获得该药剂对水稻种子的最佳处理剂量和处理方法,为水稻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70%噻虫嗪WS:水稻种子按照20 g:100kg、40 g:100 kg和80 g:100 kg分别采用先包衣后浸种和先浸种后包衣的处理方式,以空白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方式水稻种子发芽率、稻根长、叶片宽度、根数及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70%噻虫嗪WS按照药剂/种子为40 g/100kg,采用先包衣后浸种处理方式的综合效果最佳,处理后4d室内发芽率稳定为96.00%,30 d平均根长为4.93 cm,40 d水稻1~5叶位叶片宽度明显较对照宽,45 d的平均根数为54.0条,处理后15、30、45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高于96.00%.[结论]采用70%噻虫嗪WS按照药剂/种子为40 g/100 kg先包衣后浸种的处理方式对水稻秧苗及稻飞虱的综合效果最好,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剂量处理下,600 g/L吡虫啉与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种子对小麦的生长、蚜虫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8个不同处理的药剂组合,以吡虫啉与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安全可靠、效果明显为判断标准,找出最佳播种方案。结果表明:600 g/L吡虫啉与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混合后对麦种包衣是安全的,对蚜虫防治效果明显,且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吡虫啉与戊唑醇混合包衣后,可适当降低播种量,由25 kg/亩降低为17.50 kg/亩。600 g/L吡虫啉与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在制剂用量为(200+50)mL/100kg条件下,处理区小麦产量可达421.78 kg/亩,高于其他处理及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7.
不同贮藏温度及时间对包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规库存条件下,以玉米、小麦种子及植保型种衣剂为材料,研究了种子包衣后,不同贮藏温度及贮藏时间对其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50药种比包衣后的种子贮存3个月,包衣对种子发芽率无明显影响。包衣后的玉米种子贮存6个月,发芽率比对照降低4个百分点,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包衣后的玉米、小麦种子贮存12个月,发芽率比对照下降5个和6个百分点,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进而提出种子包衣的最佳时间为播种前3个月以内;包衣种子贮藏时间不应超过一个种植年度。  相似文献   

8.
为弄清新一代烟碱类广谱型低毒杀虫拌种剂在糯玉米种子包衣上的最适用量,采用室内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70%锐胜种衣剂包衣对糯玉米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70%锐胜1g/kg包衣可显著提高糯玉米种子的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1.5g/kg包衣较明显地增加玉米根系重量及根数量,根干、鲜重分别比对照增加0.19g和0.30g。建议,生产上使用的包衣剂量为1.0~1.5g/kg。  相似文献   

9.
吡虫啉拌种防治北方玉米蚜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种不同含量、不同剂型药剂对北方玉米田玉米蚜虫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其中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不同施用剂量5、6、7g/kg.种子处理下,防效分别为57.87%、77.22%、79.68%;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7 g/kg.种子)2年的平均防效为75.24%。  相似文献   

10.
赤霉素对藏茵陈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赤霉素浓度与浸种时间对藏茵陈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方法]以清水处理为对照,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10、20、100、200、500、1 000、1 500和2 000 mg/kg)对藏茵陈种子进行24 h浸种处理。在种子处理的基础上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赤霉素浓度与浸种时间对藏茵陈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赤霉素浓度为1 000~2 000 mg/kg时可明显促进藏茵陈种子萌发,其浓度为1 500mg/kg时藏茵陈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分别达到46.7%和23.0%。和浸种时间相比,赤霉素浓度是影响藏茵陈种子萌发及种子活力的主要因素。对藏茵陈种子处理的优化综合农艺措施为赤霉素浓度1 068~1 532 mg/kg、浸种时间17~22 h。[结论]当赤霉素浓度为1 068~1 532 mg/kg、浸种时间为17~22 h时,可明显促进藏茵陈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1.
吡虫啉拌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纸床和土床2种方法,研究吡虫啉不同剂型、不同用量拌种对小麦发芽、出苗及麦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纸床法,每千克麦种用吡虫啉70%湿拌剂有效成分0.5~1.5g、高巧60%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0.5~1.5g拌种,对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无明显影响,用吡虫啉70%湿拌剂有效成分2.0g、高巧60%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2.0g拌种,发芽势、发芽率显著低于不拌种处理;采用土床法,每千克麦种用吡虫啉70%湿拌剂有效成分1.0~4.0g、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0~2.0g拌种,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与不拌种处理无显著差异,苗高显著高于不拌种处理。试验还发现,吡虫啉、高巧拌种用量不超过2.0g,播种后前4d对小麦种子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出苗数和苗高均低于不拌种处理,4d后,拌种处理的小麦种子发芽率与不拌种处理无差异,且拌种处理的小麦苗高而壮,叶宽而深绿,根系发达,显著优于不拌种处理,其后随着用药量的倍增种子的发芽率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2.
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玉米蚜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科大创业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适宜的种子包衣用量70~210 g/100 kg种子(有效成分),折制剂量200~600 mL/100 kg种子,不影响种子出苗率,一直到抽雄扬花期仍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隆杂棉1号为材料进行棉花包衣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沙子含水量、浸种时间及温度对棉花包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包衣种子在30℃条件下,采取干籽(不浸种)播种,苗床沙子含水量为100 mL/kg,发芽率较高,达到85.5%,建议在棉花育苗时采用此标准。棉花大田种植时,宜于冷尾暖头时节在大棚或小拱棚内育苗。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3%苯醚甲环唑FS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对不同剂量3%苯醚甲环唑FS防治小麦全蚀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使用3%苯醚甲环唑FS防治小麦全蚀病,使用剂量为600g/100kg种子时,对小麦全蚀病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防效达到76.81%。因此,生产中推荐该药剂的使用剂量为500~600g/100kg种子。  相似文献   

15.
沼液浸种对小麦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沼液浸种小麦种子,对小麦生育特性及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腐熟较好的发酵时间长的沼气100%原液浸种处理小麦种子较对照发芽率提高13%个百分点,种子出苗提前3d,叶色深绿,叶长增加1.70cm,叶宽增加0.09cm,幼苗干重增加0.71g,成熟期缩短2d,小麦产量增加25.3kg/亩.增产率为9.20%.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头孢菌素C药渣厌氧发酵产生的大量沼液资源化利用问题,以玉米、小麦种子为供试材料,分别采用不同稀释浓度的沼液进行处理,通过浸种和直接催芽试验,确定沼液对玉米和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沼液浸种和催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玉米、小麦的萌发,其中,沼液浸种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比沼液直接催芽更明显,沼液稀释50倍浸种玉米,稀释100倍浸种小麦综合效果最佳。最适浓度沼液浸种玉米的发芽率、平均湿质量、芽长、根长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0.11%、22.53%、26.18%、14.44%;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平均湿质量、芽长、根长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38%、21.99%、5.82%、7.49%。  相似文献   

17.
<正>1种子准备与处理1.1种子选择选用11片叶品种龙粳31。种子准备量要高于理论用量的10%,可按80kg/公顷准备。1.2种子包衣与浸种种子包衣:每100kg种子用亮盾(62.5%∶25%咯菌腈+37.5%精甲霜灵)150~200m L,兑水1~1.5L,均匀拌种。浸种:做好包衣的种子可直接浸种,浸种时水层应高于种子20cm左右,液温保持10℃左右。最好用尼龙纱网袋,装成宽  相似文献   

18.
化学试剂对翅荚决明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化学试剂对翅荚决明(SennaalataL.)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用4种不同浓度的化学试剂(KNO3、GA3、KMnO4和NaOH)分别处理种子。结果表明:0.5~4.0g/LKMnO4和0.05~0.4g/LGA3浸种显著促进种子萌发,加快幼苗生长速度,其中以0.1g/LGA3和4g/LKMnO4浸种24h效果最佳,是解除翅荚决明种子休眠、促进幼苗生长的有效措施;1~8g/LKNO3浸种显著促进了种子萌发,但对幼苗生长影响不明显;而5~40g/LNaOH浸种明显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且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9.
1小麦地下害虫辛硫磷:3%颗粒剂4kg在小麦播种时沟施。50%的辛硫磷乳剂75-100ml,兑水2.5kg,拌小麦种子50kg,堆闷一夜播种。50%辛硫磷乳油400-500g/666.7m2,加土20-25kg拌成毒土,翻地前均匀撒于地面,  相似文献   

20.
一、品种选择北疆冬小麦栽培多选择抗寒、抗病性强、抗倒伏的优质高产品种。如:新冬17号、新冬18号、新冬22号、新冬23号、石冬8号等。二、种子处理播前精选种子,选择光照好的天气晒种1~2天,以提高发芽率,种子晒好后用小麦专用种衣剂包衣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及土传、种传病害。放在背阴处堆闷4~6小时即可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