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应用数统计方法对构成板栗产量的主要性状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结果母枝粗度、结果枝数量和平均每结果结苞数是构成板栗产量的重要因子,为板栗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板栗总苞在树冠中分布规律和结果母枝不同部位芽抽生结果枝能力的研究提出:板栗的总苞集中分布在树冠表面0~50cm的冠层内,存在着严重的结果表面化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内光照严重不足,结果母枝中部无芽和随着芽位的增加芽抽生结果枝能力逐渐减弱,改善树冠内膛光照条件和培养粗壮的结果母枝是板栗修剪的主要任务,在板栗修剪中的不宜采用短截的修剪方法。  相似文献   

3.
关于板栗几个生物学特性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研究,板栗的4个品种之间,在树体发育、结果母枝发育、结果枝抽生能力、叶片及花序的生长发育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调查分析所得结果可作为栗园经营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板栗修剪时不同结果母枝留量对产量、抽生结果技量、空蓬率、出实率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板栗进行修剪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且能为第2年高产打下基础;板栗修剪时以每平方米树冠投影响面积留11-14个结果母枝为最佳母枝留量,可增产47.4%,使抽生结果母枝量增加83%。  相似文献   

5.
以3年生"香玲"核桃幼树为材料,调查分析了结果母枝与结果枝间的性状相关性。结果表明,3年生"香玲"核桃幼树结果母枝长度集中在20.1~60.0cm,母枝粗度集中在10.1~25.0mm;结果枝长度集中在5.1~45.0cm,结果枝粗度集中在5.0~11.0mm;结果母枝长度和粗度与其抽生的结果枝个数、结果枝长、结果枝粗、坐果数及复叶数等5个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结果母枝是构成产量的重要因素,其生长发育的好坏,决定了结果枝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疏芽、疏雄花、环剥倒贴皮等技术措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疏芽树比不疏芽的平均每一结果母枝抽生结果枝多0.6条,每一结果枝平均混合花序增加18.1%,每一混合花序上雌花簇增加8.6%;疏雄花比不疏雄花每667?平均产量提高27.4%;环剥倒贴皮比对照第2年每一结果母枝抽生结果枝多33.0%,每一结果母枝产量提高40.0%。  相似文献   

7.
2002年在福建惠安,通过调查余甘子的兰丰、粉甘、六月白、秋白、扁甘、山甘6个品种树体结构组成,结果母枝和结果枝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0年生时余甘子结果枝主要集中分布在1~4年生结果母枝上;在垂直方向上,有效结果母枝主要集中在树冠上部和中部距地面100~200 cm处,层内有效结果母枝数占81.9%;在水平方向上,距主干0~150 cm处是有效结果母枝集中分布区,其有效结果母枝数占88.8%;从1~5年生单位母枝长(cm)的结果枝数来看,最多的是扁甘,平均达1.884个.研究认为,余甘子在30 a之前结果母枝分布比较合理;按合理的树体结构,余甘子造林时的初值密度750~900株·hm-2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两年的调查与研究,证明板栗结果母枝的粗度与结实力呈明显的直线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673,而母枝长度对产量影响极小;结果母枝之顶茅和次顶芽所抽生的结果枝及其上着生的栗棚数,分别占总果枝和总结实量的79.89%与84.74%,是构成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明显的表面结果现象,其树冠外缘0~100cm 处的栗棚数,占全株的96.30~98.93%;板栗一年有两次落花落果高峰,其中以前次较严重;枯枝量远较其他果树多,枯枝由冠外向内膛有逐渐变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文冠果的结果习性,对其修剪提供理论依据,对文冠果结果母枝的长度、顶端直径、基部直径进行了测定,并统计了结果母枝上的枝条数、结果枝数、结果枝的长度,顶端直径、基部直径、可孕花数、不孕花数、坐果数、单果重、果径、结实量、种子重,进而对文冠果母枝主要性状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结果量与母枝相关性最大的性状因子是结果枝数,相关系数达到0.567,说明文冠果母枝上的结果枝数与结果量关系密切。与结果枝相关性较大的性状因子是可孕花数、结果枝顶端直径和基部直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23、0.669、0.534,表明文冠果壮枝结果。通过研究产量和结果枝、结果母枝直径之间的关系表明,顶端直径达到4 mm以上、基部直径达到5 mm以上的结果枝;顶端直径达到7 mm以上、基部直径达到9 mm以的结果母枝才能有效的坐果,这对制定合理的整形修剪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用逐步回归和方差分析方法,对二次结实板栗产量形成与其枝生长发育理化特性的相关性作了分析,表明结果枝数量,雌花数量和枝条磷含量与结果母枝度呈正相关,而结果母枝粗度与氮含量成负相关,结果母枝磷含量除与氮含量呈负相关外,与结果枝数量及形成的雌花数量则呈正相关,同时就二次结实板栗二次生长发育,结实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证实其二次生长结实关系为负相关,即二次结实板栗不仅在二次生长上存在相互制约的负相关,而且在着花结实上也存在相互制约的负相关 。  相似文献   

11.
用 BR、GA3 、PP3 3 3 、KH2 PO4 、H3 BO3 共 5种化学调节物质进行了叶面喷布试验 ,观察它们在板栗开花结果上的效应。结果表明 ,不同药剂、浓度及药剂组合对板栗母枝平均结果枝数、长度、每结果枝雌花序数 ,母枝平均雄花枝数 ,单果质量 ,三果率和空苞率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综合考虑化学调节物质在提高板栗雌花量和果实产量 ,以及降低空苞率上的试验效果 ,最佳的化学处理为 BR0 .0 1mg· L-1 PP3 3 3 1g· L-1 KH2 PO4 7.5g· L-1 H3 BO3 5.0 g· L-1,可使板栗结果枝数目平均由 1.2个增加至 2 .833个 ,结果枝平均雌花数由 1.56 7个增加到 1.8个 ,平均空苞率由 30 .70 %降至 9.0 3%  相似文献   

12.
增加结果母枝粗度、减少生理落果、改善内腔光照条件、适当控制树冠体积、提高栗棚内的栗果数与栗果重、缩短由小年到大年的时间,以及适时防治病虫害是板栗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出了实现各途径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寻能促进云南三台核桃中幼树生长结实的技术措施,从而为云南核桃的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以树龄为10~15 a的三台核桃中幼树为研究对象,采用修剪、螺旋环剥、花前灌水这3种技术处理进行了为期2年的试验研究,调查和综合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的新梢发枝力、果枝率、新梢生长量、单株产量。结果表明:螺旋环剥处理,能增加母枝抽发的新梢数量,但对新梢的营养生长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使其果枝率和单株产量均有提高,其平均单株结果数可达508.3个,增产效果明显;修剪处理,增强了中幼树的发枝力,增加了母枝抽发的新梢数量,增产效果也较明显;花前灌水处理,促进了新梢的长度生长和粗度生长,促进了其营养生长,对其果枝率和单株结果数均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增产效果不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文冠果种子产量低,这是制约其大力开发与利用的瓶颈。为给文冠果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文冠果资源评价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的160株文冠果单株的种子质量、结果个数、果实质量等21个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的160株文冠果单株各性状指标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单株结果个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2.98%;叶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7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种子质量与树高、地径、冠幅、果实纵径、种子长、单果种子质量、单株结果个数、单株果实质量、百果质量、百粒种子质量、叶长、叶宽、叶面积、果皮厚度、单果种子粒数及种子宽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21个性状指标中提取了7个主成分,即单果产量、单株产量、果实产量、叶形、种形、果形、树形这7个因子,其累积贡献率达74.693%;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在育种中可选择单果种子质量大、单株结果个数多、单株果实质量大、叶长、种子长、果纵径长、冠幅大的单株作为优良高产植株。  相似文献   

15.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是原产我国的重要木本粮食果树之一,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利用历史,分布广泛。其果实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甘甜可口,含5.7%~10.7%的蛋白质,2%~4%的脂肪及A,B_1,B_2,C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钾等多种矿物质,淀粉含量高达51%~60%,既可生食、糖炒和供食,又可制罐头、糕点等。板栗在国内外具有广阔的市场,每年我国向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出口板栗10万t以上。  相似文献   

16.
我国板栗丰产林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国29个重点产栗县54块丰产园连续4年的调查研究指出:实生栗林平均亩产111.1kg,嫁接栗林平均亩产135.4kg,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是:适地栽栗、良种嫁接、加强土、肥、水管理、合理整形修剪,搞好病虫害防治和适时采收等工作。同时,对当前板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早熟品种早丰、宋家早为对照,对选育的7个泰山板栗早熟优系在幼树生长结果、栗实品质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采用平均隶属度方法进行早熟板栗优系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7个板栗优系在结果母枝的发枝习性、幼树生长、单位面积产量、栗实外观以及营养品质等方面,与对照品种早丰、宋家早有一定或较大差异。以栗实单粒质量、单位面积产量、单粒质量标准差、含糖量等为主要评价指标,按照平均隶属度排序认为光华栗、上港早熟优系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宋家早、早丰,黄前早熟、赵峪早熟等优系综合性状较好,建议生产推广应用。八亩地早熟表现产量偏低,不适宜泰安市及山东省丘陵山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嫁接3~4 a生的板栗林进行施用不同量的有机复混肥的对比试验,其中年施用3~4 kg含稀土、硼、锌、磷、钾、氮等元素的有机复混肥,可有效地提高板栗座果率,减少空苞,达到增产的效果.还通过对板栗叶片养分主要含量进行测定,为板栗的高产、稳产、优质提供科学施肥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低干矮冠多主枝开心树形对板栗产质性能的影响,以10年生‘金丰’板栗为试材,采用将整树冠层分层的方法,研究了低干矮冠多主枝开心树形的树体结构参数及不同冠层间板栗总苞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结果枝和总苞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树体的中上部,下部有少量分布,其中结果枝和总苞均在1.0~1.5 m层间最多,而每果枝总苞数量在冠层两端最多。在水平方向上,发育枝、结果枝和总苞数量随冠层外移逐渐增多,集中分布于0.5~2.5 m的冠层范围,分别占总量的87.9%、89.9%和88.2%,其中结果枝和总苞在1.5~2.0 m的层间数量最多,体现了该树形立体结果的效果。该树形在保证坚果品质的同时,产量较自然开心形和自然圆头形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详细了解病虫害对板栗产量的影响情况,在安徽大别山板栗主产区,采用整树调查和种子收集筐调查这两种方法,对板栗自开花到采收前落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两种调查方法的实用性。整树调查和种子收集筐调查的结果均表明:板栗剪枝象、雪片象、败育和蛾类等因素是造成板栗采收前落果的主要因子,且板栗剪枝象的危害异常严重,因板栗剪枝象而造成的落果占整个落果的45%以上;板栗剪枝象和败育主要造成了早期(即从6月开花到7月中下旬)的落果,而雪片象造成的落果则发生在7月底,8月上中旬为落果高峰期。然而,关于因雪片象和败育而造成的落果的比例,用这两种方法调查到的结果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整树调查结果显示,因雪片象而造成的落果的比例(43.57%)高于败育(7.32%);而采用种子收集筐调查到的结果显示的却相反,因败育而造成的落果的比例(37.72%)高于雪片象(11.50%)。研究结果还说明了,采用整树调查和种子收集筐调查这两种方法均能较为准确地估计虫害对板栗落果的影响程度,这一研究结果可用于板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控制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