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太子参水煎液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结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的影响,为太子参在抗T2DM处方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联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建立T2DM大鼠模型,太子参水煎液灌胃给药,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大鼠结肠内容物中乙酸、丙酸、丁酸等8种SCFAs的含...  相似文献   

2.
采用软脂酸诱导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后,给予不同剂量的六堡茶水提物治疗,探讨六堡茶对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的糖脂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 mmol·L-1的软脂酸对3T3-L1脂肪细胞作用24 h后,葡萄糖摄取量减少,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六堡茶对模型细胞干预24 h后,与模型组比较,细胞培养基的残留液中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降低;对糖脂代谢相关关键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和葡萄糖转运子基因表达都有上调作用,并下调乙酰辅酶A羧化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基因表达。低剂量的六堡茶下调肉碱脂酰转移酶-I基因的表达,但是高剂量能显著上调肉碱脂酰转移酶-I基因表达。实验证明了六堡茶能够提高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同时促进细胞内糖脂代谢,六堡茶有改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陈年六堡茶的调脂保肝功效,比较分析了不同年代六堡茶的主要化学物质的差异,再以高脂高糖饮食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并用选定的陈年六堡茶水提物灌胃小鼠,观察小鼠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及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陈化15年茶样被选为陈年六堡茶的代表,用于后续试验。与模型组相比,陈年六堡茶尤其中高剂量条件下能有效减轻高脂血症小鼠体重、肝重和降低肝系数,显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降低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改善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状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脏和脂肪组织病理切片显示,陈年六堡茶能明显减少肝细胞中脂滴的形成和抑制脂肪细胞膨大,呈剂量依赖关系。综上表明,陈年六堡茶在正常剂量条件下能有效改善因高脂高糖饮食所致的小鼠脂质代谢紊乱和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参多糖对高脂饲料联合链脲菌素诱导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抗氧化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3周后STZ 100mg/kg腹腔注射一次,1周后按血糖值随机分组,分别以盐酸二甲双胍(160mg·kg-1·day-1)、人参多糖低剂量(100mg·kg-1·day-1)、中剂量(200mg·kg-1·day-1)、高剂量(300mg·kg-1·day-1)及纯净水灌胃给药21d后,测定小鼠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含量、超氧岐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细胞因子-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人参多糖高、中、低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空腹血糖、TC、TG、LDL-C含量、显著增加HDL-C含量、显著增高胰岛素水平(P<0.01,P<0.05)...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安化黑茶水提物对高脂高糖(HFHS)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调控自噬改善脂肪变性的作用机制,将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10 mg·kg-1)、黑茶低剂量组(0.75 g·kg-1)、中剂量组(1.5 g·kg-1)、高剂量组(3.0 g·kg-1)。采用HFHS饮食诱导小鼠NAFLD模型,造模的同时灌胃给药10周;试验结束后检测小鼠的肝指数、血脂、肝功能、肝脏病理指标、自噬指标及自噬相关信号通路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指数和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明显降低;小鼠肝脏出现了脂肪变性的迹象,伴有大量大小不一的脂滴;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Bcl-2相互作用蛋白1(Beclin1)、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AMPK)表达明显降低,隔离体蛋白1(p...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茶样的水提物与肠道微生物的互作效应,以健康大学生粪便为菌源,采用体外厌氧发酵模式,结合传统培养技术和气相色谱法,研究绿茶、红茶和茯砖茶的水提物24 h体外发酵过程中pH值、短链脂肪酸、肠道微生物的变化,并计算益生元指数PI(Prebiotic Index)和B/E值(Bifidobacterium/Enterobacterium)。结果表明绿茶、红茶和茯砖茶水提物均会引起发酵液的pH大幅下降,其中茯砖茶组的pH下降幅度最大。同时,3种茶叶水提物都能显著增加短链脂肪酸的产量,其中绿茶对乙酸、丙酸、异丁酸、异戊酸、戊酸和总短链脂肪酸的提高效果最佳,而茯砖茶对丁酸的提高幅度最大。3种茶叶水提物都能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结构组成,促进双歧杆菌的增长,抑制拟杆菌、肠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其中茯砖茶组对双歧杆菌的促进作用最大,对肠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最明显,绿茶组对拟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大;但绿茶组和红茶组都能促进乳杆菌的增殖,茯砖茶组却表现出抑制作用。另外通过分析PI值和B/E值,发现绿茶、红茶和茯砖茶组都具有良好的益生作用,4 h阶段茯砖茶组的益生元指数PI值最大,发酵8、12、24 h阶段绿茶组益生元指数PI值最大;而整个发酵过程茯砖茶组的B/E均保持最大。本研究为不同茶叶在青年消费市场中的进一步扩大推广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马燕  陈立佼  吕才有  赵明 《茶叶科学》2018,38(3):221-226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是研究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与普洱茶有关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研究,为认识普洱茶安全性提供参考。急性经口毒性实验显示普洱茶的半致死率(LD50)大于5β000βmg·kg-1,属于实际无毒级别;28βd或90βd经口毒性试验发现普洱生、熟茶提取物无明显不良效应的剂量分别是1β250和5β000βmg·kg-1·d-1;遗传毒性研究表明普洱茶对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生殖细胞均无致突变性;普洱茶的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无效应剂量水平是700βmg·kg-1·d-1;普洱茶对小鼠肝细胞的毒性极小或无;人体急性、亚急性毒性研究均未观察到病理改变。综上,已有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研究显示普洱茶具有较高的饮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建立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茶鲜叶中79种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以乙腈为提取剂,茶鲜叶样品经高速破壁均质后加入NaCl盐析,离心取上清液经无水硫酸镁、C18、PSA和GCB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上机,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分段时间窗口采集数据,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79种目标化合物在0.001~0.400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0 6~0.999 9,在0.01、0.03、0.05、0.10 mg·kg-1和0.20 mg·kg-1等5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0.7%~119.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19.8%,方法定量限为0.01~0.05 mg·kg-1。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分析速度快,适用于茶鲜叶中79种农药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观察普洱茶水提物对硝苯地平降压效果的影响。采用雄性SHR大鼠50只,按照平均尾动脉压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硝苯地平3.1βmg·kg-1组(1/2临床剂量)(N.L组)、硝苯地平6.2βmg·kg-1组(临床剂量)(N.H组)、硝苯地平3.1βmg·kg-1+普洱茶水提物0.5βg·kg-1组(N.L+D.L组)、硝苯地平3.1βmg/kg+普洱茶水提物1.0βg·kg-1组(N.L+D.H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动物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分组次日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天2次,上午给予硝苯地平,下午给予普洱茶水提物,灌胃间隔3~4βh,每周对各组动物血压进行检测,持续4周。结果表明,大鼠给药4周后,硝苯地平6.2βmg·kg-1组大鼠尾动脉平均血压为(139±6)βmmHg(1βmmHg=0.133βkPa),与M组的(157±13)βmmHg比较显著降低(P<0.05);N.L+D.H组大鼠尾动脉平均血压为(136±11)βmmHg,与M组的(157±13)βmmHg比较显著降低(P<0.05),与硝苯地平6.2βmg·kg-1组的(139±6)βmmHg相比,降压效果相当(P>0.05)。研究表明,普洱茶水提物配合硝苯地平使用,可增强硝苯地平对SHR大鼠的降压功效,其降压效果与临床剂量硝苯地平单独使用相当,且对心脏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健康雄性SD大鼠为试验对象,信阳毛尖茶水提物为受试物,气管滴注PM2.5(Fine particulate matter)悬浮液建立慢性肺损伤模型,研究信阳毛尖茶水提物对滴注PM2.5大鼠体重增长率、肺组织形态学、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并对大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信阳毛尖茶水提物一定程度上具有拮抗PM2.5导致的大鼠体重增长率降低以及肺部损伤等作用;此外,信阳毛尖茶水提物可有效阻止大鼠血清和BAL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上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下降,其效果与浓度呈良好的剂量关系。  相似文献   

11.
考察六堡茶茶褐素体外结合胆酸盐能力、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及胆固醇酯酶活性能力、吸附胆固醇及油脂能力,从而评价其体外降脂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六堡茶茶褐素对花生油的吸附量为0.73 g·g-1,对胆固醇的吸附量在酸性条件下为122.42 mg·g-1、中性条件下为13.68 mg·g-1;在茶褐素结合胆酸盐的试验中,随着茶褐素浓度的增加,与胆酸盐结合能力也呈上升趋势;茶褐素对胰脂肪酶起激活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呈持续上升趋势;对胆固醇酯酶活性抑制IC50值为57.2 mg·mL-1。六堡茶茶褐素降脂机制可能主要通过与胆酸盐结合、吸附胆固醇和脂肪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糖基化终末端产物(AGEs)和4-羟基任烯醛(4-HNE)等活性羰基化合物(Reactive carbonyl compounds,RCCs)激活的RCCs-RAGE(Receptor for AGEs,RAGE)信号轴在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衰退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阻抑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RCCs-RAGE轴表达的活性。糖尿病小鼠按其体质量与血糖值随机均匀分为模型组、EGCG低剂量组(10 mg·kg-1·d-1)、EGCG中剂量组(20 mg·kg-1·d-1)和EGCG高剂量组(30 mg·kg-1·d-1)。小鼠连续灌胃EGCG 12 d后,检测小鼠血清中血糖值、胰岛素和水溶性RAGE(sRAGE)浓度、羰基蛋白含量、AGEs荧光值,QPCR检测肾脏RAGE基因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脏RAGE蛋白和4-HNE含量。结果显示,与糖尿病造模组相比,EGCG通过抑制4-HNE、AGEs等RCCs毒性活性羰基化合物的生成,增加sRAGE血清浓度,抑制AGEs-RAGE信号轴介导的炎症瀑布反应,有效缓解了机体的氧化应激压力,表现出很好的保护糖尿病小鼠的活性。本研究从一个新角度揭示了EGCG抑制RCCs-RAGE信号轴是其防治衰退性相关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建立了一种检测绿茶中草甘膦及其代谢物氨甲基膦酸残留量的测定方法。绿茶样品用水提取,经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和阳离子交换/反相吸附复合固相萃取柱净化,与三氟乙酸酐和七氟丁醇进行衍生化反应后,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该方法草甘膦定量限为0.05 mg·kg-1,在2~100 ng·mL-1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R2=0.999 3),氨甲基膦酸的定量限为0.02 mg·kg-1,在1~100 ng·mL-1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R2=0.999 2)。绿茶样品草甘膦添加浓度为0.25 mg·kg-1和0.50 mg·kg-1时,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8%和93.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93%和6.74%,氨甲基膦酸添加浓度为0.10 mg·kg-1和0.20 mg·kg-1时,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8%和95.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5%和5.16%。该方法净化效果好,杂质干扰小,回收率高,可满足绿茶中草甘膦及其代谢物氨甲基膦酸的残留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4.
林地转变为茶园的土壤pH及养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铁观音主产区安溪县10个乡镇38个茶园表土及相邻的林地进行调查,研究林地转变为茶园后土壤pH及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地转变为茶园后土壤pH每年平均下降0.031个单位,由林地土壤的4.81下降到茶园的4.17,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与林地相比,茶园土壤pH在4.0~4.5区间的样本比例增加27.0%,pH<4.0样本比例增加36.8%,并显著提高交换性酸、交换性氢、交换性铝含量。林地转为茶园后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0.29 g·kg-1、33.39 mg·kg-1、59.06 mg·kg-1、29.75 mg·kg-1,土壤C∶N下降5.67,均达显著差异水平。随着茶园植茶年限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显著上升,土壤pH变化量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变化量呈显著负相关,茶园土壤pH若下降1个单位,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平均可累积63.92、52.45、55.84 mg·kg-1,其中茶园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已达到环境临界值,存在对环境造成磷素污染的风险。调查结果表明,安溪县茶园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并进行针对性配方施肥,可减缓茶园土壤酸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园用农药制剂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s)的检测方法。APEOs经Waters-BEH C18色谱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源(ESI+)条件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外标法定量。APEOs(n=3~20)在水剂、水乳剂、悬浮剂、乳油、颗粒剂和可湿性粉剂中的基质标准曲线在0.047~1503.6 mg·kg-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6 1~0.999 9;在0.5~1 503.6 mg·kg-1添加范围内,添加回收率为83.8%~12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13.7%,LOQ为0.5~150.4 mg·kg-1。测定的51种茶园农药制剂中,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EOs)百分数含量均低于0.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s)质量分数为ND~32.1%,检出率90.2%,NPEOs在茶园用农药中应用普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草甘膦在茶树中的转运和代谢,通过向幼龄茶树和成年茶树定量喷施不同剂量的草甘膦(幼龄:0.9 g·m-2;成年:1.5、4.5 g·m-2和15 g·m-2),并在喷施后的1、4、7、15 d和40 d取样,测定茶树各部位草甘膦及其主要代谢物氨甲基膦酸的含量,以探究草甘膦及其主要代谢物在茶树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茶树根部喷施草甘膦后,茶树中的草甘膦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根、叶和茎;而氨甲基膦酸主要积累于茶树根部,幼龄茶树茎和叶中也可检测到氨甲基膦酸(0~0.33 mg·kg-1),成年茶树茎和叶未检测到氨甲基膦酸。施药40 d后,幼龄茶树在0.9 g·m-2施药剂量下,根、茎和叶中未检测到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成年茶树在1.5~15 g·m-2施药剂量下,根中仍检测到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残留,分别为2.26~26.73 mg·kg-1和0.21~2.59 mg·kg-1,茎和叶中草甘膦残留量较低,为0~0.29 mg·kg-1。通过田间模拟试验,初步探明了草甘膦被茶树内吸后在不同部位的转运、代谢和富集规律,可为茶园草甘膦的科学管控及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茶树品种、不同部位茶鲜叶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3个茶树品种,以政和大白茶鲜叶原料中PAHs的含量和标准偏差值最小,平均含量为126.92 μg·kg-1,偏差值为17.59 μg·kg-1;不同部位茶鲜叶中PAHs含量及标准偏差值表现为芽<第二叶<第四叶<第六叶,芽头PAHs含量为119.13 μg·kg-1,标准偏差值为14.36 μg·kg-1;不同季节茶鲜叶中PAHs含量及标准偏差值呈现秋<春<夏的分布特性,秋季茶鲜叶中PAHs的含量为112.75 μg·kg-1,标准偏差值为11.97 μg·kg-1;同时茶鲜叶中16种PAHs主要以2、3环PAHs为主,占PAHs总量的80%左右,4~6环PAHs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8.
基于茶叶基质特点,开发了注射器内分散固相萃取快速前处理技术,建立了茶叶中24种农药残留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茶叶样品经乙腈提取,无水MgSO4盐析,在设计的注射器装置内以N-丙基乙二胺键合硅胶和石墨化炭黑作为分散吸附剂进行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在3个添加水平(0.01、0.05、0.5βmg·kg-1)下,红茶和绿茶中24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61.7%~98.8%,相对标准偏差为0.4%~5.5%,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24种农药的红茶和绿茶基质标准工作液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05~5.36βμg·kg-1和0.18~17.86βμg·kg-1,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本方法具有简便快捷、所需仪器少、省时等优势,适用于茶叶中多农药残留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9.
邓志慧  曾洁  付红娟  常徽 《茶叶科学》2021,41(6):823-830
探讨茶黄素-3,3'-O-双没食子酸酯(TFDG)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以高脂饲料喂养加链脲佐菌素注射制造糖尿病大鼠,将其分为模型组(CON)、5 mg·kg-1和10 mg·kg-1 TFDG干预组(TFDG5和TFDG10),另取正常大鼠为对照组(NC),分组处理8周,监测体重和空腹血糖变化,观察大鼠腹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检测血浆IL-6、IL-1β和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TFDG干预对体重和血糖无显著影响,病理切片观察显示TFDG干预组大鼠腹主动脉组织损伤较CON组有所改善,同时TFDG干预组大鼠血浆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腹主动脉组织MDA水平降低。进一步研究显示,TFDG下调了糖尿病大鼠腹主动脉组织NLRP3、caspase-1和IL-1β的表达,抑制NLRP3炎症通路激活。TFDG能够有效保护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并抑制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NLRP3炎症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茶鲜叶和干茶中9种农药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中的残留农药经乙腈提取,Florisil/GCB固相萃取柱和PSA/GCB分散固相联合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在0.005~1.000 mg·kg-1的添加水平下,目标农药在鲜叶和干茶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0.3%~103.9%,相对标准偏差(RSD)<20.0%。在0.005~2.000 mg·kg-1浓度范围,目标农药在鲜叶和干茶基质中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5 4。定量限(LOQ)为0.005 mg·kg-1。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够满足农药多残留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