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退耕还林政策是国家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介绍了印江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从局部生态状况,农民收入,农村产业结构,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探讨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20周年。20年前,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退耕还林试点,成为这项国家生态战略的先行者和探路者,开启了中国从毁林种粮到“以粮食换生态”的绿色发展征程。20年过去了,昔日广种薄收的坡耕地层林叠翠、绿意盎然,夯实了美丽四川的生态本底,谱写了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辉煌篇章。漫山遍野的退耕林木,浸透着岁月流逝的印痕,记录着艰辛探索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桃源县从2000年以来,依靠国家生态林业建设政策,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长防林、生态公益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县已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6万公顷、长防林工程0.7万公顷、生态公益林工程79万公顷。这三个生态林业重点工程实施8年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投放补助资金1.2亿元,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4.
秦东 《陕西林业》2001,(5):20-21
多年来,渭南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生态环境治理工作,2001年市政府把退耕还林工程列入为民要办的十件大事之一,加强领导,真抓实干。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从1999年实施至今,全市已完成1999年和2000年退耕还林(草)25.34万亩,宜林荒山荒坡造林11.0万亩,完成1999年退耕还林(草)政策兑现,生态治理成为我市各级政府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一个抢抓机遇,乘势而动,大打生态环境建设总体战的群众运动在我市各地迅速掀起。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实施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分析了丁当镇在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结合退耕还林 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当退耕还林工程开始全面实施时,水利部提出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来治理水土流失的新思路,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这一新思路的要意就是,要抓住当前国家开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的有利机遇,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即在地广人稀、降雨条件适宜、水土流失轻微的地区,通过退耕还林、封育保护、  相似文献   

7.
白成亮 《云南林业》2006,27(6):7-10
一、我省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显著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全局高度,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退耕还林工程经过7年的实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充分肯定了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效。基层干部群众把退耕还林称为“最合民意的德政工程,最牵动人心的社会工程,影响最深远的生态工程”。  相似文献   

8.
6年的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边远贫困山区农户脱贫致富的好办法。随着工程的实施,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随着2000年、2001年、2002年已实施工程中经济林补助的相继到期,粮食和现金补助停止,随之而来的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问题日显突出。  相似文献   

9.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改善生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实现生态立区、旅游兴区战略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黄山区从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三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造林9.58万亩.工程的实施对于加快林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下一步退耕还林发展与巩固中,必须结合黄山区实际,用足用活退耕还林政策,因地制宜抓好多种模式的抚育管理,最大程度地提高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与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是林业六大工程之一,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如何以及能否持续关系到中西部乃至全国的社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现选择贵州省黎平县作为案例对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与可持续性进行研究.通过第一手资料得出结论并提出该政策如何实现持续或顺利转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施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状况,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2000年开展退耕还林试点工作以来,巴彦淖尔市按照国家、自治区的部署,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工程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从而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2.
定西市安定区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总体方针,严格执行《退耕还林条例》,把退耕还林草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农田基本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后续产业开发、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严把规划设计关、种苗供应关、整地栽植关、保苗管护关、补植补造关,并把巩固退耕成果与推进退耕规模并重,边推进,边开发,边巩固,确保了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工程的实施已取得显著成效,为全面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和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两大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同时,有些地区需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新城区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12000亩,匹配荒山荒地造林37000亩。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全面实施,工程区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农牧民经济收  相似文献   

15.
黄团姣 《中国林业》2011,(15):45-45
随着经济的发展,遏制生态灾难、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退耕还林工程自2003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与此同时,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对退耕还林的目的认识不足;有关配套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2000年,达茂旗被列入全国京津风沙源治理75个旗县之一,2001年又逐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千里草原上打响了保护生态与建设草原的大会战。如今,通过退耕还林、围封禁牧和以草定畜等措施,提高了天然草牧场的自我修复能力,实现了生态改善、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三效”统一。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沐川县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当地政府围绕产业抓发展的典型经验,总结了该工程的实施在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以便周边相邻县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草)的政策有效性评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退耕还林 (草 )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工程 ,它直接涉及到粮食产量、技术、资金、劳动力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西部地区退耕还林 (草 )的必要性和矛盾性的基础上 ,对退耕还林 (草 )政策从外部经济性、效益的阶段性、退耕还林 (草 )后农业的发展等方面做了评析。指出目前我国西部退耕还林 (草 )试点工程出现了经济林比例过大、行政手段干预为主、退耕还林树种单一等一系列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 ,本文认为尽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是保证退耕还林 (草 )政策能够持续实施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正>退耕还林,利国富民,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状况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是一项得人心、顺民意的"政德工程"和"民心工程",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特别受地方各级政府、群众的欢迎和拥护。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事关我国生态建设的大局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a多来,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涉及11个市的124个县区,是国家林业六大生态工程中河北执行的五大工程之一,关系着京津绿色屏障的构筑,关系着河北省生态建设的大局,为此必须搞好退耕还林工程。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南方低丘山区降雨量大,水土流失也很严重。针对南方生态脆弱区坡耕地的特征,分析了退耕还林(草)的必要性;提出了退耕还林要加强党的政策宣传,走群众路线,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实施生态移民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对策,并阐述了在南方生态脆弱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