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拖拉机驾驶室内饰吸声对噪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拖拉机驾驶室内噪声主要由直达声和混响声迭加而成,其中混响声占有重要地位,而混响声的大小和驾驶室的内饰密切相关。该文从理论上对驾驶室采用多种吸声材料内饰吸声处理后的噪声级进行了分析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种结果基本吻合。对拖拉机驾驶室采用内饰吸声后,可使室内耳旁噪声降低2.3~3.1dB(A)。  相似文献   

2.
隔振器在拖拉机驾驶室降噪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对拖拉机驾驶室振动、噪声及对穿联结式隔振装置的性能进行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拖拉机驾驶室隔振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取得驾驶室内耳旁噪声下降12dB(L)和3.3dB(A)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长春-40拖拉机驾驶室内的次声试验,表明其主要次声源来自地面不平激励驾驶室各构件产生次声频振动。影响驾驶室内次声主要。因素有车速、减振垫刚度、顶棚刚度等,经试验研究得出,优化驾驶室减振刚度,增强顶棚刚度是降低室内次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驾驶室内壁面敷贴吸声材料是车辆普遍采用的噪声控制方法之一。该文根据复模态理论和灵敏度分析方法,计算了吸声材料对驾驶室内噪声响应的灵敏度,计算结果表明,驾驶室顶棚上的吸声材料对驾驶室内驾驶员耳旁噪声的灵敏度最大。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农机驾驶室内非常规污染物分布特征,该研究以东方红1804型拖拉机为对象,通过Fluent仿真与实际测试进行非常规污染物排放研究。结果表明:23℃静止密闭状态下,驾驶室横截面呼吸带和进风口中间截面区域内苯的平均质量分数仿真值为2.70 和3.03 μg/m3;拖拉机驾驶室内检测出的挥发性有机物包括烷烃、烯烃、醇、醛酮、酯类及其他化合物共241种,检测出的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的浓度分别为3.08、30.49、46.84、8.39和2.43 μg/m3,低于相关标准规定的最大限值;驾驶室内人体呼吸区域的苯浓度试验值与仿真值误差范围在7.7%~10.0%之间,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变化趋势与仿真结果大致相同。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农机驾驶室内的空气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该文建立了拖拉机整机系统7个自由度的数学模型,推导了驾驶室质心振动的频响函数和振动响应的功率谱密度的计算公式,提出了一种驾驶室悬置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并通过整机试验对优化结果进行了验证,通过实施该优化结果,使拖拉机驾驶室内的耳旁次声由原来的106.3dB降低到102.4dB.  相似文献   

7.
拖拉机自动转向最优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该文讨论了拖拉机自动驾驶(自动转向)控制点的选择,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拖拉机跟踪直线行驶时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分别对基于这两种模型的拖拉机自动驾驶最优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参数选择对控制方法的影响。由于拖拉机是一个具有大延迟、高度非线性的复杂系统,为了减少试验确定参数时的试凑次数,提高其最优控制参数的整定精度,提出一种融合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各自特点的控制参数的确定方法,对拖拉机自动驾驶试验时控制参数的整定具有指导意义。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用于拖拉机自动驾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心率变异性的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疲劳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的疲劳变化规律,应用RM6240C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在约翰迪尔S660型联合收割机上进行了驾驶疲劳监测试验,采集了10名驾驶员120 min收获驾驶的心电数据。选取非线性动力学指标样本熵作为疲劳监测的特征参数,分析样本熵随驾驶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驾驶疲劳发生时间段,对比不同作业环节的疲劳程度。结果表明:样本熵值随驾驶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样本熵值与主观驾驶疲劳程度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24,两者显著负相关;根据样本熵值判定,驾驶疲劳于50 min后开始出现,100 min后疲劳程度加深;转向行驶阶段比直线行驶阶段的驾驶疲劳程度高。基于样本熵的驾驶疲劳判定方法可客观的反映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的体力和精神疲劳状况。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所做室内、外土壤压实试验结果的分析讨论,证明室内落锤击实试验所得到的农业土壤压实特性与田间试验结果相一致。因而可直接利用室内试验结果作为合理设计镇压器的依据,亦可作为提出农业作业机械对土壤的允许负荷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0.
拖拉机驾驶室的综合降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拖拉机驾驶室声学特性及噪声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隔声、减振、吸声和控制部分噪声源等综合降噪措施,取得了降低驾驶员耳旁噪声10.8dB(A)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车辆驾驶室类板件组合结构的振动功率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拖拉机和农用车驾驶室多为板件组合结构。为研究其振动能量及固体声的传递,把一拖拉机驾驶室简化为一个板件组合结构。根据振动统计能量分析(SEA)的基本理论,推导了振动功率流的计算公式,分析了该模型的振动功率流特点,并计并了板件振动向室内辐射的噪声,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对驾驶室类结构的减振降噪具有指导作用,对固体传声的定量分析和噪声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识别拖拉机主要噪声源是解决拖拉机噪声问题的首要条件,利用声强法能有效地识别拖拉机主要噪声源。基于虚拟仪器LabVIEW,建立了一套神牛SN250拖拉机噪声信号测试系统,可对拖拉机噪声信号进行测定,并利用声强方法进行噪声频谱分析和声源识别,以分析拖拉机的主要噪声来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测试系统可满足工程精度要求,能有效识别拖拉机主要噪声来源;排气噪声、发动机散热风扇噪声及发动机机罩振动噪声为拖拉机主要噪声源,声强级分别为106dB、104dB、104dB;排气噪声是驾驶室内主要噪声来源。因此,解决该拖拉机噪声问题须首先降低排气噪声、发动机散热风扇噪声和发动机机罩振动噪声。  相似文献   

13.
车身的声学灵敏度是指施加于车身的单位力在车内产生的声压,是衡量车辆NVH特性的一种很有效的指标。该文以一拖拉机驾驶室模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声振耦合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了该驾驶室模型的声学模态和声振耦合模态。并根据声振耦合特性和声学灵敏度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在悬架接触点处施加振动激励引起的驾驶员耳旁的噪声灵敏度。  相似文献   

14.
拖拉机安全驾驶室强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避免由于拖拉机翻车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提高拖拉机工作时的安全性,设计安全可靠的大中马力拖拉机驾驶室,并且使之能通过OECD标准,以某型号拖拉机驾驶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安全驾驶室的精确三维模型,并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按照OECD标准规定的要求,对模型进行了加载分析。驾驶室被简化成梁和板单元,采用弹簧单元模拟驾驶室与机身前支架之间的橡胶减震垫。计算结果表明:拖拉机驾驶室在按照试验要求模拟加载完成后,驾驶室变形吸收能量达到OECD标准规定的要求时,驾驶室部分粱和底板的应力已经达到屈服应力,进入了塑性变形,但变形后的驾驶室没有侵入安全容身区。后推、后压、侧推、前压和前推试验中驾驶室的最大变形分别为111、4、168、19和 47 mm,变形最大发生在力的作用位置处。该方法为设计能通过OECD标准试验的拖拉机安全驾驶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驾驶室结构安全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根据GB7121—86的驾驶室安全强度验收标准,用弹塑性理论和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建立了驾驶室的数学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模拟计算,据此,可以实现对轮式拖拉机驾驶室的安全强度预估。  相似文献   

16.
为使J—50A集材拖拉机驾驶员耳旁噪声由100dB(A)左右降到目前国际最低标准90dB(A)以下,运用现代声源测试、分析技术,查明影响耳旁噪声的主噪声源是发动机进气与表面辐射噪声。经采取从架驶室内移出发动机空滤器、在发动机左侧软帘上附加阻尼隔声塑料软板、在驾驶室地板上加垫橡胶板等简易且极少增加成本的综合降噪措施,获得了耳旁噪声降至88~91dB(A)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农业装备驾驶室虚拟人机工程学设计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典型农业装备驾驶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元件类型、元件、元件特征参数的“顶层、中间层、底层”三层驾驶室人机界面评价指标体系;利用OpenGL参数化模型设计方法和虚拟现实交互技术,研究了驾驶室分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的客观评价方法与基于虚拟漫游交互的主观评价方法;基于VS.NET 开发系统和Multigen Vega Prime仿真平台,开发了农业装备驾驶室虚拟人机工程学设计与评价系统。对某国产拖拉机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所开发系统的客观评价和虚拟试验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可作为一种设计和评价农业装备驾驶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According to a 2004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 report, approximately 250 to 350 fatalities occur each year due to incidents involving production agriculture workers and tractors. Tractor overturns account for about 150 to 200 of these deaths. The goals of this project were to study operators' understanding of tractor roll angles and test a device to effectively deliver stability information to the tractor operator. This project required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 full-scale tractor cab roll simulator that was used to identify lateral roll angles at which volunteer participants felt uncomfortable, as well as lateral roll angles at which they would no longer operate a tractor. In addition, the participants performed a series of tasks to test the functionality of a visual slope indicator that was designed to help them estimate slope angles. The project tested 231 tractor operators' perceptions of safe operation on side slopes and 128 participants' interactions with the visual slope indicator. Testing showed that the visual slope indicator was able to influence the angle estimations of the novice tractor operator population and helped the entire population of participants more accurately rank the simulator scenari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