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相连续固体床厌氧消化反应器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相连续厌氧消化比单项厌氧消化的发酵更好,这种消化方式的沼气产量大,对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消化更充分,是一种适合在我国推广的物质与能量多重循环利用的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方式.固体床反应器利用厌氧消化的原理,把通过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发酵残余物作为肥料.为此,对两相连续固体床厌氧消化反应器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厌氧消化反应器.  相似文献   

2.
化学氧化一氧法组合处理在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设计此项组合技术的关键在于选择相补充并能产生迭加效应的处理方法。本文从组合工艺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原理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发展方向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3.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因产酸相和产甲迷地的分离而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和优势,本文对其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产酸相酸化产物及酸化率、含硫酸盐废水的处理和有关反应器的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污水的土地处理是一种污水处理的生物工程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农田、林地和苇地等土壤植物的生物、物理、化学等固定与降解作用,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净化并对污水中氮、磷等资源加以利用。污水土地处理技术应用于农田灌溉可有效减小污水对农田的污染。研究设计了一套垂直土柱用以模拟贾鲁河污水进入土壤后发生的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从而找出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氮、磷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进入土壤后的迁移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气升式两相分配膜生物反应器,用于工业有机废气的净化处理,解决常见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存在净化效率低、适用范围小以及尾气排放达不到较高标准要求等问题。采用多导流筒、低高径比和圆升气管的方形内循环式结构,进行装置的总体设计,并进行装置试运行,结果表明该装置简便易行,效率高,处理有机废气浓度广、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6.
有机废物两相厌氧消化的基质特异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叶芬霞  李颖 《中国沼气》2002,20(3):8-12
本文介绍了两相厌氧消化在各种有机废物处理上的基质特异性和应用,简要分析了两相厌氧消化的研究动态,并指出了当前两相厌氧消化在有机废物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杨琦  尚海涛  李惠娣 《中国沼气》2006,24(2):16-20,24
四氯乙烯(PCE)在工业上广泛使用和不合理的处置,已经成为地下水中普遍存在的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同时PCE也是世界上公认的"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化合物.目前PCE的地下水生物修复研究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日益关注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论述了PCE的去除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及其去除的机理;论述了厌氧降解PCE微生物种类和PCE降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同时还对PCE基因工程菌构建,厌氧共代谢基质以及地下水的生物修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地下水中PCE的生物修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地下水PCE的生物修复提供科学的证据,为保障地下水饮用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三相交流电相序、缺相检测保护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柱峰 《湖南农机》2009,36(1):34-36
设计了一种新颖的相序、缺相检测电路。该电路使用移相叠加的原理作为检测手段来判断三相交流电源的相序和缺相,克服了三相交流电在不平衡点波动造成保护电路频繁动作的缺陷,大大提高了电路的抗干扰性能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生物质现有热解反应器存在的传热效果差、产物与催化剂不能及时分离导致产率降低等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与脉冲示踪实验测量法对旋流导叶式反应器内的固相体积分数梯度分布、停留时间分布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固两相在新型反应器不同区域不同强度涡旋流场内哥氏力、离心力的作用下达到了较好的混合接触和分离效果,为实现反应器内的反应分离一体化过程提供了前提。研究发现,当催化剂粒径为10μm、剂气比为10. 5时,反应器达到最佳混合与分离效果。催化剂颗粒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呈平滑的单峰分布,拖尾较小,平均停留时间为1. 055~1. 235 s,催化剂颗粒流动接近平推流。  相似文献   

10.
二相UASB工艺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ungate严格厌氧操作技术,以人工葡萄糖配水为基质,对二相UASB,工艺的微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产酸相中,发酵细菌占优势,达10~7个/ml,比产氢产乙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高2~3个数量级。产甲烷相中,发酵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含量相差不大(约10~8个/ml),因此,产甲烷相的建立依赖于三大类微生物类群的良好代谢平衡。与对照的单相UASB反应器相比,二相UASB工艺的产甲烷相反应器产氢产乙酸细菌量较高,发酵细菌量较低,产甲烷细菌量则非常接近。这种细菌生态分布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反应器运行稳定性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