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盖提垦区棉花后期早衰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涛 《中国棉花》2008,35(8):26-27
根据四十五团农业工作者的大量调查和对周边团场的了解,近几年来,棉花早衰已成为生产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减产幅度达到15%~20%,甚至高达30%.早衰不仅减产严重,并且导致种子和纤维品质全面下降.另外,随着杂交棉的推广种植,早衰现象亦更为明显,面积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可见,棉花早衰已成为制约本团棉花产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技术障碍,必须及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打破传统土壤耕作方式 促使棉花生产再上新台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志雄 《中国棉花》2008,35(7):42-43
2000年以前,农一师十三团棉花生产由于受传统、常规农业技术的束缚,单产在4500~5250 kg·hm-2徘徊不前.2000年以后,本团在棉花生产上将精准农业技术逐步应用到棉花生产上,特别是2003年有压滴灌技术的应用,棉花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单产达到6000 kg·hm-2.  相似文献   

3.
任志雄 《中国棉花》2007,34(8):41-42
有压滴灌作为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2000年在新疆农一师开始使用,全师已推行棉花滴灌10万多hm2,十三团已推行棉花滴灌0.67万hm2,占全团棉花面积的98%.但是,由于现有的有压滴灌系统均采用人工控制球阀进行灌溉,常因人为延长灌溉时间、打乱轮灌秩序造成轮灌周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最终造成棉花滴灌系统运行不正常,棉田因灌水不均匀而整体减产.2006年,本团推广应用智能化滴灌控制系统1470 hm2,比有压滴灌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33%菜草通EC(乳油)除草剂示范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涛  黄永忠 《中国棉花》2008,35(1):15-15
除草剂氟乐灵在四十五团已使用了20余年,不仅杂草抗药性明显上升,杂草逐年严重,而且氟乐灵在土壤中积累也逐年显现,造成棉苗期根部畸形肿大,生长缓慢。因抗病性大大减弱,常导致多年重茬棉花苗期死亡率偏高。为此四十五团2006年大面积更换了33%施田补除草剂,虽然防除杂草效果很好,对棉苗根部影响也很小,但因价格高、用量大,成本大幅度提高。为了降低植棉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006年又进行了33%菜草通(国产)与33%施田补(进口)的对比示范试验,结果如下:1基本情况示范在本团11、13、14、19、20、21连进行,总计面积66.7hm2。要求各点选择历年杂草较…  相似文献   

5.
棉花枯黄萎病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发华 《中国棉花》2006,33(4):31-32
棉花枯、黄萎病属于半知菌类,主要侵染棉株的维管束,使棉花维管束变成灰色,重则变成深褐色,导致棉花输导组织受阻,使棉花叶片变黄、枯萎,蕾铃脱落,造成棉花死亡,大面积减产。本团现有耕地面积4733hm2,属于老棉区,大部分棉田连作10~15年,最长的超过20年。据团生产科近3年对棉田枯、黄萎病发生情况普查统计,全团11个生产连队,317个条田。2003年,发病条田89个,发病面积126.7hm2,占棉田总面积的2.67%;2004年,发病条田103个,发病面积143.8hm2,占棉田总面积3.03%;2005年发病条田175个,发病面积733.33hm2,占棉田总面积15.49%。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唐敏  孙涛 《中国棉花》2006,33(5):25-26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近几年来,新疆兵团农一师棉田黄萎病面积日趋扩大,已成为本师棉花持续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 1 发生状况 1.1 分布情况。2000年以前棉花黄萎病主要集中在农一师三团,之后,农一师五团、七团、十五一团、  相似文献   

7.
棉花膜下滴灌生产优势及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2 0 0 0年 30团开始示范推广膜下滴灌新技术 ,目前已累计推广 2 0 0 0公顷 ,通过科学管理 ,节水一般在 40 %左右 ,增产 2 0 %,尤其在中低产田上增产幅度更大 ,一般在 30 %以上 ,并且出现了大面积公顷产皮棉 2 2 5 0 kg以上的条田。生产实践表明 ,膜下滴灌技术具有节水、节肥、节省劳力、改良土壤、节约用地、增产增效等诸多生产优势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经过 4年的探索和实践 ,该项技术在本团已逐渐成熟 ,并被广大农户接受。1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优势1.1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水资源 ,缓和了农业用水紧张的矛盾30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孔雀…  相似文献   

8.
王建强 《中国棉花》2001,28(1):41-41
新疆兵团农一师三团 1 996年被确定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棉花高产生理机制研究基地后 ,全团上下以此为新的起点 ,加快实施“科教兴棉”战略 ,有力地推动了全团的棉花生产。三团地处塔里木盆地 ,光热资源丰富 ,土壤宜耕性能好 ,有着种植棉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在 80年代 ,全团棉花单产每公顷仅徘徊在750~ 90 0 kg之间 ,究其原因 ,主要是科技对棉花生产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从而影响了棉花产量。这几年该团的皮棉单产每公顷突破2 1 0 0 kg,每年以 1 0 %的速度递增 ,连续多年在新疆和全国棉花单产中夺冠 ,并且全团人均纯收入超…  相似文献   

9.
曾连续多年夺得全国棉花单产桂冠的新疆兵团农一师三团 ,今年种植的 7333公顷棉花公顷皮棉产量达 2 1 0 0公斤 ,再次创造了棉花大面积高产的奇迹。新疆三团棉花产量每公顷突破2100公斤@王建强$农一师三团宣传科!843011 @吴应春$农一师三团宣传科!843011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为解决农业生产发展与有限的水资源之间的矛盾,保障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近几年来开始大力推广农业生产节水灌溉技术,目前本团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膜下加压滴  相似文献   

11.
影响库尔勒市棉花生产稳定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新疆棉区是全国最大的优质棉、商品棉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库尔勒市位于南疆腹地,具有充足的光热资源,作为新疆重要的产棉区之一,植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0%以上,棉花生产已成为不可替代的经济产物和重要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来,受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气候多变等因素的影响,棉花生产规模有所缩减。1影响棉花生产稳定发展的原因1.1政策因素1.1.1棉花价格的影响。2006—2013年棉花种植面  相似文献   

12.
苏北沿海棉花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日明 《中国棉花》2012,39(10):4-7
 介绍了苏北沿海棉花生产现状,指出棉花生产能力下降、纺织用棉供给减少已影响盐城棉花生产稳定和棉纺工作发展;分析了转变苏北沿海棉花发展方式的主要思路,提出转变棉花发展方式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疆兵团一四七团属次宜棉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大陆性干旱气候,为荒漠绿洲生态农业.与全国其它产棉区相比,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水源稳定,为棉花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然资源;但是土壤盐碱重,无霜期较短,春季低温风大多雨,秋季气温迅速下降,对棉花生产十分不利. 1"十一五"棉花生产回顾 1.1棉花生产对比分析."十一五"期间,一四七团棉花生产有了较大发展,植棉面积、棉花单产、总产明显提高,总体形势良好(表1).其中2010年春季降水量仅为99.8 mm,播种期比历年推迟15d左右,但子棉总产量达51300 t,创造了一四七团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14.
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对棉花生产的重视,我县的棉花生产,面积由小到大,单产由低到高有所发展,1982年植棉面积已由建国初期129亩扩大到3万亩,按实收面积计算,平均单产由17斤,提高到68斤。棉花生产已成为武宁发展农业经济,棉农由穷变富的一项主要经济作物。但皮棉单产近十多年来却一直在50斤上下徘徊,总产没有突破过2万担,是全省和和全市的一个棉花低产县。我县位于江西西北部,地处赣北棉区,修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沿河两岸有连片冲积洲地,北部有大面积红壤丘陵坡地,这些丰富的土地资沅,适宜种植和发展棉花生  相似文献   

15.
河南鹤壁市棉花生产成就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秀华 《中国棉花》2012,39(4):42-43
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鹤壁市棉花栽培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促进棉花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技术成就、正视存在问题、明确发展对策对促进棉花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棉花栽培技术的发展及成就  相似文献   

16.
权建朝 《中国棉花》2006,33(12):37-38
十五团地处塔里木河上游南岸的冲积平原,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干旱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风沙较多、空气干燥、无霜期长,适宜棉花等大部分作物生长。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以来,棉花成为农牧团场不可替代的经济支柱。作为老植棉区,虽然在棉花生产上积累了不少丰富的经验,但由于长年连作,许多问题逐渐凸现,制约了棉花产量水平的提高。如何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是老棉区目前乃至今后探寻的发展方向,本文就此谈几点个人看法。1目前棉花生产状况及存在问题1.1常年连作。全团种植棉花在…  相似文献   

17.
苏沿海棉花无土育苗栽培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射阳县是全国重点产棉县之一。应用20多年的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及其配套栽培技术为射阳县棉花增产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繁重的棉花营养钵育苗已成了影响棉花发展的瓶颈。通过调查考察棉花无土育苗、移栽的轻简栽培技术,十分符合棉花生产发展方向。对此,作者对该项技术进行了认真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毛新萍 《中国棉花》2006,33(1):33-34
2000年124团开始引进棉花膜下滴灌技术,2003年大面积推广,到2005年全团棉花膜下滴灌面积已达到2900hm2,绝大部分滴灌田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但也有少部分滴灌棉花产量一直不理想,没有很好掌握棉花滴灌高产栽培技术,尤其是水肥化控等主要技术,使滴灌田管理等同于常规田的管理。滴灌作为一项投资大,技术含量高的灌溉技术,必须和作物栽培技术配套才能发挥其效益。1标肥投放、配比与滴灌棉田需肥规律相适应1.1施足标肥。124团一些耕地已种植棉花30多年,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在没有厩肥、渣油投放的情况下,每公顷总标肥投放不能低于2100个,其中磷肥…  相似文献   

19.
奎屯垦区是新疆特早熟棉区的宜棉区 ,也是我国优质商品棉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五”期间垦区的植棉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棉花已成为垦区最大的经济支柱型产业。但是近几年我国棉花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新情况 ,棉价下调 ,质量要求更加严格 ,给垦区的棉花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垦区棉花生产在国家提出的适应市场、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思想指导下 ,走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农业生产全面进入市场经济 ,垦区的棉花生产遇到的新问题主要有 :( 1 )棉花市场供过于求 ,价格下…  相似文献   

20.
新疆机械化采棉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西北 《江西棉花》2009,31(3):22-23
新疆是我国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新疆棉花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缺口日益加大,单纯依靠人工采收来解决棉花收获问题,无论从人员的组织上还是经济角度考虑都是不可行的。目前美国、澳洲、南美棉区等世界主要产棉国,棉花机械收获面积已达到100%。棉花机械化收获技术和装备在这些国家已成为常规技术和设施,在生产中运用已超过60余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