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通过研究甘农9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 Gannong No.9)与海波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Haibo)轮作序列土壤氮素时空动态变化,探讨不同轮作序列土壤氮素时空分配机制。设置草地早熟禾→紫花苜蓿(PA)和紫花苜蓿→草地早熟禾(AP)轮作处理,以草地早熟禾→草地早熟禾(PP)和紫花苜蓿→紫花苜蓿(AA)为对照;于种植第二年4–10月分别采集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测定全氮与碱解氮含量。结果表明,PA模式0–20和20–40 cm土层4–10月全氮含量动态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0–20 cm土层碱解氮含量动态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而20–40 cm土层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0–20 cm土层,除8月外,4–10月PA模式全氮含量显著高于PP,20–40 cm土层,除8、9月外,4–10月PA模式全氮含量显著高于PP(P 0.05);除4月外,4–10月PA模式0–20 cm和20–40 cm土层碱解氮含量均显著高于PP(P 0.05)。AP模式0–20 cm和20–40 cm土层4–10月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动态均略呈下降趋势;0–20 cm土层,除4、5、6月外,其他月份AP模式全氮含量显著低于AA(P 0.05),20–40 cm土层,除10月外,其他月份AP模式与AA模式无显著性差异(P 0.05);0–20 cm土层,除4、5、6月外,其他月份AP模式碱解氮含量显著低于AA;20–40 cm土层,10月AP显著低于AA(P 0.05),其他月份下两处理间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草地早熟禾→紫花苜蓿序列可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紫花苜蓿→草地早熟禾序列可使土壤全氮与碱解氮得到有效利用。与苜蓿→草地早熟禾轮作相比,草地早熟禾→苜蓿能有效增加土壤氮素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本试验中记为A)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本试验中记为K)轮作对其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种植5年的紫花苜蓿(A)和草地早熟禾(K)为前茬,在2块草地上分别种植紫花苜蓿(A)和草地早熟禾(K),即形成AA,AK,KA,KK 4种种植模式,以AK和KA为轮作处理,AA和KK为连作对照。研究了轮作对紫花苜蓿和草地早熟禾各刈割茬次的株高、干草产量、干鲜比、茎叶比、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等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3茬,AK轮作草地早熟禾的株高较KK连作提高6.31%~9.47%,且在第2茬差异显著(P<0.05)。KA轮作紫花苜蓿的株高较AA连作提高6.72%~9.02%,且在第2茬差异显著(P<0.05)。AK轮作的草地早熟禾年干草产量较KK连作提高8.54%,KA轮作的紫花苜蓿年干草产量较AA连作提高11.57%。AK轮作草地早熟禾的干鲜比较KK连作在3茬间差异显著(P<0.05),且增加幅度大于KA比AA的增加幅度。不同轮作模式对茎叶比的提高在后2茬差异明显。AK轮作下,草地早熟禾的粗蛋白含量比KK提高14.16%~15.95%,增长幅度优于KA比AA的增加幅度。AK轮作和KA轮作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在不同茬次较KK连作和AA连作模式差异显著(P<0.05)。紫花苜蓿与草地早熟禾轮作可以提高后茬牧草的株高、干草产量、茎叶比和干鲜比以及粗蛋白含量;并且降低后茬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本试验旨在通过探究紫花苜蓿与草地早熟禾轮作下牧草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的变化情况,为今后豆-禾牧草轮作、草种搭配以及模式排布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鲁东南地区紫花苜蓿品质随年龄及茬次的变化趋势,测定了五茬处理下不同年龄(2、3、4、5龄)苜蓿叶和茎的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进而分析了苜蓿叶和茎的可消化总养分(TDN)、净能(NE)、饲草干物质采食量(DMI)、可消化的干物质量(DDM)、相对饲料价值(RFV)等营养价值指数随年龄及茬次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龄苜蓿叶和茎品质优于其他年龄,苜蓿叶和茎的CP含量较高,NDF、ADF含量较低,TDN、NE、DDM、DMI、RFV均较高;5龄苜蓿叶和茎品质较差,苜蓿的叶和茎CP含量较低,NDF、ADF含量较高,TDN、NE、DDM、DMI、RFV均较低;苜蓿叶和茎的CP含量随茬次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第3茬时较高(除3龄苜蓿茎的CP含量);苜蓿叶的NDF、ADF含量随茬次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苜蓿茎的NDF、ADF含量随茬次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苜蓿叶的TDN、NE、DDM、DMI、RFV随茬次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苜蓿茎的TDN、NE、DDM、DMI、RFV随茬次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除5龄的DMI)。因此,鲁东南地区苜蓿年龄超过4龄时,苜蓿营养品质开始下降,需要进行轮作、翻耕等措施以保证经济效益的产出。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紫花苜蓿与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轮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5龄紫花苜蓿(A)为前茬,设紫花苜蓿-草地早熟禾(AK)、紫花苜蓿-无芒雀麦(AS)、紫花苜蓿-苇状羊茅(AT)3种轮作模式,以连作紫花苜蓿(AA)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处理在生长季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表明:0~20 cm土层,在第1茬牧草刈割后,牧草生长季中和生长季末3个时间点.AS轮作较AA连作有机质含量分别降低9.99%、9.28%、7.81%,AT轮作较AA连作全氮含量分别降低13.30%、6.76%、11.41%,AT轮作较AA连作碱解氮含量分别降低11.72%、18.13%、12.30%,AT轮作较AA连作全磷含量分别降低4.95%、5.23%、6.42%,AK轮作较AA连作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13.25%、13.16%、10.83%.在20~40 cm土层3个生长季时间点;AT轮作较AA有机质含量分别降低15.57%、12.38%、13.56%,AT轮作较AA连作全氮含量分别降低7.44%、3.76%、5.67%,AT轮作较AA连作分别碱解氮含量分别降低16.49%、17.87%、18.45%,AK轮作较AA连作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19.87%、16.72%、12.55%.紫花苜蓿后茬种植禾本科牧草,会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并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对全磷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陇东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ongdong’)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dicae)和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紫花苜蓿生长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微生物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及营养价值的影响因刈割茬次而异,双接菌处理的第1茬苜蓿茎叶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较不接菌(对照)处理分别高114.17%、42.10%和24.32%(P 0.05),单接种丛枝菌根处理的第1茬磷含量较不接菌处理高45.53%(P 0.05),单接种根瘤菌处理的第3茬苜蓿茎叶比较不接菌处理低33.76%(P 0.05),双接菌处理的第3茬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含量较不接菌处理高18.27%(P 0.05),其他指标较对照处理无显著差异(P 0.05)。不同茬次间,第2茬苜蓿株高、茎叶生物量、 NDF、 ADF较第1茬分别高79.42%、 72.50%、15.19%和26.50%(P 0.05),氮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ing value, RFV)分别低13.51%和18.03%(P 0.05),第3茬苜蓿株高、分枝、茎叶比、 NDF、 ADF较第1茬分别高105.99%、 26.27%、 119.23%、 47.63%和58.07%(P 0.05),氮含量和RFV分别低12.67%、40.92%(P 0.05)。  相似文献   

6.
苎麻营养成分分析及瘤胃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的研究苎麻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山羊瘤胃中的降解特性,利用化学分析等方法检测了7个茬次苎麻的粗蛋白(CP)、氨基酸(AA)组成、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等营养成分、单宁等抗营养成分的含量,并采用3只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波尔山羊为试验动物,对苎麻的部分营养成分的降解率和降解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7个茬次苎麻的CP含量均较高且品质较好,CP平均值达到了19.57%,而且呈现出随着茬次的增加,CP含量有所下降的趋势,但是第7茬和第6茬相比CP含量略有升高。AA总和平均值达到了16.40%,占CP平均值含量的83.80%,赖氨酸(Lys)的平均含量达到了0.84%,苏氨酸(Thr)的平均含量达到了0.82%。抗营养因子方面,单宁可能是苎麻最主要的抗营养因子,平均值达到了0.67%。苎麻的干物质(DM)、CP、有机物(OM)、NDF和ADF的降解率均随着瘤胃消化时间的延长而不断提高,有效降解率分别达到了47.00%,35.53%,44.29%,57.68%和38.59%。由此得出,苎麻的营养价值较高,主要体现在CP含量高且品质较好,主要营养成分的瘤胃降解率均较高,可以作为反刍动物优良的粗饲料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高燕丽  孙彦 《草地学报》2015,23(5):1080-1085
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是评价苜蓿(Medicago sativa)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美国现行较多的是使用相对饲用价值(RFV)评估粗饲料产品的质量,我国则用粗饲料分级指数(GI)来评估粗饲料产品的质量。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适合不同收获期(现蕾期至盛花期)的CP,ADF,NDF,RFV和GI的近红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粗蛋白的交互验证决定系数(Rcv2)为0.9129,外部验证中预测决定系数为0.901,模型准确性最高。CP, ADF, NDF, RFV和GI外部验证RPD均大于2.5。本文首次探索紫花苜蓿品质评价指标的模型建立,以期为紫花苜蓿品质育种提供数字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兰州(温暖半干旱气候区)和海晏(高寒湿润气候区)2个试验区以青海扁茎早熟禾、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冷地早熟禾、巴润草地早熟禾和海波草地早熟禾为对照,研究陇牧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cv.Longmu)新品系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1)海晏试验区供试材料的营养品质均高于兰州试验区同种材料;(2)盛花期,兰州试验区,陇牧草地早熟禾的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和茎叶比均最高,分别为8.88%,91.25和1.95,NDF和ADF含量最低,分别为59.82%、38.79%,粗脂肪含量较低,为3.24%,低于青海扁茎早熟禾、青海草地早熟禾和海波草地早熟禾。海晏试验区,陇牧草地早熟禾的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和茎叶比均最高,分别为9.93%,95.42和2.25,NDF和ADF含量最低,分别为58.50%、37.10%,粗脂肪含量较高,为3.44%;(3)陇牧草地早熟禾较巴润草地早熟禾抗寒性好,能在海晏试验区正常越冬和返青,而巴润草地早熟禾和海波草地早熟禾在海晏试验区不能正常越冬;(4)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供试材料在两个试验区的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早熟禾材料的营养价值综合排序为:陇牧草地早熟禾(海晏)青海扁茎早熟禾(海晏)青海草地早熟禾(海晏)陇牧草地早熟禾(兰州)海波草地早熟禾(兰州)青海草地早熟禾(兰州)青海冷地早熟禾(海晏)青海扁茎早熟禾(兰州)巴润草地早熟禾(兰州)青海冷地早熟禾(兰州)。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不同收获期(不同茬次、不同花期)苜蓿干草调制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和损失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迟,苜蓿鲜草的营养品质逐渐降低|天气晴朗的条件下,苜蓿干草叶片含量损失率为30.55% ~ 38.26%,粗蛋白质(CP)损失率为22.73% ~ 25.32%,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损失率为25.28% ~ 36.22%,相对饲喂价值(RFV)损失率为25.58% ~ 36.83%,调制的干草品质较好|苜蓿干燥期间遭遇雨淋,苜蓿干草叶片含量损失率为47.04% ~ 49.69%,CP损失率为55.66% ~ 63.89%,NDF、ADF损失率为50%左右,RFV的损失率为50%以上,调制的干草品质相对较差。通过对营养物质含量及损失情况综合分析,筛选出包头地区苜蓿的适宜收获时期分别为第一茬初花期、第二茬现蕾期、第三茬初花期。 [关键词] 紫花苜蓿|收获期|营养物质|损失率  相似文献   

10.
刈割时期和调制方法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不同刈割时期和调制方法的紫花苜蓿营养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时期由现蕾期延迟至结荚期,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显著下降(P<0.05)。其中,粗蛋白(CP)、粗脂肪(EE)和粗灰分(CA)含量分别下降37.67%,12.62%和7.08%,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增加26.43%和29.84%。(2)与自然晒干相比,烘干和机械压扁茎秆可显著缩短紫花苜蓿干燥时间,提高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P<0.05)。烘干后紫花苜蓿的CP含量提高10.87%,NDF和ADF含量下降4.33%和4.72%;压扁茎秆调制的紫花苜蓿干草,其CP含量可提高5.92%,NDF和ADF含量降低3.80%和4.09%。(3)烘干和机械压扁茎秆是适宜的紫花苜蓿调制方法,但考虑到资金投入和可操作性,认为机械压扁茎秆资金投入不大,操作简单易行,在生产中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