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对青土湖典型湿地白刺灌丛沙堆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的研究发现:1)调查群落中共有植物15种,分属6科15属,其中藜科7属,蒺藜科3属,菊科2属,禾本科、茄科和萝藦科均为1属,占总种科数的50.00%和总种属数的80.00%.2)白刺灌丛重要值在重度盐碱地最高为54.72,其次为盐碱沙地、黄色粉砂地和灰白色...  相似文献   

2.
应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对内蒙古特金罕山自然保护区草地植物多样性及海拔梯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特金罕山草地共有植物212种,其中草本植物194种,木本植物18种;隶属43科151属,菊科植物最多,49种,其次是禾本科植物,23种,两者占总种数的33.96%。(2)草地主要植物物种受海拔高度影响较大,各海拔梯度的植物种类和优势种存在差异。(3)特金罕山草地植物多样性丰富,各海拔梯度的植物种数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种数最多的是海拔1000~1050m区域,共有植物90种;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随海拔梯度升高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周边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查阅,对成吉思汗陵周边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生活型和水分生态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吉思汗陵周边有野生种子植物529种隶属260属73科,分别占内蒙古种子植物的23.96%,39.82%,62.39%,在属、种层次上多样性较贫乏;植物科属组成特点是趋向大科、大属分布,寡种科属和单种科属是植物区系主要组成成分,也是植物区系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来源;区系地理成分混杂,联系广泛;属的分布区类型中温带成分优势明显,泛热带分布次之;特有程度低,表现出一定的古老性;植物生活型以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86.39%;水分生态型以中生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62.38%。  相似文献   

4.
兰州南北两山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全面了解兰州南北两山种子植物的生长分布情况及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组成,充分认识该区域的自然历史过程,本研究对兰州地区种子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兰州南北两山植物种质资源相对丰富,种子植物155种,隶属于39科115属。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38科114属154种。较大科(10~29种)的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和豆科(Leguminosae)为优势科,中型科(2~9种)构成了植物区系组成的主体;兰州地区种子植物科的优势现象较为明显,禾本科、菊科和豆科的科、属、种分别占总体的7.69%、43.48%和45.80%;属的种类分布较松散,植物分布于多属,属的优势现象表现的不明显;该研究区植物区系科按地理成分可划分为5种类型和4种变型,优势科均为世界广布科,其所占比例最大,占总科数的53.85%,热带分布科和温带分布科也有分布,所占比例分别为总科数的25.64%和20.51%;研究区植物区系中属按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2种类型和9种变型,温带性属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占总属数的50.44%,热带成分和地中海成分有一定表现,分别占总属数的15.65%和6.96%,说明兰州南北两山种子植物区系与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有一定的联系,中亚成分和东亚成分表现微弱,无中国特有科,中国特有属有1属,即文冠果属(Xanthoceras)。在南北两山种子植物种质资源分布差异的研究中发现,北山种子植物物种较南山丰富,南山种子植物密度、分盖度、生物量、株高、冠幅等生长指标整体呈现出较北山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黄河兰州段湿地物种多样性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兰州段湿地植物区系组成、生态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湿地共有植物132种,隶属于33科90属,菊科、禾本科、藜科、莎草科和蝶形花科是物种数占前5位的科,占总种数的59.85%;蒿属、藜属、蓼属和藨草属是含物种数占前4位的属,优势科、单种属现象明显。湿地植被分为9个群丛,包括木本群丛2个(旱柳群丛、柽柳-枸杞群丛),草本群丛7个(芦苇-萹蓄群丛、莳萝蒿群丛、酸模叶蓼-灰绿藜群丛、垂穗鹅观草-宽叶独荇菜群丛、碱蓬群丛和地肤-冰草群丛);并提出了对黄河兰州段湿地植被保护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海南坡鹿是中国特有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栖息地的稳定和发展对该物种种群有重要意义。潜在的外来入侵植物会对栖息地产生长期不可恢复的影响。因此,我们于2009—2011年采用样方调查和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坡鹿的栖息地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外来植物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外来植物40科95属115种。其中,草本植物80种,占总物种数的69.6%;不论从科区系还是属区系上看,外来植物的区系分布都具有热带性;50.4%的外来植物产自美洲,在草地中分布最多。保护区内分布广泛的外来植物已对乡土物种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将可能对坡鹿的食物资源产生不利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贺兰山岩羊主要活动区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在不同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对贺兰山岩羊的合理管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贺兰山岩羊主要活动区植被调查,对不同海拔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阐明1100~1500 m、1500~2000 m、2000~2500 m和大于2500 m的4个海拔段岩羊主要活动区植物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探讨植被与岩羊等草食动物的关系及海拔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贺兰山岩羊主要活动区植被共记录到30科62属87种,主要为禾本科、蔷薇科和菊科等植物;同时,不同海拔梯度上的科、属、种的数量和组成存在差异。随着海拔上升,岩羊主要活动区的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升高,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特征;灌木植物物种丰富度、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出沿海拔上升而降低的特征,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特征。因此,针对不同海拔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不同,建议对岩羊的合理管护在不同海拔地区采取不同措施,以达到防止植被退化和促进岩羊种群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黄河兰州段湿地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黄河兰州段湿地作为一个独立的植物区系单元,对其种子植物分别从科,属和种3个层次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科,属和种的分布区类型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区种子植物的地理成分。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湿地种子植物区系含种子植物31科、84属、115种,分别占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种数的11.00%,2.89%和0.48%,相对于该区较小的面积尺度,其种子植物种类较丰富,物种多样性较高;该区系以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其中,以禾本科(21属,25种)和菊科(13属,22种)为优势科,这两个科共含有34属、47种,分别占该区系总属数和总种数的39.53%和40.17%,表明他们对该区系的构成起较大作用;黄河兰州段种子植物区系中科、属、种的地理分布类型都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该区系中有世界广布属25个,占该区总属数的29.4%,各热带分布型共11属,占本区总属数的12.95%,各温带分布型共49属,占该区总属数的57.65%,其中,北温带分布有20属,占总属数的23.53%,世界温带分布有9属,占总属数的10.59%,种的分布型也以北温带分布型占优势,此分布型共计55种,占总种数的47%,其次是温带亚洲分布型,有17种,占总种数的14.53%;热带分布型的种较少,仅占总种数的19.65%,表明该区系的温带成分明显多于热带成分,温带性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
王俊伟  明升平  许敏  拉琼 《草地学报》2023,(9):2777-2786
为探讨高海拔植物群落多样性海拔格局及其群落构建机制,本研究以生态过渡带布丹拉山南坡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物种丰富度、系统发育多样性、系统发育结构对海拔梯度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样方调查共记录了298种种子植物,隶属于45科149属。布丹拉山南坡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与系统发育多样性和海拔相关性均不明显,但沿海拔梯度升高,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显著增大。Shannon-Wiener指数与其他物种多样性指数、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之间都显著正相关,系统发育结构指数与其他多样性指数无显著相关。布丹拉山南坡植物群落系统发育结构主体上表现为聚集,沿海拔梯度并无明显变化趋势。表明高山生态过渡带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与海拔关系都不显著,生境过滤的生态作用对植物群落构建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河源区山生柳灌丛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及植物量组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黄河源区山生柳灌丛草甸物种组成、结构及其植被生产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类植被由45种植物组成,隶属于14科33属.其中,灌木层由3种灌木组成,隶属于3属2科,优势度为:山生柳Salix oritrepha(57.28%)>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28.19%)>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a(14.53%).草本层由42种植物组成,隶属于13科31属,优势种为垂头菊Cremanthodium spp.、黄芪Astragalus spp.、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和小金莲花Trollius pumilus.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42,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96,Pielous均匀度指数为0.92.群落地上干物质量为296.4 g/m2,地下植物量为3 185.6 g/m2.地下植物量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为2 272.0 g/m2,占0~30 cm土层植物量的71.3%,根冠比为10.8.阔叶草类、莎草类和禾草类植物分别占总鲜质量的73.4%、20.1%和6.5%;占总干质量的57.1%、30.6%和12.3%.根据该灌丛物种、生产力构成及现状分析,黄河源区山生柳灌丛目前处于中度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11.
放牧引起草原生态系统物种更替,进而调控群落植物多样性。然而,放牧过程中物种更替与植物多样性改变间具有怎样的联系,目前缺乏系统的研究。本试验在内蒙古荒漠草原放牧实验平台进行,对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物种总数下降了28%~52%且物种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分异;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科的数目和多年生杂类草的物种数逐渐减少,一年生植物的物种数增加,同时群落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等显著降低(P<0.05);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物种损失率和周转率显著提高(P<0.05),但物种获得率无显著变化;放牧荒漠草原物种损失率和周转率与植物多样性指数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本研究从物种周转的角度揭示了放牧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降低的驱动机制,为优化荒漠草原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2.
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采用样线法对福州动物园野生鸟类进行调查,记录鸟的种类和数量,分析鸟类多样性。本次调查共记录鸟类76种,隶属于10目32科。其中,非雀形目鸟类有21种,占总种类数的27.6%,雀形目鸟类55种,占总种类数的72.4%。该地区鸟类α多样性水平较高,Shannon-Wiener指数为2.8303;均匀度也较高,Pielou指数为0.6535。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休耕对农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稻-麦连作和稻-休耕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田内、田埂和沟渠3种生境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稻-麦连作系统植物由28科58属64种组成,多年生植物占39.1%;休耕系统植物由32科68属76种组成,多年生植物占52.6%;2)休耕显著提高了物种丰富度(P=0.021)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P=0.006),但是稻-麦连作和稻-休耕系统之间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没有显著差异(P=0.318,P=0.844);3)无论稻-麦连作还是稻-休耕系统,田埂生境中各多样性指数最高;但在休耕系统中,田埂和田内各多样性指数均没有显著差异;4)样方去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排序明确揭示了连作和休耕系统样地基本分离,且休耕期田内和田埂植物群落组成相似。休耕可降低作物生境和非作物生境的植物组成差异,促进农田生态系统植物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陕北黄土区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水分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吴起县降水量存在差异的白豹、柴沟、王洼子3个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降水梯度条件下浅层(0~100 cm)土壤含水量和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为陕北黄土区植被构建与景观配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3个区域共调查植物20科47属57种,其中草本植物共有12科29属38种,菊科、禾本科、蔷薇科、豆科占调查属和种的61.7%和68.4%。白豹、柴沟及王洼子浅层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4.4%、12.7%和8.7%。随着降水量的减少,3个典型区域草本植物的重要值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植被群落物种组成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植被群落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及Simpson指数从高到低均依次为白豹>柴沟>王洼子,且与土壤含水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而言,该地区草本植物物种最为丰富,降水梯度显著影响浅层土壤水分,且植被群落特征与浅层土壤水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2007年3月至2007年8月,在杭州地区的城区、城乡结合区、农田区、农林交错区和自然林区等不同城市化程度的栖息地内各设置了90条100 m×3000 m调查样线,采用样线法对鸟类种类及其数量进行调查,采用实地调查与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每种鸟类的营巢类型和功能团,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计算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同时,对栖息地的人为干扰、植被盖度、人工设施指数等3项参数进行测定,并以此计算出各样线的城市化综合指数.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共记录有繁殖鸟类96种,分属于林冠枝干营巢功能团、灌草丛营巢功能团、林冠枝干/灌草丛营巢功能团、自然洞穴营巢功能团、人工建筑营巢功能团、自然洞穴/人工建筑营巢功能团、地面营巢功能团、水面营巢功能团和寄生功能团等9种功能团.对鸟类群落的物种数、物种多样性、功能团丰富度、功能多样性与城市化综合指数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城市化对鸟类群落的物种数、物种多样性、功能团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均有着极显著性的影响,并且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这些参数值均明显下降.不过,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团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间的下降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基本旱线性下降模式,即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基本为匀速下降;而功能团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则呈二次函数下降模式,即在城市化初期,功能团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下降不明显,但随着城市化程度的继续提高,功能团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可见,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对城市化的响应存在差异.虽然适度城市化可使物种多样性下降,但对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却不明显;而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则对高度城市化更为敏感.进一步对鸟类群落功能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回归分析显示,功能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亦呈二次函数曲线关系,即在低多样性水平时,功能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基本呈线性关系,但随着多样性水平的逐渐升高,功能多样性的增长速度则明显慢于物种多样性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当群落物种多样性达到一定水平时,物种的增加不会明显地提高群落的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为摸清青海省平安区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状况,合理保护和利用管理优良林木种质资源,通过实地样方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对该区野生木本植物种类、科属种分布、生活型分布、新物种记录和濒危物种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共有野生木本植物20科39属95种;单种科和少种科共占总种数的75%;单种属和少种属占总属数的92.91%;生活型分...  相似文献   

17.
选择石羊河下游4种不同类型荒漠草地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群落,采用重要值、丰富度指数、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对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组成主要集中在藜科、蒺藜科、菊科和禾本科,这4大科植物在该区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所调查群落中共有植物种31种,分属9科28属,单科单属种较多,占到了总科数的一半;研究区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相对单一,黑果枸杞在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且重要值相对较大,对群落的稳定性起关键作用;植物的生活型中灌木植物占优势,其次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的比例最少;不同类型荒漠草地中黑果枸杞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偏低,物种丰富度较低,生态优势度较高,种间相遇率偏低,群落中物种分布不均匀,表明植被群落结构简单、组织水平低,优势种或建群种在群落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地调查、走访蜂农、收集村委资料、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六枝特区龙河镇蜜源植物开展调查,并从蜜源植物种类、花期、蜜粉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蜜源植物65科,144属,166种,其中主要蜜源植物有11科,18属,19种,占总种数的11.45%;辅助蜜源植物61科,128属,144种,占总种数的86.75%;毒蜜源植物3科,3属,3种,占总种数的1.80%。结论:龙河镇有9个村适合中蜂养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新疆新源县那拉提退化山地草甸群落封育第一年样方进行调查,探讨退化草地群落封育初期群落组成与生物量变化。所调查的12个样方中共出现19个植物种,属于10科,其中菊科4种,禾本科和毛茛科各3种,蔷薇科和豆科各2种,其它5科各1种。根据植物生长类型划分,丛生类7种,直立型6种,匍匐型4种,莲座型2种;根据功能群划分,杂草类14种,禾草类3种,豆科类2种。群落样方平均物种数为13.4±2.4,多样性指数为0.82±0.07,物种数在样方中均匀分布,均匀分布的植物种的多度、频度和盖度显著高于非均匀分布的植物种的多度、频度和盖度,匍匐型和直立型植物种类的重要值显著高于丛生型和莲座型植物种类的重要值。地上总生物量为(114.6±12.1)g/m2,其中禾草类生物量为(24.1±4.3)g/m2,占总生物量的(21.1±3.7)%,杂草类生物量为(79.6±12.1)g/m2,占总生物量的(69.3±5.7)%,豆科类生物量为(10.9±2.6)g/m2,占总生物量的(9.6±2.6)%。综上所述,那拉提退化...  相似文献   

20.
齐代华  周旭  孙治宇  贺丽  闵鹏  冯图 《草地学报》2014,22(4):728-736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洛须白唇鹿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科、属的组成及区系特征,以期为该保护区的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并对保护区植物区系的起源做一定的探究。结果表明:洛须白唇鹿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68科277属904种,温带性质科占总科数的63.63%,温带性质属占总属数的89.17%,表明保护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对特有属的分析显示,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与横断山脉植物区系有密切联系;与其他地区进行聚类分析表明,保护区与阿坝漫则塘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关系最近,与巫溪阴条岭自然保护区关系最远,这说明洛须白唇鹿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演化的重要推动力可能为青藏高原的剧烈隆升,另外,全新世气候变暖以及现代气候影响也可能是造成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