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水稻超产2号壮苗单本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超产2号品种不同播种量和不同秧龄期试验,明确了播种量100g/m、秧龄期40~45d能明显提高秧苗素质。不仅秧苗根系发达,带有2个分蘖、百株干重达7.7g和维管束数达14个,而且每m2穗数、每穗颖花数、单株粒重及产量均较高。通过一穴不同苗数插秧对比,明确了单本栽培方法比一穴多本(3苗)栽培大幅度增加了有效分蘖天数,提高分蘖力、分蘖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同时还提高了粒/叶比、有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和后期群体光合生产率能力,从而获得11788.5kg/hm2的产量,比多本植增产24.1%以上。  相似文献   

2.
超产6号是焦作农科所新近选育的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于2002年参加了河南省水稻中晚粳预备区试,表现突出,并被省内外20多家单位引种示范.  相似文献   

3.
超产1号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稻农业丰收计划大面积调查结果分析,超产1号新品种增产潜力很大,其产量水平在7500~12000kg/hm2之间,其中产量在10500~12000kg/hm2的田块共22个点次,占调查田块总数的一半以上。平均理论产量为10294.5kg/hm2,比对照品种秋光和通35增产14.8%。同时提出了超产1号提高单产水平的最佳产量构成模式及其主要配套技术,对我省水稻生产的发展和提高栽培研究水平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九七香1号(又名梅优6号)是增城市农科所1996年秋选育的一个优质、抗病、高效的香软型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7.
2010年三系优质杂交稻组合天优10号在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作早造示范,示范区实割产量为503.5 kg/亩,比对照天优578增产6.8%.总结了天优10号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宁粳58号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晚熟水稻新品种,兼具高产、优质、抗逆、抗病等优点。文章阐述了宁粳58号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优质米水稻品种松辽6号经国家农业部食品监督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稻米品质各项指标均达到粳稻品种国标一级食用米标准,具有米质外观好、口感好、米饭不回生等优良特性.从育苗移栽到各项生产、加工过程,均具有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分析限制优质稻品种松辽6号稻米品质提高的主要因素,提出具体的栽培技术措施,对提高优质稻产业化发展水平,实现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 品种来源 宁粳26号(金引2号)系自治区原种场由日本引进的水稻品种中优选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水稻品种。2002年2月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于2012年以日本水稻品种越光-2(Koshihikari-2)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旨在探索以水稻谷壳作硅肥的最佳施入方法、用量以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适量基施谷壳能抑制水稻前期过旺生长、保持中后期生长稳健、缩短基部节间长度、改善株型、增强抗病抗倒能力、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单产;在插秧前将谷壳做基肥全层施入1kg/m2为最佳施入方法和用量,每666.7 m2产量为414.3kg,比对照CK的374.5kg增产幅度达10.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隆粳58是以冀粳14号、优质8号、关东100为亲本,通过杂交、复交、多年系谱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集三个亲本的高产、抗病、优质、耐盐性状于一体,在冀东稻区和天津稻区全生育期171 d,2012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提出了以培育壮秧、适时插秧、科学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为要点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根据在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工作中了解的一些情况,结合水稻种植实际,找出当前水稻施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4.
由于机插秧的特殊性,亟需与之相配套的水稻制种栽培技术。文章就亲本育苗管理、大田栽培管理、花期激素施用时期及方式这3个方面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概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优质高产杂交稻特优103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福建省2004~2005年中稻区试资料,分析了优质高产杂交稻特优103的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有效穗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每穗总粒数。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及各地示范推广种植经验,提出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冀香糯1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利用引进早熟特种稻新香糯为母本、丰产优质糯稻品种冀糯1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定向选择和多点鉴定选育出的香稻品种。该品种叶片深绿、生长期植株香味飘逸,具有高产、抗病、早熟、抗逆性强等特性。生育期169 d左右,属中粳中早熟品种。适宜在冀、京、津稻区做一季稻种植,最适合缺水稻区或旱育秧节水栽培。米香味浓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1~2级标准。2007~2008年河北省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8 706.2 kg/hm2,较对照垦育20增产1.69%。2009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水稻软盘抛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翻犁田软盘抛秧和翻犁田手插秧的对比试验,初步探索出了水稻软盘抛秧的生长发育特点.进一步配套完善其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颖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355-7356,7366
[目的]为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摸索一条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提高水稻生产效益的途径。[方法]2012年在金城江区凌霄村在早稻和晚稻生产期间开展田间小区试验。4种栽培方式分别为非稻草还田免耕抛秧(A)、稻草还田常耕抛秧(B)、稻草还田免耕抛秧(C)、非稻草还田常耕抛秧(D)。[结果]不同处理对水稻分蘖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各处理分蘖高峰期相同,但分蘖量有差异,表现为处理B﹥处理D﹥处理C﹥处理A;抛栽后30 d分蘖大多属于无效分蘖。各处理早稻全生育期均为130 d,晚稻121 d,说明免耕抛栽和常耕抛秧对水稻生长发育进程没有影响。处理A、C比处理D,早稻分别增产823.5、850.5 kg/hm2,增幅分别为9.1%、9.3%;晚稻分别增产811.5、1 084.5 kg/hm2,增幅分别为10.0%、13.2%。处理A、C比处理D早稻分别增收2 805.0、2 854.5元/hm2,晚稻分别增收2 847.0、3 369.0元/hm2。[结论]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和免耕抛秧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节省劳力,同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不但能解决稻草资源的浪费,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地区马铃薯青薯2号优质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永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15-1017
[目的]研究柴达木地区青薯2号马铃薯高产优质的密度,及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的最优组合。[方法]在柴达木地区利用4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青薯2号马铃薯的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与其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商品薯含量、淀粉产量的回归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在柴迭木地区,青薯2号块茎产量、淀粉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密度6.75×10^4粒/hm^2、纯氮125.00kg/hm^2、P2O5 120.00kg/hm^2、K2O 250.00kg/hm^2;商品薯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密度6.75×10^4粒/hm^2、纯氮199.32kg/hm^2、P2O5 95.67kg/hm^2、氧化钾199.32kg/hm^2。[结论]在柴达木地区,青薯2号的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商品薯产量、淀粉产量与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之间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参与实施张洪程教授主持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单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对江苏高产水稻进行了深入全面考察,认为,江苏水稻大面积产量重复超10500kg/hm2,从技术路线、栽培理论、关键技术到品种推广的指导思想等方面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偏迟熟水稻北移,充分利用光温生态生产潜力,是大面积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前提;高产群体质量的优化调控,是高产的技术理论基础;“壮秧、扩行、减苗、调肥、控水”是其高产的关键技术。据此引发思考并对安徽及同类地区水稻生产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