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调平稳需求略升价格有所反弹文/林中木主调平稳需求略升价格有所反弹——1996年全国木材市场回顾及1997年木材销售走势文/林中木1996年为“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尽管国内木材市场运行的总基调仍是平稳为主,没有出现波动较大的热烈局面,但是与前两年那种...  相似文献   

2.
经过一年多市场疲软之后,1990年我区各地木材销售形势有所回旺。一月份全区集体林区共销售木材2.5万立方米。而二三月份则达到14万立方米,各地市场都有所启动。然而各地的发展极不平衡,桂东地区已出现木材供不应求形势,但桂南、桂西部分地区由于种种原因,木材售销一直处于低谷之中。笔者根据今年各地情况提供一些下半年我区木材市场将发  相似文献   

3.
去年10月以来,我国木材市场出现1985年以来的第一次大转机,供求矛盾平稳,价格下跌,库存积压。对于这一形势,全国上下、买方卖方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一种说木材过剩;一种说资金影响,银根复松时市场将再度复旺、价格看涨。笔者认为这些就  相似文献   

4.
我省去年木材市场产销波动较大,去年上半年,木材需求旺盛,供需矛盾突出,售价急剧上涨,涨幅达40%,7月以后,国家宏观调控后,木材需求减弱,供需相对平衡,木竹价回落。如普松枕类由每立方米1025元回落到900元,松年箱板(400×20×5厘米)由每立方米1100元回落到980元。尤以次质木材市场疲软,销售不畅。1994年的木竹市场供求及价格走势如何,为各木竹生产经销企业所关注。据全国木材交易会及有关情况分析,1994年全国木竹市场货源短缺,供应缺口达200万立方米,价格稳中趋涨,且不会大起大落。货源短缺的依据是:1993年全国木材库存…  相似文献   

5.
连木 《国际木业》2008,(6):31-33
按往年的木材市场的运行规律而言,“金九银十”或“金五银四”都应该是一年之中较比往常最好销售的月份。今年进入5月份以来,从京城地区的总体木材市场情况来看的确是向上、向好的。本期木材市场的运作形势仍然保持了前一个时期的旺盛势头不说,而且出现了需求盛,销售快,价格坚挺走旺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按往年的木材市场的运行规律而言,"金九银十"或"金五银四"都应该是一年之中较比往常最好销售的月份.今年进入5月份以来,从京城地区的总体木材市场情况来看的确是向上、向好的.本期木材市场的运作形势仍然保持了前一个时期的旺盛势头不说,而且出现了需求盛,销售快,价格坚挺走旺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连木 《国际木业》2008,38(1):31-33
进入12月份以来,按往年的木材市场的运行规律,应该足逐渐走向低落和清淡。可是今年(2007年)的情况与往年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就是木材市场的运作形势仍然保持了前一个时期的旺盛势头不说,而且出现了需求盛,销售快,价格坚挺向上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欧洲的热带阔叶材锯材市场整体呈现极度萧条的局面。在消费低靡、价格疲软的形势下,进口商关注的是将现有的存货销售出去,很少有人远期买入木材。在去年的圣诞节期间,木材销量曾有所增加,但只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9.
千年开始,广东的木材市场表现得较活跃,主要体现在吞吐量大,木材价格相对稳定,进口木材始终占领了广东木材市场的半壁江山。但是,广东林区生产的木材,由于径级、质量和树种单调等原因,销售形势一般,价格普遍偏低,进入新世纪后,广东的木材消费量仍将继续增大,进口木材仍然将是威风八面,各树材种之间的价格,有升有降,但总体仍较平稳,广东各林区生产的木材仍受外来材的冲击,价格难以有较大提高。 一、广东的木材消费形势 进入新千年,广东摆脱了连续 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连续滑坡现象,全省的 GDP达到 9506亿元,比上…  相似文献   

10.
1995年木材供需形势由于去年木材资源稍有减少,而市场需求下降幅度较大,致使国内木材供需矛盾相对缓和,价格稳中有降;企业经营难度加大,部分企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亏损,据有关部门预测,1995年木材市场总体上将呈现出较为平稳的发展趋势,突出表现在供求总体...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京城木材市场的供求状况一直都可以说是在平稳有序、波澜不惊的状态下度过的。但是,自打进入10月份“黄金周”以后,京城以至整个京津唐地区,其木材市场的需求及销售速度突然加快,出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进入年底以后,木市整体形势仍然呈现向上、向热的势头。京城年末木市趋热,令木材市场的供应商、销售商,以及广大消费者都还比较满意。这一段时间京城木材市场的运行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据参加全国木材信息工作座谈会的行家们分析和预测认为,今年下半年我国木材市场总的形势是: 1、由于基本建设规模大,城市改造步代加快,室内装修升温,家俱更新换代及添置,造成木材需求增加。 2、由于后备资源不足,进货困难,库存继续下降。今年木材缺口1000多万立方米,而国际主要产材国限制原木出口,且价格高扬,1-5月份进口木材计划到港量78.1万m~3,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3%,胶合板计划到港与去年同期比减少了78%,由于进口材难买,国内材压力加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度全国木材交易订货会日前在西安市召开,内贸部非金属材料流通司副司长朱光前在此次会议上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的木材市场发展平稳,资源和社会需求都有所增长,供需大体平稳,社会库存有所下降,价格出现小幅回升,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木材企业经营状况不佳。 一、资源有所增长。据统计,一至三季度全社会木材资源总量为2001.4万m~3,同比上升1.4%。其中,国内生产完成2600m~3,同比下降0.7%,累计进口木材410.4万m~3,同比增长39.5%。进口增加,主要是因为国际市场价格下降、进口成本有所下降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记者从4月26~27日在金秀县召开的全区森工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去年,我区各森工企业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挖掘内部潜力,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转变观念,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努力探索出一条以木材贸易为基础,以第二、三产业和兴办实业为突破口,全方位发展的新路子,在市场平淡的不利环境下,仍取得较好的成绩:全年完成木材购进119万立方米,完成木材销售122万立方米,收入6.8亿元,人造板生产8万立方米,销售7.7万立方米,多种经营实现产值6013万元,利税950万元,基地林面积增加10.6万亩,盈利面超过了70%,利润总额达到3218万元,连续四年排全国前列,去年居全国第一,与全国木材同行90%的企业亏损和亏损额1.5亿元相比,形成强烈反差,得到林业部、区林业厅和中国木材总公司等上级领导的肯定。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国内木材市场稳中向好发展 去年的国内木材市场,既没有出现年初业内普遍期盼的全面复苏和反弹的形势,但也没有呈现下滑与清冷的迹象。总体说来,除南方一些重点林区省份因气候原因,使木材生产与销售受到一些影响,以及进口木材销售仍然没能达到预期的速度之外,国内木材市场基本上是稳中向好发展。 去年,国内木材市场呈现以下特点:其一,我国东北林区自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木材资源得到有效控制,木材销售市场终于喜见向好势头,传统三大建材红、白、落叶松销势抬头,并进入了西部地区一些市场。其二,进口原木仍然大幅…  相似文献   

16.
面向市场木材销售跃上新台阶栗文涛,陈文阳克一河林业局木材销售工作已形成生产跟着销售走,销售围着市场转,价格随着市场变,以市场为小心,以销售为龙头的木材营销新格局。今年上半年在木材市场极度下滑的情况卜销售木材12.9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多销售1.7万立...  相似文献   

17.
全国本材市场购销逐步趋旺据有关部门信息,今年以来,全国木材市场缓慢回升,各地购销形势总体好于去年,价格行情根据材种、规格。质量和地区的不同,高走各异。从产区来看,南方木材销售较北方林区稍强,木材销量呈逐月回升势头,尤其是优质大控的松木及杂木销售畅快,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四川等省的部分林区甚至出现了无货可供、持币待购的现象,价格一路上扬。长4rl。。径级I【~28on。的马尾松原木在广西、广东。湖南等产K能卖到55(X-65U元/n。’.在赣南则能卖到67()~7O(元;;‘松纸材销量也大幅上升,但14cm以上径级…  相似文献   

18.
秦月 《国际木业》2012,(11):34-35
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面的变化,今年我国木材进口情况出现了与前3年显著不同的2个特点:一是针叶木进口总量下降;二是价格由去年的大幅波动趋向平稳。  相似文献   

19.
关于木材经营问题的几点认识和思考马福,刘世勤鉴于1993年木材销售数量、销售价格、企业经济效益和需求变化等情况,许多经营者曾感到上半年木材经营的有利形势,历史以来从未有过,没有想到;而下半年木材市场变化之迅速,也没有想到。木材经营的这种大起大落,使我...  相似文献   

20.
全国木材市场情况总的是好的,货源充裕,需求旺盛,销售顺畅,价格稳中有升。应该说现在木材市场已逐步进入成熟期。中国国内木材资源严重不足,按人均计算,森林蓄积量仅为世界的1/8,按人均消耗木材我国仅及世界的70%,如果10年后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则年要消耗木材3.66亿m~3,比现在增加1亿m~3。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量进口木材是必须的。2002年进口各种木材产品包括原木、锯材,胶合板,单板、纸张及纸浆废纸等折算原木材积达1.0867亿m~3。2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