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为深入揭示消落带水土环境变化及为植被恢复与物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设置固定监测样地,通过2008年(未水淹)和2012年(经历4次水位涨落)的监测,研究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化学元素的变化特征。【结果】相比2008年,2012年消落带各土层pH均显著增加(P0.05),pH趋于中性;与2008年未水淹相比,2012年消落带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36.9%~53.3%,12.0%~23.5%,42.0%~52.3%,39.7%~43.8%,12.3%~17.5%,78.5%~91.4%和41.1%~57.9%,其中氮素下降幅度相对较小,而磷素下降幅度最大;经过4次水位涨落后,消落带土壤养分处于十分贫瘠的状态,以钾元素最为明显;土壤金属元素在受水位涨落后均增加,2012年消落带全镁和全钠含量上升幅度最大,与2008年消落带全镁和全钠含量相比差异显著(P0.05);2012年消落带全钙含量虽有上升,但与2008年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随着库区长期的水位涨落,消落带土壤养分匮乏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将突显,对于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变化仍需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2.
消落带研究现状与建设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消落带是水库季节性水位涨落而使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地出露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结合国内外消落带研究成果,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与发展趋势,提出了开展风化基岩消落带的湿地植被重建方向。  相似文献   

3.
消落带适生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落带是指河流、湖泊、水库周边等因周期性水位涨落而被淹没和出露成陆的区域。消落带植被具有防止水土流失, 绿化、美化河岸景观, 减少水体污染等多种功能。消落带生境条件恶劣, 适生植物较少, 通过对消落带植物的调查和研究, 筛选适生消落带植物, 可以丰富消落带植被重建与恢复的植物材料。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消落带适生植物的研究现状, 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随着人为控制因素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水位周期性变化而产生的消落带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由于特有的周期性干湿交替,使得消落带的环境条件因素变化十分复杂。就消落带中氮的循环为例,分别将消落带中变化的物理、化学、生态、人为因素对氮循环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并对消落带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由于水位的季节性变化,消落带上的植被会经历干湿交替,大部分不耐受生境急剧变化或无法适当调整生理结构、生活史特性的物种就会被淘汰。一旦物种多样性丧失,消落带就会出现生态系统功能下降如水土流失,或服务丧失如美观价值降低等。为消落带植被重建与恢复提供技术支撑,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在不同季节7次调查了千岛湖消落区4条样带,分析研究千岛湖消落带植物在消落带上的分布与组成规律,以及草本植物对水位季节性变化的适应机制。研究表明:聚类分析与PCA分析均反映出植物组成随海拔降低而变化。乔木、灌木和藤本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单调递减",草本植物随海拔变化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且峰值在最高水位附近。优势草本植物适应水位季节性变化的有5种不同机制:(1)生长期错开高峰水位,如鼠麴草、泥胡菜;(2)耐水淹,如狗牙根等深、密根性植物;(3)生长期或花果期提前,如大狼把草;(4)水陆两栖,如天胡荽、积雪草,但受水位变化速率快慢的限制较为明显;(5)在水淹没前及时补充土壤种子库,如一年蓬。  相似文献   

6.
重庆汉丰湖消落带周期性淹没与出露形成水生和陆生干湿交替的过渡区域,对生态涵养、水库水质、人文活动、城市融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汉丰湖消落带植物景观设计是汉丰湖恢复重建方案设计的重中之重。以开县汉丰湖内湖消落带植物景观设计为例,分析汉丰湖消落带现有生态与人文景观特征,探讨汉丰湖消落带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和目标,探寻在生态景观环境、活动性景观、城市与生态共融景观营造等方面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水库消落带桑树耐水淹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峡水库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峡谷型水利工程,根据"蓄清排浊"的运行方案,水库的水位在145~175m之间变化,在库区内形成了落差达30m、面积达350km2的消落带。三峡库区消落带面积大、水淹时间长(部分消落带水淹时间长达6个月),具有"冬水夏陆"的特点(王海锋等,2008)。消落带是库区泥  相似文献   

8.
对浙江省千岛湖1960-2016年的水位变化、降水量、蒸发量以及2008-2016年间日水位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千岛湖水位历史最高达108.41 m,最低为80.00 m,水位落差由早期(建库20 a内)的26.69 m逐渐降至中期(建库21~40 a)的22.09 m,2000年以来降至14.14 m。月均水位在1-12月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规律,2月最低,7月最高;1-3月为枯水期,6-10月为丰水期,其他月为平水期。水位变化受降水量、蒸发量及人为等多种因素影响。2016年冬至2017年春,分析消落带自然植被分布的影响因素,选择银叶柳Salix chienii,池杉Taxodium ascenden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水紫树Nyssa aquatica,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大苗在消落带进行梯级造林实践,取得成功。推荐银叶柳,池杉,水杉,水松Glyptostrobuspensilis,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n’,水紫树,枫香树,枫杨大苗在消落带种植,梯级造林的海拔高度不宜低于100 m。建议梯级造林技术在千岛湖等土层相对深厚的残积坡土消落带造林时应进行中试。  相似文献   

9.
千岛湖区消落带植被恢复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季节性水位涨落使千岛湖区两岸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形成消落带。通过对千岛湖消落带的植被调查,分析千岛湖消落带自然分布的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种类和数量等现状,总结千岛湖消落区种植挺水树种的试验成果,针对不同立地提出千岛湖消落带植被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物理性质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连续2年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物理性质定位监测,研究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对消落带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落带经受2个水位涨落周年影响区域比未受水位涨落影响区域的土壤密度增加了0.7%~4.6%,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减少0.2%~7.5%,0.6%~4.0%和32%~60.8%,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分别减少0.6%~15.1%,0.7%~11.9%和0.3%~12.5%。虽然各项物理指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经受3个水位涨落周年影响区域比未受水位涨落影响区域的土壤密度增加7%~17%;土壤总孔隙度减少18%~21%,毛管孔隙度减少11.3%~24.3%,非毛管孔隙度减少35%~53%,土壤最大持水量降低28%~31%,毛管持水量降低26%~31%,田间持水量降低26%~32%。消落带受水位影响区域和未受水位影响区域各土层的土壤物理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且对环境友好的松材线虫病生防菌株,本研究测定了10株对根结线虫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对松材线虫的室内灭杀作用,并且选取杀虫活性最好的菌株A4做了其发酵乙醇抽提物对松材线虫LC50值的测定和林间防治效果的测定。结果表明:10株生防菌株的发酵原液对松材线虫都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其中A4更是在将发酵液稀释10倍之后仍然具有大于50%的杀虫活性,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室内毒力测定显示菌株A4的发酵抽提物对松材线虫处理24 h的LC50值为0.291 mg/mL;林间防效实验表明菌株A4的发酵抽提物能够显著降低松树枯死率。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对武汉市普通居民小区进行了论述访问调研,对武汉市居住小区户外环境现状作了简单的阐述和分析,同时提出了对武汉市居民小区景观规划设计设想,为武汉市城市普通居民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与管理提供一定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周苑 《绿色大世界》2012,(11):214-217
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发展趋势,从地理区位、人才培养、投资环境等方面探讨了武汉创意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城市绿地固碳释氧的环境改善功能逐步受到重视,植被碳汇的量化研究也逐渐成为科学评价绿地环境效益的主要内容。文章以武汉园博园为研究对象,利用RS/GIS,结合美国景观绩效平台的National Tree Benefit Calculator (国家树木效益计算器),计算出武汉园博园的林木植被在2017年的碳汇效能及相应的经济价值,探讨武汉园博园的生态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美国山核桃采穗圃穗条产量和质量,针对不同粗度枝条开展了修剪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枝条粗度为10~15mm,以留存2个芽为宜,成枝数为0.78根,新枝最大粗度为12.44mm;新枝粗度为15~20mm,以留存8个芽为宜,成枝数达4.22根,新枝粗度为13.35~14.51mm;枝条粗度为20~30mm,以留存6~8个芽为宜,成枝数达5.33~5.89根,新枝粗度为17.82~20.24mm。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行道树管理相对滞后,“重栽轻剪”现象十分普遍,其中以悬铃木最具代表性,树形杂乱、长势不佳等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对武汉市行道树悬铃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行道树悬铃木存在树冠偏小、树形杂乱、竞争激烈和飘絮严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修剪建议,以期规范武汉市行道树悬铃木的修剪,促进武汉市绿化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品种选择、选地整地、种苗筛选与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种子采收等方面总结了适宜于湖北地区油用牡丹种植的栽培技术,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月湖公园硬质景观材料进行分类,从石质材料、木质材料和其他材料3个方面,对公园中地面铺装、景观小品、亭廊架、围栏驳岸、景观建构筑物等方面硬质景观材料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为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硬质景观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Kcnk2在多种疾病的发生机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了研究Kcnk2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利用所属CRISPR/Cas9系统的pL-CRISPR.EFS.GFP质粒,使用CRISPR设计工具设计敲除靶点,通过质粒酶切、引物退火、连接重组质粒,成功构建了Kcnk2的敲除载体,并通过DNA测序确定了插入序列。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武汉市外来入侵植物新记录一种,为桔梗科Campanulaceae异檐花属Triodanis卵叶异檐花Triodanis perfoliata subsp.biflora(Ruiz et Pavon)Lammers。卵叶异檐花原产于美洲,在武汉地区是首次发现,凭证标本保存于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